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玉溪诗谜 >

第5部分

玉溪诗谜-第5部分

小说: 玉溪诗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居宫中矣。居月余,病良已。公谓亚之曰,敝秦不足辱大夫,盍适大国乎?
亚之对曰:“臣无状,不能从死公主,使得归骨父母国,臣不忘君恩。”时日
将晚,公追酒高会,执爵亚之前曰:“愿沈郎歌以塞别。”亚之受命立为歌辞,
授舞者杂其声而和之,四座皆泣。既再拜辞去,公复命至翠微宫与公主侍人
别,重入殿内时,见珠翠遗物碎青阶下,窗纱檀点依然,宫人泣对亚之,亚
之亦泣,良久,因题宫门,竟别去。公命车驾送出函谷关已,送吏曰“公命
尽此,且去。”亚之与别,语未卒,忽惊觉卧邸舍中。

其《梦挽秦弄玉》词云:“泣葬一枝红!生同死不同。金钿坠芳草,香
绣满春风。旧日闻箫处,高楼当月中。梨花寒食夜,深闭翠微宫!”《梦游秦
宫》(一作《题宫门》)云:“君王多感放东归,从此秦宫不复期。春景似伤
秦丧主,落花如雨泪燕脂!”


我们读到这个故事,实在觉得离奇,世上真有人一梦竟至年余之久吗?
梦中情节,能这样曲折尽致吗?唐人每有奇遇,辄托之于梦,我看沈亚之必
与当时出家修道的公主曾有爱情,所以托之弄玉。至于秦穆公的一段周旋,
却是假造出来,以炫惑时人眼光的,不足注意。(《唐书》称文安公主丐为道
士,薨太和时。)

外戚则如杨贵妃的姊妹——三国夫人——也有诱致贵族子弟之事,不
记得出于何书,只好暂缺。当时公主外戚等做下许多好榜样,宫中妃嫔等怎
能不想效尤呢。

(4)女子对于恋爱自由的觉悟宫人们或由良家选入,或由有罪没入
掖庭,春风寂寂,研守宫而自怜,秋雨潇潇,赋长门而魂断。她们生活的苦
楚,白居易《上阳人》颇能描写一二。其诗云: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
打窗声!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莺
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这首诗写得极其深刻,宫人之苦可觇一斑。但是当时却有些先觉的宫
人,受不住这样无人道的压制,她们居然起了要求恋爱自由的念头。《唐诗
纪事》有这样几段记载:开元中,颁赐边军纩衣,制于宫中。有兵士于短袍
中得诗曰:“沙场征戍客,寒夜若为眠?战袍经手制,知落阿谁边?畜意多
添线,含情更著绵。今生已过也,愿结后身缘。”兵士以诗白于帅,帅进之
玄宗。命以诗遍示六宫曰:“有作者勿隐,吾不罪汝。”有一宫人自言万死。
玄宗深悯之,遂以嫁得诗人,仍谓之曰:“我与汝结今身缘”,边人皆感泣。
顾况在洛乘春,与三友游于苑中,坐流水上。得一梧叶,上题诗曰:“一入
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况明日于上游亦题诗叶
上,放于波中,诗曰:“花落深宫鹦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帝城不禁东流
水,叶上题诗欲寄谁?”后十余日,有人于苑中乘春,又于叶上得诗以示况。
诗曰:“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
次行!”

这两件事传闻亦稍异。纩袍寄诗亦作为僖宗时事,御沟红叶《通典》
作于祐,后来祐与写诗宫人韩夫人成婚。《云溪友议》则作为韩偓,时代则
仍在明皇时。

两事虽出于小说,我敢断其为真,何以故呢?凡伪造的故事,定要具
二个条件。一个条件是:本有其事,而过甚其词。一个条件是:有相类之事
迹,可以比附。前者如黄帝周公本有发明学术,制作制度的事实,然后来一
切学术制度,无不托为此二人之所创造,就将二人当作箭垛了。后者如汉武
帝本有求仙之事,后人竟造出许多《汉武内传》、《上元夫人传》,所记一切
情节,曲折离奇,像煞有介事,其实皆子虚乌有之谈。现在“纩袍寄诗”、“御
沟红叶”等事,为从前所未有,亦无相类之事,可以比附;且不发生于别朝,
偏发生于宫禁自由的唐代,更可决其非伪。——至于时代及人名,颇有舛异
者,则因这两件事,颇有风趣,为当时文士所乐道,辗转传流,遂有讹错,
我们不但不能因这个缘故,将此案推翻,而观其传流之盛,更足信其为真实。
——时代我证明在僖宗前,因元和时徐凝已有《上阳红叶》诗,咏其事。(5) 
文人对于性解放的呼号诗至唐代而极盛,不但艺术方面臻于完美,即内容也
有许多不可磨灭的价值。我曾在唐人诗中发现了一种最宝贵的“人道主义”,
为从来所没有,与后世欧美诸哲之议论,亦若合符节。


“人道主义”下产生两种特别作品,一是描写“征戍之苦”,反对帝王穷
兵黩武的举动,主张“非战论”。一是描写“宫怨”,为可怜被压迫的宫人,
呼号性的解放。

前一项与本文没有关系,且述后一项。从前梁简文帝好为“宫体”诗
文,陈后主、隋炀帝也喜描写宫人生活,但他们除叙述,或描写宫庭乐事之
外,却不注意于宫人内蕴的情绪,唐时便不然了。他们一面写宫人美丽的形
态,一面就写她们幽怨的心理。白居易的《上阳人》,写一个良家女子从红
颜皓齿的时代,选入宫庭,直到白发盈颠,还没见过君王一面。

他写宫人的凄楚,前文已征引了一段,我们读之,能不为她们表深切
的同情吗?杜牧之的《阿房宫赋》虽叙秦宫事,实则暗指本朝而言,王昌龄
的“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凄怨已极,至于李贺的“愿君光
明如太阳,放妾骑鱼撇波去!”是更进一步而要求解放了。

唐因武氏称帝,女权发达,公主等因政治上之胜利,而又谋恋爱上之
自由,风会所趋,宫人觉悟于内,文人呼号于外,对于君主所施无理的“性
的压迫”,渐有反动的酝酿。谨愿的只敢题诗写怨,狡黠一点儿的,便真的
做出来了。

以上所述五项,实为唐代宫闱不肃之大原因,现在容我来研究义山与
宫嫔的恋爱史罢。

(一)宫中之醮祭

义山之与宫嫔有情,乃由相识之男女道士介绍而来,所以两件恋爱事,
实在可以归并到一件。

唐公主虽学道出家,与宫中仍相来往。玉真公主于父睿宗朝为道士,
但仍时常入宫与阿哥等游戏。相传明皇于皎月之下,恒与玉真、贵妃等,以
锦帕蒙目,为捉迷藏之戏。玉真于裤服袖上,多结流苏香囊,上屡捉屡失(见
《致虚阁杂俎》)。代宗女华阳公主,性聪颖,上奇爱之。大历七年,以病丐
为道士,号琼华真人。病亟,帝亲临视,啮帝伤指(《唐书》〉。其他则唐人
应制从驾道观之诗,非常之多。帝王既幸男道观,亦必幸女道观。(如《幸
白鹿观应制》一题,沈扮期诗云:“唯应问王母,桃作几时华?”崔扮诗云:
“捧药芝童下,焚香桂女留。”皆女道观之证。)宫中与道观既有时常来往的
机会,则外人混入宫中,自非难事。

再者唐代帝王迷信道教,祭醮之风甚盛,到设坛时,羽士可以随时出
入宫庭。唐人《步虚词》每咏其事,卢仝《忆金鹅山沈山人》诗云:“。。 
天门九重高崔嵬,清空凿出黄金堆。夜叉守门昼不启,夜半醮祭夜半开!。。
太上道君莲花台,九门隔阔安在哉!。。”

苏郁(贞元、元和间人)《步虚词》云:“十二楼藏玉堞中,凤凰双宿
碧芙蓉(一作梧桐)。流霞浅酌同谁醉,今夜笙歌第几重!”

卢仝诗或以为寓言,我则以为写实。不过诗虽痛恨宫禁为醮祭所破坏,
对于君主宫嫔尚无“微词”。至于苏郁的诗,我们就不能说他毫无所指了。

义山初次入宫,必因宫中有醮祭事,而为羽流所携入。那么彼时宫中
死了什么人,而有建醮之事呢?这却不能不考。

按文宗后妃,新旧《唐书》都无列传。今据安王溶、庄恪太子、杨嗣
复等传考之:则文宗有二妃,一为王德妃,生鲁王永,即庄恪太子。一为杨
贤妃,最得宠幸,无子,常思拥立安王溶(穆宗子,文宗弟)以自固。

鲁王永于太和六年(公元八三二)被立为皇太子。开成三年以宴游败


度,不可教导,文宗震怒将黜之。群臣极力谏止,上意稍解,命太子入少阳
院。为诛嬖昵者十余人。(见新旧《唐书》)开成三年十月,暴薨。

太子之薨,新旧《唐书》都说为其母恩宠渐衰,杨贤妃屡次在文宗前
谗构其短,中心忧惧,所以郁出病来,而致于死。但我颇疑太子之死,是自
尽的。郑覃、杨嗣复等哀词,所谓“忧竞损寿,沉疴始遘。。”忧竞是真,
沉疴却是假话。太子因为杨妃之构陷,不能辨白,忧愤之余,对品行爽性不
加修饰,为文宗之所切责。想非一次,神经刺激过甚。结果只好自杀了。不
然,“暴薨”一语何来?而《旧唐书·武宗本记》:“初文宗追悔庄恪太子,
殂不由道。。”之一语又何来呢?

不过庄恪太子如何死法,与本文没有关系,可以存而不论。我现在所
要讨论的,是他母亲王德妃究竟死在何年?

文宗崩后,杨贤妃为武宗所杀,史有明文,但王德妃不知下落。据我
推测,德妃当死于开成元年秋间。何以知其然呢?德妃恩宠已衰,心已悒悒,
更加眼见其子为杨妃所谗,东宫之位,岌岌可危,而又无力援救,必更十分
忧闷。忧能伤人,安能无死?太子之母已死,失所倚恃,杨妃之构陷愈急,
始有开成三年议废立之事。新旧《唐书》既未书明王德妃薨于何年,则我之
假定,可以成立。而且义山诗中颇有涉及德妃秋季病笃之事。其混入宫庭,
亦由于德妃之祭醮。义山有《李夫人》三首,前二首为五绝。

“一带不结心,两股方安髻。惭愧白茅人,月没教星替!”“剩结茱萸枝,
多擘秋莲的。独自有波光,彩囊盛不得。”后一首为七古:

“蛮丝系条脱,妍眼和香屑,寿宫不惜铸南人,柔肠早被秋眸割!清澄
有余幽素香,鳏鱼渴凤真珠房,不知瘦骨类冰井,更许夜帘通晓霜。土花漠
漠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苍!”

三诗旧解多以义山悼亡,我则以为悼王德妃而作。梁武帝诗“腰间双
绮带,梦为同心结”此言夫妻必两下情投,方能和合,现在文宗对于王德妃
已无爱情,则德妃无论怎样思慕他,也不过落一个单相思而已,如一条带儿,
便不能结为同心结了。“白茅人”乃指汉方士栾大,武帝使其立白茅上受五
利将军印,同时方士齐人少翁,为武帝招致李夫人的魂魄,盖李义山用以指
宫中之建醮。“惭愧”者,说文宗待王德妃,生前既然无恩,死后又设虚文
的醮祭,替他想想,未免可愧也。“月”乃后象,“星”为妃妾之象,德妃曾
否册为皇后,不可得而知,但所生之子,既为东宫,则亦俨然皇后了。德妃
没,杨贤妃更得擅宠,如代其位,故用“替”字字样。《尔雅》注:“的,莲
中子也。”莲子之心甚苦,“多擘秋莲的”言德妃失宠之悲也。《招魂》:“嬉
光眇视,目曾波些。”《续齐谐记》:“弘农邓绍尝以八月旦入华山采药,见一
童子执五采囊承柏叶上露。绍问用此何为?答曰:‘赤松先生取以明目。’杨
妃之得宠,似与其媚眼有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