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2005中国散文排行榜 >

第40部分

2005中国散文排行榜-第40部分

小说: 2005中国散文排行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千多年来,失意的文人,他们的心灵都在庄子那里找到了精神的慰藉。文人们进则儒家的治国平天下,退则庄子的归隐自然,天人合一,甚至帝王将相者如康熙,也在北海和承德避暑山庄修建濠濮间和濠濮间想亭,平民百姓更把他的寓言文章当作道教的经典《南华经》,从心灵超越并解脱于世俗功利的羁绊与苦难。东方文化与自然和谐的诗意也从他的思想中生长出来,成为艺术审美的至高境界。
  庄子却隐于无形,一间小小的茅寮,孤独地立于东明县庄寨村,这个只是他传说的故乡之一,我也失之交臂。在东明县境的黄河边,迷朦的雨幕里,满眼只有杨树的青绿,一路走来,再无别的怀想!在那块大玻璃的下面,雨水一涤荡,一切出奇地干净。
  三
  从郓城水泊梁山,过直如箭矢的京杭大运河,平原上出现的山冈如惊鸿一瞥。梁山的好汉出在礼仪之邦的山东,像梁山一样,也是平原上的奇迹。然而,水泊已干,上梁山,汽车可直接开到山脚下。水泊里的麦子和槐树,与村庄一样的安详。几把唢呐把山东汉子黧黑的腮帮吹得高高鼓起,清越之声声震洼地。几分激情全憋在声音里,不像郓城武校的学生,可抖落在刀枪棍棒上。那一声声呐喊,的确能让人想起黄泥冈的行径。黄河早已几易河床,为防洪涝,黄河边的居民,世代砌筑房屋全都垒起了高高的土台。
  午后刺目的太阳驱逐天地间的阴影,只余上下一片蔚蓝与碧绿。依然是奔跑,我停下车来,走到麦田边,掐了一根麦秆,鼻子闻着流出绿色汁液的地方,清香像来自空中。比起南方的水稻,它清冽的香味愈见温润、浓郁。想起岭南四季不绝的绿色,眼前的绿只来自这一个春天——它们绿得清新粉嫩。
  曲阜把自己古老大屋顶的阴影投射到地上,把又一个黄昏投射到旅程。渐浓的暗影里,黄昏显示出了时间的古老。古老的暗影,勾出的是人零星的想象,阙里宾舍以大青瓦屋顶示人,在明暗对比强烈的阴影中,闻着暗处的气味,觉得鲁国陈腐的气息像陈年的干果。静卧客房,空调吐出丝丝凉气,窗外四合的庭院,一面却是孔府灰色的古老城墙,西斜的光线就在这灰暗墙影里一寸寸黯淡。想起大地上的行走,当年的庄子随着魏国使团的车队来到曲阜,那样的黄昏,洙泗河畔都是士人飘然的儒服,儒士们头戴圜冠,以示通晓天象,足履句屦,以示明白地理,身佩玉块,表明有事至而断的能力。在庄子眼里,他们却全都徒有其表。庄子对儒生的嘲讽,让鲁侯不快。两人打赌,一纸布告贴到了城墙上:不懂儒道而着儒服者杀。戏谑的开端只不过为了鉴别儒生的真假。这一天,早晨还是满街穿着儒服的人,到了黄昏,大街小巷就寻觅不到一个穿儒服的了。庄子知道,仁义礼智之类不合人性的东西是不会有人真喜欢的,儒士们的行径只不过为了讨好鲁侯,博取功名。
  孔子与庄子,两个人的车轮在曲阜一前一后辗过,一个为着出仕,一个奉劝诸侯们退位,去做一介布衣,过人的生活。一个为统治者提供全套的政治理论,一个为人类心灵的自由贡献智慧。他们坐在马车上,都只是一介落魄的文人。只是后世的儒生们捧着孔子的衣钵走向了庙堂,而庄子永远只在江湖流播。
  改变是从刘邦来到曲阜后开始的。那时的孔庙只是简陋的家庙,由儒生与孔子后人供奉着。以皇帝之尊来拜祭孔子,刘邦是第一个觉悟的皇帝。这个与项羽争夺天下,把投奔他的儒生赶走,并拿他们帽子当尿盆的人,临死前想到了仁义礼智,想到了他的江山更替,特地从他的家乡沛县赶到了曲阜。于是,皇帝们开始了一场接力赛,一个接着一个来到曲阜,不断加修孔庙,不断封号。连孔子的后人也鸡犬升天,被封为衍圣公。他们住在孔府里面也像进行着一场接力赛,不断升高官衔品位,不断增加荣华富贵,到后来,就连给孔府送水的人也不能入内,只能把水倒入院墙外的石槽口。何等森严的“衙门”!一个在世如丧家之犬的人,从此成了各州县兴建文庙来供奉的惟一圣人。与民间百姓修建庄子的小庙相比,这一切全都是“政府行为”。
  孔子之堂皇,整个曲阜城都成了他的追思之地。孔庙、孔府、孔林成了一座城市的灵魂,它的规模成为现今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供奉孔子的大成殿,重檐九脊,黄瓦飞甍,周绕回廊,与故宫太和殿、岱庙天贶殿同称为东方三大殿。孔庙内碑碣如林,古柏参天,苍鹭群憩。那些碑碣都是皇帝们的杰作,掩蔽在华亭之下,其形表颇似一场超时空的书法大赛。三千亩芳草萋萋的孔林,竟大过一座曲阜城,但它只是一个尸体的展示场,人园者仅仅因为血统。如此漫长的延续,它几乎是一件时间的杰作,历朝历代封建政权陈腐之气息全都吸纳入土了。它成了世界独特一景。
  庄子,只在荷泽东明庄寨村灰房一样的破烂小庙里躲避风雨。他的后人更如芳草野地,无迹可寻。他的任其自然、虚静无为,无功无名的学说,只在民间安抚失意的文人与备受欺压的百姓心灵。然庙虽破,但它后面却是浩荡黄河,千里奔腾,千年不息。
  阙里宾舍边,一条小食街,人头涌涌。从依稀的睡眠里醒来,天色已经黯淡。只见穿露脐装的齐鲁女子,步履散淡,身姿摇曳。徜徉密集的食摊,引来招客声一片。油锅里飘出的香味,向着两旁的屋檐飘散。大屋檐下有上百年的老宅,暗处里闪出一排排彩灯。幽蓝的天,色调纯净,像灯箱广告,像一张巨大的彩纸,包装下了眼前的一切,把岁月挡在天空之外。世俗的烟火呢,是年年的小麦,冒出地面后,一茬茬长大,又一茬茬消失。在它之外,似乎只是虚空。

  /* 78 */

  熊育群:复活的词语(3) 



  坐在一家餐馆,点了一桌所谓正宗的孔府家宴,一款普通的豆腐也卖出了天价。不信真有相传千年的口味,这肉已是饲料肉了,水也被污染了,大豆内含了转基因,火也由柴草变成了燃气,有什么现场不被时光卷走的呢?!
  清晨时分进孔庙。阳光清冽如泉。突然就想起不遗古迹的荷泽,想起它的行旅中,自己就像一股飘扬无思的轻风,犹如此刻的阳光,拔擢我不致于沉陷历史的深潭。想到梁山的好汉想反就反了,聚义厅里,一碗鸡血酒,义气干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那样的古道热肠,那样对正义的舍命呵护,好汉们的身后已经式微了。梁山峰顶,只余青石白云轻风。从孔庙密集的飞檐间看天,天空正飘过一朵白云,想到鲲鹏,想到其展翅九万里飞行的幻景,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对着孔庙重重深入的石头牌坊,对着石鼓、石柱、石阶、石头的怪兽,庄子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名句像出自本能默诵而出,于是心灵生出磅礴的抗拒庙堂的力量。
  没有了大玻璃的车窗,只是站在弘道门的石阶上,就感觉到了一种速度,像火车穿过中原野火,俯冲过岁月。在这样一个急遽变幻的时空里,眼前的景色只是一堆石头、木材,瓦片和砖灰而已。

  /* 79 */

  郭保林:根之魂(1) 



  ——夏祭黄帝陵
  我读过东山魁夷的名画《根》。那是怎样一幅震慑灵魂的画卷啊!整个画面是一棵庞大无比的树根,没有躯干枝叶,是裸露的根,虬虬蟠蟠纵横交错,你撕我咬,纠缠错节,苍老雄健,坚韧倔强,辐射出强大的生命力,磅礴的创造力,和所向披靡的进取力!想像得出,它深扎泥土和岩石之荒陬,虹吸天地之灵气,支撑着一棵傲岸怆然的生命!凭着这庞大的根,这苍苍古树什么狂风暴雨,酷霜飞雪,烈日严寒不能抵御?这是力量之本,这是生命之母,这是万物繁衍之血脉!
  走进苍苍莽莽的黄土高原,走进蓊蓊郁郁的松柏林中,走进中华民族“人文之初”的黄帝陵,我想起了那幅名画《根》。
  桥山位于泪水之北,是陕北黄陵县一座黄土山丘,这里埋葬着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使这片高原厚土更添其雄厚、壮伟和磅礴之气度!
  地方志记载:“上古,黄帝崩,葬桥山。”传说黄帝农历二月初二在沮水河畔的沮源关降龙峡出生,所以民间便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他所居桥山,定名“桥国”,他驾崩时乘坐天帝派来接迎的巨龙升天,民众挥泪相送,但怎么也挽留不住,撕拽下一片衣襟,葬埋在桥山,这便是”天下第一陵”的黄帝陵。
  七月,陕北高原的阳光并不是想像中的酷烈炎热,从蒙古高原吹来的风带来大草原的清爽和潮润,给人以惬意之感。这些年退耕还林,退草还牧,黄土高原已不是昔日的荒塬秃岭,漫山遍野是苍苍莽莽的森林,郁郁苍苍郁郁,眩耀着高原厚土盎盎激情,勃勃生机。
  看黄帝陵最好先拜谒轩辕庙。轩辕庙经过整修,更显得庄严肃穆,远远望去,一座翘檐飞瓴青砖碧瓦的古典建筑,气势恢宏,巍峨于一丘土山上。石砌的台阶,一层层铺上去,像天梯似的,登上最后一层台阶,只见巨大的黑漆殿门横镶蓝地金宇的匾额,笔迹端庄古拙:“人文初祖”,赫然耀目。没有导游介绍,我已猜想,那是清朝某年间撰写的匾额。清代建筑,皇宫匾额都喜欢用蓝色衬地,金粉抒写,那是一种象征,一种信仰。
  轩辕氏是黄河远古时期一个部落的首领,也就是被称为“人文初祖”的首领。大殿内除了一些碑刻,正中壁前便是一尊泥塑,头戴“朝天冠”,身着宽袍的坐像,那就是黄帝了——其实细看,黄帝像极其平凡,不像一些庙宇的神祗的形象,倒像陕北高原的庄稼老头,朴实、慈祥,憨厚。亲切。
  我在黄帝像前的香炉里,敬献了一束檀香,跨在垫子上,恭恭敬敬地叩了三个头,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统一了黄河流域华中平原上万个部落,开疆扩土,奠定我中华民族的根基,功高于山,德深于海,成了万代敬仰的宗族祖先,神的偶像,他的身后便是一部浩浩荡荡的二十五史。
  走进大殿的后院,令人震惊的是“黄帝手植柏”,那简直是世上罕见的巨柏,柏树之王!粗大的躯干瘦节累累,树皮斑斑驳驳,经历五千多年的风霜雨雪,经历了几千个春夏秋冬,依然苍郁蓊然,雄莽葳蕤,庞大的树冠,遮天蔽日。它本身就是一部生长着的历史,或者说是中华文明史的另一个版本。据当地百姓讲:这柏树”七楼八扎半,二十四疙瘩不上算”,那意思说七八个人都搂抱不过来,看到它,会想到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立于世界发展史的一座丰碑,气势雄强,冠压芳林。
  这是一棵神树,是中华民族之魂。
  轩辕庙大殿前面的院子里,竖着历代皇上祭祀黄陵的勒石碑碣。每当国家发生战争,或者取得历史性的巨大胜利,抑或是新皇登基,总忘不了到老祖宗陵前祭祀,祈愿祖宗保庇。辛亥革命胜利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亲自撰写祭陵词:”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香港、澳门回归,也曾勒石纪念,向老祖宗汇报这悲喜交加百年夙愿的实现。
  黄帝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