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卓散文集-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变型。他通过多年的探求,已形成了一种自己的风格。他笔下的娃娃们活泼、
天真,而在艺术上又有其特色,受到了国内外许多人的喜爱。他当场画了一
张娃娃和公鸡的画送我,又与易难合作了一幅画送我。他画的娃娃,易难则
是画的猫(这是易难送我的第5只猫了)。他们两人还合作了一幅画,由我
题款,是送给长年卧病的周代和他的妻子王淑芳的,想到能够为他们伉俪带
去一点喜悦,我们也很高兴。我则写了几句话赠谢申:“似而非似,画而有
韵,大俗而雅,返朴归真”。我还为他的女儿砚子和易难的女儿璐璐各写了
一幅字,并为湖北教育出版社成立十周年写了一幅字。字当然还是稚拙,毫
无章法。这样接连在宣纸上大胆挥毫,在我也是“史无前例”的了。
大多的时间则还是谈天,谈到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本身的特质,
艺术家的追求和突破自己已形成的风格的艰难? 。由于是以画为题,并是各
自的体会,谈得不是那么空泛。
你一句,我一句,谈得很随便,很自如。主人先是招待我们喝茶,后
又喝“孔府家酒”,微醉微醺后,又一杯一杯地喝咖啡,四、五个小时不知
不觉就过去了。谢申一再地说:“偷得浮生半日闲”,这样的一次聚会的确是
很愉快,又很有收获的,值得一记。
抓住那逝水年华
1991年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合家在一道高高兴兴地看完了中
央电视台的“祝福明天”晚会。孩子们各自睡去了。我和老伴稍稍整理了一
下房间,换上了新的年历和台历,于是有了一些喜洋洋的气氛。时间到了1
2时整。不像农历除夕那样全城响彻了震耳的鞭炮声,周围一片寂静,宛如
平日。然而,一个新的年头开始了。
已经过去的1991年是难忘的一年。在这一年到来的前几天,我曾
在一篇短文中说过这样几句话:“20世纪90年代又将跨进新的一年,我
们临近了世纪末,但我们永远没有世纪末的悲哀,却只感到了日益逼近的新
世纪的光辉。”在迎接1992年时,我依然保持着这样的心情。
现在我要谈的倒是一点有关个人的感触。回顾了一下过去的一年自己
做了点什么,不能说是一片荒芜,但是,浪费的时间也真不少,而我已没有
那么多时间可以浪费了。谈论“时间”的诗文很多,中国古代孔子的“逝者
如斯夫,不舍昼夜”和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抓住那逝水年华,抓住!抓住!”
可以说是有代表性的。前者表达了对于时间流逝的感叹,后者则警示人们要
及时珍惜时间。类似的话我们从年轻时起就听到过的,但只有随着年岁的增
长才愈来愈体会到这些话的份量。
珍惜时间,当然是指应做一点事。我想起了老教授程千帆的一封来信。
他说:“? 。你这一辈子也可以说是从小闯荡江湖,阅历文场,如果身体还
好,何不写点回忆录?不一定很完整,也不要大结构。一篇一事,想到就写,
记得就写,事有大小,见有浅深,都无关系。
近代野史逸闻不少,我们的子孙会感到寂寞。他们会不胜惆怅地说:
我们的爷爷奶奶,为什么那么吝啬,给我们留下的只是一张白纸呢?”他的
如何写回忆录的这一段话和所设想的我们的子孙们的感叹很有意思。关于写
回忆录,《新文学史料》的主编牛汉还有别的几位友人也都向我提出过。我
这几十年来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代,个人生活也颇有起伏曲折,应该是可以
写一点什么的。事实上,过去一些年中也零碎写过了几篇。只是多年的日记
都已丧失,而记忆力日衰,有的事记得还清楚,有的事则模糊甚至淡忘了,
要想写较完整的回忆录是很有困难的。千帆兄的提示帮我打开了思路,小大
由之,想到就写。另外,以前在一些杂务上过于分散了精力,今年应该将主
要的精力放在这一方面。
老伴送来了用今年的第一壶开水泡的茶。我坐在炉边品着茶,眼前闪
闪着过去的漫长而又短促的岁月。回顾过去生命的足迹,也是为了探求生命
的下一步。时钟的“滴答、滴答”声伴着我默想? 。
意志的赌徒
翻检文件匣,看到了一份从武汉晚报上剪下来的短文:钱刚写的《问
你敢不敢放“胜负手”》。说的是在奥运会男子自由体操的决赛中,最后一个
出场的李小双面临着决定其命运的选择。“在他之前出场的选手都取得了高
分。他如果要后来居上,首先的条件就是得选择超过别人的高难动作——团
身后翻三周,这是当今世界男子自选体操中难度最高的动作。但这个动作能
否顺利完成,赛前他只有50%的把握。在今年4月的世锦赛上,李小双因
‘团三周’失败丢了名次。但他没有因过去的失败而裹足不前,冒着失败之
后只能得第八名的危险,他毅然放出了‘胜负手’。他做了‘团三周’的动
作,他成功了,他得了冠军。”
看了这篇短文后很有一点感触,就顺手剪了下来。当时,我还联想到
老作家骆宾基在抗战时期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乡亲——康天刚》。我没有找
到作者送我的收有这篇小说的集子。但还记得这篇小说的内容,虽然读它是
将近五十年前,许多细节已模糊了。
康天刚是山东农民,由于贫困,就停当年许多山东人那样,漂海到东
北去寻找生路。他选择的是挖参。他运气不好,多年来只挖到过一些小参,
生活困难。而与他同船到东北的一个乡亲则开垦了一片荒地,辛勤耕耘,不
愁衣食,并已娶妻生子。康天刚曾几次到那家作客,他有些羡慕那虽不是很
富裕但却安适的家庭生活。但他谢绝了主人劝他留下来共同种地的邀请,依
然在丛山峻岭中穿梭,去追寻他的目标。他渐渐老了,由于都认为他晦气,
各个采参帮不愿他加入。有一个参帮收留了他,却只让他做伙夫。人们瞧不
起他,轻慢他,多年来与他作伴的只有一只狗。而那狗也老了,在一个月夜,
当那狗死在他脚下时,他伤心地哭了。他将狗的尸体扔进了一个深谷,站在
悬崖边,他也准备纵身一跳——在这个世界上,他已无所留恋。但就在此刻,
在月光下,他看到了在险峻的山坡边摇曳着一支巨大的参,他的欢呼惊动了
全帮的人。那的确是一支稀见的珍贵的宝物。全帮人都衷心感激他,并歉疚
于过去对他的轻慢。然而他已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随着他多年的忠实的伴侣
老狗去了。
当年,这篇小说受到了一些人的赞扬。但有一位名人提出了批评,大
意是认为不应该轻视平凡的劳动,不应该好高骛远。我是喜欢这篇小说的。
不仅因为文笔优美,那故事本身也使我深受感动。当然,平凡的劳动是不应
该轻视的。作者的本意显然是在歌颂那种敢于树立一个巨大的目标的壮志和
勇于追求那目标的百折不挠的精神。我是从中受到了鼓舞的。
李小双与康天刚的情况是并不相同的。李小双对于他所要做的高难动
作,虽然没有绝对成功的把握,但却是经过了刻苦的训练的。而康天刚则带
着更大的盲目性。使我将他们联想在一起是出于这样一个原因:在某种意义
上他们都可以说是意志的赌徒,为追求胜利而孤注一掷。他们都成功了。李
小双成为世界冠军。康天刚则在人们感激的心中含笑逝去,他临终的遗言是:
“如果能摘到月亮,我就不要星星”(大意)。
但是,如果他们失败了呢?失败当然会带来巨大的遗憾,然而那种追
求的勇气本身就是值得赞美的,即使失败了,那也是一首悲壮的歌。199
2年
旅途小记
今年7月中旬,我外出旅游了一次,到了青岛、烟台、威海、大连、
北戴河、北京等地。除北京、北戴河之外,其他几座城市都是初到,而且都
在海边,这是使我动心一游的原因。青岛的八大关路,有着掩映在各色树木
中的风格各异、造型优美的楼房,环境幽静,使我留连。大连新建的开发区
“五彩城”,每一座不同形式建筑的门面和墙壁上,都有着大型的壁画或图
案,灿烂夺目,华丽而不俗气,使我如置身童话境中。另外,我还在烈日下
爬崂山,在暴雨中上蓬莱,在大海中游泳,登长城远眺,在刘公岛吊古战场? 。
这可以说是一次壮游。我在国内有过多次旅行,只有1984年在大兴安岭
林区穿行,在黑龙江上乘船沿中苏边境航行了三天,在满洲里辽望近在咫尺
的苏联边卡,后又在呼伦贝尔草原放马那次旅游可以相比。
不同的是,那一次我是一个诗人访问团的成员,沿途有人接待和安排,
一切不用自己操心。而且由于我是访问团中年龄稍长者,格外受到优待。这
一次同行的只有一位年轻的朋友和他的10岁的儿子。我们是普通的旅客。
我没有惊动和造访各地的朋友。从买车船票到找住所,都靠我们自己,当然,
主要是那位年轻的朋友代劳。我们有时坐带空调的软席火车,有时挤站在车
厢连接处的过道处,有时在颠簸的海轮上,有时在长途公用汽车里;有时住
大的宾馆,有时落小的客舍;有时吃海鲜、喝啤酒,有时啃面包,冲方便面。
每离开一地,要购买车船票都颇费周折,但也完全可以适用那句老话:“天
无绝人之路”,总还是有办法将票弄到手。隔几天,甚至只隔一天,就在旅
途上。就是停留在一地时,也是抓紧时间游览。
几乎没有午睡过,而在家时那是我不可少的。比起参加团体的旅游,
这次行动要自如些,但却更为劳累,有时候是相当艰苦的。但是,我居然无
灾无病地平安过来了。途中,萍水相逢的人们偶尔问到我的年龄时,都惊讶
地表示“你这样长途跋涉不容易呀!”我也观察到,旅游者中比我年长者似
不多。这诚然说明我的体质还不是那样坏。但是,我感到,更重要的是,在
需要时,我还能在精神上付出力量,来承担应该承担和需要承担的。回到家
里后,一松弛下来,就觉得颇为劳累了,以至难以相信我是怎样能够经受这
次漫长的旅程的。这种意识到自己还有足够的精神力量的喜悦,甚至超过了
这次旅游本身所得到的愉快。
范用的贺年片
这十来年,每当新春,都收到范用同志(原北京三联书店的总经理)
寄赠的颇为精致的贺年片,内芯或是一幅小画,或是一句题辞,都是出自名
家之手。如1990年是马年,贺年片的皮面是一小幅以深绿色衬底的白色
奔马,简炼古拙,似取之于汉画像石的拓片。内芯是冰心老人题写的三个字:
“寿而康”,俊秀而又苍劲。这些由三联书店自印的贺年片,十分清淡高雅,
这也正是三联书店书籍装帧的一贯风格(其中不少封面就是范用兄亲自设计
的)。这是友情的纪念,也可以作为小艺术品收藏。
1991年他寄赠的贺年片则颇为别致。皮的一面是他的一则短信,
另一面则是他9岁的外孙女许双的一篇作文:《我的外公》,篇幅不长,照录
如下:我的外公已经67岁了,他瘦瘦的,个儿不高。
他做什么事情都快,看书快、写字快、走路快、吃饭快,就是喝起酒
来,慢慢的。
他喜欢学习,天天看报纸看书,一看就是半天。有时夜里,我们都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