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全集(卷五)-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累的大树。莎士比亚是数千年人类进程中的巨人之一。我们热爱他,尊敬他,
研究他,演出他的剧本。中国无数的人们为他的舞台上的伟大成就和他神妙
的诗句,拍手叫绝。我们被他吸引着,紧紧地吸引着。
仿佛他是宇宙中的一颗星球,在大空中永久地运行。我们仰望他,探求
他,用哲学的、艺术的、文学的和科学的能力来了解他,解释他。到今天,
似乎还没有把他完全弄清楚。
现在,世界各国研究莎士比亚的书籍,可说是“汗牛充栋”了。用今天
的话说,研究莎翁的著作,排起队来,一本接着一本,究竟会围绕地球几周
呢?简直算不清。
中国的学者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排起来,占多少路程,我们无需估量了。
我们“输入”莎士比亚很晚,仅在二十世纪初。但中国学者付出的功力不小,
他们的论文做出了赋有中国特色的贡献。他们自小受中国数千年文化的陶
冶,他们以东方的目光注视,凝望着这位生在四百年前,远在几万里外的英
国斯特拉福镇上的巨人。他们是他的深情的赞美者,诚挚的解释者,和今天
的中国一样,不哗众取宠,却实事求是。
这些位中国的莎士比亚学者,出版了他们的心得“莎士比亚研究”。今
天,他们又在上海会聚一堂,召开首次“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这是一个
请学者与演出者们聚在一起的热烈的讨论会,也是国外的莎士比亚学者共同
参加的交流会,它将影响今后中国的莎士比亚的研究与演出,这是前无古人
的盛会。
我们欢迎你们,你们是来自遥远地方的朋友。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的,
使全世界的人,更多、更广泛、更深刻地理解莎士比亚,继续开拓我们这个
世界的文明和对于“人”的认识,推进今天的文化与和平事业。而文化与和
平是分不开的兄弟。
天才从来是受文化传统和历史影响最多的人。他和人民生活在一起,他
从民间传统中获取了最丰美的灵感。天才又是独创天地的人,在荒谬与庸俗
的世界中,思想最解放的人。天才代表他们的时代,是时代巨人,因而便成
为真正的历史的巨人。
莎士比亚逝世之后,世上又出现许多文化的巨匠、大师。如果我把“莎
十比亚”当作文艺高峰的代同,那么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莎士比亚”。自
己的“莎士比亚”,比那位生在英国埃文河畔的大师,对本国的人民与民族
要更亲切,更受到喜爱。但民族的深情无损于属于全世界的莎士比亚的伟大。
我们赞美莎土比亚,同时也敬爱本国的巨匠。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文艺大
师,都对人类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不需要,也不可能把他们的丰功伟绩
比个高低。
中国有一位关汉卿,他大约活动在1210 年—1300 年,恰在元朝忽必烈
的统治时代。他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残酷,他对妇女赋予无穷的同情。
他一生写了六十五种杂剧,他是中国辉煌的杂剧的奠基者。他的结构精心锤
炼,精练中力求丰富。他的语言来自民间,自然,真切,质朴。他是现实主
义者,又是笔下生风、神思奇绝的崇高的浪漫主义者。他是我们最敬爱的伟
大剧作家,是世界上的文化名人。然而,实在可惜,他没有莎士比亚那样的
幸运。与莎士比亚同台演戏的朋友,海明思(Hemings)和康代尔(Condell),
为莎士比亚的全部剧本,印出第一个“对开本”,而不幸的关汉卿却只留下
十八本戏曲,其中还有残缺不全的部分。
多少年来,我们用最高级的形容词来表达我们对巨人的崇敬。这些同汇
用在莎士比亚和其他巨人的身上都是有理由的,是恰当的。但我们从来不应
顶礼膜拜,盲目地赞颂。那会使我们变成崇拜偶像的妄人,丧失了认识天才
之所以为天才的智慧之处。一个人,纵然是天才的巨人,他须要的也只是“知
音”,而不是膜拜者。
我们尊重一切对莎士比亚有研究的学者与演出者,学者与演出者相互见
面交谈,会对莎士比亚有更多角度的认识,有利于更广泛地,更深透地宣扬、
普及莎士比亚——这位戏剧艺术的巨人。
戏剧的世界是多么广阔,辽远而悠久啊!可交流的知识与文化,尤其是
对于“人”的认识,表现得多么美丽,多么翔实,又多么透彻啊!如果从古
希腊到现在,把这几千年的戏剧大师们从坟墓中唤醒,请这些对“人”有深
沉见解的人们,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戏剧大家,请到中国的上海,
饮几盅龙井,喝几杯茅台,让他们互相认识“中外古今”的同行,谈谈梦一
般的思想,诗一般的感情,把心中还没有说尽的话对面讲讲,沟通沟通,那
会是多么伟大而又不可想象的盛会啊!
确实,这比《仲夏夜之梦》更神妙,但也更离奇,更荒诞。我们只好回
到地上,回到今天。到会的学者是博学的君子,有名的专家,你们用美丽的
文字写出的富有内容的论文在这里宣读,听者将会像饮着醇酒一般,把你们
各具风格的研究的果实,吸收进去。
而我却在这儿唠唠叨叨,说出的话,不过是Hamlet 所说的“words;
words, words。”。
只有一句,决不是废话。
我们热烈地祝贺第一次“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现在开幕!
(原载《莎士比亚研究》第3期)
《西游记》与美猴王
——在首都戏剧界座谈《真假美猴王》会上的发言
这出戏前天看了,就像小时候躲在小房间里一遍又一遍地看着《西游记》
那样有趣。看了戏,我就在想:《西游记》的道理在什么地方?寻根究源,
再看看《真假美猴王》的优点是什么?它可以进一步提高的地方在哪儿?
《西游记》成书于明代,作者吴承恩集前人许多有关的说书、平活、杂
剧、民间故事,加以融会贯通,重新构思写成的。这部伟大著作具有极丰富
的想象、极宏伟的结构。从大闹天宫到九九八十一难取经而归,其气魄之大、
人物之多,故事之妙是罕见的。《真假美猴玉》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段。要真
正懂得《真假美猴王》的价值,我们回顾一下《西游记》的道理是有必要的。
《西游记》里的故事流传己久,但在社会主义时代的今天,人们仍然喜欢孙
悟空,喜欢表现孙悟空的戏。《真假美猴玉》可以说是《三打白骨精》之后
又一出令人喜爱的“猴戏”。
一部《西游记》分两大段:孙悟空大闹天宫是一大段;孙悟空保唐僧取
经,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到了西天是另一大段。
佛教于西汉传入我国,到了明朝,仍很盛行。我们马列主义者认为宗教
是迷信,是鸦片。然而在吴承恩生活的那个年代,佛教的思想、佛教的理论,
是为一般人民和统治者所接受的。吴承恩虽然是个大知识分子,他也不能不
接受。佛教在那个时候,似乎会给人以“安慰”。《西游记》反映了明代的
社会思想,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佛教的信仰和崇敬。因此,对“佛”这个
问题,是不能推翻的,如果可以推翻,那么不仅《西游记》将不复存在,就
连中国的其他古典名著也将一样不复存在。
关于大闹天宫的情节,在吴承恩之前出现的杂剧、故事、平话,都是放
在最后,只有到了吴承恩的《西游记》,才把它放在头里。《西游记》共一
百回,大闹天宫占了七回,描绘了孙悟空的诞生及其成为“齐天大圣”的过
程。很显然,多少次农民起义,多少人对统治者的不满,促使吴承恩不知不
觉地或者是有意识地去塑造叛逆者的英雄形象。通过描写大闹天宫,揭露统
治者的无能与欺骗。人们喜欢《大闹夭宫》,因为它反映了人民对统治者不
满的思想感情。
孙悟空大闹天宫成为了不起的个人英雄,后来又有个大转折,被压在五
行山下五百年。直到唐僧要往西天取经,才把他解放出来,然而给加上“紧
箍咒”,好驾驭他。西天取经,也是孙悟空“建功立业”的举动。他们经历
九九八十一难,说明任何伟大事业,不可能没有艰难险阻。孙悟空有着极不
平凡的智慧与能耐,却遭到不公平的待遇,连唐僧也不理解他。孙悟空救了
唐僧多少回,照理唐僧应对他感恩不尽;可是到头来,他还得一次又一次地
蒙受委屈。所以说,孙悟空这个人物的形象之中,内涵东西之多,必然引起
人们的深思。孙悟空永远是个被同情的角色,而且永远是个英雄。
但是,我们不能把孙悟空的西天取经,看成是他“改邪归正”。如果那
样看,那么哪一个是邪,哪一个是正,就容易把人搞糊涂。因为“佛法无边”
是封建社会牢固的思想,如果离开《西游记》的历史背景,不从历史和社会
基础去看这个戏,我看不出它的真谛来。孙悟空一生战斗不止,大闹天宫是
战斗不止,后来建功立业也仍然是战斗不止,到了西天,得到一个佛的封号
叫“斗战胜佛”。
唐僧是个非常有趣的人物,他是个很虔诚的佛教徒,但是他很像我们知
识分子,遇到困难就害怕,胆小如鼠,而具有一己之见就固执得要死。他囿
于佛教戒律、封建礼教,是个孔乙己型的人物。当然孔乙己是更不幸的。
《西游记》还存在着宿命论思想,要把它改编成戏困难就在这里。我们
要懂得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文化遗产。今天你再讲因果报应,是不
是还有许多人相信呢?我看不见得。这是我的看法,也许还行不通。不过,
我同意刚才万里云同志所说的,一出戏出来会有种种意见,但无论如何,先
不禁演,是好是坏,大家来评议。《真假美猴王》在北京演出,场场满座,
说明人们喜欢它。当然,这也说明福建的同志是下了极大的功夫的,无论在
表导演上,舞台美术和化妆上都是有革新的。
这出戏的猪八戒也演得很好。八戒的性格也描写得很真实,他肯干活、
憨厚、单纯、能打仗。猪八戒并非没有能耐,有时孙悟空还得依靠他呢。不
要把猪八戒看成窝囊废。当他被捕之后,从来没有妥协过,而且总是想方设
法把唐僧救出来。他有个臭毛病是爱进小话,但他非出于嫉妒,只是喜欢信
口开河而已。今天我们也可以从这个人物身上得到借鉴。
这出戏叫《真假美猴王》,如果要进一步加工,应该在为什么一个是真
的,一个是假的,一个真取经,一个假取经这些方面做文章。《三打白骨精》
为什么被毛主席所肯定,因为它赋予了今天的社会意义。这出戏也要赋予今
天的社会意义,但不要搞得太教条,要用言外之意去发人深省。真假之斗,
不一定靠打,真的把假的打倒没有什么了不起,而真理能战胜假理,才算了
不起。能做到这一点,不论在艺术、技术、武打哪方面都会使人感兴趣,而
且在思想内容方面也将会增添光彩。
总的说来,这出戏很成功。感谢福建省京剧团所有演员、导演、编剧、
舞台工作人员,尤其要感谢与此有关的各级好领导。因为文艺能搞好,首先
是有好的领导。有了好领导,大家努力,干劲冲天,就能搞出好作品。
(原载《福建戏剧》1981 年第6 期)
看话剧《金子》随想
中国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