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25三国三十六计 >

第14部分

25三国三十六计-第14部分

小说: 25三国三十六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职而回归故里,那么会产生多方面的猜疑,既有可能给清廷以他不愿继续为朝廷效力尽忠的印象,同时也有可能被许多湘军将领奉为领袖而招致清廷猜忌。 
  其实,太平天国被镇压下去之后,清廷就准备解决曾国藩的问题。因为他拥有朝廷不能调动的那么强大的一支军队,清廷是一个潜在危险。清廷的大臣们是不会放过这个问题的。如果完全按照清廷的办法去解决,不仅湘军保不住,曾国藩的地位肯定也保不住。 
  正在朝廷捉摸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时,曾国藩的主动请求,正中统治者们的下怀,于是下令遣散了大部分湘军。由于这个问题是曾国藩主动提出来的,因此在对待曾国藩个人时,仍然委任他为清政府的两江总督之职。这其实也正是曾国藩自己要达到的目的。 
  韬光养晦之例说——德川称臣候天时 
  日本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康是一个善于观察天时的人。本能寺事变时,信长惨遭部下光秀杀害,而当时的家康是织田信长手下的第一红人,他如果借替主复仇的名义开战,天下或许当非家康莫属。但就在他准备起事时,关中的丰臣秀吉却抢先一步移师而来,并迅速地平定了光秀。这样,家康只好按兵不动,等待时机的到来。 
  眼看着丰臣秀吉东征西伐,势力日壮,织田信长遗子信雄便向各方告发秀吉有篡夺织田政权的野心,同时请求家康出兵救援。家康见机会来了,即刻起兵,小牧山一役,把秀吉打得落花流水。无奈信雄意志脆弱,经不住秀吉的眼泪攻势,竞擅自答应停战的要求,与秀吉签了和约。家康陷于孤立,师出无名,只好再度鸣金收兵。 
  此后,秀吉势力日盛,如日中天。但秀吉惧于家康的力量,不敢贸然与之交手,反而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他,把母亲押作人质,忍气吞声地劝家康归服朝廷,极尽笼络之能事。 
  识时务者为俊杰。家康见秀吉一统天下已是大势所趋,心想再与他对抗非但斗不倒他,反而要搞垮自己,于是便暂栖秀对吉的摩下,宣誓效忠。家康一反常态,对秀吉唯命是从、忠贞不二,搞得朝中大臣大惑不解,真以为家康变成另一个人了。 
  就这样,家康一面竭力拥戴秀吉,一面静待时机的到来。秀吉去世后,经关原会战,家康终于渐渐掌握实权,丰臣的地位被大大削弱。不出多久,家康就把丰臣给彻底击败了。 
  德川家康称臣效忠,静静地凝视时机的到来,终于盼到时机来临,建立了德川家族的大业。 
  韬光养晦之例说——织田信长隐忍待天机 
  日本古代著名将领织田信长看似鲁莽,实则工于心计。在争战不已的诸雄面前,他尤其善于保存实力,等待时机。 
  武田信玄在位时,势单力薄的织田信长自知不是其对手,因而对信玄百般屈从,还常煞有介事地在信玄耳边私语道:“我太钦慕你了,你真是古今无双的大英雄”,并一再表示“请您多多指点我这个晚辈”,极尽奴颜卑膝、诌媚取宠之能事。一有机会,他还往信玄家送奇珍异品,并致力于建立双方的姻亲关系。 
  信玄去世后,其子胜赖嗜战成癖,并攻下了织田信长的十八个城寨。信长遭此欺凌,仍然畏畏缩缩,不敢还击。长筱之役,信长原本不拟参战,只是在家康最后通牒的要挟下,他才勉强答应联手对付武田胜赖。 
  自然,织田信长绝非苟且偷安的平庸之辈。只是因为时机未到,不敢轻举妄动。他一面整军备战,蓄力以待;一面等待着武田军队的消减衰弱。长被会战后七年,他看到时机来了,才首席出兵讨伐胜赖,并一举成功。 
  蓄力以待,相机而行,是弱者战胜强者的一副良方。织田信长以无比的忍耐力,捕捉敌我势力消长之契机,终致成功。 
  韬光养晦之例说——斯坎德的韬晦术 
  斯坎德是中世纪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英雄。但却有很长一段时间,他是作为土耳其苏丹的宠臣,统治着阿尔巴尼亚的人民。当时,土耳其已经侵占了阿尔巴尼亚,为何斯坎德竞甘心情愿地为其主子效劳呢?既然他是个侵略者的工具,又为何称他为民族英雄呢? 
  其实,斯坎德是非常仇恨土耳其的侵略行径的,尤其他在幼年时是作为人质被扣留在土耳其的。仇恨的种子深深地埋在他的心坎中。但他是个有心计的人,使用韬晦之术,取得了土耳其苏丹的欢心。苏丹送他进军事学校学习,并委以重任。他也俨然以土耳其的贵族自居,似乎从根本上忘记了自己是阿尔巴尼亚人。 
  斯坎德受到了土耳其苏丹的信任,特别是当上了阿尔巴尼亚行政长官之后,就开始与各地的反土耳其力量联络,百姓们也希望他能够领导阿尔巴尼亚人民进行复国运动。但斯坎德认为时机未到,不能轻举妄动,否则就要前功尽弃,而且会给人民带来更大的不幸。 
  后来被土耳其占领的匈牙利人民开始起义了,斗争的烈火越烧越旺,土耳其统治者为了镇压起义,从阿尔巴尼亚抽调兵力。斯坎德终于等到了有利时机,他从紧张的前线抽兵回地拉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了阿尔巴尼亚的所有军事要塞,成功地完成了复国任务。 
  但当土耳其调集大量军队进攻刚复国的阿尔巴尼亚时,斯坎德却将部队化整为零,巧妙地隐蔽起来,并且传出风声:“斯次德已经躲进深山者林。” 
  这是斯坎德的又一韬晦之计,他自知不敌土耳其的大军,也了解阿尔巴尼亚各部族首领的妥协动摇性,所以从公开的战场转入到地下斗争。他不失时机地调动部队,并加以集结和训练。正当土耳其庆贺再次征服阿尔巴尼亚时,斯坎德的大军犹如从天而降一般,出现在地拉那附近,包围了不知所措的土耳其人。 
  这次战争后,斯坎德牢牢地控制了阿尔巴尼亚的局面,不仅使侵略者闻风丧胆,那些动摇和妥协的贵族也信服了斯坎德。一个新兴的阿尔巴尼亚在欧洲倔起了。 
  韬光养晦之例说——萨达特韬光养晦 
  “埃及前总统萨达特是1952年埃及“七·二三”革命的组织者和发起者之一。革命成功后,领导者之间争权夺利十分激烈,惟独他不图大权,恬淡自若。对于大权在握的纳赛尔,他极为尊敬。对纳赛尔所提的建议,他从不提异议,对于纳赛尔的话,他总是唯唯诺诺。纳赛尔为此称萨达特为“毕克巴希萨萨”(即“是是上校”),甚至不满意地讲:“只要萨达特不老说‘萨’(是),而用别的话来表示他的赞成意见时,我就会觉得舒服些。”在日常工作中,萨达特不露声色,表现得平平常常。对于内政问题和外交大事,他从不拿出主见,偶尔自己的公开态度稍有出格,他就会立刻纠正,与纳赛尔的信徒保持一致。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纳赛尔考虑隐退,将扎克里亚·毛希丁提名为继任者。但3年之后,经再三权衡,考虑到顺从及危险性小等理由,纳赛尔出人意料地选萨达特为继任者。出于易于控制和为人温和的考虑,埃及军方也支持萨达特。1970年9月纳赛尔去世,埃及开始了一场激烈的权力之争。扎克里亚·毛希丁、阿卜杜勒·拉蒂夫·巴格达迪、阿里·萨布里、卡迈里·侯赛因这些人,既有潜在势力,又都大权在握,他们互不相让,争夺激烈。后来出于政治妥协,这些人把平日不起眼的萨达特捧上了总统宝座。 
  1970年10月萨达特继任总统后,一反平日之态,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惊人之举。他先是排除异己,将毛希丁、萨布里等潜在对手革职或降职,稳固了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接着实行了政治、经济改革。政治上实行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特别是外交上,1972年7月他下令驱逐了在埃及的2万名苏联专家;1973年10月向以色列发动了“十月战争”,打破了中东“不战不和”的僵持局面;1974年6月与美国恢复外交关系;1977年11月亲访以色列,打破埃、以关系的僵局;1978年与美、以签订戴维营协议,由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金”……这一系列外交上的惊人之举,使他成为70年代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 
  摘自《三国智谋应用500例》            
八。兵不厌诈——张飞诈醉擒刘岱     
  此计见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曹操战胜吕布后,即带刘备回到许都。刘备不甘心寄人篱下,就用计迷惑曹操。后来刘备借口截击袁术,逃离许都,打败袁术,杀了曹军将领车胄,夺回了徐州,又策动袁绍起兵伐曹。曹操大怒,一面亲率20万大军迎战袁绍,一面派刘岱、王忠二将打着丞相旗号讨伐刘备。 
  正值初冬,大雪纷飞。两军冒雪布阵对峙。关云长飞马提刀同王忠杀了起来,不几个回合就将王忠活捉于马上,返回本军。张飞见二哥立了头功,心中焦灼,立刻对刘备说:“待我去活捉刘岱来。”刘备说:“刘岱也是一镇诸侯,不可小看了他。”张飞冷笑道:“此辈何足挂齿?我一定把他活生生捉来见你。”刘备故意说道:“只恐你鲁莽性子坏了他性命。”张飞急了,叫道:“如杀了他,我偿性命!”刘备就交三千兵马给张飞。张飞即率军前进。 
  刘岱见王忠被活捉后,紧闭寨门,就是不出来迎战。张飞就每天在寨门前恶语叫骂,刘岱知道张飞厉害,愈加不敢出战。张飞叫骂了几天,见刘岱不出,寨门攻打不下,又在刘备面前夸下了海口,心中焦急,但焦躁之余忽生灵感。他传令全军今夜二更去劫刘军营寨,白天,却在自家营帐里饮酒作乐,喝得酩酊大醉,故意寻找一个帐前军士的错处,喝令左右将他痛打一顿,并将他捆缚在营里,骂道:“哼,待我今晚出兵凯旋时,再拿你的脑袋拜祭军旗!”私下里张飞却悄悄指使左右故意放他逃走。那军士逃出寨门,越想越气,便径往刘岱营中密告张飞企图夜劫刘寨的情报。 
  刘岱见那军士给打得皮开肉绽,便相信了他的情报,高兴地说:“好,今日叫张飞尝尝我伏兵的味道。”传令空出营寨,士兵全部埋伏在寨外,单等张飞闯入,来个“瓮中捉鳖”。 
  这天晚上,张飞果然兵分三路,长驱而入,但他的中路却只有30人,任务是闯入刘寨抢先放火,却教左右两路人马抄在刘寨背后,单等火起为号,然后夹击刘岱的伏兵。到了三更时分,张飞亲自率一支精兵,先断刘岱后路。中路30人,果然抢入刘寨放火。寨外刘岱伏兵大声喊叫,以为张飞中伏,皆向寨内杀入,张飞两路军马一齐出动,围杀刘岱伏兵。刘军顿时乱作一团,也不知张飞究竟有多少人马,四面溃逃。刘岱知大势已去,率一支余部夺路欲逃,正撞见张飞像天神一样拦住退路,急忙回避,却被张飞飞马赶上,只一回合,便把刘岱活捉过来。余众纷纷投降。 
  张飞派军使跃马驰入徐州报捷,刘备大喜,对关云长说:“三弟向来粗鲁、莽撞,今天也会用智谋作战了,可喜可贺,我再也不必为他担忧了。” 
  '评析' 
  《韩非子·难一》上说;“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木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所谓“兵不厌诈”指出了用兵时为了制胜敌人,在策略上使用诡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