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车-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理论在整个英军上下引起了轰动。然而,一些并没有亲身指挥坦克作战的人尽
管无法驳倒富勒,但是他们仍坚持取消坦克,认为弗兰德之役已经证明坦克并没有
什么实用价值。
好在富勒态度坚决,又有足够的根据,才力挽狂澜,使坦克免于夭折。不过,
不少人仍将信将疑,就连当时的英军司令也不敢贸然肯定,只是含含糊糊地说:看
看再说。
面对这一局势,富勒觉得,要说服这些“坦克反对派”,光有一套哪怕天衣无
缝的理论也是没有足够说服力的,必须有实际的战争,让胜利的欢呼声堵住这些人
的信口雌黄。于是,他不断寻找机会,创造条件,决心组织一次成功的坦克大战。
以期证明自己理论的正确,证明坦克是一种克敌制胜的法宝。
机遇从来都是垂青有心人。经过反复比较、论证,富勒发现,德国军队的康布
雷防线是最适宜坦克进攻的理想战场。
康布雷位于法国的北部,地形开阔、平坦,土质也很坚硬。而且,当时正处于
深秋,雨水较少,非常适宜坦克展开作战。
经过富勒的强力争取,富勒的司令艾利斯同意集中378 辆战斗坦克和98辆辅助
坦克(主要用来运输和拖拽铁丝网),编成了3 个梯队。不过,富勒和他司令的上
级——第3 集团军宾将军的批复,也同时给富勒及艾利斯带了个难题:宾将军是一
位狂热的骑兵主义支持者,他读完富勒的方案后,决定扩大战役目标,用坦克捅穿
德国的整个防线,然后让骑兵穿过穿破口,冲到德军的后方,发挥马刀和长矛的威
力,一直打到波罗的海。宾将军同时将4 个步兵师和3 个骑兵师调给艾利斯,把富
勒的短促战术袭击计划变成了战略突破计划。
宾将军的决定一传到富勒手中,立即引起富勒的深深忧虑。然而,富勒毕竟只
是一个小小的中校,他根本无法改变集团军司令的作战方案。他惟一能做的是,怎
样尽可能按照上级的要求,增加成功的可能,减少失败的几率。于是,他和艾利斯
司令一起,精心修改原先制定的作战计划。
为了这次进攻能够成功,富勒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在紧靠英国防线后面的
阿夫兰科大森林里集结坦克,并找来许多美术家,在坦克的外面画了很多和树叶一
样的图案,把坦克伪装起来。为了不让德国人听到坦克集结时的轰鸣声,英国低飞
的飞机不停地在前线上空嗡嗡回旋,以压倒坦克的隆隆声,不要说对面阵地上的德
军,就连英军自己,也不知道在树林中还隐蔽着那么多的坦克。
1917年11月20日上午6 时20分,天刚刚泛出鱼肚白,能见度仅限于200 码左右,
德军军营还沉浸在睡梦之中,英军第一梯队的坦克突然间同时轰鸣起来,沿着夜间
用线带标好的车道向德军前沿阵地冲去。
为I 顺利地越过德国人已拓宽至 12 英尺的堑壕,富勒早就命令所有的坦克上
都装载有用链条缠紧的长长柴捆。一遇壕沟,便把它们投在壕沟中,作为临时的便
桥。而且,在进攻之前,英军省却了预示进攻的弹幕射击。所以,当英国的坦克轰
隆隆来到德军前沿阵地时,在睡梦中被惊醒的德军官兵不知所措,有的放下武器逃
跑,有的举手投降,当然,也有拼死反抗的,然而,很快被跟随坦克行进的英军步
兵打得死的死、伤的伤,失去了抵抗能力。
德军的第一道防线很快被英军坦克突破了。
很快,英军第二梯队的坦克又隆隆地冲向德军的第二道防线。一见潮水般涌来
的英军坦克和随行的步兵,德军第二道防线的守军也都慌了手脚。原来准备好的战
术也用不上了,枪也打不准了,没有多长时间,德军第二道防线又全线瓦解。
紧接着,英军的第三梯队又冲向德军的第三道防线,很快,已被坦克隆隆炮声
吓坏了的第三道防线的守军同样被打得溃不成军,扔下守卫的阵地东逃西藏。
夜幕终于降临了,这一天的激战中,英军大胜,以4000人伤亡的代价取得歼敌
8000余人、缴获大炮100 门的绝对胜利,而且占领了德军纵深10千米的阵地。
这次大捷是英军近一时期少有的成功,为此,伦敦所有的教堂都钟声齐鸣,以
庆祝胜利。然而,由于最初制定的方案错误,这一胜利不久就被又一次失败所取代
:德军迅速从比利时的第4 集团军调兵增援,其他后备军也从平静的东方启程前来,
而英国却没有新派援军。很快,德军重整旗鼓,于11月30日以密集的兵力夺回了失
去的部分土地。到12月3 日,德军夺回了他们失去的土地的一半。
12月的头一周,铺天盖地的暴风雪阻止了所有的军事行动。两周来,英军伤亡
了4 .5 万人,德军伤亡的人数大体相当。有1 .1 万多名德国官兵被俘,有9000
名英军官兵被俘。
整个康布雷战役中,英德双方各有胜败。但是,坦克的地位如富勒之愿而得以
巩固,一些早先主张停正坦克研制工作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坦克在陆战场上具有无
以伦比的作用。这之后,不仅英国,其他军事强国也都十分重视着力研究和制造新
型坦克,从而使坦克的数量和种类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旋转炮塔式坦克的先驱
法国是继英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研制坦克的国家。尽管英国是世界上第一辆
坦克的诞生地,但法国的坦克是独立发展起来的,法国几乎和英国同时发展了世界
上的第一批坦克,二者相差不到半年。
法国研制的早期坦克是“施纳德”和“圣沙蒙”突击坦克。用法国人的话说,
“突击坦克是创造性的产物,是新技术的出现和人的聪明才智相结合的产物。”
法国坦克的研制成功,归功于被人们称为“法国坦克之父”的J .E .埃司了
将军。当时,埃司了还仅仅只是一名上校,是一名军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915年初,
他看到英国人使用的雏形坦克后,敏锐地意识到,法国应该制造出一种装有机枪和
火炮的履带式战斗车辆。然而,他这一设想并没有获得上司的许可。不过,他并没
有气馁,相反,更加激起了他研制这种武器的决心。经过多次游说,他的设想终于
得到法军总司令霞飞将军的支持。1915年12月,埃司丁的设想方案被送到施纳德公
司。工程技术人员很快便按照埃司丁的预想研制成功第一辆坦克样车。1916年底,
这辆坦克样车装备法军,这就是第一辆“施纳德”坦克。
不久,由另一家公司——圣沙蒙公司研制成功了又一种坦克——“圣沙蒙”突
击坦克。这两种坦克各自生产了400 辆,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作用,尽管
作用不大,但历史影响却无可替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当时负责指挥的埃司丁上校得知英国坦克的发展后,于
1916年6 月专程访问了英国。在参观了英国的I 型坦克后,他与英国人协商,建议
两国在坦克制造上加以分工,英国制造重型坦克,法国制造轻型坦克。回国后,埃
司了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雷诺汽车公司的总设计师和总经理路易斯·雷诺。最初,
雷诺以“缺乏制造装甲车辆的经验”为由谢绝了埃司丁的建议,但是,埃司了后来
一而再、再而三的努力,终于使雷诺汽车公司接受了设计和生产任务。1916年12月,
雷诺公司制成了坦克模型。1917年2 月~3 月间,第一辆样车研制成功。1917年4
月9 日开始的官方试验更是证明,该公司研制的这种坦克完全达到了埃司丁的要求,
很快就定型开始批量生产。1917年9 月,首批坦克开出了厂门,并正式定名为“雷
诺”FT—17轻型坦克。
“雷诺”FT—17轻型坦克重6 .5 吨,乘员2 人,有4 种基本车型,武器为8
毫米机枪或37毫米短身管炮,最大速度为 8千米/小时,最大行程只有 35 千米c
它参加的第一次战斗是1918年5 月31日的雷斯森林防御战。在这次战斗中,法军出
动了21辆“雷诺”FT—17坦克,用作支援步兵作战,取得了很好的战果。1918年6
月4 日,法军使用2 个坦克营共80辆坦克,在巴黎东北的维雷科特雷地区,以连排
为单位配属步兵,向德军实施反突袭,此次作战开创了坦克连配合步兵连独立实施
协同作战的首次战例。同年7 月14日,法军总司令部参谋部作战局正式颁发了《坦
克部队战斗条令》,明确规定了坦克的战术技术性能,坦克部队的编成和运用原则,
并首次在条令中规定了坦克应密集使用的原则。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雷诺”FT—17坦克参加的最重要的战役发生在1918年7
月。1918年7 月15日至8 月4 日,协约国军队与德军在马恩河地区进行了一次有众
多坦克参加的大规模战役,德军最高指挥部兴登堡元帅和鲁道夫将军不惜付出巨大
代价,准备7 月上半月发动进攻,以恢复军队的士气,即使打不赢这场战争,那怕
是促使协约国同意对德国签署体面的和约也是好的。基于此,德国人蛊惑人心地将
这场进攻称为“争取和平之役”。德国人企图以3 个集团军共48个师的兵力,在长
约88千米的地段上突破法军防御,前突到法军背后,随后向巴黎方向进攻。
法军元帅福煦及时觉察到德军的企图,采取了建立纵深梯次配置防御和准备反
攻的措施,在受威胁的方向上集结了精锐兵力,增加了炮兵、航空兵的数量,特别
是增调了大批装甲兵部队,计划先以顽强的防御疲惫德军,随后转为反攻,把德军
赶过马恩河。7 月15日,德军发起进攻,突破法军第二第6 集团军的防御,向前推
进5 千米~8 千米,强渡马恩河。为减少损失,法军主动放弃第一阵地,于16日和
17日在第二阵地前阻止了德军的进攻,并将21个坦克营分别配属给步兵师,准备实
施反击。7 月18日4 时35分,法军213 辆坦克在炮火掩护下支援第10和第6 集团军
出其不意地转人反攻。联军在约50千米宽的地段上,集结了25个步兵师和3 个骑兵
师,另有500 辆坦克、213 门火炮和约1100架飞机。与其对峙的是德军18个步兵师、
918 门火炮和约800 架飞机。当天,联军突破敌纵深9 千米,攻击了别洛—新圣弗
龙—绍丹—苏瓦松一线,19日和20日,联军第5 、第6 集团军的反攻从兰斯至苏瓦
松全线展开。这次战役由于有500 辆坦克参加,整个战法产生了较大变化,对法国
解除德军的威胁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这次战斗中,德军损失12万人,联军损失约6
万人。
“雷诺”FT—17轻型坦克后来被20多个国家所购买,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
共生产了3187辆,成为当时世界上装备数量最多、装备国家最多的坦克。
“雷诺”坦克之所以如此受到青睐,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其采用了旋转式炮塔,
后来,这一发明成为坦克结构的主流。至于“雷诺”FT—17型坦克上的旋转炮塔究
竟是埃司了将军设想的,还是雷诺公司设计人员设计的,现在已无据可查,然而,
这一设想使坦克的作战威力大增,坦克可随时随地迅速转移火力。
有人甚至认为,没有旋转式炮塔,坦克就不能发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