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到美国改革了-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往往置风险于不顾,着眼点是新技术孕育着最终的光辉前景,相形之下,美
国却裹足不前,不经证实能节省成本,不肯下注。”
由此可见,跟机床和半导体情况如出一辙,社会需要究竟是商业竞争能
力,还是军事应用,含糊不清,顾此失彼。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虽然也曾有
心帮助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之类的公司开发高温超导体的
商品化,但在顶头上司的压力下还是把钱改投,用于军事目标。的确有一小
部分拨款发到了国家科技基金会手里,跟大学紧密合作搞基础。可是,同样
没有跟工业界挂上钩,双方互不往来。
商品化,但在顶头上司的压力下还是把钱改投,用于军事目标。的确有一小
部分拨款发到了国家科技基金会手里,跟大学紧密合作搞基础。可是,同样
没有跟工业界挂上钩,双方互不往来。
要想干出些名堂来,政府和企业界双方都得来个根本性改革。政府必须
毫不含糊地确定,包括国家安全在内的社会需要,就是提高商业竞争能力。
要组织工业联合企业,由联邦政府分担部分经费,把钱集中花在企业家认为
商业回报最大的项目上。但同时企业家与政府都要横下一条心,坚持干到底,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让我们再来谈
FSX战斗机交易引起的那场争论。美国行政部门和国会在
这件事上对社会需要究竟何在,事先都心中无数。人们原来只把这件事单纯
看成是一笔军事上的交易,背后受到国防部和国务院支持,所持理由是国家
安全和对外政策的需要。突然问,这笔交易却变成了一件跟经济利害有关的
大事:涉及美国的就业、国际收支平衡,乃至航天工业的竞争能力。这样一
来,完全出乎决策者们的意料之外。他们一下子拿不出令人信服的现成事实
和分析来为自己辩解,气急败坏,不知所措。于是日本的三菱公司便给拉出
来垫背,当靶子打。其实,根子还是在美国本身不争气。
约翰·霍普金斯高级国际问题研究学院院长、前国防部官员乔治·帕卡
德说,“一股新风吹起了,吹向美国的外交政策。人们承认经济安全的重要
性不亚于国防。”有理由相信,我们总算接受了教训,认识到工业政策已经
成为否认不掉的客观事实。唯一的选择余地只是怎样才能把工业政策讲清讲
透,如何把工业政策落到实处。
第三章
第三章
前一章谈过,在微电子领域有两种互相矛盾的活动在起作用。跟外国公
司合营的美国跨国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目的是增强公司本身的竞争能力。
与此同时,这些跨国公司又从美国政府那里获得支持,目的是增强国家的竞
争能力。公司与国家目标自然不一定相同,公司的优先宗旨是满足持股人眼
前的利益,公司的一举一动几乎肯定不会跟政府心目中的社会长远需要合
拍。于是出现了问题:如果双方利益发生冲突,谁说了算?谁来解决?拿什
么作为标准?有的国家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是通过一套经过检验行之有效的
机制,支持这套机制的是就政府和公司各自的作用、相互关系达成为多数人
接受的共识。这些国家以国家竞争能力作为解决利益冲突的标准,有的则是
以地区竞争能力作为标准,欧洲就是如此。这些标准尽人皆知,普遍接受。
另外一些国家还没有定见。看来经济实力会逐渐转向前一类国家标准;末了,
政治实力也会跟着转,这是不足为奇的。
日本企业界与政府在目标、相互关系以及组织结构上的情况,本书第一
章已经勾勒出了轮廓。从中可以看出,在涉及本国社会控制权的问题上,日
本已经有了一整套成熟的办法。虽然日本大跨国公司与通产省之间毫无疑问
也有扯皮的时候,但是彼此尊重。忠于国家利益已经形成了历史悠久的传统,
不会一下子就散架子的。日本善于知己,对国家追求的目标一清二楚。很难
设想,日本不会利用他的国际竞争能力在经济上扬威,为本国捞取好处。这
种经济实力将延伸到政治领域,这是不可避免的。
事实上,前运输省大臣石原慎太郎就是这样预测的。 1989年夏,在日
本政坛暗潮涌动之际,他正觊觎着总理大臣宝座。他在谈到弹道导弹至关重
要的命中率,而美国导弹的命中率又要仰赖日本半导体时,写道:“要是日
本把芯片卖给苏联,停止卖给美国,整个美苏军事力量对比就会为之改观。”
他接着又引述美国国防部的秘密报告,内称:“要是听任日本这样干下去,
美国休想夺回领先地位。”对全球力量如此再分配,也许美国政府和在国内
营业的美国公司不太在乎吧。那些满脑子自由市场、自由贸易、自由企业神
话的大人先生们可能会反驳说,美国的经济思想岂容这类政治现实主义污
染。可是战略思想家,那些长年策划如何保持对苏力量优势的人们肯定会惶
惶不安。可以预料,随着忧虑加深,会逐渐形成一整套政策来促进美国经济
利益,制订这套政策的步伐会大大加速,半导体制造技术公司的出现只不过
是其中一个小小的例子而已。
这样的政策演变在欧洲已经进行多年了,走得比美国远,形式更复杂。
为了增强实力追赶上去,在高技术市场上竞争,从。。 80年代初起,欧洲公司彼
此合作,同时又与各国政府、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合作。在欧洲技术研究战略
计划与尤里卡计划旗号下,可以毫不夸张他说,成百上千的企业相互联姻,
大部分是在微电子领域,其中精心策划、不惜投入巨资的项目要数欧洲联合
亚微米硅计划。这项计划在。。 1989年搭好架子,在此后。。 8年内预算大约。。 45亿
美元,半数由各国政府和欧洲委员会承担,另一半由。。 30来家成员公司掏腰
包。飞利浦公司与西门子公司这样的工业巨头在欧洲联合亚微米硅计划里起
着主导作用,他们这么干的动机出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来,他们以及在美国
的子公司统统被美国的半导体制造技术公司拒之门外。二来,他们看到在电
子领域跟日本相比,美国的竞争能力迅速下滑,令人震惊。认为美国帮不上
什么忙,欧洲要是再不奋发图强,就只有沦为日本附庸的份儿了。
计划与尤里卡计划旗号下,可以毫不夸张他说,成百上千的企业相互联姻,
大部分是在微电子领域,其中精心策划、不惜投入巨资的项目要数欧洲联合
亚微米硅计划。这项计划在。。 1989年搭好架子,在此后。。 8年内预算大约。。 45亿
美元,半数由各国政府和欧洲委员会承担,另一半由。。 30来家成员公司掏腰
包。飞利浦公司与西门子公司这样的工业巨头在欧洲联合亚微米硅计划里起
着主导作用,他们这么干的动机出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来,他们以及在美国
的子公司统统被美国的半导体制造技术公司拒之门外。二来,他们看到在电
子领域跟日本相比,美国的竞争能力迅速下滑,令人震惊。认为美国帮不上
什么忙,欧洲要是再不奋发图强,就只有沦为日本附庸的份儿了。
缺乏处理政府与企业界关系的经验和技巧是美国的一大弱点,影响到美
国保住政治、经济控制权的能力。美国要想在欧洲、日本步步紧逼面前站住
脚跟,必须学会这套经验和技巧,而且要抓紧时间学到手。美国在太空感测
地球技术商业化方面的厄运就是一个实例教训。这件事例生动透彻地揭示出
政府与企业界关系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一家公司的兴衰,更关系到一个国
家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下面要讲的,可以无妨看成一个当代寓言故事,这
一次不是日本人,而是法国人,给我们上了一课。
卫星遥感
卫星环绕在太空轨道上,收集大量地表;地下有价值的信息。数据由电
子传感器记录下来,可用于测绘,预报天气,了解有关水源、收成、矿藏、
城市规划的情况,更不用说还可用来监视地面军事活动。虽然各国政府,尤
其是国防和情报部门一向控制着这一领域,但是到了。。 1988年卫星技术用于民
用工业迅猛发展,犹如雨后春笋。年销售额达。。 9000万美元,预计。。 10年后,
民用销售额每年将达。。 6亿美元之多。作为一项工业,要收本赢利也许是几十
年后的事,然而政府的援助却是万万缺少不得的。
到。。 1988年时,美国政府已经花费了。。 15亿美元,开发叫做“太空遥感”
的项目,属民用范畴(这里没有包括国防与情报部门在卫星传输图象上花的
几十亿美元在内)。 70年代到。。 80年代初,民用太空遥感项目归国家航空
和航天局掌管,设计、发展和实施地球资源探测卫星计划,包括一号至五号
地球资源深测卫星,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 15座地面站,可从卫星接收数据,
经处理后卖给政府或商业用户,主要是国防、农业、内政部、外国政府,一
些石油、矿产公司以及一大批私家公司,再经他们筛选用于特殊用途。
些石油、矿产公司以及一大批私家公司,再经他们筛选用于特殊用途。
1981年,法国全国空间研究中心步入遥感卫星领域,白手起家,开始搞
起世界第一家纯商用遥感企业,类似私营的地球观测卫星图象公司,批发销
售地球图象。地球观测卫星图象公司(简称斯波特)是家联合企业,由法国、
瑞典和比利时三国政府以及几家大私人公司,尤其是法国政府军工巨头马特
拉公司共同经营。斯波特第一颗卫星于
1986年发射,由政府投资
5亿美元,
仅相当于美国政府卫星拨款的
1/3。到了
1989年,法国人在民用太空遥感
领域进展加快,大有领先之势。主要原因是政府与企业界关系处理较好,采
取了始终一致的战略。
斯波特公司在商业大空领域占有
30%以上的世界市场份额,还在迅速壮
大之际,美国地球观测卫星公司却正挣扎求存。这时,日本人也进入了商业
太空这一领域,带来有发展前途的技术,其它不少国家也宣称要搞遥感系统。
这在发展中国家引起巨大恐慌,担心随着美国遥感能力衰落,他们将无法接
触到卫星数据,因为美国承诺支持联合国的“开放天空”政策,保证在提供
太空图象数据方面不歧视任何国家,一直坚决捍卫这条政策。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研究人利奥纳德·斯佩克特认为地球资源观测
卫星公司的衰退和斯波特公司的兴旺会带来一些严重的对外政策后果。他
说,“在实行一视同仁政策时,关键在于传递图象的时机,对把这些图象用
于搜集情报和其它军事目的的国家来说,尤为如此。一个境内设有地球资源
观测卫星公司或斯彼特公司地面接收站的国家,如印度和南非,几乎立刻便
可获得本国以至邻国的图象,相形之下,境内没有地面接收站的竞争对手国
可能要等好几个星期才能收到地球资源观测卫星公司或斯波特公司总部发送
出的图象。更有甚者,斯波特公司开始把卫星服务对象对准大客户,照顾他
们;受到歧视的客户则要等上很长时间。斯波特公司运用这种便宜行事权力,
轻而易举地照顾了某些外国政府。”
实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