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曹禺全集(卷五) >

第13部分

曹禺全集(卷五)-第13部分

小说: 曹禺全集(卷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还有莎士比亚的作品,如《威尼斯商人》,当时译为《一磅肉》或
《女律师》,是个很流行的剧本。这些作品看是看了,但并不觉得人门,主
要是因为知识底子薄,讲的是外国事情,有些隔膜。外国小说在童年时也读
过,印象最深的是都德的《最后的一课》,这篇小说写得很短,但是它那种
爱国精神却很强烈感人,我心灵受到强烈的震动,这才感到文学的力量是很
大的。我是非常喜欢《鲁滨逊飘流记》的,它激起我的想象,幻想到海上去
冒险。我曾经想做发明家,发明一艘飞快的船,装上机器,跑得很快很快,
我为此还画了一张图,装在一个瓷娃娃肚里。这样的书是诱人神思飞扬的。
我还记得读过一本《林肯传》,我对林肯这个人也有一种佩服的心情,他解
放黑奴,那是了不起的。甚至文史方面的书,像《春秋》、《左传》、《古
文观止》,还有孔夫子的书,我觉得这些书也给我打开一个宽广的世界,使
我眼界开阔起来,像《左传》、《史记》里边的人物故事,读起来也是很有
兴趣的。我读过《东方杂志》,这是我父亲订阅的,他为的是消遣解闷。上
面有介绍苏联十月革命以后的文章,我记得父亲对列宁十分佩服,现在我也
不懂得他为什么那样佩服列宁,他说列宁是个伟大的人物,是个巨人。还有
叶圣陶主编的《少年杂志》也给了我不少新的知识。总之,书给了我一个广


阔的世界,使我知道世界并不像我的家这么黑暗、这么闷人!

一个作家和艺术家的文化艺术修养应该是多方面的,是靠多少年的逐渐
积累而来的。我对戏剧发生兴趣,就是从小时候开始的,我从小就有许多机
会看戏,这给我影响很大。我记得家里有一套《戏考》,我读《戏考》读得
很熟,一折一折的京戏,读起来很有味道,但是,当时看的最多的还是文明
戏。辛亥革命前后,文明戏是很兴盛的,那种连台本的文明戏,演的都是关
于讲皇帝的戏,还有加官晋爵的故事以及哀感顽艳的爱情戏。那些哀艳的文
明戏大都是根据言情小说改编的,也没有什么脚本,演戏只靠墙上贴的一张
幕表,幕表规定好这出戏共有多少场,有多少人物,每一场大概演些什么内
容,都有哪些人物上场,头天晚上大家商量好,第二天就登台演出了。参加
演出的都是男演员,文明戏中有一种“言论正生”,专门在台上发表激昂慷
慨、愤世嫉俗的言论,都是即兴的言论,一套一套的,往往他演说完了,观
众就报以极为热烈的掌声。小生,是专门讲爱情的角色,一般言情、哀艳的
戏都是旧套子,例如,一个女孩子爱上了一位书生,但是,这个女孩子却被
父亲卖出了,或者被迫嫁给富人,过了若干年,她又和这位书生见面了,于
是就演出一段非常香艳哀痛的戏,他们见面,女孩子的父母发现了,大骂他
们。这时,书生的朋友就出场了,这位朋友就是由言论正生扮演的,于是他
就劝书生,借机发表一通言论,说什么:我们这个时代是如何如何啦,国家
是怎样的风雨飘摇喽,政府是如何坏啦,官吏又是如何的腐败喽,你作为一
个血性男儿,应该有志气,要抛头颅洒热血喽!这一番正面的演说完毕,观
众就拼命鼓掌。这位书生终于醒悟了,和女的道别,女的舍不得他走,又是
一番哀艳的表演,讲上半个小时的爱情,什么:我是如何苦喽,我在婆家被
人看不起啦等等,有腔有调地、流着眼泪说出一套套悲恸欲绝的感伤话。给
我印象深的是,中国的观众十分善感,像言论正生演说过后观众那样热烈的
欢迎,那种热烈鼓掌的情景;男女洒泪告别时,台下也有妇女一片呜咽抽泣,
擦湿了手帕。可以说,观众和舞台演出打成一片,真叫“交流”之极了!演
文明戏有本事的演员们确具有一套使当时的观众神魂颠倒的本领。

再就是看旧戏了。特别是大学时代看了许多好戏,那时,在北平清华大
学读书,已经认识了巴金,还有我中学时代的同学靳以,我和靳以常到广和
楼去看京剧,杨小楼、余叔岩都是了不起的表演艺术家,谭鑫培的戏还是小
时候母亲抱着看的,杨小楼的戏看得最多,他演黄天霸演得妙极了,黄天霸
武艺高强,非常狡猾、非常凶狠,他是效忠于满清朝廷的。杨小楼把黄天霸
的奴才相和他的特定性格演得活灵活现。还有一个叫刘鸿声,他唱的《斩黄
袍》异常高昂响亮,一句唱出,满场叫“好”!剧场震得楼顶都要掀开。从
旧戏里可以学到描写刻画人物的本领,戏里的每个人物都是写得鲜明的,而
且每个人物都不一样,有聪明的,笨的;有滑头的,阴险的;有凶狠的,软
弱的。旧戏中《三国演义》的戏很多,我很喜欢看,曹操的戏几乎我都看过,
各种各样的曹操,曹操也是演活了的!三国戏里的人物性格,刻画得十分出
色,诸葛亮智慧哆,周瑜气量窄小喽,曹操狡诈喽!有个一串折子戏可以接
起来的连本京戏,我非常爱看,说的是曹操带领八十万人马攻打东吴,刘备
和孙权联合起来抗曹,今天这出戏叫《赤壁之战》,旧名叫“群英会”。三
国里的主要人物几乎都出来了,每个人物都具有自己的鲜明形象,而且整个
戏的冲突波澜壮阔,故事曲折,引人入胜。我很喜欢听唱、听故事,中国这
些旧东西写得是很活的。我喜欢《聊斋》的故事,开始是很难读的,但有兴


趣,越读便越能体味其中的意趣,《聊斋》写的人物很多,性格多种多样,
故事曲折,引人入胜。还有昆曲,我看得是北昆,侯永奎的《林冲夜奔》演
得真好,四十分钟,一个人在台上活活演唱出一个沉痛悲壮“有国难投”的
林冲。天津还有一个刘宝全,是唱京韵大鼓的,我听起来也是入迷的。一个
人的艺术修养要广,除了读书,对各种艺术的鉴赏能力要多方培养,要从许
多方面吸取营养,兴趣偏狭是不利于艺术创造的。

我真正接触话剧,是进了中学之后的事情。我是一九二二年进入南开中
学的,是插班生,从初中二年级读起,六年制,我本该是一九二七年毕业,
因为生病休学一年,于是我就成为南开中学第二十一届毕业生,那是一九二
八年了。从一九二五年;我十五岁开始演戏,是我从事话剧的开端。感谢南
开新剧团,它使我最终决定搞一生的戏剧,南开新剧团培养起我对话剧的兴
趣。当时新剧团的指导老师张彭春先生,给我很多帮助,他借给我一套英文
版的《易卜生全集》,我是依靠一本英文字典择其容易懂的读过,使我从中
懂得些戏剧的技巧,“话剧”原来还有这么一些新鲜的东西。我演过不少戏,
几乎每年都演,我还改编过一些剧本。《新村正》是南开新剧团保留剧目,
我把它重新改编了,还有高尔斯华绥的《争斗》,郭老曾翻译过,我也把它
改编成演出本,我扮演其中资本家的角色。当时思想很模糊,知道工人和资
本家是有矛盾的,但结尾是工人和资本家握手言和,主题是妥协的。那时,
对阶级斗争从来都不曾想过,只知道演戏。我记得校长张伯苓说过:罢工太
可怕了。他说他看到一次英国煤矿工人大罢工,凄惨极了,家家都没有煤烧,
罢工可怕。所以,那时,受的教育还是十九世纪的资产阶级教育,对工人的
理解同后来写《雷雨》时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如何对阶级和阶级斗争有些了
解,这同读鲁迅先生的小说、读郭沫若先生的诗、读《创造》和“五四”以
来的进步书刊有些关系。贫富之分的观念早就有了的,富人享受,穷人受罪,
不知不觉地同情穷人,很早就有这种思想。对于佣人,小时候,我和我父亲
的感情就不一样,我最恨我父亲在吃饭时骂厨师,我最恨了。尤其恨的是我
看见我父亲的一个买办朋友,一个华比银行的奴才,在他家里,看见他那样
恶狠地打佣人,把他们的头打得鲜血淋淋。不知从那里得来的这种观念,恐
怕同读旧小说也有些关系,旧小说里也是有贫富之别的,往往是同情下层百
姓的。读《红楼梦》给人的影响,并不是叫人羡慕那些有钱的人;有钱有势
的人,不叫人羡慕,他们使我憎恨,最讲义气的还是穷人。《红楼梦》中,
那一群在死鬼的丫头们使我逐渐明白这个社会。连孔孟的书里都有:“为富,
不仁矣;为仁,不富矣”的话,即有钱的人就不会做“仁义”之事,行“仁
义”之事的就不会是富人。封建时代的作品里,有一些是有着人民性的精华
的,也有反封建的意义,它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贫贱不能移”,
一个穷人要有志气,这种思想在旧小说里或者其他书里也有,关于颜回的故
事,我小时候印象就很深,孔夫子对弟子颜回是很称赞的:“贤哉回也!一
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虽然很
穷困,但不改其志,不改其乐(对颜回究应如何评价,是另一回事)。当然,
我并不是从哲学意义上理解孔夫子这些话的,只不过是那时读书所获得的印
象。

后来,我还改编过一个剧本,叫《财狂》,是根据莫里哀的《悭吝人》
改编的,那是一九三五年,为了适应中国观众,把剧中人物名字改成中国的
姓名,为了演出,把剧情也加以删改,更加集中。我当时扮演的角色是韩伯


康(阿巴贡)。无论是参加演出,还是改编剧本,这对我搞剧本创作都是一
种锻炼,都是有益处的。



在创作《雷雨》之前,我只是间接读过一点马克思主义的书,当时,我
根本不想研究理论的东西,也没有注意其他哲学思想之类的问题。最早,读
过李大钊同志写的《庶民的胜利》,他的文章也不甚懂得,我只知道劳动者
是好的,靠劳动吃饭是好的,也知道马克思,但是怎样才叫无产阶级、无产
阶级革命,实在不明白。记得上学时,曾经读过《资本论》,拿起来读第一
页,读不懂就放下了。但那时对眼前的社会印象是太深刻了,非常厌恶那个
社会。觉得那个社会是下会长久的。我有着许多痛苦、许多苦闷,也不知怎
么会有那么多的难以言传的激愤。记得我父亲对我说:“你整天皱着眉,成
天搞些什么名堂,你哪里有这么多苦恼,你这样一个小孩子!”我也说不出
来,我讲多了,他们也不明白。有一阵子不大爱玩,也不爱说话,我就是对
整个社会不满意,跟他们说也没有用处,有时我和父亲说起这些事,就谈崩
了。我父亲有一套固执的思想,他说:“你不要老想改造这个社会。”他也
认为这个社会是不好的。但是他只劝我说:“凭着你的良心去做事。”可是,
我觉得这个社会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我亲自听过的、看过的,亲自经历的那
么多令人愤懑的坏人坏事,都使我感到这个社会非改变不可。我写《雷雨》
时,已经清楚地感觉到这个社会是不会长久的。我心中有的是愤恨和不平,
这大概就是所说的正义感和是非感吧!

我当时有一种感觉,好像是东撞西撞,在寻找一点生活的道理。人究竟
该怎么活着?总不应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