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设置了许多警戒阵地。
第一线攻击的驻印军新38
师用半个月时间连续闪击,边打边进,推进了
120
公里。10
月29
日,一举击溃苗堤渡口的日军,占领了太平江北岸正面的
全线,迫使八莫日军的外围防御线完全龟缩至太平江以南的三角地带。
太平江正面河幅有200
多米宽,江水湍急,对岸是一处高地,日军凭险
而守,居高控制着附近所有能渡江的渡口。孙立人军长几次三番到江边视察,
决定以一部正面佯攻,以新38
师主力从东面渡江,迂回江边日军后方。经几
日秘密行动,新38
师师长李鸿亲率两个团跨越太平江,冲出海拔2000
公尺
左右的连绵山地,于11
月
6
日,将莫马克以北至太平江边公路沿线的日军据
点悉数拔除。与此同时,在太平江正面与日军相持不下的新38
师第113
团,
也于11
月
8
日夜晚武装泅渡成功,江边日军在前后夹击之下钻入山中,逃往
八莫。
11
月16
日,新38
师已将八莫市区外围大小村落和
3
个飞机场完全占领。
随后跟进的新30
师也以一部兵力渡过太平江。17
日,新38
师一部占领八莫
西南方的曼西,切断了八莫至南坎的公路,从北、东、南三个方面完全包围
了八莫,而西面是宽阔湍急的伊洛瓦底江。
攻城部队愈迫近城区,战斗就愈发惨烈。日军凭借复杂地形和坚固阵地,
每失必反。新38
师纵有飞机大炮的支援,也只能逐码前进,一个一个地击毙
日军,一米一米地向前攻击,根本谈不上气吞山河的全面总攻。11
月18
日
夜,新38
师第113
团一个连的阵地上,因后方没有及时送上弹药,官兵整夜
都在与逆袭的日军敢死队拼刺刀。日军借助夜暗冲进了战壕。狭窄曲折的战
壕内,一切武器都无法施展,双方都拿着刺刀肉搏。一个中国机枪射手被刺
死了,副射手陈云兴肋下也挨了一刀,他手无寸铁,忍着剧痛,用左手将日
军刚刚拔出的枪刺按在地下,右手猛地抓住日军的咽喉,
5
个手指像铁钩一
样贯通了日军的喉咙,随即拼命一扯,连敌人的舌头都从喉管里抽了出来。
攻城战进行到12
月上旬,新38
师以蚕啃桑叶的办法,逐步将八莫市区
东、南、北三大阵地群的南、北两大阵地群蚕食殆尽。南、北两面最坚固的
陆军监狱、宪兵营房和者炮台等阵地被一一攻克,东正面部队也揳入日军阵
地之间。原好三大佐已经捉襟见时,身边仅剩下副官、情报官、密官、传令
兵等
8
人,其他人员已全部派往第一线作战。
12
月14
日夜晚,原好三大佐率守备队残余沿伊洛瓦底江岸向南突围。
当晚,新38
师也实施夜间攻击。双方短兵相接,都使出最大力量反复冲杀,
演成八莫之战最激烈的一幕。日军见陆地突围无路,只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
的泅渡器材,跃入江中,夺路逃命。新38
师部队以炽烈的火力猛扫日军,将
其残余部队大部击毙于伊洛瓦底江中。
12
月15
日,八莫市区完全归于新38
师掌握。这一仗,毙敌官兵2000
人、俘虏21
人,缴获零式战斗机
2
架、坦克10
辆、轻重机枪100
多挺、各
种口径火炮28
门及步枪1300
余枝。逃脱日军仅有原好三大佐以下几百人。
为纪念八莫之战的胜利,驻印军总指挥部特将莫马克至八莫市区的一段
公路定名为孙立人路,将八莫市中心马路定名为李鸿路。
还在八莫围城战打响不久的时候,新
1
军军长孙立人的目光就已投向下
一个目标——南坎。南坎北距八莫113
公里,东北距畹町62
公里,南距腊戍
214
公里,在瑞丽江南岸,地形低洼平坦,土质疏松,是缅北肥沃的产米区。
南坎谷地平坦,可外围都是高山。从八莫南出不远即进入山地,万山丛错,
绵亘60
余公里,一直到达南坎谷地外缘。
杀鸡焉用牛刀,孙立人无意将新
1
军两个师全部用于八莫,尽管这样可
能加快攻占八莫的速度。但孙立人更注重在打通中印交通线这个全局战略上
的快节奏。因此,在新38
师围攻八莫之际,孙立人即命令新30
师绕过八莫,
沿八、南公路直下南坎。
11
月下旬,新30
师向南推进,第一个目标是占领南坎西北约35
公里处
的南于附近高地。这些高地是八莫、南坎间山区的分水岭,由此向北,山势
陡险,仅10
多公里范围内的群山,高度就由1500
米左右陡降至400
米左右,
其险峻可想而知。然而,过了这一带分水岭向南,一直到南坎,一路下坡,
山势远较北麓为缓。因此,决定南坎争夺战胜负的关键不在南坎本身,而在
这一带分水岭的得失。
日军第33
军没料到新
1
军的攻势如此迅猛,不仅八莫守军很快被压进城
区,处境危急,而且新30
师竟然撇开八莫,长驱南下。情急慌乱的本多政材
中将,急令守备南坎的第18
师团第55
联队长山崎四郎大佐,立即率联队步
炮兵主力,外加第56
师团步、炮各
1
个大队,以及第49
师团吉田联队的1
个大队,共3500
多人,紧急北上,巩固分水岭一线前进阵地,并攻击围攻八
莫的中国军队的侧背,解救八莫守备队。
12
月
9
日,南北相向而进的新30
师部队与山崎支队在南于附近突然遭
遇。所幸孙立人将军决策在前,新30
师已先行一步,分别控制了分水岭一线、
公路两侧的最高峰。迟到的日军一交手即全面猛攻,企图乘新30
师不备之
际,一举击溃新30
师部队。
初始,新30
师确实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日军集中几十门山炮、野炮、平
射炮猛轰山头,并利用山间干涸的溪流旧道分多路钻隙渗进。双方战线犬牙
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陷入一片混乱。不久,新30
师各部即稳住了阵
脚,将渗透的日军小部队全部消灭。但日军的正面攻势仍很猛烈,新30
师始
终处于被动防御状态。
这时,孙立人感到这股日军来势凶猛,企图积极,遂速将在曼西担任警
戒的
1
个团星夜调赴南于前线,又从八莫方面抽出新38
师
1
个加强团,对山
崎部队侧背实施深远迂回,决心包围歼灭这股日军,以利于今后夺取南坎。
不知死活的日军虽已感到正面新
1
军的兵力在逐渐加强,但仍想侥幸一
逞。14
日,山崎集中主力猛攻公路左侧的5338
高地,一天之内,发射3000
多发炮弹,将中国守军阵地完全摧毁。炮火间隙,步兵以密集队形作自杀式
连续冲锋,新30
师
1
个营的部队雄踞最高峰,轻重机枪、冲锋枪、步枪不停
地怒吼。第一队日军倒下去,第二队踏着尸体冲上来,接着是第
3
队、第4
队。。日军好像发了疯,一连冲了15
次,全被山上炽烈的火舌吞噬了。
14
日以后,战况逆转,山崎部队渐渐转入守势。新30
师一部和新38
师
增援部队从公路两侧山地迂回,即将合拢包围圈。15
日,八莫易手的消息传
来,新30
师等部攻击精神更加旺盛。山崎大佐不敢耍蛮了,慌忙在新38
师
主力赶抵南于战场之前,率部钻隙南逃。战场上日军遗尸1263
具,内有少佐
以下军官41
人。新30
师等部缴获轻重机枪76
挺、火炮
6
门、步枪650
枝、
卡车46
辆、掷弹筒46
具。
南于遭遇战,重创了南坎日军主力,预先决定了南坎的命运。日军渍逃
后,新
1
军的指挥官们登上5338
高地,用望远镜高屋建瓴地任意俯瞰南坎方
面的动静。大家一致认为,虽不敢说南坎已成为囊中之物,可在低洼的南坎
各地内,预料不会有大的战事了。
谈笑之间,东方传来隐隐约约的炮声,那是畹町方面远征军大口径远程
火炮的轰鸣。
第九章摧枯拉朽大会师
1945年的新年在枪炮声中,悄悄地溜了过去。打通中印陆上交通的作战
已进入最后阶段。
重庆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向远征军长官部和驻印军总指挥部分别
发出督励电报,要求两支大军携手合作,迅速击破畹町至南坎一带的日军,
最后贯通中印公路。驻印军副总指挥郑洞国中将也向卫立煌上将发电报,提
出在南坎附近与远征军全面会师。
除新6军2个师(第14、新22师)已于上年12月先期空运回国之外,
远征军和驻印军集中了16个师,约20万步兵、炮兵、装甲兵的庞大兵力,
准备东西夹击一举拿下畹町和南坎,聚歼日军第33军主力于中缅边境地区。
当面的日军第33军虽然知道败局已定,但仍企图苟延残喘,拖延迟滞中
国军队打通中印公路。为了对抗中国军队最后的攻势。第33 军七拼八凑,将
能够集中的部队全部投入东起畹町、西迄南坎、南至南帕卡的三角地带。其
中包括:位于畹町正面的第56师团3个联队;位于南坎的第18师团的山崎
联队;位于畹町背后、中印与滇缅公路交汇点芒友地区的第49师团的吉田联
队;以及位于南帕卡地区、负责拱卫上述部队后路的第2师团的一刈联队;
此外,还有第33军的直属部队。以上步、炮、坦克、工兵等等,合起来共约
3万余人。
日军防御的重点在畹町方向。畹町在傣语里是“太阳当顶”的意思,是
中国滇西边关要隘,陆路通往缅甸的正门。由畹町向西可达密支那,向南经
芒友、南帕卡等地可通腊戍。日军第56师团经过再次补充,在畹町地区正面
10公里的环形防线上布署了3个步兵联队及师团炮兵、工兵、辎重兵联队等
重兵,企图以畹町为重心,北依龙川江(在缅甸境内称瑞丽江),东凭回龙
山等坚固的山地阵地,与中国远征军作最后的抗争。
自12月上旬至月底,远征军从遮放尾追溃败的日军,抵达畹町外围,连
日与日军发生局部的小规模攻防战。月底之前,远征军第11集团军完成了对
畹町之敌的进攻部署:第53 军沿龙川江迂回畹町日军后方;第2 军、第6
军负责畹町正面攻击;第71军为预备队,准备在第2军和第6军之间加入战
斗。
12月27日,第11集团军开始行动。负责迂回、切断畹町日军退路的第
53军相继进抵龙川江北岸,扫清北岸日军拱卫部队后,第116师一部率先强
行渡江。1月5日以后,第53军全军渡江,与日军第56师团第148联队、
第49师团吉田联队在江岸沿线激烈鏖战。
畹町正面各部队发起攻击以后,各有进展,但在回龙山日军主阵地前却
连续攻击受挫。回龙山海拔1675米,是畹町附近的最高峰,与邻近的大黑山
一起,形成畹町东北面的天然屏障,拿下回龙山等高峰,远征军就可居高而
下,直入畹町平坝。因此,日军在回龙山死打硬拼,拒不退让。远征军第200
师攻击旬日,伤亡惨重,回龙山依然控制在日军手中。
卫立煌恼了,限期攻下回龙山。第11 集团军总司令黄杰找来素以善打硬
仗著称的第71军副军长陈明仁中将,打算借陈明仁这个硬榔头,砸碎回龙山
硬核桃。黄杰与陈明仁同为黄埔一期学友,对陈明仁的凶悍自然极为了解。
北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