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谭集-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本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无法再向下流动了,但他们的突然发迹则十分引
人注目,其社会示范效应自然十分显著,有些甚至被编成小说、戏文加以演
述(如程咬金、薛仁贵、刘知远的故事)。他们不仅引起处于社会底层人们
的歆羡,正像现今人们爱读《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一样,甚至会使得一切不
得志的人们垂涎三尺。因此,在社会变革或社会动乱剧烈的时期,游民意识
及其恶劣面的极端表现——流氓意识的泛滥,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阶层;流氓
气被许多人当作英雄性格学习与效法,不仅毫不足怪,而且也是必然的了。
知识阶层不仅对此不能抵御,士大夫性格中的游士心态与其相结合,使之更
富于欺骗性。这是自宋以来就存在的严重社会问题,近百年来为害尤烈。因
为自清中叶人口激增,西方帝国主义入侵,社会演变极为剧烈。大批的人口
被抛到社会正常秩序之外,成为四业不居的游民。他们拉帮结派建立游民组
织,天地会、哥老会、青帮、红帮、在理会几乎覆盖了中国的大小城镇,甚
至本意在于推动社会进步的政治革命、社会革命都不得不借助他们的力量(就
其本质讲,游民并不是社会的进步力量),其思想意识更是波及到社会的各
个阶层。鲁迅先生《阿Q 正传》中的阿Q,只是一个没有固定的职业、收入
与居处的、带有浓重流氓色彩的游民,而阿Q 精神却在各个阶层的人身上反
映出来,并被看作是国民性的重要部分,这正说明了游民意识的广泛影响,
甚至成了“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鲁迅语)。鲁迅的告诫并没有引起人
们的警惧,当它以“革命”形式(尽管是阿Q 式的革命)出现时还受到人们
的热烈欢迎和由衷的敬仰呢!几十年种种的“革命”的喜剧、闹剧,人们经
历的还少吗?
三
平常所说的“耍流氓”“流氓气”与流民意识或流氓意识还是大有区别
的。前者是表面化的东西,后者才是问题的核心。《芙蓉镇》中的王秋赦,
一眼就可以看出是流氓气十足的痞子,而李国香以批“资”出名、反“右”
起家,以善于整人、工于心计见长,看来与流氓意识不搭边,实际上她与王
秋赦没有多大区别,他们都是以短浅的个人私利为中心,没有一定的原则,
或说没有固定的价值观念,一切随缘而定,以作戏的态度对待人生和处理问
题。鲁迅对此有很好的描述:“和尚喝酒他来打,男女通奸他来捉,私娼私
贩他来凌辱,为的是维持风化;乡下人不懂租界章程他来欺侮,为的是看不
起无知;剪发女人他来嘲骂,社会改革者他来憎恶,为的是宝爱秩序。但后
面是传统的靠山,对手又都非浩荡的强敌,他就在其间横行过去。”(《流
氓的变迁》)流氓本身乃是社会的渣滓,是社会秩序的毁坏者,可是他们却
敢堂而皇之以“维持风化”与“宝爱秩序”者自居,这不是极为滑稽可笑吗?
其实这极正常,他们没有任何固定的价值取向,东风来了是东风派,西风来
了则是西风派,他们无非是“借传统的靠山”、“横行过去”取得点利益,
给并非“强敌”的对手造成点损害,以取得心理的满足,这与阿Q 打小D、
调戏小尼姑一样。当然,他们更可以“革命”为靠山,在“革命”名义下去
干这一切。李国香整胡玉音就是一例。
流氓溷迹城镇、见多识广、头脑灵活,心目中没有什么崇高和要持之不
变的东西,一切都是玩玩而已。那么无论什么理论、学说、道德观念、价值
判断都可以“化为济私助焰之具”。鲁迅曾说:“前人之勤,后人之乐。要
做事的时候可以援引孔丘墨翟,不做事的时候另外有老聃,要被杀的时候我
是关龙逄,要杀人的时候他是少正卯;有些力气的时候看看达尔文、赫胥黎
的书,要人帮忙就有克鲁巴金《互助论》;勃朗宁夫妇岂不是讲恋爱的模范
么,助本华尔和尼采又是咒诅女人的名人。。”(《有趣的消息》)在这些
人面前一切规范都显得无能为力,似乎只有强制与暴力才能使他们稍有畏
惧。可是当革命来临或社会转型之际,一切旧的规范、法制被打烂,而新的
规范、法制没有建立起来或建立起来而没有权威性的时候,流氓的横行、流
氓意识的泛滥也是自然而然的,特别是因为他们比任何阶层都更热衷破坏秩
序从而顶着革命的桂冠的时候。他们仿佛代表了社会正义、冲决、扫荡着一
切,被社会捧为当代英雄,大多数人不是盲从者就是看客,即使有识之士也
不敢说三道四。
现在言及“十年浩劫”,谁都敢批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几句
了,可是当时不要说这些灸手可热的顶尖人物令人谈虎色变,就是迟群、谢
静宜等三四流的角色,亦属禁脔,是碰不得的。有位老先生说了几件姚文元
之父姚蓬子的旧事(不都是坏事),就被其所在单位的革命群众“愤怒”地
揪了出来。批得死去活来。这种依违于政治权势而不顾社会正义与是非真理
的社会风气,我们何以名之呢?难道它与缺少执著的操守、游移于是是非非
之间的游士、游民心态无关吗?于是十多年间,王张江姚以纵横捭阖的流氓
手段毫无顾忌地横行于上,而众生以游民作风曲随于下,所以才会造成全国
性的破坏。钱钟书先生语重心长地说,十年浩劫中更应写的是“运动记愧”
(见《干校六记·序》),可是又有多少人对“愧”字有所感悟呢?巴金老
人的“忏悔录”又引起多少人的暗中窃笑和公开的反对!
然而,十年浩劫中的种种表演,人们很少把他们与游民、流氓联系起来,
那是因为这一切都被“革命”、“主义”等掩盖着。有些人戏也演得真彻底,
从天安门城楼一直演到正义路一号,仿佛他们真是生不逢时的革命家。他们
的彻底超过了真正的演员。鲁迅曾说杨小楼在舞台上做戏,但下了台决不还
认为自己是关羽,而这些离开了表演就不能活的人们是要“提着青龙偃月刀
一路唱回自己的家”的(见《宣传与作戏》)。如果非要说这其中还有点“革
命”与“主义”的话,那么它们也是“假冒伪劣”的。不过,那时人们的“思
力”不及于此,因为中国文化传统之一便是给有权有势者的头顶上涂上一轮
光环,以表示他们的不同凡响(这一点可以按诸历代史书),在“旗手”没
有翻车、“革命家”没有倒台的时候,怎么能把他们与流氓联系起来呢?于
是,“流氓”这个词只风行于极细微的,但又是普通百姓们最关切的“男女
关系”之中。人们还不知道中国这个游民众多的国家(指近百年来),不仅
游民意识极易影响到其他阶层的人们,而且游民中的腐败部分——流氓及流
氓意识、流氓手段也常常在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表现或反映出来,特别
是当这些领域处于无序状态的时候。社会的无序状态不仅给旧有游民意识与
流氓意识提供了可以驰骋的赛场,而且在这种状态下易于滋生新的游民或流
氓。
四
几年前就有人撰文告诫人们要警惕社会的流氓化,其实这是社会转型期
间、经济生活无序状态的增多之时必然产生的负面现象。可悲的是人们对它
的态度。经济领域不必说了,在这个领域中流氓的冒险精神与无原则性,不
遵守任何规范的处世原则得到了最充分的表演,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
过去只行于江湖黑道的敛财手段,如今堂堂的厂家就敢运用。几个人一凑合
就可以在道路上设卡收钱,仿佛是强取买路钱的山大王。今天“宰”人,明
天被人“宰”,人人都骂假冒伪劣,但市场上又被假冒伪劣充斥。听说一个
享大名的酒厂,自己就生产着自己的名牌假酒,为了眼前的蝇头微利竟如此
不爱惜自己创出的名牌。甚至大名鼎鼎的中央电视台“质量万里行”记者采
访队(俗称打假队)都被人假冒,这真是一个绝大的讽刺。只要能来钱什么
都敢干。一个工作了仅八个月的银行女职员竟贪污赃款三百余万。我曾对同
事说:“看来她拿钱比我们领稿纸都方便。”有时为了一点儿小利也不惜丧
尽天良,如割高压电缆、偷变压器;为了赚得三五元,不顾患者性命,为之
注射假药;有的厂家生产外科用的接骨钢板(一个也就几十克重)竟用劣质
钢材,患者用了之后一行走就断裂,非得二次开刀不可,一个钢片满打满赚
能有几文钱,可恨的是厂家在这上做手脚。这真是应了马克思所说的,资本
家可为百分之二百似上利润冒上断头台的危险,而流氓无产者仅为烧酒、香
肠便可以出卖自己、打击陷害他人。用种种流氓手段发了财的所谓“大款”
们,他们能用钱去干什么?无非是吃喝嫖赌而已。这些正如过去在社会变革
中变泰发迹的游民一样,是不是也在引起人们的歆羡呢?
随着商品经济的冲击,先天不足的知识界也在被眼前利益融化。就是有
些爱惜羽毛的知识分子也在随波逐流迎合社会上庸俗风气,在精神产品上降
低品格。
这些现象还可以无限地罗列下去,但我写此文的目的不是揭示这些,而
是要让人知道在它们背后活跃着的是游民意识、流氓意识,知识界在抵御它
时应该和能够做些什么呢?
木杨城之谜
木杨城是天地会文献中经常提到的。它有时指自己的基地,有时指敌方
的堡垒,有时又指天地会在开香堂时用的重要法器。它作为法器是个木斗形
状的器物,开香堂时要摆放在香案正中,中间插着“某某山,三军司令”的
帅旗,两边插着代表前、中、后五祖的旗帜,下面写着“木立斗世”,上面
标有“木杨城”三字。在此它具有象征意义。也有在拜会的时候,主持者“以
竹插地,糊纸作门,名曰木杨城。又有用桌椅搭桥,嘱令人会之人由桥下走
入“城内”(刘坤一奏,见《光绪东华续录》),这时开香堂的处所就是木
杨城。会众在入会仪式上还有攻打木杨城和逛木杨城的节目。木杨城是如此
复杂,难怪像罗尔纲先生这样博学的史学家在谈到它时也说“几经诠释,终
苦不得其解”(见《困学丛书》598 页)。然而,因为它在天地会的活动中
有着极重要的地位,所以又必须弄懂它。了解了木杨城的来源,也就会对天
地会的形成及其宗旨有更深刻的认识。
萧一山的《近代秘密社会史料》中所记载的天地会内部文献关于“木杨
城”的盘诘最多,下面采录一段,以见其来源的蛛丝马迹。
问:过了忠义堂又到何处?
答:又到木杨城。
问:木杨城有几多高?
答:一望而高。
问:有何为证?
答:有诗为证。诗曰:
看见木杨一望高,城基八面动刀枪。
军情四路来飞报,云龙出阵显功劳。
问:木杨城有几阔?
答:两京十三省阔。
问:有何为证?
答:有诗为证。诗曰:
十三省聚会洪英,始末开基立两京。
灭清计策千年切,君臣相会定太平。
问:木杨城何料所造?
答:下结大洪石,上是大明砖所造。
问:有何为证?
答:有诗为证。诗曰:
下结洪石大明砖,城基万载世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