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中国姓氏地图 >

第22部分

中国姓氏地图-第22部分

小说: 中国姓氏地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鲍姓的历史名人不多,典型代表有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鲍叔牙,西汉谏议大夫鲍宣,东汉水利学家、太尉鲍昱,南朝宋文学家鲍照、鲍令晖,元代医学家鲍同位,清代诗人鲍皋。    
    鲍姓名人    
    1。义薄云天的鲍叔牙    
    鲍叔牙,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他是齐襄公的庶弟公子小白的师傅,年轻时曾和管仲一起经商,常常以友情为重,照顾爱耍小聪明的管仲。管仲后来做了齐襄公另一个弟弟公子纠的老师。齐襄公荒淫暴虐,反复无常。管仲随公子纠逃亡鲁国,而鲍叔牙则随公子小白出奔莒(今山东莒县)。齐襄公被杀后,两位公子夺位,公子小白用计骗过管仲等人,先于公子纠回国,被立为齐君,史称桓公。    
    公元前685年,齐鲁之间爆发战争,鲁国兵败。齐大夫鲍叔牙率领军队,代表齐桓公前往鲁国,表达齐国意愿。公子纠与齐桓公本是一母同胞,齐不便亲自杀掉公子纠,就请鲁国代为执行。公子纠的辅臣管仲和召忽是桓公的仇人,要带回齐国处置。鲁国于是按齐国的意思办事,杀掉了公子纠,将管仲、召忽二人交给鲍叔牙。召忽不愿返齐受罪,自杀身亡。管仲作为囚犯随鲍叔牙返齐。    
    到达齐鲁边境时,鲍叔牙放了管仲。回国后,鲍叔牙对齐桓公说:“管仲乃天下奇才,您不可不得,我可以助您治理齐国,然而管仲可助您称霸天下。” 齐桓公不计前仇,亲自出城迎接管仲,任命他为相国,从此齐国走上了称霸之路。    
    管仲曾感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二人的友情,为千古称颂,而这其中又与鲍叔牙心胸大度、知人善谏是分不开的。    
    鲍叔牙的子孙在齐国世袭卿位,到后来战国初期田氏篡权,才逃往其他地方。    
    2。南朝宋文学家鲍照    
    鲍照(约公元414~466年),字明远,东海(郡治今山东苍山南)人。南朝宋文学家。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以诗谒见临川王刘义庆,任为临川国侍郎,宋孝武帝时任中书舍人、秣陵令等职。孝武帝大明五年(公元461年),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    
    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样样精通,且不乏名篇,但以诗歌成就为主。鲍照的诗多为乐府诗,且以七言诗为主。《拟行路难》十八首是其代表作,其中一些诗作抒发了他因国土分裂、权奸当道而有志难伸、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有些诗则反映了他与黑暗的现实对立,面对强权所表现出的倔强和孤傲的性格;有些则直接反映了人民大众在战乱中的疾苦。此外,鲍照的《代东武吟》、《代苦热行》等诗篇还描写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抒发了壮士的报国之志,对唐代的边塞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鲍照的诗多以五言和七言为主,其中七言诗为隔句押韵,一改以前句句押韵的弱点,为后世的七言古诗奠定了基本形式,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岑参等受其影响较深。其骈文和乐府诗也别具一格,潇洒飘逸。有《鲍参军集》传世,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孝武帝死后,刘杀前废帝子业自立,刘子勋起兵逐杀刘,鲍照于公元466年死于乱军之中。    
    


第五部分:外族血脉融入史姓史 史官后裔

    史姓是中国最为古老的姓氏之一。关于史姓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说法,而这两种说法都与古代史官有关。    
    相传远在上古时期,黄帝有一名史官叫仓颉,史称“史皇”。他善于观察事物,天生能写会画,创立了文字,结束了远古时期结绳记事的漫长历史。为了纪念他的卓越功绩,后裔子孙取他在世时担任“史官”官职中的史字作为姓氏。另一种说法认为,史姓源于西周太史尹佚。尹佚也是史官,后世子孙以此为姓氏,便有了史姓。    
    两种说法虽然大相径庭,但史姓源于古代史官这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一、史姓名人以军功和文才著称    
    史姓人主要在中原和关陇地区发展,经过几千年的繁衍和迁徙,形成了许多支脉,其中以京兆史氏最为突出。京兆史氏在汉朝时因与刘氏王朝关系密切而成为京城望族,虽中经衰落,但到了隋朝时又重振雄风。    
    史姓虽是古代史官的后裔,然而有意思的是,纵观史姓名人,他们不是因为军功而出名,就是因为文才而出名,而几乎没有因治史而出名的。如汉朝有刚直不阿的史弼、擅长书法的史晨;北周有英勇神武的史文忻、史雄;隋唐有声名赫赫的大将史万岁、“安史之乱”的罪魁之一史思明;宋朝有著名的政治家和词人史浩;明朝有抗清名将史可法;清朝有名臣史大成;近现代有报业巨人史量才、中国妇女运动领导人史良等,尽管这些人不是因为治史而出名,但也都在历史上留下了足迹。    
    二、外族血脉融入史姓    
    在研究史姓发展史的时候,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现象:史姓在自身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还融入了许多外族人的血脉。隋唐时期,西域唐居国的旁支史国与中原交往甚密,后来唐王朝在这里设置行政机构,很多人入乡随俗,正式以史为姓。唐高宗时,突厥阿史那贺鲁起兵反唐,为唐军所败,许多阿史那氏人归附唐朝后,与汉人混居,逐渐被汉化,开始把复杂的阿史那氏简化为“史”,融入史氏家族。    
    外姓血脉融入史姓,不仅使史氏家族得以壮大,而且促进了民族的和睦团结。    
    三、史姓名人    
    1。“安史之乱”的罪魁史思明    
    提到唐朝的衰败,必然要提到“安史之乱”,而提到“安史之乱”,则必然要提到史思明。    
    史思明本是突厥人,唐玄宗李隆基赐名思明。史思明骁勇善战,屡立战功,颇得玄宗的赏识,因此仕途一帆风顺,官至平卢兵马使。史思明与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私交甚厚,两人同样都手握重兵,在权力极度膨胀后,在范阳起兵叛乱,这就是著名的“安史之乱”。叛乱的战鼓打断了唐宫的仙乐,唐玄宗急调兵马,仓促应战,但根本无法阻挡强大的叛军。安禄山势如破竹,直抵潼关。公元756年,安禄山在洛阳称帝,但仅过了一年就被儿子安庆绪所杀。史思明见叛乱集团出现内讧,而唐军却日益强大,便率军投降。但是史思明得不到朝廷的信任,因此不久便再次起兵叛乱,并派兵增援安庆绪。同年,史思明杀了安庆绪,自称大燕皇帝。    
    但正当史思明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因与儿子史朝义不睦,被史朝义先下手杀死。史思明将死时颇感遗憾,对前来杀他的将士们说:“你们杀我杀得太早了,至少也应该等我灭了唐朝再杀我!”至死尚狂妄自大,不知改悔,史思明也算是千古一见的妄人了。    
    2。抗清名将史可法    
    史可法,字宪之,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是明末著名的抗清将领。    
    史可法的母亲因梦见文天祥来到他的屋里而受孕怀胎,生下了史可法。史可法从小因孝顺而名闻乡里,而后中进士,被任命为西安府推官,后做户部主事,因功绩显著,调任南京兵部尚书,却遭马士英排挤,外调驻守扬州。    
    明朝末年,清兵大举进攻中原,一路势如破竹。史可法身为督师驻守扬州,而此时左良玉叛乱,朝廷便召史可法前去讨伐。史可法渡江抵达燕子矶,得知左良玉叛军已被消灭,于是星夜飞奔回扬州防守。而扬州城中,士民听信谣言,全都砸坏城门,外出逃命。清军逼近扬州,史可法命令文臣武将登上城墙拒敌守城。扬州旧城的西门形势险要,史可法亲自把守,视死如归,给家人写下遗嘱,抱定了为国捐躯的念头。两天后,清兵逼近城下,用火炮轰城,扬州陷落,史可法拔刀自杀未死,被清军抓住,史可法大声呼叫说“我是史督师”,被一清兵所杀。一年后,史可法的家人用他的官袍和笏板为他招魂,并埋葬在城外梅花岭上,这就是著名的“衣冠冢”。    
    


第五部分:外族血脉融入史姓唐 源于尧帝

    上古时,尧曾经在名为“唐”的地方(今河北唐县)做首领,尧的族人有些就以地名为姓,世代姓唐。舜帝时,分封尧的儿子为唐侯,这一族便成为唐姓人的一大来源。另一大来源是西周周昭王时,他把尧的后代中刘累的一族人封到河南的一个地方,专管祀奉他们的祖先,那个地方也就叫唐州,这一族逐渐发展成为唐姓的另一支。    
    一、唐姓名人录    
    历史上唐姓名人数不胜数。战国时有90岁高龄西说强秦使秦不敢加兵的魏国大夫唐雎;汉有说服夜郎国来归的中郎将唐蒙,以仁治治理布山而为百姓称颂的唐颂,幼时听人读书即能记诵、后官至司空的学者唐珍;唐有辅佐李世民定天下的名臣唐俭,先后两次大破吐蕃的大将唐休 ;宋代有大孝子唐杰,医药家唐慎微;元代有画家唐棣;明有大破倭寇而军功卓著的名臣唐顺之,“江南第一才子”唐寅;清有中外闻名的“唐窑”督造人唐英以及名士唐景崧、唐才常等,使唐姓大放异彩。近现代还有文字学家、史学家唐兰、革命家唐亮、革命党人唐绍仪、西南军阀唐继尧、抗日名将唐淮源等。真可谓唐姓名人满九州。    
    二、唐姓名人    
    1。“江南第一才子”唐寅    
    唐寅,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明朝著名画家。    
    唐寅出身卑微,早年发愤读书,中过应天府解元。会试时因程敏政泄题一事牵连入狱。后游名山大川,以卖画为生,擅山水、花鸟、人物画,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明四家”。绘有《牡丹仕女图》、《秋风纨扇图》等著称于世的佳作。而且书法、诗文俱佳,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为人孤傲,曾自刻一图章,上写“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唐寅虽然名气很大,但他对文征明相当敬佩。虽然比文征明年长,但他每次都自请在北面居下坐。信中他对文征明说:“我这样做并不是表面服您,而是心服。以前项橐7岁就成为孔子的老师,子路比孔子大10岁却是孔子的弟子。要论诗与画,我可与您争衡;至于学问品行,将拜您为师。我比您年长10个月,愿以孔子为榜样,以您为师,来消除那些小人的嫉妒之心,也让年轻人知道钦佩前辈风采,您不能推辞啊!”袁中郎看到信后感叹地说:“这是真心真话,谁说子畏是狂生啊!”后来人们把这一故事称为“子畏真心”。    
    2。女中豪杰唐赛儿    
    唐赛儿,山东蒲台人,明初农民起义领袖。    
    唐赛儿在丈夫林三死后,自称佛母,在青州、诸城、安丘等地宣传白莲教义,组织农民群众反对明朝统治。1420年二月,以青州城南50多公里的御石棚寨为根据地发动起义。唐赛儿宣布起义后,朝廷派青州卫都指挥使高凤率领1000多名官兵前去围剿,结果被起义军杀得片甲不留,高凤也被唐赛儿一刀结果了性命。    
    起义军的胜利吓坏了明王朝。明成祖朱棣派京营提督总兵柳升、都指挥使刘忠率领京营兵前来镇压,将御石棚寨团团围住。唐赛儿坚守山寨,两次严辞拒绝官军的招降,并多次打败官军进攻。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