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卓散文集-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席勒的混乱的思想感情?有一些地方很费解,但席勒的主要思想感情的脉
络是清楚的。而且,通过思想活动的描写,也刻画出来了席勒的性格。
小说没有写席勒的胜利(他在年轻时就写出了那么多光辉的作品),却
写了他的挫折;没有写他的坚强(专制暴政的各种手段都没有能够把他摧
垮),却写了他的沮丧;没有写他的激昂慷慨、热情奔放(那是如此明显地
表现在他的诗和剧作中的),却写了他的内心的纷乱和低沉。事实上,席勒
的性格也正是复杂的。在本质上,他是他那个时代为自由而斗争的一个战士。
然而,他也跋徨过,迷失过。一如梅林所指出的:“他后来自甘淡泊,也不
无一点苦涩的厌世之感。”他的人生道路也是艰难的,经常贫病交困,在政
治上受到迫害。但是,无论如何,他终于选择了不幸然而充满荣誉的命运。
这篇小说正是通过一件小事,集中地反映了这一点。
小说中两次写到,席勒在纷乱的心情中想到了歌德。这是必然的,他
创作《华伦斯坦》时,正是他和歌德十年合作的那个时期。他们是战友,相
互鼓舞和影响。然而,他们又是敌手,相互以某种妒意的眼光望着对方,也
许在席勒更是如此。他们的性格和命运是不同的。
在小说中,席勒这样比较了歌德和他自己:“他也许是一个神,而并不
是一个英雄。但是做一个神容易,做一个英雄却很难。”这当然代表了小说
作者的看法。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在这里分析这一看法。但可以指出,作为
艺术家,歌德当然是更有天才更为博大的。但作为一个人,比起一生顺利,
而且后来“在一个震撼世界的斗争时代,居然在一个袖珍版的德国小宫廷的
小得可怜的铁笼子里怡然自得”(梅林)的歌德来,一生在逆境中苦斗,多
次面对“沉重的时刻”的席勒,是更激动我们的心的。
托马斯?曼(1875—1955)在写作这篇小说时,当然融合了
自己对创作甘苦的体验,也寄托了他自己与生活搏斗、对理想的追求的激情。
小说是为纪念席勒逝世一百周年写的,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塑造了为了对人类
的责任勇于与困难苦战的席勒的形象,而且,也是为了鼓舞和激励那些在生
活中有着自己的“沉重的时刻”的人们的。
是的,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或大或小的“沉重的时刻”,困难、
挫折、障碍,在人生的长途中总是难免的。重要的是,要看到远大的目标,
要意识到自己作为人的责任,要克服困难首先要克服自己灰暗、沮丧的心情。
一定不要失去对将来的信心和对自己的信心。
那么,“沉重的时刻”就不会是滑向深渊的斜坡,而将是飞跃一步的跳
板。1982年4月
生活的诗
— —关于《太阳?老人?少女》一个从远方城市来到西伯利亚写生的
女青年画家,看到一位老人面对着落日坐在河边上。这情景使她感动。她要
求为这老人画像。老人同意了。第二天的傍晚又继续画着。第三天的傍晚老
人没有出现。一去打听,才知道老人已去世了。
苏联作家舒克申的题名为《太阳?老人?少女》这样一篇短短的,而
且情节如此平淡的小说,为什么竟如此深深地感动了我呢?小说的最后,当
那位女青年画家知道老人已去世后,她靠着篱笆哭了,“她为老爷爷感到难
过,也为自己怎么都没能把他画好而难过。不过,她现在对人生和功勋的意
义与奥秘有了更深一层的感受,因此不知不觉地长大多了。”这篇小说也同
样将进一步启发我们对生活的严肃感和对于人生的深思。
老人八十岁了。原来是一个木匠。几个儿子也都是木匠,卫国战争时
期,牺牲了四个。
现在还剩下两个儿子,只有一个在身边。他有许多孙子,分散在各个
城市里。
他的脸上满是皱纹。他的那一双深褐色的、干枯的手上也满是皱纹。
可以看出,他是饱经风霜,劳累了一生。
当他七十岁的时候,完全丧失了视力。他经常在傍晚时,出现在急流
湍湍的卡图尼河的岸边,坐在那棵长在水中的盘根错节的老树旁,向将要坠
落的又大又红的太阳凝望——是的,凝望,虽然他是一个盲者。
“多好的太阳啊!? 。它多大啊!? 。你看那河水,多好看? 。对面岸
边的? 。”老人对年轻的女画家赞叹着。他虽然看不见,却像看见了一样。
他是通过他的记忆感受到这一切的;他是通过对于生活的爱——一个衰弱老
人的对生活的爱——感受到这一切的。
当少女问他:“生活很艰难吧?”他惊讶地回答:“什么艰难,我不正
告诉你,我们生活得挺好吗?”事实上,在家里,儿子回来时总是疲惫不堪,
百事都不顺心的样子。儿媳妇也总是有气。孙子都在城里,家里冷清得很。
吃饭时大家话也不愿说(有什么话好说呢?),吃完饭就铺床睡觉。是这样
清苦、单调,几乎没有温暖的生活。然而老人的话并不是掩饰或矫情。他已
习惯于这样的生活。他对于生活不作更多、更高的要求。
那张画还没有画好,老人就不再出现在河边了。女画家在老地方等着
他,两天,三天,四天,都没见来。他不可能来,他已经去世了。
他的一生是那样平凡、简单。他眷念这生育了他的大地,但却以恬静
的心来渐渐走向死亡。而他的死也正像太阳落下去那么自然。
女画家来自远方的城市。她提着写生画箱漫步来到荒凉的卡图尼河边。
她看到:将落的太阳,湍湍的急流,坐在一棵长在水中的盘根错节的古树旁
的老人? 。这一画面感动了她。
她还年轻,只有二十五岁。她的心地纯洁、善良,能够从这样一个满
头白发、脸上手上都堆满了皱纹、眼睛黯然无光、身穿蓝色印花衬衫的瘦削
的老人身上,发现了她在艺术上应该表现的东西。当老人推辞说:“我如今
可不好看”时,她真诚地说:“您很美,老爷爷,真的。”
通过两个傍晚的接触,她对老人了解得更多,因而有了更深切的尊敬
和挚爱。出乎她意外的老人的死震动了她。她哭了。她为自己没有画好老人
的像而难过,而且思考着人生,在这思考中成熟了起来。
老人,一生勤苦,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力量,繁衍了后代(其中四个儿
子为祖国献出了生命)。是他和无数与他一样平平凡凡的人,创造了世界。
他们流了汗,流了泪,也流了血。
他们是真正的大地之子,社会的脊梁。而他们从生活中所得到的极少。
他们是默默无闻的,他们共同的名字是:人民。
所以,年轻的女画家从老人简单、平淡的一生中,感受到某种不简单、
某种了不起和意义深长的东西。她更深一层地理解到人生和功勋的意义与奥
秘,不在于对荣誉和地位的追求,而是勤恳地工作,为大地,为别人,奉献
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全部生命。所以,她迫切地感到“应该工作,工作,工
作? 。”
一个衰弱的老人。一个年轻的少女。老人走向死亡,他像黄昏时的鲜
红的太阳那样渐渐沉落于黑暗的幽谷中。而年轻的少女提着她的画箱正走向
生活,像清晨的太阳那样泛起火红的霞光。太阳落下又升起,一代人消逝又
一代人成长,湍湍的江水奔腾,历史的长河涌向无限? 。少女从老人的身上
得到了启发和启示,这将能够使她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坚定。
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有着如女画家那样的认识和理解的。
女画家就想到过,当她把老人的画像带到城里时,那位有才华的真正的画家,
一定会生气地说:“又是皱纹!
为什么要画这个?西伯利亚气候严酷,那里的人很辛苦。这是尽人皆
知的事情。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呢?有什么?? 。”是的,皱纹,有些人们,
即使是那位有才华的真正的画家,却看不到“除此以外”的那个“什么”,
隐藏在皱纹下的那个“什么”。然而女画家却为自己没有能够画好老人的画
像而难过。这说明她真正具有一个艺术家所需要的素质。她没有能将老人的
像画好,这不仅仅是一个技巧问题:她对人生的认识和对生活的体验还不够。
我们相信,她从老人身上得到的启发和启示也将使她在艺术上成熟起来。
但是,对这样纯朴、善良、勤劳的人民表示尊敬和挚爱的同时,我们
不得不怀着痛苦的心情提出一个问题:对人类的发展和创造,作出了如此大
的贡献和牺牲的人民,为什么到了今天——一直到今天,他们中的大多数人
的生活还是如此单调、劳累、艰苦呢?他们的胸前可以没有勋章,但是,他
们应该有他们的欢乐的歌声,有他们的爱情和鲜花。他们应该真正成为大地
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如果我们在一己的安乐中忘记了这一点,可以说是一
种罪过;如果我们的一切努力不是朝向这一目标,那就不过是庸人或市侩。
《太阳?老人?少女》在艺术风格上也是值得注意的。它描写的是两
个普通的人,情节简单、平淡,篇幅不大,然而内涵厚实。
作者没有付与老人和少女以名字是有其用心的。老人代表着千千万万
普通的劳动人民,少女象征着新的一代。作者通过简单的情节对人生的意义
进行了探索,而且接触到美的观念和艺术与生活的关系问题。然而,这里不
是简单的图解和枯燥的说教,而是真正的生活的画幅。老人和少女都是生动
的具体的形象,都有着真实的性格。
作者有时采用了某些象征性的手法:将要坠落的太阳,新升起的太阳。
太阳平平常常地升起,平平常常地落下。湍湍的急流。生长在水中的盘根错
节的古树。? 。结合小说的情节,这些都可以使人产生联想。然而这一切是
有机地融合在整个生活画幅中,并不是外在地硬塞进去的,这里没有任何牵
强,任何矫揉造作。
作者的文笔是简洁而含蓄的。他一句也没有说到老人对生活的爱,然
而通过老人经常坐在河岸上看太阳,我们感觉到了这一点。他一句也没有说
到老人艰苦的一生,然而通过老人满脸满手的皱纹,我们知道了这一点。他
没有说到老人对死亡的预感,而只是由老人说,他感到浑身酸痛,接着,他
望着太阳落下去的地方,安详地,若有所思地望着。作者用短短的几行白描,
就使我们感到了老人家中那种冷清、贫困的气氛,而且,儿子和媳妇对老人
都并不孝顺、亲热。在和儿子、媳妇同桌吃饭时,八十岁的盲眼老人“挨在
桌子边上喝着牛奶,小心翼翼地不让勺子碰到食盘,生怕弄得太响”。这平
淡的两句话可以令人一哭。——通篇可以找到许多这样的例子。作者不出面
点明,他只是将生活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去感受、回味、思考、
想象。这些生活场景和细节写得很自然,然而都是精心选择的。
作者在文字表面也不流露自己的感情。但感情却融贯在全篇。这篇小
说有着淳厚的诗的素质。这种素质不表现在这里面描写了落日、河流、古
树? 。,而在于作者的感情。
在题材的选择上,这篇小说也为我们又一次提供了例证:生活有着无
限丰富的宝藏,只要你是怀着真正的生活的激情,能够感受、理解生活的意
义,你就可以淘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