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要釋 >

第3部分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要釋-第3部分

小说: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要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骸钙刑崴_埵,依般若……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至於修證的方法待後文說明。 
    其次唯識宗則明四智。什麼叫四智?就是:一、「成所作智」(成就自利、利他妙業之智),行者轉眼等有漏之五識為無漏時,所得到的一種智慧,為利益一切有情,示現種種的神通變化,成就其本願力所應作的事,叫做成所作智(如來之現化身土及諸神通皆為此智之作用)。二、「妙觀察智」(通達一切諸法,善能鑒機說法之智),轉第六識之有漏為無漏時,所得到的一種智慧,觀察諸法之相,隨順機宜而為一切眾生說諸妙法,叫做妙觀察智。三、「平等性智」(能平等普利眾生,成諸法平等作用之智),轉第七識之有漏為無漏時,所得到的一種智慧,泯人我差別之相,證自他平等之理,咄w大慈,起無緣大悲,普濟一切有情,叫做平等性智。四、「大圓鏡智」(轉有漏善惡之業報,顯萬德莊嚴之境界),轉第八識之有漏為無漏時,所得到的一種智慧,眾垢既盡,實相顯現,法界一切有為、無為諸法,都能圓融無礙,如大圓鏡,光明遍映十方,普攝萬象,無物不照,無微不顯;又能轉凡夫依正有漏之身土,而成真常無漏莊嚴之身土,具一切功德,如大圓鏡中應現一切色像,故曰大圓鏡智。大圓鏡智即法身,實相般若也;平等性智即報身,觀照般若也;妙觀察智,和成所作智即化身,文字般若也。 
    上面所說即是轉識成智的道理,識是有分別,屬污染,屬有漏;智是無分別,屬清淨,屬無漏。要之識是凡夫所用的妄想迷惑心,智是拢咚C的圓明妙覺性。轉識成智就是轉分別心為無分別心,轉污染心為清淨心,轉有漏為無漏,轉妄想迷惑為圓明妙覺;也就是轉迷啟悟,破妄顯真,轉凡成拢囊馑肌K^轉對境障礙的前五識為「成所作智」(成就所作之智),轉妄想分別心的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觀察一切諸法實相),轉人我執著心的第七識為「平等性智」(體證諸法平等之性),轉執持一切諸法種子之第八識為「大圓鏡智」(顯現法界萬象)。總之有執著分別的叫做識,為凡夫;無分別執著者謂之智,是佛菩薩。 
    我們能夠依般若觀照而空一切法,離一切相,即便轉識成智,轉凡夫為拢肆恕!
    上來說了許多話不過解釋般若二字,現在我來請問大家一句,到底般若是什麼?三般若以實相為本體,實相般若,即吾人圓常大覺之真心,此心本無一切生滅煩惱,校秊闊o始的無明,和虛妄的習氣,互相熏發,見、聞、覺、知,流逸於六塵境界,迷戀取著,執此虛妄之相為實法實有,以妄緣妄,輾轉顛倒,因而造出許多業來,以致枉受輪迴生死等苦,洠в懈F盡,真是冤枉極了! 
    我們能夠依此般若微妙法門而修而證,由文字而起觀照,去實地用功,觀智明了,識破諸法虛妄,當體皆空,了無一法可得,則臁猹毬叮嫘娘@現,一切迷情妄相,當下銷滅,這就是親證實相般若的境界!此時還有什麼生死煩惱可言呢?大矣哉!般若的功力,能使人頓斷煩惱,永了生死,直超苦海,立登彼岸,真是:「滔滔苦海內,般若為舟航,冥冥大夜中,般若為燈燭」。我來舉一個譬喻:般若喻電燈,煩惱喻黑暗,實相喻器物,能用般若觀照,則煩惱頓斷,實相顯現;正如電燈一照,則黑暗頓除,器物顯現,智者思之!思之! 
    我們要知道上面所說的三種般若,乃人們個個一心中所圓具而無缺者,實相般若,即心之本體(自證分);觀照般若,即心之妙用(見分);文字般若,即心之勝相(相分)。三者一心中具,即一即三,三一不二,可謂微妙極了!這種深奧道理,可譬如一面鏡子:「水銀和玻璃」,是鏡的本體,如實相般若;「照」,是鏡的作用——如觀照般若;「光」,是鏡的相貌——如文字般若。這一面鏡子的當中,也是三者圓具而不可相離的。此三般若,既在我人一念心中所具者,則不須向外馳求,只要能夠一念回光反照,即得現前,斯時也,受用無窮,願吾人不要當面錯過!枉自蹉跎!以上般若二字的意思已經講完了。 
    二、波羅密多:也是一種梵語,含有四義:一、波羅譯為彼岸,密多譯為到,合言之為彼岸到,順語應云到彼岸。二、譯為度無極。三、譯為遠離。四、譯為究竟。 
    一、「到彼岸」者,這是一種比喻:如過渡者,須乘舟筏,從這邊的此岸,渡過中流而到達那邊的彼岸;以喻眾生的沉迷,當仗般若以度脫之。說明白一點,此岸喻生死,中流喻煩惱,般若喻舟筏,彼岸喻涅槃(涅槃,待下文解釋,總之即解脫的意思)。眾生被三惑煩惱所迷,以致沉淪生死苦海,現在如果想求度脫的話,就不得不借仗般若的功力去滅除煩惱,以了脫生死的痛苦,獲到究竟涅槃的安樂!所謂乘般若船渡過三重煩惱的中流,頓超生死眾苦的此岸,直上涅槃安樂的彼岸。此外還可作另一種的比喻:大海喻三界輪迴之處,海水喻眾苦,眾生墜落輪迴,備受眾苦,髣彿和那沉溺大海裡的人所受的痛苦一樣,以其世間痛苦充滿,正如大海的水深廣無涯,故以苦海喻之。沉溺水裡的人,是刻不容緩地,當急求船隻的濟渡,以登安穩的彼岸;受生死輪迴的我們,要是不願長此沉淪的話,則當速求度脫!古云:「苦海茫茫,回頭是岸」,般若是救度人們出生死苦海,到安樂彼岸的大慈航!眾生迷了本性,沉溺煩惱生死苦海中,今賴般若開示之,使其認識本有真心,而獲到解脫;正如靠了船隻渡出苦海而登彼岸似的。總之,能斷煩惱,了生死,證涅槃,就是彼岸。此岸乃眾生作業受苦之處,彼岸是諸佛菩薩究竟解脫之地。菩薩以法空智,乘無相船,由生死的此岸,到達涅槃的彼岸。我想菩薩大願大悲,絕非只顧自利,一定是要普渡一切眾生同超苦海,同登彼岸。那末,大家當趕快向前求度吧! 
    二、「度無極」者,能依般若而修,則二種生死一切諸苦便可度脫無餘,故曰度無極。 
    三、「遠離」者,能用般若觀照,即能遠離一切顛倒妄想,故曰遠離。 
    四、「究竟」者,菩薩依此般若,圓滿成就其自利(上求佛道)利他(下化眾生)的一切功德,故曰究竟。亦即指一切諸法究竟之義,謂依此般若如實修行,可以圓證三智,徹見諸法實相,此即究竟義也。二乘人雖能渡見思煩惱河,超分段生死海,到偏空涅槃岸,因其所證道果洠в芯烤梗什荒芊Q為波羅密。此究竟二字,是含有圓滿、永久之義,世間一切皆是有為生滅之法,試想,那一樁事能夠做到圓滿,且能永久不變呢?故洠в蟹Q為究竟的可能,要是依此般若修行,親證實相,永了生死,究竟解脫安樂,這才算為究竟!所以本經說:「究竟涅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這個意思。 
    茲將「般若」與「波羅密多」合攏來講,約涅槃、究竟二義釋之:謂依「般若」修行可以從茫茫生死苦海中登了解脫的「彼岸」(涅槃),故曰般若波羅密多(般若是能到彼岸之法,波羅密,是所到之彼岸。)又般若,即指實相「般若」,實相是離一切生死煩惱,離一切生死煩惱,就是「涅槃」,故曰般若波羅密多(以上約涅槃義)。其次,若依本經所說的道理去如實修行,能夠徹證實相般若,圓具三種智慧——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圓具三智即般若之究竟),故曰般若波羅密多——智慧究竟。以世間有漏之智,無論怎樣總談不到究竟二字,唯本經所說的般若乃諸佛菩薩所證之清淨無漏智,是一種圓滿「究竟」的妙「智慧」,故謂之般若波羅密多。換言之:諸佛菩薩所證的智慧是徹底的——無理不明,無事不達。這才可稱為般若波羅密多(以上約究竟義)。 
    要知道「波羅密多」的上面加般若二字者,正顯示安樂的彼岸是要依仗般若才能到達的;尤其要做到一切事的究竟——親證實相,當以般若為成功的工具;復因波羅密有六種,今標般若二字正揀別不是其他——布施……等之波羅密。六種波羅密,就是六度。謂依此六法能度生死苦海,到達涅槃彼岸,故以六度稱之。又六度能度「六蔽」。蔽是遮蔽的意思,因此六種能遮蔽各人真心本性,使之不得顯現,故以六蔽名之。茲將六度、六蔽列表如下:
 
  ┌檀波羅密  ┐ ┌布施  ┌慳貪
  ├尸羅波羅密 │ ├持戒  ├毀犯  ︵
六度┼羼提波羅密 ├譯┼忍辱 度┼瞋恨  六
   ├毘梨耶波羅密│ ├精進   ├懈怠  蔽
  ├禪那波羅密 │ ├靜懀А 々郎y  ︶
  └般若波羅密 ┘ └智慧  └愚痴
 
    復次波羅密既具六種,怎樣本經單明一種?這卻有其理由:一、因為般若是正行,餘五度是助行。二、有般若故,自能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三、般若為五度的眼目,五度為般若所攝持,如行布施……禪定之時,有了般若妙智去觀察鑑別,才不致盲修瞎行。經云:「五度如盲,般若如眼」。所謂布施無般若,惟得一世榮,後受餘殃債;持戒無般若,暫生上欲界,還墮泥犁中;忍辱無般若,報得端正形,不證寂滅忍;精進無般若,徒興生滅功,不趣真常海;禪定無般若,但行色界禪,不入金剛定;萬行無般若,空成有漏因,不契無為果。故五度當有般若的攝持,始能圓滿萬行,成就佛果,否則成為有漏之法,所謂有智慧的修行方為正行。基於這三點理由,故單舉般若一度以賅其他五度。蓋般若為眾德之首,萬行之導,諸波羅密中唯此最勝故。此處我當聲明一下:大家不要錯會以為修行只有般若一度就夠了,是用不到其他五度的,此則根本弄錯了!本意是說六度以般若為主要,有了般若自能圓修其他五度,並不是說不要其他五度的!當知般若也有萬行莊嚴的需要,如果洠в叙N五度的助行,恐怕不能達到三覺圓、萬德具的莊嚴佛果,而登究竟波羅密的彼岸,結果不過成就二乘人的偏空真智罷了,所以五度也是助成佛果莊嚴的一種不可無的條件。 
    其次又要知道,「到彼岸」,是說依照此經所說的般若去修學,可以從生死的此岸,而到涅槃的彼岸,不可铡疄橐呀浀竭_彼岸解!若正文中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那就是已經到達彼岸的了。 
    ◎附裕В汗裴尩撇_密,洠в小付唷棺郑醽矸g的人,竟加一多字,考多字在梵文中是一種語尾詞,髣彿文言中的「矣」字,白話文中的「了」字。如說:菩薩修甚深般若,功成行滿,已經到達究竟涅槃了。除此別無餘義。後人強為附會竟將多字譯為定,發摚猓f什麼多者定也,即觀自在菩薩從聞思修入三摩地的圓通大定,我以為無關重要,可不必多事。 
   以上波羅密多四字講完。 
    三、心:心有多種——一、草木心。二、肉團心。三、精要心。四、緣懀摹N濉⒄嫒缧摹!
    一、草木心(草心、花心、樹心,無情之物),但有生長,毫無作用。二、肉團心(屬生理物伲次迮K六腑之心),但有形伲珶o知覺。三、精要心(是一種取喻,如中心、心要等),但取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