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和谈演义 (第三部)作者:马辂-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
(四)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
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
(五)面向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
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要继续加强两岸同胞的相互往来和交流,
增进了解和互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是两岸经济发展和各方面交往的客
观需要,也是两岸同胞利益之所在,完全应当采取实际步骤加速实现直接“三通”。
要促进两岸事务性商谈。我们赞成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商谈并且签订保护台商投
资权益的民间性协议。
(六)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
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
优秀传统。
(七)两千一百万台湾同胞,不论是台湾省籍还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国人,都是
骨肉同胞、手足兄弟。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做主的愿望,保护台
湾同胞一切正当权益。我们党和政府各有关部门,包括驻外机构,要加强与台湾同
胞的联系,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关心、照顾他们的利益,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
困难。我们希望台湾岛内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也希望台湾各党派以理
性、前瞻和建设性的态度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我们欢迎台湾各党派、各界人士,同
我们交换有关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的意见,也欢迎他们前来参观、访问。凡是为中
国统一作出贡献的各方面人士,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的功绩。
(八)我们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
面的邀请,前往台湾。可以共商国是,也可以先就某些问题交换意见,就是相互走
走看看,也是有益的。中国人的事我们自己办,不需要借助任何国际场合。海峡咫
尺,殷殷相望,总要有来有往,不能“老死不相往来”。
……
早日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无限期地拖延统一,是所有
爱国同胞不愿意看到的。中华民族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统一
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我们
呼吁所有中国人团结起来,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统一,反对分裂,全力
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中华民族现代发展进程中这光辉
灿烂的一天,一定会到来。
江泽民的讲话在海峡两岸和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台湾岛内舆论认为这篇讲
话颇有新意,合情合理,希望台湾当局能顺应历史潮流,尽快对江泽民讲话作出回
应,使两岸关系有一个新的发展。港澳报纸称“江八条”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
制”精神,全篇充满一个“诚”字,可以说披肝沥胆,公忠为国,情见乎词,跃然
纸上。巴黎《欧洲日报》(中文)称:“悠悠万事,统一为大,依中华民族的整体利
益为依归,此议高屋建瓴,又切合实际,如能实现,当是中国人民之福。”大陆各
界人士纷纷发表文章、谈话,拥护江主席讲话,呼吁台湾当局采取实际行动,首先
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早日实现政治谈判,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台湾当局终于作出了回应。
1995年4月8日,李登辉以“总统”兼“国家统一委员会”主任委员身份,主持
“国统会”改组后的第一次会议,并在会议讨论后发表谈话。李登辉声称:
针对现阶段的情势,为建立两岸正常关系,我们提出以下主张:
(一)在两岸分治的现实上追求中国统一。要解决统一问题,就不能不实事求是,
尊重历史,在两岸分治的现实上探寻国家统一的可行方式。只有客观对待这个现实,
两岸才能对于“一个中国”的意涵,尽快获得较多共识。
(二)以中华文化为基础,加强两岸交流。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全体中国人
的共同骄傲和精神支柱。在浩瀚的文化领域里,两岸应加强各项交流的广度与深度,
并进一步推动资讯、学术、科技、体育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三)增进两岸经贸往来,发展互利互补关系。面对全球致力发展经济的潮流,
中国人必须互补互利,分享经验。台湾的经济发展要把大陆列为腹地,而大陆的经
济发展则应以台湾作为借鉴。至于两岸商务与航运往来,由于涉及的问题相当复杂,
有关方面必须多方探讨,预作规划。在时机与条件成熟时,两岸人士并可就此进行
沟通,以便透彻了解问题和交换意见。
(四)两岸平等参与国际组织,双方领导人借此自然见面。目前,两岸共同参与
若干重要的国际经济及体育组织,双方领导人若能借出席会议之便自然见面,必然
有助于化解两岸的故意,培养彼此的互信,为未来的共商合作奠定基础。
(五)两岸均应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争端。我们认为,大陆当局应表现善意,
声明放弃对台澎金马使用武力,不再做出任何引人疑虑的军事行动,从而为两岸正
式谈判结束敌对状态奠定基础。目前,我们将由政府有关部门,针对结束敌对状态
的相关议题进行研究规划,当中共正式宣布放弃对台澎金马使用武力后,即在最适
当的时机,就双方如何举行结束敌对状态的谈判,进行预备性协商。
(六)两岸共同维护港澳繁荣,促进港澳民主。香港和澳门是中国固有领土,港
澳居民是我们的骨肉兄弟,1997年后的香港和1999年后的澳门情势,是我们密切关
心的问题。我们希望大陆当局积极响应港澳居民的要求,集合两岸之力,与港澳人
士共同规划维护港澳繁荣与安定。
李登辉发表有关两岸关系的六项“政策宣示”后,台湾舆论及各界迅速作出反
应。4月9日,台湾各主要报纸都全文刊登了李登辉的讲话及社论。社会各界人士也
都透过各种新闻媒体表达了看法、意见和评论。其中绝大多数台报对李登辉的六项
主张加以肯定,认为是对江泽民八项主张的“善意回应”,“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
兼顾了现实”,对发展两岸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但也有部分舆论指出,李登辉
讲话“了无新意”,“未有突破性宣示”,有些提法和做法“不务实”、“不切实
际”。
香港报纸对李登辉讲话大多评价不高,有的还进行了批评。《天天日报》发表
《李江论点,径渭分明》的社论,指出:“台湾认为直接‘三通’时机未成熟,两
岸负责人见面只宜在国际性场合,至于政治性谈判也被认为为时尚早,需有前提。
准此以观,大门虽开着,条件未配合,‘李六点’未能为两岸关系开创新局。”《
联合报》一篇特稿的题目便是《李六点江八点各弹其调》,其内容不言而喻。
日本时事社认为:李登辉的讲话“缺乏新意”。“中国对台湾独立的动向想要
保留军事选择权,因而李登辉提出的‘宣布不使用武力’的前提条件是中国所难以
接受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其建议中曾说,两岸领导人可以互访,但不同
意在国际舞台上举行会谈。对此,李总统的讲话同台湾的一贾主张没有任何变化,
仍坚持在国际会议的场合举行自然而然的会谈。据台湾人士说,台湾方面原本已经
研究了更深人的建议,但是由于中国方面在不久前李总统的出访活动中阻挠其访问
以色列,因此台湾方面的态度变得强硬起来,结果只停留在原来的立场上。”
日本共同社在一篇报道中说:“中国方面试图通过江主席的建议把台湾方面推
上政治谈判的舞台,以便打开业已陷人僵局的祖国统一问题。但只要读一读李的演
说便可以了解,事态似乎不可能迅速地发展。”
正是:
你跳快三他慢四,
何日才是共舞时!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部) 第四十回
中共大会呼吁政治谈判 华夏儿女渴盼祖国统一
话说1995年春天,在江泽民讲话的鼓舞下,大陆海协会积极开展工作,多次同
台湾海基会联络,邀请辜振甫董事长到北京来,举行第二次“汪辜会谈”。这一邀
请受到海基会重视,于3月25日予以正式答复。
随后,两会通过信函往来,就第二次“汪辜会谈”的时间、地点、程序进行了
反复磋商,最后商定,第二次“汪辜会谈”于1995年了月中下旬在北京举行。
5月26日,海协会常务副会长唐树备一行抵达台北,当即拜会了辜振甫。
5月27日到28日,海协会和海基会举行预备性磋商,通过坦诚商谈,就第二次“
汪辜会谈”的议题取得共识,确定需要讨论的议题有八项:
一是回顾及加强两会联系,强化两地协商功能;
二是有关台商投资权益保护协议问题;
三是筹开两岸民间经验交流会议,定期举办两岸经贸纠纷研讨会及两岸知识产
权保护研讨会;
四是两岸文教新闻交流问题;
五是两岸农业交流问题;
六是两岸科技交流问题;
七是两岸旅行交流问题;
八是两岸交流的其他重要问题。
5月29日,海协会副会长唐树备与海基会副董事长焦仁和签署了预备性磋商协议,
随后举行了记者招待会。二人在谈话中都表示对这次预备性磋商达成共识感到欣慰。
唐树备表示,回京后将积极为第二次“汪辜会谈”议题的内容做准备,并希望下月
在台北举行第二次预备性磋商时就这些内容与焦仁和进行深入的讨论。他说:“目
前两会是在海峡两岸政治上存在分歧的情况下运作的。海协会一直主张两岸政治上
的分歧不应影响两会的运作,这次海协会得到授权前来为第二次汪辜会谈进行预备
性磋商就说明了这一点,毕竟两岸之间有许多共同的利益。”
海协会与海基会成功的预备性磋商,使两岸人民极感兴奋,都希望第二次预备
性磋商与第二次“汪辜会谈”能顺利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
然而,正当两岸人民翘首以盼的时候,台湾当局的政策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1995年6月7日至12日,台湾国民党最高领导人李登辉继中东之行后,又以参加
母校毕业典礼为名,到美国进行“私人访问”。在访问期间,李登辉在他的母校康
奈尔大学作了长篇演讲,其中17次谈到“中华民国在台湾”,16次强调“两岸分裂
分治”,将“台独”思想付诸行动,挟外人以自重,公开从事制造“两个中国”、
“一中一台”的活动。
同时,台湾当局在5月底至6月初不到10天的时间里,连续举行了4次针对大陆的
大规模军事演习。
这当然不是偶然的巧合。
6月16日,海协会致函台湾海基会,指出:“鉴于台湾方面近期采取的一系列破
坏两岸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