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25三国三十六计 >

第18部分

25三国三十六计-第18部分

小说: 25三国三十六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釜底抽薪之例说——御史智用原告救李靖 
  李靖是唐朝人,他当岐州刺史的时候,有个人为了讨好皇帝,控告他有野心,要聚兵造反。唐高祖得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命令一个御史前去调查,并告诉御史:“如果李靖真的要阴谋造反,可以当场处死。” 
  这个御史知道李靖奉公守法、体贴百姓,不可能图谋造反。说他要造反,肯定是诬告、陷害。可是,怎么才能把这件事弄个真假分明呢? 
  御史思前虑后,想出了个办法。他请求和那个控告人一块去办这个案子,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御史领了圣旨,和那个控告人一起,直奔岐州。 
  走了几百里地,管行李的随从向御史报告,控告人原来写的状子丢了。御史大为恼火,用鞭子狠狠抽打那个随从。随从惊恐万状,只顾磕头求饶,很是凄惨。 
  看着随从那个可怜的样子,御史不忍心再打了,叹了口气,对那个控告入说:“李靖谋反事实很清楚,我们奉旨去查办,谁曾想到,随从把状子丢了,这是要掉脑袋的。我们俩办不成此事,也有和李靖勾结的嫌疑,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那个控告人一听,觉得有些不妙,问御史怎么办才好。 
  御史又摇头又叹气。表示事情非常棘手,踌躇了半天,说:“要想我们都不受连累,救随从一命,我看只有一个办法,你再重新写一张状子,全当没有丢,我们还是照常去查办。”那个控告人也觉得再没第二个好办法了,就重新写了一张状子,给了御史。 
  控告人哪里知道,这是御史和随从定的一计,状子并没有丢,它就在御史的衣袖里。拿出来和重新写的状子一对照,发现内容很不相同。御史立即返回京城,向皇帝报告了这个情况。 
  皇帝一时闹不清这里面有什么文章。御史说:“如果李靖造反真有其事,控告人不管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也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的状子应该是一致的,现在出入很大,有些甚至是牛头不对马嘴,说明是控告人凭空捏造的。” 
  皇帝立即对控告人进行审讯。果然是控告人捏造事实,进行诬陷。皇帝把那个控告人判为诬告陷害罪,杀了。 
  釜底抽薪之例说——文彦博借用实例平市场 
  宋仁宗至和年问,国家财政紧张,几种钱币同时流通,国家难以控制市场。于是,便有大臣上疏仁宗,请求统一钱币,特别是要罢掉陕西铁钱,由国家统一铸币流通。仁宗接到奏疏,交大们议论。大多数人觉得罢掉铁钱会造成市场混乱,所以并没有实行。但消息却传了出去,一时间,首先从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开始,刮起一股风:“朝廷要罢掉陕西铁钱了,赶快脱手出去,晚了就一钱不值了!” 
  一传十,十传百,不长时间便传遍了城市乡村。那时,陕西铁钱不仅在陕西,连京都及周围一带都十分通行,存这种钱的大有人在。大家听说这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就要废了,那还了得,所以都纷纷拿铁钱到店铺中抢购货物,不管目前用不用,先抢到手再说。店铺老板也不是傻子,他们比别人更早得到了消息,因此纷纷挂出牌子:不收陕西铁钱。这家不收,那么就到那家吧!可百姓们串了几家店铺,走了几个集镇,到处都一样。这下大家更急得不得了,有火爆性子的人竟到店铺中强行买货,吓得店铺竞相关门。一时间,市场大乱,人心浮动,危及治安。 
  消息马上反馈到朝廷,仁宗大为恼火,一边追查是谁传出的消息,一边责令宰相文彦博迅速处理此事,平定市场,安定民心。文彦博召集大家商量,大家都说别无办法,只有让朝廷下令,辟此谣言,用行政手段平市场。 
  可文彦博深深知道,市场上的事有时单靠强令是办不好的。法令出去,大家还会将信将疑。特别是平民百姓,看重的是实例,而不是一纸公文。想到这里,文彦博对大家说:“这么办吧,先让我来独自经办此事。若我财力不足时,再麻烦各位。” 
  他回到家中,询问管家:“丝绢缣帛还有多少?”管家说:“还有500匹。”于是文彦博让管家找来京城中最大的绸缎铺主,托他代卖这些丝绢,并特别叮嘱:不要其他的钱,只收陕西铁钱。 
  店主照办,第一天简直挤破了门。别的店主都来打听为何倒行逆施收陕西铁钱,当他们得知是文丞相让代卖代收的后,都放下心来,连丞相都要铁钱,看来铁钱是决不会废止了,于是各店也收起了铁钱。 
  消息传扬出去,老百姓都放下心来,再没人急于脱手陕西铁钱去抢购货物了。一场市场动乱就这样让文彦博平定了下来。 
  釜底抽薪之例说——韩世忠的袭后计 
  南宋时,韩世忠奉命去讨伐占据蕲阳白面山的刘忠。韩世忠赶到白面山下,并不急于发起进攻,而是先下棋饮酒,坚壁不动。暗里却派出侦察员侦察,掌握了敌人的大量情报。 
  一天夜里,韩世忠令部将率精兵200埋伏在白面山下,约定待刘军与官兵大部队交战时,攻进敌中军,夺下敌观察台。伏兵开拔出去后,韩世忠即率全军向刘军发起了进攻。由于战前官军没有透露出一点儿将进攻的迹象,刘忠遭到官军的突然袭击,如丧家之犬,将他的全部人马都调出去对付韩世忠。这时,真是干载难逢的时机,伏兵见刘忠后方空虚,立即攻入中军,迅速地控制观察台,插上了官军的旗帜,并齐声呐喊。与官军正战得激烈的刘军士兵,听到观察台官军的喊叫,知道大势已去,无心恋战,一齐逃散,各奔生路去了。刘军大败,刘忠本人投奔了刘豫。 
  釜底抽薪之例说——战地参观团的覆灭 
  1943年10月,日军以2万多兵力,在飞机的配合下,分三路对八路军太岳抗日根据地进行所谓“铁滚扫荡”,冈村宁次亲自担任总指挥。东京参谋部为研究“铁滚战术”,特地从各地抽调中队长以上的军官180多名,组成参观团,到太岳前线观摩日军行动。八路军为了打乱敌人的部署,阻止日军此次行动,采取釜底抽薪之计,寻机歼灭敌人的战地参观团。lO月23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一部在临汾附近的韩略村西南,利用公路两侧的有利地形设伏,次日,当日军战地参观团进入伏击圈后,八路军掐头去尾予以猛击,将敌战地参观团全部歼灭。这一仗,使日军锐气大挫,作战部署大乱。日军被迫将兵力重新部署,其所谓的“铁滚扫荡”也迅速夭折。 
  釜底抽薪之例说——自己让质量曝光 
  在我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早已成为大众口头禅。在我国市场疲软的1989年、1990年,很多优秀的企业,正是靠过硬的质量、多变的品种度过了低谷。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认识到: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 
  羽绒被在冬季自然应是畅销的时令商品。但从1990年初来自上海繁华商市的信息,却表明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就上海市第一百货公司铺面市场来说,两边柜台羽绒被销售的冷热反差悬殊。一边货架上的商品虽然琳琅满目,有浙江、江西、安徽、河南等地的产品,含羽量各不相同,可是问津者寥寥无几。另一边出售情况则迥然不同。 
  柜台前,“国家二级企业浙江丽水羽绒厂”的横标非常醒目,透明的玻璃窗内丽水羽绒厂正在“现场办公”。几名头上沾着白色羽绒的售货员正忙得不可开交,他们按照顾客中意的羽绒、面料及重量要求现充现卖。 
  数十人排队争相购买,队外问长问短的顾客不时加入到队伍中。一对青年男女眼盯着他们选中的羽绒经过电子秤精确计量,被充进一条他们中意的被套中,当场缝制完毕,他们心满意足地挤开人群走了出来。 
  把柜台当“车间”,现做现卖,这实在是丽水羽绒厂异想天开的绝招。 
  原来,一段时间内,全国上百家羽绒厂的数百种羽绒被源源抵沪,铺天盖地,其问难免鱼目混珠,泥沙俱下。随着消费者不断投诉,羽绒被在上海的声誉大跌,市场销售自然由热变冷。 
  在这种困境下,丽水羽绒厂拿出了自己的绝招。他们吃透了消费者的心理——质量不过关,冒牌货太多,于是开展这种现场充填羽绒被的业务,让顾客可以全部看到充绒量、面料、尺寸等,又可以自由选择,消除了顾客对羽绒制品的“恐劣症”,获得了顾客的信任。这手绝招虽有些异想天开,毕竟他们成功了,而且令人叹服。 
  较其它企业,浙江丽水羽绒厂的企业家多了一个心眼。他不效仿其它企业扩充广告宣传,四处游说推销,硬着头皮闯过市场疲软的“低谷”,而是抓住了现代企业经营的信条——“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来个“釜底抽薪”。抽走了顾客对产品质量的“恐劣”心理。 
  釜底抽薪之例说——英国情报的计谋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建造几十艘潜艇,作为对抗英国海军的新武器。 
  在即将完工之前,德军公开召募数千名潜艇勤务水兵。德国青年无不向往潜艇上的战斗生活,因而出现了竞相志愿参军的现象。 
  英国海军情报部,接获这消息后,立刻展开反宣传,把详细介绍潜艇勤务有多危险的传单,大量散发到德国境内。 
  不仅如此,更通过电台向德国广播“假装什么病就不必在潜艇服勤的方法”。德国青年普遍受这些宣传的影响,产生抗拒服役于潜艇的心理。 
  这件事使德军招募潜艇服勤人员的工作迟延了好几个月。 
  釜底抽薪之例说——盟军袭击德国重水基地 
  盟军袭击德国重水基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为了实现其征服世界的野心,加紧对原子弹的实验制造。盟国为了清除这一潜在的巨大威胁,决心用釜底抽薪之谋,通过破坏其制造原子弹的必需原料重水的生产,阻止研制计划的实施。英国战时内阁命令联合作战司令部,迅速派遣奇袭部队攻击德国生产重水的挪威诺尔斯克电气化工厂。1943年2月17日,奇袭突击队急袭成功。此后,德国又修复了部分诺尔斯克工厂,重新生产重水。不久,美国航空队摧毁了该厂发电所,迫使德国将全部储存的重水装运回国。盟军突击队获得情报后,又用定时炸弹将运重水的“开特罗”号轮船炸毁,使德国仅存的部分重水全部泄入海底。 
  釜底抽薪之例说——华尔克夺得尼加拉瓜 
  19世纪40年代末期,在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金矿。这个消息传开后,不仅美国出现了黄金热,欧洲大陆.也有成千上万的人离乡背井,奔赴美洲采金。这些欧洲人大多是在纽约登陆的。当时美国还没有联通太平洋到大西洋的铁路,巴拿马运河还没有开通,所以前往旧金山的人们往往要坐轮船绕道南美最南端。老范德比看到了一个发财的机会,他亲自去尼加拉瓜,与总统查摩罗签了一个秘密协定。根据协定,范德比垄断了尼加拉瓜过境专利,开辟了一条航线,穿过尼加拉瓜。在短短的几年中,范德比在这条航线上赚了好几百万美元。 
  华尔克看到这条航线财源旺盛,肥水都流入范德比的腰包,十分嫉妒,因此想把这条航线夺过来,据为己有。 
  他知道范德比老奸巨猾,范德比若留在国内,自己是斗不过他的,因此,就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