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性修炼秘籍 >

第14部分

性修炼秘籍-第14部分

小说: 性修炼秘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绝粒都无必要。所以紫阳还说:“未炼还丹莫入山,山中内外尽非铅。此般至宝家家有,只恐时人识不全《悟真篇》。”“识得全”朋友实在很少很少,总是向两极去钻牛角尖。
前不久,收到×市y女士的一封信,内容便是阅读拙者《集萃篇》后的一点异议。她说:“大江西派中的0,既是指虚空及其轻量子(无),也便是指与真理理念(灵)力量子的联系。人的修炼,主要是修观念修心,使心与虚空统一。所以人无男女长幼贫富权民之分,主要以以其内心(自性)与虚空在频道上的一致,达到真理力量的联系与统一。因此男女双修,本人认为是荒唐的。它与前面0的理论在根本上冲突,不知是如何统一起来的,我直率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望能谅解。”
y女士知识广博,哲理丰富,是我国当前提倡灵魂学的先驱,能运用当代的科学辞汇解说哲学。她还擅长绘画,是有名的绘画教师。如写了许多有关灵魂学的论文作品,很有研究价值,为许多人所重视,不由我不敬佩。她所质疑的“男女双修问题”在我原来的观点时,一向也都嗤之以鼻,本有同感。故在写拙著简编全编等的以往论文中,对抱此种观点的人,还曾作过尖锐的批评。
中国是文明古国,神明之种,礼义之乡,一向认为男女乃人伦之大经,夫妇为人伦之大纲。故丧葬嫁娶,莫不绳之以礼,制之以法。诗经首重关睢,曲礼苛分男女。告子说:“食色性也,人之大欲存焉。”人世间没有一人不贪求美食美色的,这几乎是每个人的天生本性,即使狂驼傻子,莫不皆然。《系辞》说:“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天地亦男女亦阴阳也,这就说明天地与人一样,俱有感情。《序卦传》又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父子、君臣、上下……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进一步说明天地男女的共同性与统一性。也说明精气一样,是生命延续转化的种子与临介物。我们都是黄帝的后代,龙的子孙,又安可不饮水思源,知所从来。情即精也,情动则精生,气化而为精,是生命之源泉。在中国的历史上,曾不断发出灿烂的光辉,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举世瞩目,都不能不归功于情的功绩,又安可毁祖灭宗,不深究此人伦之大本乎!
燃灯古佛说:“……故凡脚踏实地以行大道也。三教皆由敦其君臣、父子、昆弟、夫妇、朋友之伦常,以立万世名教纲常之准则 。而同归于天地位、万物育与天地参(也明白说明天地与人的共同性与统一性,不然的话,人又如何能参赞天地)。是以吾门中,释迦牟尼佛生有八子,老子与诸仙,皆各有宗嗣,并未出家修行(此说出于何典,有待查证,然既出佛祖之口,必有其据。然灯是初会龙华青阳时期渡世古佛,也不主张逃世遗伦,孤修独炼,可以说明,其中必有道理)。至于今之僧道,特所设之方便法门耳(意为出家修行之权法,系不得已而用之,故进而分析说)。儒者能学孔圣,不必学仙佛而穷神达化,即是仙佛。释道虽学仙佛,必无异于孔圣,方成正果(孔圣所行,表面上都是治世之道,而性命之道寓其中,故尝曰:“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又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中庸》。古佛之所以要求必无异于孔圣,正是要求修道的人必须从人伦做起,也就是从造端乎夫妇做起,否则未必就能成其正果,说的何其恳切)。总之,三教人等欲修此金刚不坏之真炁;使天地坏时;而我之真气不与之俱坏,务要穷理尽性,以至于命《金刚经传灯真解序》。”
古人说:“欲全天道,先全人道,人道不能全,天道远矣。”看了上述各家之论,足证全人道是全天道的基础,正人情是合道情的基础。所以一个阳物不兴,精气枯萎的人,便失去生殖能力,没有不绝子绝孙的。实际上,这样的人炼丹的本钱也没有了,也一定无法能成其仙佛的。这样的人和事;确实是存在的,随着年龄的老化,而且形成必然的趋势。所以鼓琴招凤,敲竹唤龟,以至栽接之术等便应运而生了。只有先把精气重新激活,恢复以至增强生殖功能,方能恢复青春活力,完成传种接代的使命。采药炼丹,也便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乐观其成了。
第三节  阴阳双修和0在理论上能否统一
现在我们就先回头看看;阴阳双修和0在理论上能否统一;是否冲突的问题,一个是有声有色的,一个是无声无臭的。果个能取得统一吗?
前面既引证了不少儒家学说的论述。从这些论述中足可看出,双修和0可以相互统一的脉络。请再详参《中庸》章节,如云:“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及其至也,虽圣人有所不知。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又云:“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又云:“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又云:“大哉圣人之道,详详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化民末也。诗曰,德輶如毛,上天之载,天声无臭,至矣。“中庸一书,从始至终,一气呵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也,只为费为显矣,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则为隐为0矣。“造端乎夫妇”,只双修之道寓矣!察乎天地,则0(即道)又隐蕴其中矣。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又莫不暗喻夫妇之道,含双修之义。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则又归于0矣。又如不大声于色,言声色之化民为末务,但不能不从造端乎夫妇做起。归根到底,上天载物之体,是无声无臭的,非0之表象乎,前节然灯之序,亦已明言之矣,佛氏亦未尝弃人求天也。心经不言乎,“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色即夫妇之道也,空即0也,心经为观音传道之经,则观音亦已将色空同观矣。《道德经》一开头就指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毋,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无名无欲。0之象也,有名有欲,夫妇之德也,是所以赞天地生万物也。故结之曰:“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可见道之有无相生,即佛之色空不异也。三教圣人,莫不皆言近而指远,同出而异名也。此皆物质精神,双修(物质)与0(精神),可以相互协调,取的统一的例证。
事实胜于雄辩,探究一下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总的规律便是: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然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有极必无。所谓天地有情生万物,人间无物不成空。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即从无到有之顺序也。由万返三,合二为一,一复归于0,即从有还无之顺序。再从物质来说,亦能起化学作用,可以相互转化。固体可以变为液体(如钢铁、冰块熔解为水)、液体可以变为气体(如石油、水等遇热成气),气体可以变为虚体而成为无或0,反过来说,0与无又可变成气体—液体—固体,如气化成水,冰结成冰之类。张紫阳说“道自虚无生一气,更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张万物昌。”天地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一终始,反复循环,又何疑乎。
丹道的炼功程序,便是从炼精化气开始,继之便是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合道。这不是一个明明白白的炼有归无的过程吗?“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易系》。”足征天地的生化与人类男女的生化的道理是一样的。故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为疾。”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雌鸡卵,难抱雏”之说,何其切耶?男女双修(指夫妻),阴阳互补,不唯传种接代,必不可少;即采药炼丹,对境炼心,都有特殊效用,获取双重俾益。天地阴阳也,男女(夫妻)亦阴阳也。《易经》的乾男阳爻,以一与丨为代号,坤妇阴爻,以二与0为代号。一加二阴阳和合而成三,丨加0阴阳和合而成中,可见三即一也,中即0也。即二物之混合体也。它们之间,不但可以相互依存,亦且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是一个十分明显的矛盾统一体。这不但在理论上不会冲突,在实践中也是不会冲突的。但归总一句话,无能生有,有可还无,也可说有便是无,只有真有才能体现出真无。要知道真空中的实相,是常人肉眼所不能看见的。谁又能说这不是矛盾的统一体呢?我作这样粗鲁的回答,不知y女士可否会认可?或者还有异议否?
第四节  夫妻双修是普渡众生与划时代需要
我有几个在w市工作的学生,他们是大江西派的入门弟子,忠实的中坚分子,有的已进入高层征验的悟性,进入先天丹基的初步造就。在翻阅本文后,在触角接及“夫妻双修”四字时,不无惊讶地劝阻我不要发表此文。他们说:“社会上早已怀疑西派是阴阳双修之道,老师发表此文,必将增进他们的误解,并且将为歪门邪道或双修派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老师你是当代有影响的人物,必将有损西派丹法的形象。可我并不以为然,但因一时间找不到完善的解答,所以只好推出李祖做当箭牌,说是等请示李祖的信息传感后再决定。但经仔细思维,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不该把责任推给李祖,首先应该分清大是大非,一是否符合于普渡众生的需要;二是否合于三教的总体精神与度人准则;三是否符合大多数人民的普遍利益;四对修道有无利害冲突,是利多还是弊多。等等。
从以上各节的论述中实际上已经作过完满的答案,是没有什么可以再疑虑的。还有一些道友对我说,先自度然后再度入,所以要修道就得洁身自好,清修独炼,待自己炼成功后再度人不迟。他们就没有想到,时不可待,机不再来,时代巳面临重大的变化;改革开放;正在逐步深入;历史的车轮;人类不断前进的步伐;是永远不会停留的,再不能抱住个人的小天地不放。患得患失了,凡是有益于全人类的事,就应该大胆地去做,要坚定果断,我们决不能无视中华民族遍布世界已近十三亿人口,全世界各国各民族已将近60亿人口的事实。我们必须展望未来,放眼世界,决不能着眼于一宗一教一党一派或个人患得患失的小天地上。何况我们都同样的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人。万钟于我何加,穷居于我何损。毕竟生时没有带来,死时也带不去的,实也没有什么可惧,值得留恋之处。毛主席早就说过,现在的世界,已面临大动荡,大改组,大变革时期。国际风云,瞬息万变,谁能知道今天或明天,甚至是一瞬之间,发生一次翻天复地的变化?各国的科学家、哲学家,都是明白这种动荡不安的因素,也都预测在今后几年或十几年内会发生许多革新的变化;这是谁都无法阻挡的事实。
有人说,这是杞人忧天,危言耸听,是吓唬人的谣言。但也不能不看到这几年来的战乱纷纭,此起彼伏;水旱频仍,南北交替;飞机墜毁,栏车抢劫,地震爆炸等不断发生,有目共睹,有耳共闻的事实。世界各民族人民已经历了无以数计的不同程度的天灾人祸,前不久离北京二百多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