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曹禺全集(卷五) >

第32部分

曹禺全集(卷五)-第32部分

小说: 曹禺全集(卷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现丁少纯的父亲却是他从前的师叔。丁海宽也认出他是从前的“小。。头”, 
现在当了工程师。生活里当然会有这样的事。但在这样的戏里,这种“巧合”,
就显得和整个戏的自然、真实、妥帖的安排有些不太协调。尤其是因为作者
在这一点上渲染得比较重。“巧合”在某一种戏里可用,但在这里,就有些
不合适。

邵永斌仅仅做为了少纯的连襟,也就够了,似乎无须要加上他与丁海宽
又有什么关系。剧中那样安排,邵永斌可以一下子和丁海宽合拍,可以很快
地就和丁海宽一道投入戏中正在进行的斗争里,确实有方便的一面。但是否
也可以有另外一种写法:一个工人出身,由党培养起来的工程师,如果他和
丁海宽是素不相识的,却也发现了丁少纯所犯的错误,这有可能对进一步刻
画丁海宽的性格有好处。而现在丁海宽接触的都是他熟习的亲友。邵永斌做
为丁家的来客,一个工人出身的工程师,他如何参加正在发生的矛盾,进行
斗争。这也可能对刻画邵永斌的性格有些好处。

这样布置也许可以使某些地方翻起一些波澜,也许可以使邵永斌的形象
更鲜明一些。但缺点是:搞不好,便是横生枝节,把简单的事弄复杂了,远
不若原来的布置顺当,容易推动已定的戏剧动作。

一个缺乏工人斗争生活的人,妄加批评一本有深厚生活基础的剧本,容
易从所谓“艺术”一面吹毛求疵。而写作的艺术常是与生活分不开的。上述
可能都是片面的看法;没有了解作者的意图,才提出这些不恰当、不切合实
际的要求。

《千万不要忘记》是话剧的新收获,然而这不是仅有的一个。像《霓虹
灯下的哨兵》、《李双双》、《激流勇进》、《龙江颂》、《丰收之后》和
《南海长城》以及其他优秀剧目,都是鼓舞人心,写出时代精神的好剧本。
它们的出现说明了社会主义话剧有无限前途。话剧和话剧工作者正在进行着
深刻的改造,党和人民要求我们更密切地和工农兵结合,要求我们更长期地
深入生活,要求我们更深地学习毛泽东思想,为工农兵服务。今天的话剧事
业正在革命化。在国内国外呈现一片大好形势下,出现了话剧的新收获,这
是万分可喜的。但这仅是开始,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中国社会主义戏剧的
远景将比现在还要灿烂光明,它的创作和作者定会比今天在质量上还要优
秀,话剧舞台上将会充满更高昂的革命精神,更多更有气派的英雄人物。社
会主义话剧定会推动人民群众向社会主义的更高阶段前进。让我们高举毛泽
东思想红旗,艰苦奋斗,创作思想性更高,艺术性更强、更完整的好剧本吧!

(原载《文学评论》1964 年第3 期)


两出好话剧

——推荐《龙江颂》和《激流勇进》

我最近看了两出好话剧,一个是福建省话剧团演出的《龙江颂》,一个
是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激流勇进》;前一个戏写的是今天农业战线上
的重大题材,后一个写的是今天工业战线上的重大题材。两个戏都是两个月
前在上海举行的华东区话剧观摩演出的好戏。华东区话剧观摩演出的都是现
代题材的话剧,都很有特点。我们在北京的观众很幸运,将会陆续看到这些
好节目。我说的这两个剧——《龙江颂》和《激流勇进》——是华东的话剧
队伍的先头部队,是急先锋。他们这头一仗就打得好。这两个戏的演出,得
到北京千千万万的观众极其热烈的欢迎。我介绍大家去看一看,看了,也会
和我一样受到深刻的教育的。

为什么说《龙江颂》和《激流勇进》这两个戏好呢?因为这两个戏,第
一、剧本编写的好,把主要的思想、人物写得比较深、比较透,能够感动人,
振奋人。他们看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抓住了工业、农业目
前火热的斗争中的重大题材,赞扬了许多有共产主义风格,有高度阶级觉悟
的英雄人物。你看了这些人物所做的事情,懂得了这些人物心里所想的念头
和思想,就不由得你要爱他们,敬他们,想学习他们,想从他们的所做所为,
得到一些思想上的滋养。谁看了这些戏,谁邻会这样想:毛主席的那句诗:
“六亿神州尽舜尧”,说得真对。今天,我们放眼一望,到处都是有共产主
义觉悟,有共产主义风格的风流人物。这些人朝气勃勃,生龙活虎似地推动
社会主义前进。这两个戏中的英雄人物不过是作者们从真实火热的斗争中提
炼出来的更集中,更形象化,更容易雪得明白的典型人物。因为这些人物是
真实的,所以使你信服;是被提炼了的,更集中了的,所以使你感动,容易
得到教育。

第二、这两个戏导演的好,表演的好,演出吸引人,你一坐下,便再也
不想走。你只有跟演员的呼吸而呼吸,跟着台上人物的斗争、发展,和他们
同忧、同喜。在困难的过程中,你跟着他们着急;在克服了困难的时刻,跟
他们同样感到喜悦。你不知不觉的也生活在他们当中,想为他们动脑筋,出
主意。我体会到一种很有意义的看戏经验。我们说好戏能教育人,就是因为
有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台上布置的环境很典型,很像那些故事,人物可以
发生、生活和斗争的地方,大多数演员演得真实、自然、生动,真像那么一
种人;说的话也都像他们自己要说的话,有真感情。为什么他们能够创造出
这样动人的艺术效果呢?用文艺的用语来说,为什么他们的导演、表演、舞
台装置、效果、灯光等等有一种动人的“艺术魅力”呢?那是因为这些同志
们(自然作者们也在内)认真、严肃地深入生活,了解生活,分析生活,和
工农群众经常在一起,密切结合,较深的了解了工农群众,和他们产生了感
情的缘故。

党号召我们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参加三大革命运
动: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两个戏可以说是在这三大革命运动
中产生出来的。《龙江颂》和《激流勇进》都讲的是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
大事,当然,它们所讲的阶级斗争只限于人民内部矛盾,是我们头脑里“资
产阶级思想”和“无产阶级思想”的斗争问题。资产阶级思想和无产阶级思


想的矛盾和斗争不是小事情。一个人的头脑里要叫资产阶级思想占了上风,
那就必然损害革命事业,自己也就失去光明的前途。这两个戏虽然表面上都
谈的是生产斗争,实际上,却大大发挥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的血肉相连的关
系问题。而《激流勇进》又进一步研究了科学实验、生产斗争同阶级斗争的
结合问题。

福建省话剧团的《龙江颂》,是由江文、陈曙、丁叶、芗人等同志编剧,
江文、陈曙执笔写成的。王昆生、向增、叶洪威导演。故事发生在福建的玉
溪人民公社龙江大队。这个地区的庄稼长得好。可是福建闽南地区澄海一带
七八个公社绝大部分的田地,遭到大旱。旱情严重,一百天不下雨,眼看五
万亩面积的麦子快枯死了。这时县委指示,要龙江大队堵龙江江水,改道灌
溉这五万亩受旱的田地,这样就要淹了龙江大队自己的三百亩就要丰收的好
田。龙江大队支部书记郑强是一个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他觉得这样做对。
但是大队长林立本第一个便想不通,他想“眼看拿到手里的粮食,现在要把
它淹了,真是在我心头上戳了一刀!”想来想去,但他终于听了书记郑强的
劝导,坚决执行县委的指示:堵江淹田,为了救出公社的受旱的田地。但这
三百亩地是属于第四生产队的,队长郑阿摆,他虽然是个贫农,也还是想不
通。而那满脑袋装满了自私自利,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富裕中农钱常富,他的
自留地也在被淹的范围里,就更不通了。当然,贫农苦水妈,贫农代表老人
郑坚和钱常富的儿子钱新,还有其他许多社员都是拥护这个决定的。

这个戏写的好。好在什么地方呢。不只在于这种舍己为人的共产主义风
格,很快地被很多的社员接受了,而在于那些个别的想不通的人是如何一步
一步受党的教育,终于打通了思想,变成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社员。

看了这个戏以后,你会想到共产主义风格不是自天而降,生来就有的,
是党一点一滴地苦心教育,提高人们的阶级觉悟,才会形成这样崇高的品格
的。每个人有了这样的品格,社会主义事业必然会加速地建成,集体的前途、
个人的幸福才有了真正的保证。

这个戏向我们提出几个非常深刻的问题,是我们大家在社会主义革命时
代随时随地都要多想想的问题。第一、便是如何摆好个人、集体、国家的关
系。戏中:当个人与小集体发生矛盾的时候,是个人重呢?还是小集体重呢?
当小集体与大集体发生矛盾的时候,是小集体重呢,还是大集体重呢?这个
问题仿佛很容易解答。每个人都会说出那个正确的答案。但是认识是一个问
题,实践又是一个问题。而龙江大队的社员们,都是以行动来作正确的回答
的。连那最落后的富裕中农钱常富,也要求改造一下自己的思想,觉得以前
那种只知道投机买卖,烧砖济私,反对堵江的坏行为不是味道了。剧中支书
郑强对社员们说了一句很有意义的话:“要站在家门口看到天安门,站在天
安门看到全世界。”“家门口”当然指的是自己的小“家门口”。从大集体
的角度看,从国家的角度看,我们那个小“集体”不也是小“家门”么?大
队长林立本思想还不大通的时候,对郑强的劝导,生了反感:“你别讲了,
‘我的!’‘我的!’我想的都不是我的,是集体的。”这岂不是任何本位
主义者都会说出的话吗?在这个僵持、紧张的时刻,郑强平静地说了一句:
“不错,是集体的,是这个小集体的。这只是一个点,我要你想的,是全局。”
这句话说得多好,多么有斤量,多么值得我们想想。

第二,这个戏提出了一个“丢卒保车”的口号:就是说要丢小的、丢不
重要的,保大的、保重要的;也就是剧中郑书记说的“点”与“全局”的问


题。后来,等到全县的田地都有了水,保证了丰收,县委又提出一个“保车
又保卒”的口号。这个思想,把主题大大挖深了一步。“保了车,又保卒”,
那就是说,保住了大集体,也就保住了小集体,也就保住了“家门口”。社
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便在这里:不是保了车,就把卒搁在脑后,不要了;
而是保住了大集体,那些家门口的个人幸福,也就保住了。想想那个激动人
心的场面:解除了旱灾威胁的公社,转来派自己最得力的、最有经验的社员
带着良种来到龙江大队,帮助他们搞生产。这正是说明:共产主义风格人人
都有,集体主义精神能摧毁天大的困难,“点”和“全局”、大集体与小集
体是息息相关的、是血肉相连的,谁也忘不了谁,谁也要保住谁。戏的结尾,
大家都获得大丰收。

第三,这个戏提出一个阶级觉悟问题和我们需要不断革命的问题。郑强、
林立本、钱常富这三个社员代表三个不同的革命时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