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知识分子-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中世纪的知识分子》 雅克·勒戈夫著 张弘译
简介
【作 者】(法)雅克·勒戈夫(Jacques Le Goff)著 张弘译
【丛书名】
【形态项】 217 ; 20cm
【读秀号】000000532765
【出版项】 商务印书馆 ; 1996
【ISBN号】 7…100…01846…3 / D750。61
【原书定价】 ¥10。10 网上购买
【主题词】知识分子(学科: 研究 地点: 西方国家 年代: 中世纪)
【参考文献格式】(法)雅克·勒戈夫(Jacques Le Goff)著 张弘译。 中世纪的知识分子。 商务印书馆; 1996。
中世纪的知识分子问题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历史学研究的一个中心。本书在这方面具有开拓之功,50年代出版后曾在西欧引起强烈反响,从而引发了史学界研究知识分子问题的热潮。这里所说的“知识分子”,是一个特定概念,主要指中世纪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从事精神劳动、以教学为职业的教士。全书考察了这一特殊类型的“手工劳动者”的产生、演变、分化及最后从历史舞台上消失,结合有关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尤其是大学的发展情况,叙述脉络清晰,文笔要而不繁,被公认为西方当代优秀的史学著作。1985年又由原来出版该书的巴黎索伊尔出版社发行新版。新版在内容上未作修改,由作者在“后记”里回顾总结了近30年来西方中世纪知识分子问题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并增附了一份包括法、英、德、意大利、西班牙各文字的有关论著的详细书目,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全书对深化我们关于知识分子的观念也有启示。
作者雅克·勒戈夫(Jacques Le Goff, 1924年…),法国著名史学家,著述宏富,是“新史学派”在欧洲的代表,现任巴黎高等社会科学院(Ecole des Hautes E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院长。
中译本据德译本译出,德译本所根据的即是上述1985年索伊尔出版社的新版。书中少数拉丁词语的翻译,得到了历史学博士王乃新副教授的帮助,译文经上海外语学院卫茂平副教授仔细校订,译著的问世还得到了商务编辑部始终如一的关怀,并此谨致谢忱。
《中世纪的知识分子》
雅克·勒戈夫著 张弘译
译者序
中世纪的知识分子问题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历史学研究的一个中心。本书在这方面具有开拓之功,50年代出版后曾在西欧引起强烈反响,从而引发了史学界研究知识分子问题的热潮。这里所说的“知识分子”,是一个特定概念,主要指中世纪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从事精神劳动、以教学为职业的教士。全书考察了这一特殊类型的“手工劳动者”的产生、演变、分化及最后从历史舞台上消失,结合有关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尤其是大学的发展情况,叙述脉络清晰,文笔要而不繁,被公认为西方当代优秀的史学著作。1985年又由原来出版该书的巴黎索伊尔出版社发行新版。新版在内容上未作修改,由作者在“后记”里回顾总结了近30年来西方中世纪知识分子问题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并增附了一份包括法、英、德、意大利、西班牙各文字的有关论著的详细书目,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全书对深化我们关于知识分子的观念也有启示。
作者雅克·勒戈夫(Jacques Le
Goff, 1924年…),法国著名史学家,著述宏富,是“新史学派”在欧洲的代表,现任巴黎高等社会科学院(Ecole
des Hautes E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院长。
中译本据德译本译出,德译本所根据的即是上述1985年索伊尔出版社的新版。书中少数拉丁词语的翻译,得到了历史学博士王乃新副教授的帮助,译文经上海外语学院卫茂平副教授仔细校订,译著的问世还得到了商务编辑部始终如一的关怀,并此谨致谢忱。
张弘
1990年12月
《中世纪的知识分子》
雅克·勒戈夫著 张弘译
引言
一场惊心动魄的轮舞,在中世纪末期把人世间的不同等级,也就是社会上的各阶层,拉入虚无境界,这是没落时期的感伤主义所赞赏的事,除了拉着国王、贵族、僧侣、市民和平民百姓之外,还使一些对事物的看法跟修士和神甫不尽一致的教士卷入。这些教士是西方中世纪国家一个独立世系的后裔,知识分子世系。为什么本书使用这个名称作为标题(这同一个词“知识分子”)?这并不是任意选择的结果。在学者、讲师、教士、思想家这些词汇中(思想领域的术语一向就是含混不清的),只有知识分子这个词确切表明一个轮廓清楚的群体:学校教师的群体。“知识分子”一词出现在中世纪盛期,在12世纪的城市学校里传开来,从13世纪起在大学中流行。它指的是以思想和传授其思想为职业的人。把个人的思想天地同在教学中传播这种思想结合起来,这勾勒出了知识分子的特点。可以肯定地说,这一群体迄今为止从未像在中世纪那样得到明确限定,知识分子本人也从未像在中世纪那样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它努力为自己寻找到一个称呼,以代替“教士”这个有双重含义的概念,在这一点上,13世纪的西格尔·德·布拉邦是先驱,他提出了“哲人”(philosophus)这个名称;但我在这里不用这个词,因为哲学家对我们来说是另一种人。这个词源出于古典时代。在圣托马斯·阿奎那和西格尔的时代,亚里士多德才是本来意义上的哲学家。不过在中世纪,哲学家是信基督教的,他表达的是12至15世纪学校的那种理想:基督教人文主义。但对我们来说,人文主义者是属于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的另一种学者类型,他们同中世纪的知识分子正好是相对立的。
所以,丰富的中世纪思想成果的著名代表人物,也不包括在这本概论中。倘若我对于这一高要求不心存疑惧,不怕误用那些今天被人糟蹋了的概念,我就会把这部概论加上一个《西方知识分子历史社会学导论》的副标题了。无论是幽居在修道院高墙内的神秘论者,还是远离学校天地出没在别的圈子里的诗人或历史学家,本书都不涉及,至多作为对比附带提到。甚至高踞于西方中世纪思想界的但丁,尽管他形象高大,也只是作为像中国的皮影戏里那样的人物出现。虽然他上过大学(当时他真的在巴黎的福亚累街待过吗?),虽然他的著作从14世纪末起就在意大利成为模范读本,虽然西格尔的形象以少有的感人诗句出现在他的《神曲·天堂篇》里,但他还是跟随维吉尔穿过幽暗的森林,走上另一条道路,这是与我们的知识分子踏上或选定的不同的路。其他如吕特勃夫,约翰·德·墨恩,乔望和维庸等人,他们或多或少在各自的岁月在学校中受到了时代的影响,但也只限于在这里才被提到。
因此,书中我只就中世纪思想的一个方面,也就是在诸多类型中的一种学者类型进行探讨。我不否认其他思想学派和其他精神巨匠的存在和意义。但这里要处理的学者类型,在我看来对西方思想史是如此值得注意,如此足以说明问题,在社会学上的意义也清楚明确,它的概况和历史引起了我的注意。此外,我在使用知识分子这一名词时,极不恰当地用了它的单数形式。我希望本书下面的篇章将表明这个词的内涵原本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从阿贝拉尔到奥卡姆,从阿尔贝都·马格努斯到约翰·热尔森;从西格尔·德·布拉邦到贝萨利昂,他们各有着多么千差万别、完全不同的资质脾性、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啊!
给作为学者和教授,作为职业思想家的知识分子下定义,还可以通过一定的心理特征,这些特征会僵化成精神的倒错;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性格特点,这些性格特点会蜕变为怪癖和躁狂。知识分子作为一种性格执拗的人,冒有陷入冥思苦索的危险。作为科学工作者,等待着他的是辛劳憔悴。难道他没有作为批判家破坏原则,到处抹黑吗?当今世界里有足够多的诽谤者,他们把知识分子打成替罪羊。中世纪虽然曾嘲笑这些迂腐的学究,倒还没有这么不公平。耶路撒冷的陷落并不曾归咎于大学成员,亚述宫廷的灾难也没有怪罪巴黎大学的成员。在理性背后有对正义的激情,在科学背后有对真理的渴求,在批判背后有对更美好的事物的憧憬。但丁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答复了知识分子的敌人,他把13世纪最伟大的三位知识界人物置于天堂,并使他们在天堂和解。——他们就是圣托马斯,圣波纳梵杜拉,西格尔·德·布拉邦。
《中世纪的知识分子》
雅克·勒戈夫著 张弘译
第一章 12世纪:知识分子的诞生
12世纪城市的复兴和知识分子的诞生
开始时是城市。在西方国家,中世纪的知识分子随着城市而诞生。在城市同商业和工业(说得谦逊一点是手工业)共同走向繁荣的背景下,知识分子作为一种专业人员出现了,他在实现了劳动分工的城市里安家落户。
在这以前,由拉昂的阿达贝隆所区分的各社会阶层(祈祷的——教士;保卫的——贵族;劳动的——农奴),很难说有真正的人员专业化情况。农奴虽然耕种土地,但也是手工业者。贵族是士兵,同时又是地主、律师和商人。教士,尤其是修士,也常常同时身兼数职。神职工作只是他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但它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使他们的余生变得神圣,它通过修道院的规定求助上帝。在修士的一生中,他们的身份有可能是临时的教授、学者和作家。这是他们个性中易变和双重的一个方面。就是那些预示了在行将到来的世纪中出现在知识分子中的人,当时本身还不是知识分子。阿尔奎因首先是达官,他是查理大帝的文化大臣。费里埃的沃尔夫首先是修道院院长,他嗜好图书,喜欢在自己书信里摘引西塞罗的词句。
一个以写作或教学,更确切地说同时以写作和教学为职业的人,一个以教授与学者的身份进行专业活动的人,简言之,知识分子这样的人,只能在城市里出现。
知识分子真正被理解只是在12世纪。可以肯定地说,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中世纪城市并不是像雨后春笋那样涌现的。按照有些历史学家的看法,甚至在10世纪和11世纪城市就已完全形成,而且有的专业杂志提到一个新的城市复兴——其时代追溯得更远。
毫无疑问,在西方国家一直是有城市存在的,但是在西罗马帝国城市“遗址”的围墙内只住有少数居民和一名军事、行政或宗教的首领。城市首先是主教驻在地,寥寥无几的世俗人聚居在相对来说多得多的教区周围;经济生活局限在一个小地方,也就是交换日常必需品的市场内。
很可能由于伊斯兰世界的召唤,在那里的大马士革、佛斯塔德、突尼斯、巴格达、科尔多瓦,有大量的城市主顾,希望得到野蛮的西方国家的原材料——木材,刀剑,毛皮以及奴隶;无疑从10世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