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科学思想发凡-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星下头是霹雳,霹雳五星横着行,云雨次之曰四方。壁上天厩十圆黄,NFDBANFDBB五星羽林旁,土公两黑壁下藏。
北极紫微宫 一本作紫微垣(三垣之一)
中元北极紫微宫,北极五星在其中,大帝之坐第二珠,第三之星庶子居,第一号曰为太子,四为后宫五天枢。左右四星是四辅,天乙太乙当门路。左枢右枢夹南门,两面营卫一十五。东藩左枢连上宰(一作上宰少尉两相对),少宰上辅次少辅,上卫少卫次上丞,后门东边大赞府。西藩右枢次少尉,上辅少辅四相视,上卫少卫七少丞(一作门东唤作一少丞),以次却向前门数。阴德门里两黄聚,尚书以次其位五。女史柱史各一户,御女四星五天柱。大理两星阴德边,勾陈尾指北极颠。六甲六星勾陈前,天皇独在勾陈里。五帝内座后门间,华盖并杠十六星,杠作柄象华盖形,盖上连连九个星。名曰传舍如连丁。垣外左右各六珠,右是内阶左天厨。阶前八星名八谷,厨下五个天NFEBC宿。
天床六星左枢在,内厨两星右枢对。文昌斗上半月形,稀疏分明六个星。文昌之下曰三师,太尊只向三公明。天牢六星太尊边,太阳之守四势前。一个宰相太阳侧,更有三公相西偏,即是玄戈一星圆。天理四星斗里暗,辅星近着开阳淡。北斗之宿七星明,第一主帝名枢精,第二第三璇玑星,第四名权第五衡,开阳摇光六七名。摇光左三天枪红。
现存《步天歌》中每句还配有星图,今略。从以上摘录的《步天歌》内容来看,《步天歌》采用朗朗上口的歌诀形式,形象而生动地记载了星官的名称、星数和位置。其优点在于,人们读着步天歌,如同沿着天上的星官,漫步在天空繁星之间一样。全歌条理分明,易于记忆。譬如,我们只要先认识一颗甲星,然后由甲星向东走去,便到乙星,或向南走去,便到了丙星。这样,念着有韵味的歌诀,按着方向,一颗一颗地走过去,就可以辨认全天星座。这一步天识星的思想十分先进和便捷,所以《丹元子步天歌》一经问世便广为流行,成为初习天文学的必读著作。宋代史学家郑樵就曾借助步天歌观测星斗,自云:“一曰得步天歌而诵之。时素秋无月,清天如水;长诵一句,凝目一星,不三数夜,一天星斗,尽在胸中矣!”《通志·天文略第一》,《通志二十略》,中华书局点校本,第4册,第450页。清代著名天算家梅文鼎也曾高度赞扬《步天歌》,云:“句中有图,言下见象,或半或约,无余无失。”引自陈遵妫《中国天文学史》第3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第406页。宋代以降,《步天歌》受到高度重视,被视为描述星象的最权威记录,元初修《宋史·天文志》时,就采用《步天歌》和《景乾象新书》为作为校勘标准文献。而且由于《步天歌》在传习天文知识中的巨大作用,以至从宋代郑樵《通志·天文略》起,往往将其视为秘术,限定只能在灵台传诵,严禁传入民间。
第二部分:夜观星象——道教天学思想发微“三垣二十八宿”的星空划分新思想(1)
在中国天文学史上,《丹元子步天歌》首创了采用三垣、二十八宿的星空划分法,即把北极附近的星象分为紫微、太微和天市三垣,其余分属于二十八宿,将全天的星空分为三十一大区。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的起源很早,《周礼》中已有“二十有八星之位”《周礼·春官》、“二十有八星之号”《周礼·秋官》的记载。1978年在湖北随县发掘的战国早期曾侯乙墓中,内有一个书写中国二十八宿的漆盖箱。但早期二十八宿名称,仅仅表明星座个体而已,而且二十八宿体系最初只是古人用来作为标志日、月、五星运动位置等目的而采用的。“宿”,《说文》云:“止也,息逐切”。“宿”在此读为xiù次也。次舍止也,有宿舍之意。“二十八宿”从字面上解释,即二十八个星宿,每个星宿作为行星舍止之处所。古人对日、月、五星在无垠的天空中的星群中往返不息,难以掌握其运行规律,于是设想依据恒星之天球上的位置,将天球划分成一定的星空区,即把黄道、天赤道附近的星空,划分为二十八个星空区,是为二十八宿。把二十八宿作为星空分区的主体,始自《丹元子步天歌》。二十八宿星空区域的划分,是以二十八宿星官为基础,把天空划分为二十八个区域。每个星宿内有一定的星座,以作为固定的标志,古人以此观测七政之星座间运行之规律,测定岁时季节乃至丰歉、祸福。二十八宿为:东方七宿(苍龙)为角、亢、氐、房、心、尾、箕,共计四十六个星座。北方七宿(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共有六十五个星座;西方七宿(白虎):奎、娄、胃、昂、毕、觜、参,共有五十四个星座;南方七宿(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共有四十二个星座。下面我们以东方七宿为例,略加说明。
角宿有十一个星座,分别为:角(又名辰角,共二星),平道(共二星),天田(共二星),进贤(一星),周鼎(共三星),天门(共二星),平(共二星),库楼(又名天楼,共十星),柱(又称五柱,共十一星),衡(共四星),南门(共二星)。亢宿有六个星座,分别为:亢(共四星),大角(一星),折威(又名七折威,共七星),摄提(共六星)、顿顽(共二星),阳门(共二星)。宿有十一个星座,分别为:氐(又名天根、天府,共四星)、天乳(一星),招摇(一星),梗河(三星),帝席(又名帝座,共三星),亢池(共四星),骑官(共十星),阵车(共三星),车骑(共三星),天辐(又名天福,共二星),骑阵将军(一星)。房宿有七个星座(另有钩钤为附座),分别为房(又名天驷、马祖、农祥,共四星),钩钤(又名衿,共二星),键闭(一星),罚(又名伐星,共三星),两咸(共八星),日(一星),从官(共二星)。心宿又两个星座,分别为:心(又名火、大火,共三星),积卒(共十二星)。尾宿有五个星座(另有神宫为附座),分别为:尾(又名九江,共九星),神宫(一星),天江(共四星),龟(共五星),傅说(又名天策,一星),鱼(一星)。箕宿有三个星座,分别为:箕(又名农尾,共四星),糠(一星),杵(共三星)。
由于二十八宿星官在天上的分布疏密并不均匀,所以这二十八个区域的大小也相差很大。最大的井宿所占的赤经范围达三十多度,而最小的觜宿、鬼宿则只有几度。由于岁差的影响,各宿的距度在不同时代也有些变化。
《丹元子步天歌》还采用三垣来划分星空。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垣,本义为墙垣。古人将北极周围邻近的星座,用想象的虚拟线条联系为三个星空区,各区都以东西两藩的星绕成墙垣形式,故取名为三垣,作为天宫中天帝的官署。同样,作为星官来说,这些名称的起源或许很早。但在丹元子之前,人们并没有把它们直接作为划分天区的主体。只有在《丹元子步天歌》一书中才首次将三垣作为三个天区的主体,应用于星空的划分。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文学新思想。《续文献通考》之《象纬考》曾就此作了一个评述:
《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恒星只分中宫、二十八宿及在二十八宿之外者。其中宫之星,凡三垣及二十八宿以上之列星近中宫者,皆属之。其二十八宿之星则止二十八宿及附宿之星而已。其二十八宿以下之列星近地平者,则皆属之二十八宿之外焉。隋丹元子《步天歌》始将恒星分属三垣二十八宿。三垣之星,固在中宫,其二十八宿之星,则不论近中宫与近地平,计星之经度,分属各宿。郑樵《天文略》宗之。《续文献通考》之《象纬考》。
第二部分:夜观星象——道教天学思想发微“三垣二十八宿”的星空划分新思想(2)
古代天文学文献中,紫微垣简称紫垣、紫宫,其所在的天区是北极周围,共有三十七个星座,分别为北极(包括太子、帝、庶子、后宫、北极共五星),四辅(又称四弼,共四星),天乙(又称天一,一星),太乙(又称太一,一星),左垣(又称东垣,共八星),右垣(又称西垣,共七星),阴德(共二星),尚书(共五星),女史(一星),柱史(一星),御女(又命御女宫,共四星),天柱(共五星),大理(共二星),勾陈(又作钩陈,共六星),六甲(共六星),天皇大帝(一星),五帝内座(又称五帝座,共五星),华盖(共十六星),传舍(共九星)、内阶(共六星),天厨(共六星),八谷(共八星),天
蒬(共五星),内厨(共二星),文昌(又名司禄,共六星),三师三公(共六星),天床(共六星),天尊(一星),天牢(共六星),太阳守(一星),势(共四星),相(一星),玄戈(一星),天理(又名贵人牢,共四星),辅(一星),北斗(共七星),天枪(又名天钺,共三星)。紫微垣乃三垣的中垣,居北天中央位置,故又称中宫。丹元子把二十八宿星官与紫微垣天区之间空隙较大的区又划出二垣,即将星宿、张宿、翼宿和轸宿以北的天区称作太微垣;而将房宿、心宿、尾宿、箕宿和斗宿等以北的天区称作天市垣。太微垣在紫微垣下的东北脚,位于北斗的南方,包含二十个星座。太微垣的两垣主要由十颗星组成,左垣、右垣各五星。太微之于三垣,乃象征天宫的政府官署,所以太微垣内的星名多用官名,如左垣(又称东垣或东藩)五星为左执法、上相、次相、次将、上将,右垣(又称西垣或西藩)五星为右执法、上将、次将、次相和上相。其余星座分别是:谒者(一星),三公(共三星),九卿(共三星),五诸侯(共五星),内屏(共四星),五帝座(共五星),幸臣(一星),太子(一星),从官(一星),郎将(一星),虎贲(一星),常陈(共七星),郎位(共十五星),明堂(共三星),灵台(共三星),少微(又名处士星,共五星),长垣(共四星),三台(又名三能、三衡、三奇、三阶、台阶、天阶、泰阶、天柱,共六星)。天市垣又名天府、长城、天旗庭、天旗,乃三垣的下垣。天市垣象征天帝率诸侯所幸都市,故东西两藩各星均用各地方诸侯国命名。天市垣包含十九个星座,分别是:左垣(又称东垣或东藩,共十一星),右垣(又称西垣或西藩,共十一星),市楼(共六星),车肆(共二星),宗正(共二星),宗人(共四星),宗(共二星),帛度(共二星),屠肆(共二星),候(一星),帝座(一星),宦者(共四星),列肆(共二星),斗(共五星),斛(共四星),贯索(共九星),七公(共七星),天纪(共九星),女床(共三星)。这种采用三垣、二十八宿作为全天星空的划分主体,将整个星空划分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三十一个区域系统的方法,始于道门中人丹元子,无疑是《丹元子步天歌》中又一独到的天文学思想。这种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