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教材-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原标的物基本相同,重置费用又不受保险金额的限制,一方面极大地限制了其适用的范围和场合,另一方面,保险人可能面临更大的违约风险,因此,保险人并不乐于采用这种补偿方式。
(四)损失补偿的计算方法。在保险实务中,损失补偿计算方法主要有第一危险赔偿法、比例赔偿法和限额赔偿法。一个保险赔案中具体应采用何种损失补偿的计算方法,应严格按照当事人在保险合同中的约定。保险合同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时,应采取第一危险赔偿法。
(五)损失补偿原则的体现。
1.保险代位求偿权。保险代位求偿权是指在损失补偿保险合同中,如果第三人就保险事故的发生所引起的损失对被保险人负有民事赔偿责任,那么,保险人在赔付了被保险人的损失后,于赔付的限额内依法取得的对第三人请求赔偿的权利。我国《保险法》第45条第1款对其作了规定。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构成要件为:第一,保险代位求偿权仅适用于损失保险领域;第二,第三人因保险事故的发生对被保险人负有民事赔偿责任;第三,保险人对被保险人已为保险金给付;第四,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数额以保险人给付的保险金额为限。
保险代位求偿权是保险人依法取得的法定权利,无须经被保险人的同意或者转让,即可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第三人行使保险代位求偿权。我国《保险法》第48条规定:“在保险人向第三者行使代位请求赔偿权利时,被保险人应当向保险人提供必要的文件和其所知道的有关情况。”
2.超额保险与重复保险。(1)超额保险。超额保险则是指保险金额大于保险价值的财产保险。善意的超额保险是由于投保人不了解市场行情或对市场行情过于乐观,过高地估计了保险标的的价值,而导致投保的保险金额大于保险标的实际价值的保险。恶意的超额保险是指投保人为了在保险事故发生时获得大于实际损失的补偿,而故意使投保的保险金额大于保险标的实际价值的保险。我国《保险法》第40条第2款规定:“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价值;超过保险价值的,超过的部分无效。”(2)重复保险。我国《保险法》第41条第3款规定:“重复保险是指投保人对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分别向两个以上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的保险。”重复保险与共同保险、再保险虽然都涉及两个以上的保险人,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并非同一概念。
重复保险不仅存在于财产保险中,而且存在于具有损失补偿性质的人身保险。在国外人身保险实务中,损失补偿性质的人身保险适用重复保险规则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我国《保险法》第41条第1款规定:“重复保险的投保人应当将重复保险的有关情况通知各保险人。”第2款规定:“重复保险的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的,各保险人的赔偿金额的总和不得超过保险价值。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各保险人按照其保险金额与保险金额总和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三、保险利益原则
(一)保险利益的含义与意义。保险利益,又称可保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所享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即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利害关系,因保险标的完好无损而受益,因保险标的发生保险事故而受损。我国《保险法》第12条第3款规定:“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
保险利益不同于保险权益。保险权益,是指保单所有人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所享有的合同利益或权益。
保险利益具有如下意义:一是避免赌博行为。保险利益原则要求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其投保的保险标的具有合法的利害关系,一个人不能对其缺乏合法利益的保险标的投保任何保险。如果一个人对其投保的保险标的除了领取保险金的利益,别无其他任何合法利益,那么,他对该保险标的就没有保险利益。没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是无效的合同。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人均不得放弃法律对保险利益的要求。二是减少道德风险。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如果对保险标的缺乏保险利益,那么,其参加保险后将自恃有保险保障,而怠于对保险标的风险防范,甚至故意制造事故,骗取保险赔款。虽然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应具有保险利益的要求,不可能将其道德风险降低为零,但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道德风险。三是限制损失补偿。保险为遭受损失的人提供经济上的补偿,将遭受损失一方的经济状况恢复到损失发生前的状态。没有保险利益的损失,保险人不承担保险补偿责任。
(二)保险利益的要件与分类。
1.保险利益的要件。保险利益须为适法的利益。保险利益作为保险合同欲保障的利益应当是适法的利益,而不能是法律所否定的利益。我国《保险法》规定,保险利益应当是法律上承认的利益。
保险利益须为确定的利益。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利益,须已经确定或现在尚未确定但将来可以确定。
保险利益须为经济性利益。保险的目的在于以保险赔付的方式填补被保险人所遭受的经济上的损失或满足被保险人经济上的需求。因此,保险利益须为经济上的利益,并以金钱计算者为限。
2.保险利益的分类。根据保险利益存在的时间,可将其分为现有利益与期待利益。现有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于投保时即享有的利益。期待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基于保险标的上之现有利益而生未来可预期获得的利益。期待利益须有确实可获得实现的法定或约定的权利为依据,不能仅是单纯的希望或凭空的期待。期待利益可以是基于财产上的现有利益所生的预期利益,也可以是基于有效合同所生的预期利益。
根据保险利益的性质不同,可将其分为积极利益与消极利益。积极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在保险标的上享有的固有利益,因保险事故的不发生而保有,因保险事故的发生而丧失。消极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在于保险标的上虽无积极的利益,但一旦发生保险事故将会蒙受的某种不利益。消极利益可以表现为因侵权引起的损害赔偿责任,也可以表现为因违约产生的损害赔偿责任。
根据保险利益存在的保险标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财产上的利益、人身上的利益及责任上的利益。财产上的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其投保的某项财产具有的经济利益。人身上的利益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被保险人的健康和寿命所享有的经济利益。责任上的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其未来可能承担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所具有的经济利益。
(三)保险利益存在的主体与时间。
1.保险利益存在的主体。我国《保险法》第12条明文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保险利益应存在于何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是否应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保险立法与保险理论对此尚未达成共识。
2.保险利益存在的时间。保险利益应存在于何时,一般认为,在财产保险,保险利益于保险事故发生时必须存在,投保时有无保险利益并不重要;而在人身保险,保险利益于投保时必须存在,保险事故发生时有无保险利益并不重要。
(四)保险利益的转移与消灭。
1.保险利益的转移。保险利益的转移是指在保险合同成立后、保险事故发生前,因保险标的之转移而引起保险利益从一个主体转移至另一个主体的事实。正如保险利益不同于保单权益一样,保险利益的转移与保单权益的转让也不同。在财产保险领域,虽然保险利益的转移并不必然导致保单权益的转让,但保单权益的转让则应以保险利益的转移为前提,保单权益不得脱离保险利益而单独转让。在财产保险领域,保险利益的转移主要有财产继承和财产让与等原因。我国《保险法》第34条规定:“保险标的的转让应当通知保险人,经保险人同意承保后,依法变更合同。但是,货物运输保险合同和另有约定的合同除外。”
2.保险利益的消灭。保险利益的消灭是指在保险合同成立后,被保险人因某些事由失去了其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保险利益。保险利益的消灭可以分为相对消灭和绝对消灭。
四、近因原则
(一)近因原则的含义与意义。近因并不是指在时间上距离承保标的损失最近的原因,而是指效果上最接近承保标的损失的原因,是导致承保标的损失的真正有效的原因。近因原则是保险法上确定损失原因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民法因果关系规则在保险领域的具体体现。经过几个世纪的保险实践,这一原则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并适用于不同的保险领域。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第55条第1款率先对近因原则作出了规定:“根据本法规定,除保险单另有约定外,保险人对以承保危险为近因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但对非以承保危险为近因的损失,不承担赔偿责任。”我国《保险法》虽未明文规定近因原则,但有关保险理赔的规定,如第23条、第24条、第25条等都体现了这一原则,保险实务上也一贯遵循这一原则。
近因原则作为保险理赔时确定损失原因与损失结果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对保险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近因原则,一方面,保险人仅负责赔偿承保危险作为近因所造成的保险标的的损失,对于承保危险作为远因所造成的保险标的的损失不承担赔偿责任,从而避免了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为谋取不当利益而提出不合理的索赔;另一方面,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可以防止保险人以损失原因是远因为借口,解除保单项下的责任,逃避其应承担的赔付责任。
(二)近因的认定。因果关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绝不存在绝对的、无条件的第一原因和最终结果。对因果关系的把握,既不应从某一损失结果向前无限延伸追溯其发生的原因,也不应从某一损失原因向后无限延伸推导其产生的结果。
原因与结果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如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在多因一果和多因多果的情况下,原因与结果的联系具有复杂性,此时两个以上的原因可能连续发挥作用、间断发挥作用或同时发挥作用,如何确定承保损失的近因,变得异常复杂。约翰·T·斯蒂尔将近因认定的方法归纳为逆向法和顺向法两种。逆向法是指从损失开始,逆着事件链的方向,在事件链的每一个环节都自问一句:“为什么事件会发生?”只要事件链不中断,就能一直追溯到最初的事件——近因。顺向法是指从最初的事件开始,顺着事件链的方向,在事件链的每一个环节都认真思考一下,合乎逻辑地发展的下一个事件可能是什么,如果答案把我们从第一个事件依次引向下一个事件,直至最后的事件,那么第一个事件就是损失的近因。如果在这一过程的某一阶段上,链上的两个环节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事件链就会中断,损失的近因就不是第一个事件,而是另外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