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浪大化集-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展。当然,没有什么具体目的,仅仅天生喜欢翻翻书、随便看看的人,也
完全可以从中得到心灵上的愉悦。
由于本书的结构是以所收的外国文学作品的问世年代为序,介绍该作品
的插图与有关美术作品、图品既有与文学作品同时完成的也有后世创作的。
因此,文学作品固然是按时序排列的,图品却常有前后倒错之处。我们在撰
写文字说明时虽然尽可能标明美术作品的创作年代,但是要读者自己设想与
重新组构插图艺术发展的总趋势,仍然是一件困难的事。为了弥补不足,编
者特收集有关资料,将插图艺术的历史沿革作一简略的描述。这样,经纬交
织,读者的面前就大致能出现一幅全景图了。
一、概述
插图,我国过去称为“出相”、“绣像”、“全图”。这里,“绣像”
里的“绣”,是“绘画设色,五彩俱备”以及“精美如绣”之意。插图是指
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画,或是印在正文之间,或是用插页的形式,插图的目的
是对正文内容起补充说明或艺术欣赏作用。鲁迅先生这样概括过:“书籍的
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文学之不足。”
他又说:“插图不但有趣,且亦有益。”按我国一本研究插图艺术的著作的
定义式的说法,“插图艺术是以绘画的视觉形象再现文学作品的精神,是插
图作者根据文学作品内容通过自己的感受并以绘画自身的要求进行再创作的
一门艺术。插图艺术有从属性和独立性,它不是文学作品的图解说明,并非
文学的附庸,而是通过造型艺术的形式美、趣味美,使文学形象化。”
手绘插图
目前一般所指的插图,是指印刷品中的附图,它们本身自然也是印刷品。
但这不等于说印刷术发明与运用之前不存在插图。中国的象形文字本身就是
一幅一幅画。人类是先有图画(如岩画)才有文字符号的。现在我们能见到
的最古老的插图,应该说是古埃及《亡灵书》里的画。它们画在死者身边的
莎草纸的经咒上。这样的插图以今藏不列颠博物馆的《阿尼亡灵书》中的最
① 本书将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原序还包括本人对插图问题的一些探讨,这里从略。所附插图也仅是原
来的一小部分。
为精美。据考证,它产生的年代是约公元前15—前10 世纪。
我国古代就很重视插图,晋朝陶潜的诗里说:“流观山海图”,应是晋
郭璞为《山海经》所作图赞。这里指的当然仍是手绘插图。外国的手绘插图,
《亡灵书》之后,有见之于古希腊瓶瓮上的瓶画,古罗马建筑内部的壁画以
及稍后的羊皮卷画。5 世纪时所作的维吉尔(公元前70—公元前19)作品插
图与荷马《伊利昂记》插图(摹本),今天仍可在梵蒂冈与米兰的博物馆里
见到。
中世纪时,手绘插图颇为盛行。艺术家们被富人、贵族雇去抄写经卷、
祈祷书并为这些宗教书籍绘制彩色插图。这些手抄本上有繁缛的花边、华丽
的起首大写字母,插图除用各种昂贵的颜料外也不吝惜地使用金粉、银粉,
这就使这些书金碧辉煌,珍贵异常。
在东方,11 世纪时,日本出现了一种绘卷物。它的题材多是物语、传说
或改编著名文学作品。绘卷物的代表作——《源氏物语绘卷》(12 世纪前期),
以同名小说为题材,用致密的技法绘出没落贵族的迷醉、细腻、华奢、朦胧
而含哀怨的情绪。13 世纪又出现《紫式部日记绘卷》与《平治物语绘卷》,
这是根据同名小说绘成的,描绘武士战争的壮阔场景。此外,14 世纪初波斯
人为拉施特的《史集》手抄本绘制的插图也保存了下来。
最早的印刷品插图
但是,说到严格意义上的、作为印刷品的插图,还得在印刷术发明之后
才能出现。据文献记载,大约在7 世纪的唐代,中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唐
刻《陀罗尼经咒》是唐至德二年(757)后的一张单页印品。它于1944 年出
土于成都。从咒本上可以看到中间与四周都刻有小佛像,雕镂精细,墨色浓
厚,技术已相当成熟。这些佛像画是目前所发现的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印
制的插图,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至于世界上现存印有年代的最早印刷品唐
刻《金刚经》卷本,它也是最早的年代明确的插图本。该卷本上明确印有“咸
通九年(868)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的题记。看一看现存不列颠
博物馆的古卷的照片(见《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彩图第33 页)便可
知道,经的正文前有一扉图。图上作佛在给孤独园长老须菩提起问之状。释
迦牟尼佛坐于正中莲花座上,座前一几上设供养法器。长老须菩提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合掌白佛。佛顶左右,飞天旋绕。佛座两侧有二金刚守护。佛座
后二菩萨、九比丘,帝王宰官围绕。随侍佛座前二狮子分踞左右,表示佛为
人中师(与狮谐音)子的意思。此画的画、刻俱精,人像衣褶简劲,面部表
情丰富,反映出各人不同的心理状态。须菩提古老苍劲,虬筋外露,意态生
动,线条柔和中含挺劲。狮子则表情滑稽,似在嘲笑长老的枯瘦。
唐碱通九年《金刚经》卷首的插图
两色套印的插图
元代时,发明了雕版套印技术,使插图艺术进入新的境界。元代至元六
年(1340)印行的《金刚经注》是现存最早的文、图均由朱、墨两色套印的
印本,比之欧洲第一本带色印刷的德国《梅因兹圣诗篇》早160 年。卷首文
中插图(附图复制成一种颜色),上方松树为黑色,以下部分则为红色。全
图线条飞动,人物神采奕奕,精雕细刻。图的两边,大小号字体的标题、正
文搭配得当,称得上是一页精美的版面。
最早的朱、墨套印本插图──元至元六年《金刚经注》
明、清,中国古代插图艺术的鼎盛时期
但是,当时以及以后的插图绝大多数还是单色的,只是技艺越来越精湛。
从元末明初刻本《西厢记》中的插图《孙飞虎升帐》可看出高超的版画水平。
画中要抢走崔莺莺去作押寨夫人的孙飞虎不可一世。四小卒姿势各异,帐幕
与背景处的旌旗、军马,线条均极准确、生动而又简练。此残页现由中国书
店收藏(照片见《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如果说以前的插图还不
能认为是典型的文学名著插图,那么,这一幅名正言顺可以算了。
明代时,雕版印刷术普及到全国各地。宣德(1426—1436)年间,金陵
积德堂刻有《金童玉女娇红记》,成化(1465—1487)年间,北京文顺堂刻
有《平话十六种》,弘治十一年(1498),北京金台岳家版《西厢记》还在
书末附有出版说明,内称:“本坊谨依经书重写绘图,参定编次大字本,唱
与图合,使寓于客邸,行于舟中,闲游坐客得此一览始终,歌唱了然,爽人
心意。”这些话部分道出了插图艺术的目的与用途。
《西厢记》插图“惊艳”万历年间唐寅画夏缘宗刻
嘉靖、崇祯年间,福建建安所刻印的小说,起先为上图下文,后来发展
到每卷首全页附图,为细致地刻画人物、情节提供了较大的篇幅。万历时徽
州、杭州、吴兴、苏州等地刻书行业骤然兴起,书坊林立,大量刊行市民爱
好的文艺书籍。这时期的出版物,几乎无书不图,无图不精。徽州汪光华玩
虎轩版《琵琶记》、《北西厢记》插图,绘、刻俱出名家之手。金陵为明代
版画艺术另一重要中心。富春堂出有《目莲救母劝善戏文》,环翠堂出有《环
翠堂乐府》。更值得一提的是胡正言主持刻有彩色印本《十竹斋书画谱》,
创造饾版、拱花之术,把套版彩印技术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并在装帧艺术
上有所创新。
在杭州,黄应光等刻李卓吾评百回本《忠义水浒传》、《五种曲》、《元
人百种曲》、《校注西厢记》等书插图,是一大工程。另有黄氏三兄弟同刻
《南琵琶记》、《北西厢记》、《牡丹亭还魂记》、《元人杂剧选》等书插
图,可称杭州版画的优秀作品。读者请看所附《水浒传》劫法场故事的插图。
该图在不大的画面上表现了20 个人与一匹马的形象,人的表情或惊或喜或怒
或愁,监斩官抱头鼠窜,被救者尚处在半昏迷状态中。另附关汉卿代表作《窦
娥冤》的一帧插图,窦娥并非正面向着读者,这说明了插图作者的匠心。他
雅不愿他衷心同情的一个弱女子当众出丑。但窦娥又可以把头扭过来,蹙眉
凝睇,似有无穷的哀冤。背景处乌云涌动,旗幡飘飞,预示着一场惊天动地
的六月雪即将来临。
梁山泊英雄劫法场
《水浒传》插图明万历杭州容与堂本作者佚名
感天动地窦娥冤
关汉卿《窦娥冤》插图明崇祯刻本作者佚名
杰出的插图画家陈洪绶
明朝崇祯年间出现了中国的一位杰出的插图画家,他就是陈洪绶(1599—1652),号老莲。他中年时期所画《水浒叶子》,把40 个人物的不同面貌、
身分、精神气质画得惟妙惟肖。他酷爱戏曲,曾不止一次为《西厢记》等绘
制插图,张深之本《西厢记》收陈洪绶画的插图六幅,情节鲜明,形象突出,
章法奇妙,是古代插画中的杰作。这里附刊的《窥简》画出莺莺看信时流露
出对张珙的爱慕和红娘的热情与机警。画内的花鸟屏风既起了隔开遮掩两人
的作用,也装饰了空白,显示了身家背景,真乃一极佳的构想。
窥简明崇祯刻本《秘本西厢》插图陈老莲绘项南洲刻
明末清初期间,苏州版画异常活跃,郭卓然、刘君裕同刻李卓吾评本《西
游记》,插图有200 幅之多。鲍承勋则刻有《盛明杂剧》等书插图,康熙年
间又刻《扬州梦传奇》。这些版画注意环境的刻画和气氛的烘托,人物动态
也描绘得生动可喜。刀法上则有较多的变化,显示出艺术的精湛和成熟。但
令人遗憾的是,与国力、科学技术方面一样,在这以后一直到本世纪初,中
国的插图无论在工艺技术上还是艺术本身方面,都没有出现一个阶段性的进
步。直到“五四”以后甚至可以说是本世纪中叶前后,才出现丰子恺、张正
宇、叶浅予、黄永玉、戴敦邦等一批现代意义的插画家。
茅盾《子夜》插图
叶浅予作
二、外国的插图艺术
中世纪—17 世纪
在中国发明印刷术不久,周边的东亚、东南亚在我国唐代时便先后学习
与引进了印刷技术。至于印刷术辗转传到欧洲,则已经是公元12—13 世纪左
右的事了。
据考查,现存西方最古老的木刻印制的画是作于1418 年的《圣母与四圣
者》,现藏布鲁塞尔王家图书馆,但那是单页的印品。至于成本的带插图的
书,则是以1460—1465 年德国班贝格地方阿尔布莱希特·泼菲斯特的工场所
印制的为最先。不久后,在意大利、荷兰、法国、英国也都出现了有插图的
书,有些图还是彩色的,这当然是印好线条后逐张用手工涂上去的。当时的
印刷物还常常特为空出位置,以便工匠手书繁复的大写起首字母。
直到阿尔布莱希特·丢勒(1471—1528)在画坛上出现,西方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