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25三国三十六计 >

第21部分

25三国三十六计-第21部分

小说: 25三国三十六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巧那时俄国的新沙皇戈都诺夫即位,政权又趋动荡起来。新沙皇是个野心家,他将合法继承人德米特里在其幼年时就谋害了,从而夺得了皇位。他接位不久,一个自称是德米特里一世的人在一些哥萨克人及众多农奴的拥戴下也另立政权,并起兵攻打戈都诺夫。。但苦于力量薄弱,难成气候。 
  波兰人就趁机插手,借给戈都诺夫的反对派4000名兵丁,并提供物资援助。假德米特里顿时力量大增,一些拥有实力的贵族主纷纷倒戈于他,因而使反对派的军队能所向无敌地进入莫斯科,夺取了皇位。 
  那些倒向德米特里的贵族和地主并非真心拥戴他,而是为了维护和扩张自己的势力,一旦攻入莫斯科后,他们又起而反对并杀死了德米特里,拥戴了柏伊斯基为沙皇。经过这一次的战争,俄国的军事力量更加脆弱不堪。 
  事隔一年,俄国又出现了一个自主立皇者,称为德米特里二世。波兰人故伎重演,借给他两万人马,助其进攻。这个自立为皇者一直打到莫斯科,与柏伊斯基的政权对峙了将近两年。双方互有死伤。一些贵族地主像是走马灯似的一会倒向这边,一会儿又倒向那边。这一切都消耗了俄国的实力,完全破坏了正常的秩序。 
  波兰统治者这时觉得坐享其成的时机到了,就直接出兵进犯俄国,没化多少力气就大败俄军于莫斯科近郊,并进入俄国首都,虽然它的力量无法覆盖整个俄国,但这时俄国已无中央政权和统一指挥的军队,这个老牌帝国的局势已陷于深度的危机之中。 
  隔岸观火之例说——阿德勒妙法救列宁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在奥匈帝国的波罗宁,一个农妇向当地宪兵队报告了一起“惊人的事件”:一个“俄国佬”列宁跑到山上,在那边写着什么——显然是在绘制波罗宁的战略地图。7月25日,一个宪兵上士搜查了列宁的住所,并命令列宁第二天去新塔尔克州长官公署听候处理。第二天,列宁应召前往,在那里他被逮捕。 
  警察局找不出列宁为沙皇政府从事间谍活动的任何证据,但他们仍然宁愿听信有关列宁与俄国进行频繁联系的谣言,因此一直关押着列宁。 
  在当时两国交战情况下,间谍嫌疑的罪名很有可能被草率处决。另外,沙皇政府也企图借机加害列宁。沙皇内务部副部长通知西南战线司令官,说列宁有可能关押在克拉科夫监狱内,如果俄军一旦攻陷这里,务必将列宁搜索逮捕,解送回国。 
  列宁的亲属们和布尔什维克组织十分焦虑担心,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营救列宁。他们向波兰和奥地利的社会民主党人及进步人士写信、拍电报,要求他们帮助救援列宁。同时,他们分别与有关当局交涉,做担保,抗议逮捕列宁,要求释放。但是,奥匈帝国政府除了怀疑列宁从事间谍活动外,也对他的布尔什维克身份感到不安,因此想借故一直关押他,不愿释放。 
  这时,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人、奥地利国会议员维·阿德勒知道,奥匈帝国十分希望沙皇国家内部产生纷乱,从而使俄国力量得到消耗,这样奥匈帝国在战争中就可以处于有利地位。于是,阿德勒直接去面见奥地利总理,告诉他,列宁是坚决反对沙皇政府的,绝不会作沙俄的间谍。而且,列宁一直在从事反对战争的活动,一直在摧毁着沙皇统治的基础。因此,释放列宁,让列宁继续他的活动,对奥地利政府是有好处的。 
  奥地利总理问:“您确信列宁是沙皇政府的敌人吗?” 
  阿德勒回答:“阁下,这是肯定的。同您比较起来,他是沙皇更加不可调和的死敌。这点沙皇也清楚。” 
  阿德勒的策略起了作用,不久,列宁就被奥地利当局无条件释放。沙皇当局的阴谋也破了产。 
  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这种情况:敌我双方动机、目的不同,但是在行动的某一过程中却有着相同的态度和要求。聪明的人这时就应该及时抓住敌人与我的这一相同的态度和要求,利用敌人,操纵、驾御它,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事半功倍之举。 
  隔岸观火之例说——英迪拉坐收渔人之利 
  1966年1月,印度总理夏斯特里突然逝世。消息刚一传出,印度政坛各派便纷纷出马,试图角逐新总理的职位。 
  当时,争夺总理位置的有力争主为在国大党内最有资历的德赛和当时的代总理南达。在各派之中,英迪拉虽有其独特优势,但就其政治实力而言,却算不上强大。然而,在这千载难逢的机会面前,英迪拉绝不袖手旁观。当夏斯特里的死讯凌晨3点传到首都时,英迪拉立即召集她的幕僚们商量对策。英迪拉表示了自己要参加这一角逐的决心,并且自信,只要运筹得当,问鼎完全有可能。然而强手如林,自己实力又有差距,怎么才能实现自己的夙愿呢?在冷静地分析了形势之后,她决定不过早地投入角逐,等到政敌们两败俱伤,各方力量削弱时再予以出击。 
  主意已定,英迪拉表面上无意问津,跟谁都不争夺,而暗地里她却在观察形势的变化,并寻求支持。形势的发展果如英迪拉所料。德赛虽是党内元老,资历很深,在议会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忠诚于他。然而他却不善于吸取以前的教训,在夏斯特里死后,便以惟一的候选人自居,并且似乎总理之位非他莫属。他骄横固执,不愿意跟别人分享权力;他对于在1964年选举中剥夺他的应得权力的那些人怀恨在心,丝毫没有宽恕之意。德赛的表现大伤人心,尤其伤害了党内辛迪加派的感情。辛迪加派在国大党及政府中十分强大,并且工于幕后操纵。德赛骄横冷漠的表现使得他们十分担忧。因为在1964年,他们是阻止德赛上台的魁首,如果德赛上台,他们的前途可想而知。因此,他们决心要阻止德赛上台。然而,他们自己却选不出能与德赛抗衡的候选人。至于南达,他在尼赫鲁和夏斯特里的内阁中都是第二号人物,他的思想无懈可击,他想由代总理直接升为正式总理。辛迪加派对他做了衡量,觉得他还不能击败德赛。 
  英迪拉所盼望的时机终于来到了。各派之争到了白热化程度,而且裂痕很深,很难弥合,这对英迪拉非常有利。由于她在一开始就采取了静观的策略,各派对她比较放心,她几乎没有受到攻击,在公众心中仍保留着完美的形象。看准时机,英迪拉决心马上出击。国大党执政的十个邦的首席部长。经过辛迪加派的疏通,也都公开支持提名英迪拉。他们的联合声明实际上是指示他们那几个邦选举出来的议员们都投英迪拉的票。南达看到十个邦的首席部长都支持英迪拉,知道自己败局已定,马上退出了竞选。只有德赛仍决心要与英迪拉见个高下。 
  德赛开始在竞争中对英迪拉进行谩骂和攻击,试图激起英迪拉应战,抓住她的破绽予以进攻。然而,英迪拉让他大失所望。她的态度仍如初始那样谦逊有礼,其风度让公众更加满意。大选终于进行了。果如所料,英迪拉在526名党员投票中,共获得355票,而德赛仅得169票(两张废票)。成千上万的印度人聚集在议会大厦外面,庆贺她全面大胜。 
  英迪拉成功之处在于她在自己处于弱势地位时善于守拙,隔岸观火。同时,善于在各种政治力量之间周旋,利用其矛盾,寻求对自己的支持。最后终于以弱胜强,登上了最高权力的宝座。 
  隔岸观火之例说——齐亚·哈克获巨援 
  美国曾是巴基斯坦的最大经济援助国,然而70年代,美国给予巴基斯坦援助很少,到1979年,巴基斯坦未曾得到美国的任何援助。巴基斯坦当时的齐亚·哈克政府是一个军事统治政权,在齐亚领导下,巴国内政局不稳,为加强军警力量,军费开支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非常高,致使巴财政空虚,经济凋敝。可美国当时的卡特政府怀疑巴基斯坦正在发展或已经拥有核武器,从而停止了对巴基斯坦的援助。 
  恰好这时,苏联入侵阿富汗,使齐亚获得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因为齐亚明白,随着阿富汗战争的加剧,阿富汗难民会蜂拥而来。难民和驻扎在巴基斯坦门口的苏联军队,将使他获得大量援助,最终使巴基斯坦成为美国的第三大受援国,仅次于以色列和埃及。在巴基斯坦,人们把苏联入侵阿富汗看作是“勃列日涅夫送给齐亚的圣诞礼物”。齐亚决心利用这一张有利牌与美国人进行讨价还价。 
  由于苏联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日渐加强,卡特总统于1980年3月提出向巴基斯坦提供4亿美元的援助。但齐亚明白自己手中那张牌的价码。所以,他拒绝了这个一揽子计划,称它是微不足道的“花生米”。 
  最后,果如齐亚所料。继卡特之后掌管美国的总统里根,提出向巴基斯坦提供为期6年的32亿美元的一揽子经济和军事援助计划,该计划比卡特的一揽子计划庞大得多,并且于1981年秋提交美国国会通过。 
  隔岸观火之例说——一块油田的地皮 
  美国有一位石油巨子的发家史颇能发人深省。 
  开始,他只是个默默无闻的穷青年。但他认定开发石油是大有发展前途的。他就到处奔波,反复考证,选择了一块表面看来并不起眼,但实际上是很有潜力的油田。接着他就筹措必要的资金,悄悄作着人员和工程开发等各方面的准备。 
  但是对这块油田感兴趣的,大有人在。无论从实力上、权势上、经验上,他都是无法同这些人匹敌的。他却知难而进。他经常进入地产拍卖所,熟悉地皮的价格和行情,对那些有兴趣开发油田的人,进行深入的了解,不仅掌握了他们的资金、人员、技术等情况,尤其是深入剖析这些人的心理状态,寻找战而胜之的办法。 
  这块油田地皮的拍卖就要开始了,能否买到这块油田地皮,是他进军石油事业的第一战,也是决定整个战役胜负的关键。 
  拍卖场上人头济济,聚集了石油事业家、经纪人、地产商各式人等。他也不露声色地混迹其中。尽管人数众多,但大家都不急于报价,有的在暗中盘算,有的在私下议论,都想后发制人,一举战胜所有的对手。场上充满了勾心斗角的紧张气氛。 
  一个大腹便便的石油资本家站了起来,他并不开口报价,只是用两眼威严地扫视了一周,就这么一下,吓退了一半实力不那么雄厚的竞争者,他们哪敢同这个石油资本家进行抗衡呢? 
  但也有不服气的,一个瘦小精干的地皮商连身子都没有挪动,只是轻轻地干咳了一声,这下子,把另外的一小半人也震动了,许多人都是领教过这个地皮商高明手腕的,有的还不止一次地成了他的手下败将。 
  报价还是开始了,大腹便便的石油资本家和瘦小精干的地皮商都摆出这块地皮“非我莫属”的架势。别的人是凑凑趣,填填底,所以报价数都在低水平上徘徊,要等这两员大将出马,才会出现真正的恶战。 
  两员大将还没开始交手,拍卖场上又进来了一位衣冠楚楚的绅士,“呵——”人们发出了一声长吁。此人是本地最具财力的银行家,平时从不涉足拍卖行。此番出场,看上去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 
  大腹便便的石油资本家和瘦小精干的地皮商自知不敌,知趣而体面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