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道-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寻常人的鱼饵只是些蚯蚓小虫子罢了。他蹲在会稽山上,投竿于东海,天天守钓,一年多了,却还没有钓到鱼。但终于这一天大鱼来了,大鱼一咬饵,动静非同小可,它扬头摇尾地挣扎,弄得白浪如山,海水震荡,鬼神俱惊。经过激烈的较量,任公子终于钓上这条大鱼(这样的大鱼恐怕必为蓝鲸之类的动物),他将这条大鱼剖开晾成鱼干,分给大家吃。从浙江以东到苍梧(湖南九嶷山)以北,大家都饱餐这种鱼肉,以致于都吃腻了。这时候那些浅薄多嘴之徒才奔走相告,惊叹于任公子的才能。庄子故事里前面虽然没有说,但我们可想而知,在任公子当时一年多没有钓上一条鱼时,这些家伙们又是何嘴脸。
庄子讲完这个故事后画龙点睛般写下了这几行文字: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如果一心想的是举着小钓竿小丝绳,在小沟小渠旁,钓点泥鳅般的小鱼,想和任公子那样得到大鱼就很难很难了。修饰浅薄的言辞以求得高高的美名,对于达到通晓大道的境界来说距离也就很远很远了,因为他们不会了解任公子胸怀大志的风范,所以对经理世事肯定也会一塌糊涂。
《史记•;项羽本纪》中载:“项籍(就是项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其叔)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项羽虽然是个失败的英雄,但他“学万人敌”的思想笔者还是很赞同的,“取法其中,仅得其下”,一辈子只练江南七怪的武功,终归挤不进一流高手的行列。人生也是如此,如果把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琐事上,那他的人生效率就太低下了。笔者当年学了《卖油翁》的故事后,一直并不满意课堂上的解释。像课文后的解释中一般是这样说:卖油翁通过自己“酌油技术”嘲笑了陈康肃公尧咨的自大,让他非常尴尬。但如果笔者是陈康肃公,就这样问卖油翁:“吾精于骑射,上可横行漠北以报国家,下可除奸诛邪以行侠义,汝酌油之术虽精,又有何用?仅省一漏斗耳。”卖油翁所熟之技,仅是小道,就像长年卖肉的随手一拉,斤两差不了多少一样,能和“中南海保镖”之类的神枪手比吗?
唐代国手王积薪的“围棋十诀”中有一句话就是“舍小就大”,喜欢下围棋的朋友都知道,职业高手和业余低手之间差得可不是一点半点,我等这样的被让上七八个子还一败涂地。这棋都是一人一步地下,高手也不能一次下二步,为什么差距就这样大呢?主要就是高手走的棋效率高,掌握着大局,而低手走的效率极低,分不清大小缓急。棋盘上是这样,人生也一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轨迹,其中高下也差别甚远。
人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在如此短暂的人生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很多人在人生的迷城中转来转去,甚至疲惫至死。多读读道家的真言,往往能驱走人生地图上的迷雾,从而抛下种种包袱,找到真正的快乐。
似弱实强的力量(1)
十二、似弱实强的力量----至柔克刚
烈风可以吹断几个人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却奈何不了一根细细的小草,铁锤可以砸碎硬硬的石块,但捶不坏软软的棉被。软绵绵的太极拳却能无敌于天下,这就是柔弱胜刚强的道理。以柔克刚,在民间思想中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中国人的传统元素之一。像话本小说上常说:“软弱安身之本,刚强惹祸之胎。无争无竞是贤才,亏我些儿何碍。钝斧捶砖易碎,快刀劈水难开。但见鬓白牙衰,唯有舌根不坏!”历史上,虽然这样的思想也成了患软骨症的某些国人用以遮羞的理由,但是也不可否认,国人在异常险恶的环境下如同春草一样顽强地生长,中华文明不断地传承壮大,而没有像其他三大文明一样中断灭绝,以柔克刚的思想还是起过一定的作用的。这样的思想正是道家始创,源于道家最早的经典——《道德经》。
《道德经》第七十六章云: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又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水,正是道家所推崇的一个“吉祥物”。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上善若水”这个词到现在还非常地有生命力,常和一些80年代后才有的时尚新词一起出现在传媒中。但看到这个词的人是否真正能理解老子说“上善若水”的本意,却很难说了。我们看老子所说的水之所以最接近道的特征:
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也就说水滋养万物生灵而不自居伟大。正符合老子所说的“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同;不自矜,故长”的道理。
二、水处众人之所恶: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但水处下而不卑,处险而无忧,处秽能自洁,这正是水的伟大之处,也正像修道高人的品行。
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是柔弱的,但水的力量却有时候也大得惊人。记得当年在大学上水文课时,老师讲民国时,长江上游的峡谷被一块如同小山尖一样的巨石塞住,堵了好几天,甚至导致下游的江水水位都降低了,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一时也没有办法,最后还是完全靠江水自身的力量给冲开了。可见水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海上大浪有时能将钢铁制成的舰船打成两截,也能将几十吨的庞然大物高高抛起。这是大家都懂得的,不再多说。
柔能克刚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也有些人不怎么信。不过武术中的太极拳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相传由武当派始祖张三丰所创的太极拳法,正是道家以柔克刚的理论在武学上的实践。假如把老子的《道德经》比做电磁学中的麦克斯韦方程,那太极拳法就好比是马可尼的无线电发报机。
大家看《太极张三丰》等电影上面,太极之术令异常凶悍的敌人有劲使不出,即便能使出来也使不对地方,当真是“用意不用力,太极圆转,无使断绝。得机得势,令对手其根自断。一招一式,节节贯串,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当然也有朋友说,这是小说或者电影中的虚构情节,实际中还是练散打搏击的要厉害得多。笔者觉得现在的人们尤其是公园里的老头老太太们练的太极拳确实像广播体操似的,不要说打不过散打高手,就算是寻常壮汉也对付不了,这是实情。但这是因为现在的人练太极拳只注意健身功效,搏击功效早就退化了。据此就说太极拳的以柔克刚之术是假的,也是大错特错。
太极宗师之一的杨露蝉距今年代并不太远,主要活动期在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他在端王府教拳,王府上下,高手自然极多,何以个个服他?另外京城中慕名来挑战的也个个身怀绝艺,岂有鱼腩之辈?而且杨露蝉好武成癖,无论何门何派何等人来挑战,无有不允。他用“以柔克刚”的太极拳法,无往不利,打服了四方高手,获得了“杨无敌”这样的美名。太极拳法的威名,想来绝不是吹嘘出来的。笔者虽然也喜欢太极拳,但对其中奥秘却未得门径,看到网上有朋友贴出这样一段论述,像是深有心得的:
当年杨露蝉父子王府教拳,端王、傅伦贝子这些人都是锦衣玉食、妻妾成群之人,你猜是什么让他们如此迷恋。内家拳神色庄严,心平气和,瞪眼间降伏野蛮汉,那种成就感,那种自信心,何快能为?人生血肉之躯,力不能移山,气不能吞河,天之高,海之阔,常怀无奈。西方人锻炼身体总是好勇斗狠,肌肉越大越好,折腾皮肉,和自己作对,妄图与天争胜,其实内心空虚。中华道家,应天顺时,修身养性,反视内听,大松大软,身神合一,养的是真正的神勇。人身是天地中一点灵性种子,力不须大,气不必壮,只要审时度势,在恰当的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就能“翻天覆地”。内家拳懂“劲”之后,可以感觉到自己真实的身体,把运动潜力全部发挥出来,而且心情轻松,头脑清醒,感官灵敏,在竞技比斗中占尽先机。欲炼坚钢者不得坚钢,极柔软者反而极坚钢。道之玄妙,玄而又玄,中国人的老祖宗怎么就如此聪明!
当然太极拳法只是“以柔克刚”最为形象的一个例证罢了,道家“柔能克刚”的道理绝不局限在这一处。为人处世之道更是如此。世人往往崇敬敢打敢杀的硬汉,殊不知“虽万千人吾往矣”的气概固然让人热血沸腾,但冷静澄明,挫其锐、解其纷的高士之作为却更有成效。以看武侠小说为例,大家也是多喜欢萧峰、郭靖之类这样铁铮铮的好汉,而对张无忌这样常人看来粘粘乎乎、优柔寡断的人物往往嗤之以鼻。但笔者看了好多对于张无忌的评论后,却大为其抱不平,其实张无忌才是深谙道家“以柔克刚”妙诣的一个人物。
读过《倚天屠龙记》的朋友都知道,张无忌当时所处的境地之难是其他武侠小说中的主人公所不及的:明教四分五裂,派系林立,谁也不服谁,和正派武林的冤仇越结越深,类似于《笑傲江湖》上的情况。而张无忌面对的还多了阴险毒辣的蒙古朝廷势力。驱逐胡虏这个大任务的难度比之郭靖当年也小不了多少,郭靖当年宋朝毕竟还有半壁江山,到了张无忌时已经完全被蒙古控制,汉人更无寸土。然而张无忌却将这两件大事完成得漂漂亮亮的——一、成为领袖武林的当然之选,连少林派这样威名千载的主儿也都诚心服他,明教和正派也合好罢斗;二、将胡虏驱至漠北,一洗自靖康之耻以来的大辱。这样的大事,其他的人谁能做到?
似弱实强的力量(2)
但因张无忌性格柔和,读者就常常忽视了。殊不知,做成这些大事,非要有张无忌这样宽柔的性格不可。昆仑山光明顶一战,张无忌刻意忍让,日后才促成了六大派和明教的化敌为友。要是萧峰那样的,又来个大战聚贤庄一般的恶斗,杀死正派好手无数,虽然过瘾,那可就冤仇越结越深,无法挽救。又比如,周芷若设计陷害赵敏,如果他也像萧峰一样“果敢”,那一掌下去将赵敏打死,又要演出误杀阿朱的悲剧。相反,像张无忌,他宽厚仁慈,救过明教五行旗的人,救过明教左使杨逍的女儿,救过明教和正教双方几乎所有的人,像他这样的才真称得上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样的胸怀。可惜张无忌这个“水一样的男人”常常不被人理解,甚至被认为是“窝囊”的男人(事实上金庸书中的男主角恐怕没有武功高过张无忌的),看来和氏之璧,出于璞石,看人也是一样,一般人是没有那个眼光的。
唐朝时的郭子仪,在安史之乱中居功甚伟,对唐室说是有再造之功也不为过。网络上曾流行过一副对联,下联就叫做“安史之乱,郭破虏,李莫愁”(上联是“西安事变,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