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21周泽雄三国作品集 >

第14部分

21周泽雄三国作品集-第14部分

小说: 21周泽雄三国作品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此再也不敢对周泰有任何不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吕蒙,早先也曾受到鲁肃的轻慢,〃吴下阿蒙〃的浑号,当颇能说明吕蒙本来地位之有限。但孙权用人不疑,还广造声势,大搞促销活动,为提高吕蒙的知名度可谓不遗余力。事实证明了孙权的慧眼识英才,夺回荆州,击败关羽,吕蒙功高,堪称一时无二。吕蒙病重时,为使爱将起死回生,孙权曾在全国范围内高价寻访杏林圣手。人主而能贤达若此,吕蒙真可死而无怨了。 
  陆逊被孙权任命为抗击蜀军的主将时,也许整个东吴都在私相询问:〃陆逊是谁?〃孙权遂仿效汉高祖刘邦〃韩信拜将〃的做法,大起将台,在做足了声势之后,才将陆逊隆重推出。《三国演义》里罗贯中对此颇有渲染,兹不赘。 
  其实陆逊早先因吕蒙病重而领军职之时,就曾将自己的藉藉无名利用为克敌制胜的法宝。他知道关羽极端自负,遂在杀心初动之时,先给关羽写了一封信,信中一面对关羽的神勇大加赞叹,一面将自己的仰慕之情表达得无比肉麻。如果关云长真是〃大意失荆州〃的话,这份〃大意〃也差不多是陆逊强加给他的。──碰到这样一个只会奉承拍马的东吴小子,关羽那把漂亮的长须能不飘飘欲仙吗? 
  孙权对周瑜、鲁肃,均敬如兄长。虽然没有刘备那种动辄与爱将〃寝则同席〃的爱好,但把他们请到家中,一边喝酒,一边秘密商议,孙权处理得别有一套。为了加强对部下的笼络,商议前他常常还会把自己年高德劭的老母请出来,让母亲代自己说两句得体的话。孙权派诸葛谨出使蜀国时,因诸葛谨乃诸葛亮的亲哥哥,所有人都认为诸葛谨将一去不还。〃胡说〃,孙权拍案而起,〃我与子瑜(诸葛谨字)生死与共,天地同鉴,子瑜不会背叛我,就像我不可能背叛子瑜一样。〃果然,诸葛谨回来了。 
  孙权识人之明,即使酒意朦胧之时,仍不减分毫。据《资治通鉴·卷七十二·魏纪四》记载,蜀人费祎出使吴国,孙权酒后吐真言,对费祎说道:〃贵国杨仪、魏延,不过是两个小人,即使对蜀国曾有过鸡鸣狗盗之德,也不该委以重任。贵国一旦没有了诸葛亮,两人必定会生出祸乱来。诸君太不晓事,不知早加防范,那时不仅贵国深受其害,怕也要连累孙某不轻。〃──这是惊人的预言,由于后事完全如孙权所料,孙权便不仅善于识人知人,竟然还显出看破悠悠时空的超凡功力。 
  江东那一双碧眼,深不可测。 
  孙权本来也有称霸中原的雄心和意图,所谓〃思有(齐)桓(晋)文之功〃,只因鲁肃的规劝,他才即刻明智地放弃了这一想法,决定先识时务,再成俊杰(鲁肃当时告诉孙权:〃汉室不可能复兴,曹操也不可能猝然灭亡,所以将军只有鼎足江东,先观望天下再说〃)。孙权的长处在于,一旦明确,他绝不轻易改变自己的基本思想。这以后,孙权便兢兢业业,先求安定一方,同时百般警惕,不断做好外交工作。总体上看,孙权的政策较少攻击性,无论赤壁之战还是彝陵之战,都不是由他挑起战端。袭击关羽,其实也是蜀国食约在先,对荆州借而不还。为了一方太平,孙权时而与蜀国和亲,时而又想着与魏国通婚,于兵法中的〃借〃字诀玩得犹为娴熟:或借力打力,或借力去力,或借力生力。 
  吴国派使者赵咨都尉出使魏国。曹丕问道:〃吴王何等主也?〃赵咨答道:〃聪明仁智,诚乃雄略之主。〃〃愿闻其详〃,曹丕显得饶有兴致,赵咨便做了这番发挥:〃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阵,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而虎视天下,是其雄也;不得已而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这最后一句话,即孙权之〃略〃,更能说明孙权的本质。因为,我们只有将他的隐忍与韬晦(亦即陈寿所谓〃勾践之奇〃),与〃安得弯弓如满月,亲射虎,看孙郎〃的勃勃英姿结合起来,才更能接近那双眼睛的真相。 
  在那样一个乱世,孙权居然能把人主的位置坐得那么稳妥、长久,实际执政时间长达半个世纪,简直是一个奇迹。难怪曹操生了那么多杰出的儿子,仍然要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玄而又玄的英雄     
  1815年6月18日,比利时南部滑铁卢,尸横遍野。借着吊丧般的月光,人们看到一个鬼影从死尸中袅袅升起。他掏空了四周遇难战友的口袋,金币、挂表、细软等物,然后急速向巴黎方向滑行。他叫德纳第,因为拣回一条生命,从此便不再把生命的价值太当一回事。读过雨果《悲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家伙终于没出息地成为一个忘恩负义、见钱眼开的势利鬼,使人厌恶的程度更甚于小说中那个对冉瓦让穷追不舍的警官沙威。 
  〃往事越千年。〃回到公元184年,具体日期不详,今山东平原县境内某开阔地上,一小股官兵刚刚与黄巾军张纯部队狭路相逢,官兵损折严重,贼人得胜后呼啸而去,听任吊丧的月亮再次君临天下,挨次移过地上那一具具还没来得及〃马革裹尸还〃的汉家官兵。又一个人影从尸堆里挣扎着爬起,嘴里哼哼唧唧。我好像看到他了:一张年轻的二十三、四岁的脸,不知是月光还是出血过多的缘故,他的脸显得非常白皙,中箭的左臂上,搭拉下一大片血痕。我们发现他还长着一对令人惊讶的大耳朵。 
  根据达尔文的见解,人类的耳廓,除非它会动,不然将是一种多余的摆设。一双会动的耳朵,至少在猴子那里,会极大地有助于提高警惕:当需要判断敌情方位时,会动的耳朵无疑大占便宜。光线太暗了,我是说历史的光线,我没法准确调整焦距。感觉上他的耳朵应是纹丝不动的,但这到底是由于他的耳朵本来就动不了,还是此时饥肠辘辘,使耳朵的动弹功能一时不听使唤,则不得而知。何况,几个循迹而来的官兵已经看到他了,他们一声欢呼,就把这位历史中的英雄搀扶上了战车。 
  当然…接过耳朵的话头根据此时已经开始陆续传入中土的西域佛教的认知观念,巨大的耳朵还是某种峨然之相的象征。 
  臂上的箭伤作证,这位大耳郎终于在朝廷的官僚阶层中觅得一锥之地,虽然那是一个过于微不足道的官职:安喜尉。在世人的心目中,这官衔大概与今天的科长相当,虽然管辖的范围要大一些。有道是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当科长,无以成皇上,年轻的安喜尉志得意满,决定先在自己小小的辖区,搞出一片歌舞升平来。突然从朝廷刮出一阵整顿风,说是要对下面的冗官赘员重新考核审议,对其中滥竽充数者予以汰除。大耳郎估计自己〃科长〃职位难保,立刻狐疑不安起来。此时的他已不是早年与母亲一起编席子做草鞋的那个穷孩子,也基本放弃了少年时喜欢绫罗绸缎的不良爱好,身边那枝横笛自从遗落在战场上以后,也早已不思鼓瑟吹笙。作为一个没落子弟兼王室贵胄(虽然那谱系微若游丝,需要他一再提及才能使人略窥踪迹),然而他体内自有一股昂藏胆气,这使他根本不可能去贿赂督邮大人,即那个负责缉查下官的家伙。何况,他口袋里也没几个钱。他想和督邮谈谈,聊聊自己的身世。他坚信督邮一旦知道站在面前的乃是帝王龙种,一定会瞿然改颜,连说〃久仰〃、〃幸会〃。孰知督邮两眼朝天,对他的拜谒请求根本就置之不理。大耳郎先是鼻子一酸,想到自己的鸿鹄壮志有可能一开始就抛锚路边,不觉怒气贲张,精血上涌。仗着一股边地人特有的飒飒罡风,他猛地冲进衙门,拽住督邮肥胖的脖子便一路拖将出来,仿佛拖着一把扫帚。他把督邮三缠两弄地捆在树上,从贴身马弁手上夺过一条鞭子,着着实实地抽打起来……如不是突然想到对方属朝廷命官,如不是一边目击者连说〃够了,要出人命的〃,那一天督邮大人本来是会因公殉职的。目击者说,大人被抽了一百多下。史籍中没有督邮先生从此半身不遂的文字,想必也差不多了。 
  读者也许有点迷糊,他们认为我把刘备和张飞搞浑了。我要说没有,是罗贯中搞浑了。罗贯中当年处理三国题材时,读到史书上言之凿凿的〃刘玄德怒鞭督邮〃,肯定感到大为棘手。根据他对刘备预先设定的性格典型,他完全无法想象慈眉善目、温文有礼的刘玄德〃手拿钢鞭将你打〃会是何等模样,就像他同样回避了刘备从尸堆里爬起这个细节一样。作为小说家,罗贯中有权将所谓人物性格的内在统一视做至高无上的目标,为此不惜让历史为自己让道。他处之泰然地把鞭子递到张飞手上,并一不做二不休,好事做到底,撒谎撒到西,干脆再让原来的鞭挞者成为阻止者、劝架者。好像没有读者对罗贯中的题材处理法不满,〃张益德怒鞭督邮〃,这太顺理成章了,刘备,怎么会呢?……然而打这以后,再要说清刘备是怎样的人,便成了一件格外费劲的事了。 
  美国人悉尼·胡克在《历史中的英雄》一书中写道:〃人们只有在抱着某些目的的时候,才能创造历史。〃如果这是一个规律,则反之亦能成理,即历史既经创造,就必然会抱有一个目的。那么,在刘备颠沛流离的生涯中,他究竟抱有何种目的呢?为什么当他日子刚刚好过一点,作为刘表的座上客在荆州一住就是十年,却会因为上厕所见到腿上多了几条赘肉,就突然抽抽噎噎起来呢?除了到处标榜、张扬自己的汉室宗亲身份外,他几乎从来不说大话(只有一次,而且是在酒后:〃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对这一次抽噎,他的解释也是模棱两可的。其中有对时光飞逝的感叹,但这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熟悉汉乐府(如著名的〃古诗十九首〃)的读者知道,感叹〃岁月忽已晚〃、〃人生忽如寄〃之类沮丧情绪,简直是这一派先生最烦人的滥调,即使〃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曹操常常也未能免俗。更能捕捉刘备哭泣缘由的,当是他后一个解释:〃唉,我好久没有骑战马了,我的功业在哪里呀……。〃他想念战马,想念战场。整日价与刘表座上的芸芸名士谈玄悟道,刘备既不感兴趣,想必也不是对手。这是刘备区别于曹操、袁绍乃至刘表、陶谦之处,正如这也是刘备为什么与公孙瓒、吕布倒比较谈得来的原因所在。〃刘备天下枭雄〃,枭雄,《辞海》释义为〃犹言雄长,魁首〃,倘如此,按三国时的标准,天下方失鹿,人人争为雄长、魁首,缘何唯独刘备被人称为〃枭雄〃呢?(刘备夫人死后被人称为〃枭姬〃,亦可见〃枭雄〃为刘备所独占)。枭,又通鸮,意即猫头鹰。看来为考察刘备的英雄气概和性格特征,我们还须将昼伏夜出的猫头鹰的特点一并纳入。(按:曹操曾被陈寅恪称为〃旷世之枭杰〃)。 
  面对三国,刘备在很多地方都颇为费解:当黄巾军起,群雄纷争之时,他也匆忙起兵加入战团,借助对黄巾军的剿杀,在战场上频繁摇动一面上书〃平原刘玄德〃的旗帜,奇怪的是却一直没有搞出什么名堂,以至颠簸了十多年,竟得到野心家袁术这样一份评价:〃术生年以来,不闻天下有刘备〃,想想也实在丧气。《三国演义》里有一仗打得极为精彩,先是关云长酒尚温时斩华雄,接着又是虎牢关三英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