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机立断,重新部署,果断地撇开瑞武路方面刚刚咬住的第27师团,从瑞武
路火速抽调新13师、新15师1个旅、第60师、预备第6师、第91师、第
142师、第19师各部,包围第106师团的西半面;从南浔路,德星路抽调第
4军2个师、第74军2个师、第66军2个师、第187师、第139师1个旅
等部,包围106师团的东半面。
将帅斗智,士卒斗勇,帷幄谋定之后,鹿死谁手,就全凭双方将土在战
场的厮杀了。
松浦中将被围
常言道,人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碜牙。松浦中将百般不顺,连地形、
天气都与他作对。战后日本防卫厅战史著作中如是记载:“前进道路的很多
地方连驮马都难以通过,前进甚感困难,地形交错复杂,地图不准确。加之
夜间行动有雾气等原因,连自己队伍的位置都辨别不出,师团内各部队之间
也常常失掉联络。
师团的后方联络线从28日左右中断,因天气不良,飞机的侦察和补给均
无法进行。”
盲人瞎马似的松浦师团不知彼不知己,不知天不知地,胡冲乱撞。9 月
27日,师团向第11军报告:“师团不断遭受侧翼来的敌人射击,12时似乎
进入梁山(白水街东12公里)附近,出现新的敌人,兵力不明,正交战中。”
10月1日,师团又报:“本日傍晚切断箬溪大道。”师团的报告与实际情况
相距甚远。10月2日,天气转晴后,通过飞机侦察,才弄清了师团的位置,
结果发现松浦师团上报的位置比其实际所在地点,整整偏南了20多里地。20
多里,在地图上,微不足道,可在激烈文战的情况下,每一里地,都是一段
长征,每一座山包都是一个要塞。一个小小的误断,足以毁灭一支大军。10
月2日,九江的第11军终于搞清松浦师团位置时,中国军队已构成了对冒进
之敌的大包围。
由南九州官兵组成的第106师团毕竟是日军的凶悍之师,时至此刻,仍
不思后退,执意要达成预定目标。日军的作战原则非常强调攻击,进攻时要
攻击,防御时也要攻击,专守防御只是软蛋、懦夫、无能之辈的代名词。即
使到了最不济的时候,日军也不愿单纯使用“防御”二字,往往要冠之以“攻
势防御”。将攻击强调到如此绝对的程度,无异是一种蛮勇。这种蛮勇可以
最大限度地激发战斗力,可以使濒临绝境的部队“置之死地而后生”,但也
可以使本来存在的转圜余地,荡然无存,陷于无可挽回的“玉碎”境地。松
浦师团的蛮勇带来的正是后一种结局。
参加万家岭围歼战的中国军队,攻击精神更是旺盛,好不容易捕捉到一
次战机,岂能放过。何况各级指挥官都懂得速战速决的重要性,一旦延缓,
西面的第27师团和东面的第101师团将会东西对进,驰援第106师团,届时,
就会出现我吃不掉被围之敌,而增援之敌复将我反包围的险恶局面。
攻击!攻击!一方要抢关夺路,杀开一条血路,一方要拼死堵截灭此朝
食,双方宛如两块坚硬的石头相互碰撞,进发出炽烫的火花在所不免。
从9月28日到10月6日,万家岭及其东面和南面的金娥殿、公母岭、
小金山、大金山、狮子崖、墩上郭一带山地杀声不绝,双方反复对攻,逐地
争夺。
欧震的第4军摆在小金山、大金山地段,负责堵击向东南方突进的日军。
并由东向西攻击万家岭。时任第1兵团参谋长的吴逸志中将,在1940年编的
《万家岭大捷回忆》中详细陈述道:
“我田团第1、第2两营(属第4军第90师),于28日上午6时,由
洼下桂、东坑坳进攻,第3营同时由刘家岭击敌侧背,。。激战竟日,于29
日上午3时占领刘家岭刘、马尾塘、鸡公林刘,我韦团第3营占领桥嘴王堵
击,阻敌向西南窜,。。敌大部续至,于30日午窜抵万家岭西北之熊村,分
向我韦团万家岭、大金山、肉身观等阵地进攻,经我集中火力痛击,敌终未
得逞。至下午5时,该敌似有向东窜犯模样,即抽调张团,及吴团之杨营,
占领层岭及其东北附近阵地,以堵击之。
10月1日上午1时,敌陆续增援,再向我小金山、万家岭猛攻,未退。
旋敌骑七八百,向西南经田步苏窜至狮子崖、肉身观一带高地,企图抄袭我
之左侧背。我遂于上午5时,抽调张团,由层岭向肉身观、狮子崖之敌攻击,
并令吴团之杨营,向肉身观东北之敌截击,韦团之曾营,由万家岭聂村、任
村侧击敌背。自上午6时开始攻击,敌凭险顽抗,赖我官兵奋勇,血战至下
午5时,将肉身观、狮子崖一带阵地完全占领。残敌退据狮子崖以西之扁担
山,扼险对峙。
2日上午6时,续向扁担山之敌攻击,当占领山腹,敌退据山顶,借机
炮威力拼死抵抗,旋又增兵千余逆袭,肉搏3小时,我张团黄营伤亡殆尽。。。。。
8时以后,敌仍不断向我大金山、狮子崖一带猛烈攻击,均被击退。
3日上午8时,我韦团一部,由大金山向面前山、靠背山、杨家烦之敌
攻击,并制其东窜。下午3时,将杨家坂及万家岭北端高地完全占领,残敌
退万家岭西端及熊村、田步苏、箭炉苏一带,凭其石堡山炮火掩护,拼死顽
抗。
4日上午7时,敌不断向我杨家坂东端高地进攻,至下午3时,复以援
队向我猛扑。我韦团以伤亡甚大,致万家岭北端,及杨家坂东端高地,于下
午4时被敌占领。。”
以后,第4军部队虽与日军相互攻击,激战至7日,但双方阵地均无大
的变动。第4军打残了敌人,也打残了自己。在以后开始的总攻击中,伤亡
惨重的第4军仅被赋予佯攻任务,但是,第4军功不可没,最先发觉松浦师
团奇袭的是它,全力缠住敌人的是它。在其它各部队抵达战场以前,第4军
官兵前赴后继,不顾死伤,成功地堵击了松浦师团,将敌抑留在万家岭地区,
为后续主力赶到,围歼日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第4军无愧于“铁军”荣誉。
打它一个时间差
另一支广东部队也表现不俗。叶肇的第66军自8月下旬起,即与友军在
德星路庐山南麓阻击日军第101师团。此时,第1兵团考虑瑞武路和德星路
的两支日军将会紧急驰援万家岭战场,围攻第106师团的时间不会太长。为
迅速歼灭第106师团,兵团想调第66军参加万家岭作战。但第66军是蒋介
石委员长亲自指定在放弃赣北时,留在庐山打游击的部队,如请求调下庐山
使用于万家岭,恐难获委员长同意。薛岳再次独断独行,一面上报、一面使
用。10月5日,第1兵团总部命令第66军:
“将原守隘口街、金轮峰一带阵地文替后,于本日黄昏,经德安、水丰
桥,向宝山西南地区前进,随即占领金蛾殿、公母岭之线准备攻击,并截断
敌北向联络。”薛岳此举,的确有点冒险,第66军转进万家岭方面,将大大
减弱德星路上的抵抗力量,日军第101 师团进攻德安的进度将会因此而加
快。薛岳当然明白这一后果,不过,打仗重在歼敌,一城一地的得失尚在其
次。薛岳大胆抽调第66军,就是要发挥内线作战便于机动兵力的长处,在他
看来,日军第101师团判明第66军西调,至少要2天,待其攻至德安,顺手
时也须数日,那时候,第66 军早已投入万家岭作战多日了,而第106 师团也
被吃得差不多了。
薛岳大胆却不莽撞、算计之精,恰好打了日军一个时间差。吴逸志中将
就此高度评价:
“必须立于主动地位,始能出故意表,必须出其意表,始能战胜敌人。
故立于主动地位指导作战,为出敌意表之要诀,出敌意表,为制胜之要诀。
如此次万家岭之役,我于10月5日抽调隘口街方面之第66军,该方面之敌
于10月7日以后始发现我兵力转用,但我第66军已参加万家岭方面之战斗
矣。由此足以证明,立于主动地位转用兵力,往往在此兵力己发生作用之后,
敌方始能判明我之行动。故立于主动地位,必能完敌一着,使敌处处追随我
之行动。”
有人说,赣北会战连连奏捷,得益于广东将领指挥广东子弟兵之处不少。
此活不无道理,但远不是全部。广东官兵血洒赣北,首先是为了国家,为了
民族,否则,跑到赣北干什么?不过,地域的差别还是有的。叶肇的第66
军是广东部队,由于语言不通,很不情愿留在庐山打游击,现在奉薛岳命令,
得到了下山的机会,第66 军上上下下十分高兴,踊跃参加了对万家岭日军的
作战。中国幅员广大,各部队特点迥异,在如何使用第66军的问题上,蒋委
员长显然不如薛岳知人善任。
第66军抵达战场后,在第4军北面的金娥殿、公母岭一带展开,负责遮
断第106师团的北窜之路,并由此向南压迫日军,至10月7日,第66军彻
底贯彻了兵团总部的意图,封死了松浦师团北归之路。
经连日血战,中国军队逐渐将松浦师团压迫在数平方公里的侠小地区。
10月7日,薛岳总司令,吴逸志参谋长等总部人员亲临前线,召集各部将领
部署总攻事宜。戎装整齐的薛岳立于齐腰的蒿草之中,高举日本战刀杀气腾
腾地宣布:“此次攻击,有进无退,违者斩!”
入夜,中国各部队从四面八方发起了全线总攻。一连三天三夜,万家岭
战场杀声盈野,弹雨不绝,山包丛林,随处反复肉搏,沟沟壑壑,俱为血肉
填充。
南路主攻的第74军,目标是长岭、张古山。张古山是万家岭南面的最高
峰,也是松浦师团向南防御的最后一道屏障,此地一失,中国军队就可俯击
日军、长驱直下。但张古山南陡北缓,荆棘没顶,利于守而不利于攻。第74
军的攻击部队全是攀藤而上,倾斜急峻,运动甚难。顽抗的日军,在此生死
之地构筑了坚固的工事,死守不退,并多次增援,反复逆袭。
俞济时军长在前几天的战斗中,主要使用冯圣法的第58
师,有意将王耀
武的第51
师保留用于总攻击。
王耀武的威风是在抗日战场上打出来的。他祖籍山东泰安,出身寒微,
19
岁赴上海学徒,1925
年夏,考入黄埔军校第
3
期步兵科。抗战爆发,担任
第51
师师长,率部参加淞沪、南京战役,武汉会战后,因战功卓著,晋升为
第74
军第
2
任军长。1941
年春,王耀武的第74
军在上高会战中重创日军,
荣获国民政府颁发的飞虎锦旗一面,军长王耀武亦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以
后,王耀武率第74
军一直战斗在对日作战的主战场。1944
年冬,王耀武升
任第
4
方面军司令,督率所部进行美械装备的改装、训练,准备对日大反攻。
1945
年春,王耀武指挥第
4
方面军10
多万人,在湘西雪峰山战役中,大败
日军,取得了抗战中正面战场最后一次会战的全胜。
强将手下无弱兵,第51
师第153
旅旅长张灵甫的声望不在王耀武之下。
张灵甫与王耀武同岁,陕西长安人,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1925
年秋,
南下广州,考取黄埔军校第
4
期,与林彪同期为伍。张灵甫是典型的陕西“二
杆子”,虽经受过中学、大学教育,却毫无文人之气,彻头彻尾一介武夫。
他在胡宗南部队当团长时,别人开玩笑,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