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谈话-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办法”。这种思维局限在你陷于九点范围内的时候同样阻碍了你:“噢,我不可以交叉划线,我不可以超出九点范围。”你不断地用思维方式阻碍自己事业上,未来职业上、金钱问题上、办事能力上。局限性思维时刻发生着作用。你可能和你的配偶驾车出行,他(她)提议说:“我们去泰勒家吧。”而你可能说:“不,也许他们不在家。”朋友可能说:“你为什么不试试那份工作呢?”而你说:“他们一定会解雇我的。我不具备他们要求的能力。”同事会提议:“打电话给这个客户”,而你说:“不,他们决不会购买我们的产品。”我们用思维方式束缚了自己,必须学会冲破束缚思考问题。地球扁平说哥伦布时代,很多人相信地球是扁的。知道这一点,他们就只能在有限的区域中航行,因为他们“知道”灾难就在前面。他们失去勇气,调转船头,半途而废。
然而,对他们来说,中途折返并不是失去勇气,他们想:“要是继续航行,啊,我们就要从世界边缘掉下去了。”然而哥伦布却带来了一个近乎疯狂的念头:地球没有边缘!人们想道:“谁允许这个傻瓜和我们神智清醒的人一样走在大街上?”因此,他的问题不仅是他的信念,而且还包括:“我怎么才能让别人也相信,从而我可以得到资助来证实我的观点?”在公司和家里也是同样的。“我知道这方法有用,但我怎么才能说服别人呢?”假如我是哥伦布,到你的银行申请贷款,而且在你面前展现了一幅蓝图,你会说什么?“孩子,那都是些巨轮,在这个扁平的地球上你要它们有什么用?”我说:“很遗憾你这么问,我的观点是地球是圆的。我要在上面航行来证实它。”你惊异地望着我,仿佛我发疯了。说:“用我们的钱不行。”可是,要达到目标我不能就此走开,想:“真愚蠢。”
我必须承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念,不会故意顽固不化。他们只是没有认识到所以认为我是傻瓜。所以为了达到目标,我只能承担起帮助他们认识的责任。知道失败者的箴言吗?决不是“如果的船员们和他一起航行到扁平地球的边缘下去!今天你我面临着同样的挑战,每个人内心深信地球扁平。比方说,你可能知道你的孩子有潜力、很聪明,可问题是“怎么才能让孩子看到他们的能力?”这就是你必须克服的困难。为此,你必须愿意接受地球可能是圆的观点,而且必须亲自航行来加以证实。如果改变了期待和信念的水平,你就能改变言行,是信念使然。
记住:在哥伦布坚信地球是圆的之前,地球其实是扁的,不是吗?可是今天这个扁地球何在?思索一下目前主宰你工作时、家庭中、待人处事时的行为的信念。要想改变行为方式,必须改变思维方式。你得做个懂得选择、富有创造力、考虑一切可能性的思想者,你得开放“地平说”的思想。问问自己:“我固守着哪些已经无关紧要的态度、习惯、技能、信念?”最后,为了改变和发展,你得克服地球扁平的“事实”。当你在生活中遇到类似九点问题的情况时,别说:“我不会做”,而是自问:“要是交叉划线呢?要是超出九个点的局限呢?”像哥伦布一样,你会成为所有“要是”的发现者。这才是通往成功的道路。的事情作为自己的目标,而不会去经过一番努力,追求你能力所及的东西。你必须建立信心,消除顾虑,相信能够实现目标、得偿所愿,即使一开始对如何达到目标心里一点底都没有。肤浅的自尊会令你目标短浅。一旦你定下一个有难度的目标,你就想:“这个目标我难以承受、无法实现,必须推翻重来。”想象一下你正在一艘向北航行的船的尾部捕鱼。你一无所获,正想改变船行驶的方向。你握住舵盘,改向东面航行。然后松开方向盘,走向船尾。这时,船头自行转回北面,因为你忘了调节自动导航系统,而仅仅是试图从头来过。如果你胆小,只能逞一时之勇;如果你怯懦,只能一时表现得开朗;如果你紧张,只能保持一时的平静。你能随时关闭自动导航系统。然而,要是你不改变自我图像,那么当你放开方向盘的时候,自动导航会失灵,阻碍你的改航。你会觉得紧张又沮丧。另一种方式会好一些。你可以学着驾驶船东行,而不用去碰舵盘。怎么做?只要改变自动导航系统,船就会自动向东行驶。这一自动导航系统,当然正是你的自我形象。它决定着你的倾向向东还是向北,积极还是消极?聪明的谈话使你如愿以偿如何改变自我形象?通过控制及改变自我交谈。建设性的自我交谈即我所说的聪明的谈话。自我交谈是不断与自己对话的过程。它还是你塑造自我形象的原材料:“噢,我真笨拙”,“我很优雅”,“很容易”,“太难了”。潜意识相信你对自己说的话,并确保你照此行动。语言有力地影响着行为,只要控制了自我交谈,就可以利用潜意识来帮助你实现目标。当你观察到外部世界的一个事件在你的社区、家庭、婚姻、职业你记录下的并非真实的事件,你用自我交谈对它进行解释。你告诉自己发生了什么:“她生气了,但她并不是这个意思。我知道她真的想说什么。”要是你明白,经由感官感知到的世界仅是你自己对世界的解释,你就会认识到你可以随时改变它。
你无法改变事件,但是通过控制自我交谈,可以改变对事件的解释。记住:你的发展,你的变化,都遵循着你所想的。当前的思维决定未来的命运。进行自我交谈时,反复对自己说的任何话语都会决定你的观念和自我形象,从而对行为发生影响,你不可能改变行为,除非进行自我交谈,以改变头脑中贮存的观念。未来会与过去十分相似。假定老板解雇了你,你对自己说:“没有这份工作,我身无分文。我不想活了。”你可能选择自杀,直接或间接地。谁对你的行为负责老板还是你?现在将剧情作一下改变。被解雇后,不要对自己说:“我不名一文。我不想活了。”而是想想:“我在那儿根本无法发展。现在我可以找一份更好的工作了。”于是你去寻找别的工作。谁对你的行为负责老板还是你?是你。因为不是这一事件解雇引起了你的行为,而是你选择用来解释事件的方式。“我不名一文”正是你对所发生事情的解释。“我不想活了”是自我交谈层面的“现实”。立刻,最驯服的奴隶,你的创造性潜意识说:“好吧,你究竟要怎样?”意味着自我摧毁。即使这思维的积累造就了观念。你是否在犯了错误之后自问:“我到底怎么了?”每一次你我允许自己沉思于消极的自我交谈(无声的交谈),我们就在往自我否定的观念上增加砝码。要是你的朋友对你说的话与有时候你对自己说的如出一辙,你们之间的友谊还会保持长久吗?对你告诉自己的话语进行一番精心挑选。你能说服自己做或不做、靠近或远离任何事物。态度无所谓对、错、好、坏除非与你重视的东西有关。通过自我交谈积累起来的昨日的旧意象,可能使你背弃今日被你重视、于你有益的某些事物或者使你靠近对你大为有害的事物。如果只有一样东西是我必须教会我的孙辈们的,那就是:“现实”是如何被造就的。现实不止一次地被造就它一直不停地被造就着。你认为这种造就仅是在孩提时代完成的吗?不错,最初的年中,形成了大量的现实,影响力强大。然而,还没结束。潜意识中现实的形象在我们思考、交谈,其是对自己的语言、形象、情感交谈中被造就的自我交谈是在自己头脑中进行的谈话,每一想法为大脑同化,并被积累,就造就了观念。当你问“这样,该怎么做”时,表明你的想法在观念层面,而不是潜力层面。要用想法造就你的观念关于事业、财富、人际关系、内在潜力;关于适于白天工作还是夜间工作;关于你聪明还是迟钝的各种观念。观念的造就不必通过多次重复的事件。你可以在脑海中凭想象再体验千万次,只须对形象进行重放。每次用自我交谈温习某一事件时,你就在想象着它,宛如真的发生了一样。通常,一次思想并不能在潜意识层面上留下深刻清晰的“镜头”。例外确实存在,比如权威人士、结婚誓言、毕业典礼、诚心祈祷、山盟海誓等,只需一次即可。但是大部分情况下需要重复。事件本身不必重复出现,因为当你在脑海中生动地再现某件事物时,潜意识认为它真实地发生了。
每当你发挥栩栩如生的想象力并体会到有关情感时,它就会留下牢固深刻的印迹,成为“现实”。每当记起它,形象就会得到加强。你的发展,你的变化,都遵循着你所想的;当前的思维决定未来的命运。聪明的谈话意味着更美好的未来。自我交谈形成自我形象自我形象是潜意识对自己的看法根据“数据库”中记录着的无数观点和态度。它是关于“你是谁”和“希望成为什么”的内在“意象”。“我很开朗”,“我很害羞”,“我学得很快”,“我不爱看书”,“我有节奏感”,“我不会跳舞”,“我很受欢迎”,“我很孤独”。“意象”是你所学到的每件事物的合成体。自我形象是你用认可别人对你的看法所建立起来的。自我形象是进行自我调适的标准,你用每一个思想建立起这个标准,凭此进行自我调适。每当察知低于该标准,就上调;若是察知高于该标准,则下调。尽展才华、实现目标的关键在于你如何与自己和与周围的人交谈。当我们“小看”别人,就会要求他变得渺小;当我们贬低别人,我们会要求他自我贬值;当我的自尊、我的价值感受处于低水平时,就会趋向于轻视别人。我用刻薄的话让别人比我更渺小,实际上,我在说:“比我更渺小吧,这样能让我看起来强大一些。”我们应当说的是:“强大起来自尊心强大,重要性强大,价值感强大”,而不是对自己和别人说:“变得渺小”。但是我们用话语来小看别人,使同事、孩子、配偶、父母,感觉自己比我们更渺小的。不是身体形态上,而是态度、信心、勇气上“小看”的意思是:“我要让你变得不那么重要,这样我就可以显得更重要。”我没有用正当手段性、提高知识技能使自己重要性增加让他们的重要性减低。通过改善性格特而是贬低周围的人,贬低是什么意思?你如何让一个人的重要性降低?你说:“噢,她并不是那么热心;这点我很清楚。”“我不懂你为什么觉得他那么有实力。我可以告诉你他并不像你认为的那么实力强劲。”
在我们可以建立尊重感、价值感、重要感的时候,却去贬低自己和别人,这是多么可悲啊!孩子和生活中其他“小人物”尤其需要你来建立他们的自尊心。如何在孩子的内心建立起健康的自尊呢?设想一个岁男孩正在学画画。他在一张画上涂了各种颜色,自以为干了件漂亮活儿,所以想寻求权威、他岁的姐姐的认可,因为她已把她的大作展示在冰箱上。于是,他跑到姐姐跟前,说:“瞧瞧,瞧瞧我画的画儿。”姐姐说:“这是什么?真笨,你甚至把颜色涂在线的外面。”这时,男孩对他姐姐的评价进行了认可。“姐姐说我又蠢又笨,不会画画。”当他在脑海中进行自我交谈时,他把一枚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