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双眼睛里的战争-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百双眼睛里的战争:南疆集团军在1979——1987
作者:丁隆炎(执笔)、马夫可、苏应奎
一、纵横篇 4
1。怪我,宣传处长不会宣传 4
2。“两个哥哥打架,你何必抱住一个人的大腿朝另一个人踹脚?” 5
3。“我给你说悄悄话” 6
4。文学,不应见风使舵 7
二、闻鼓篇 7
1。从“牛棚”直上战场 7
2。从院校赶回来参战的罗烈文 9
3。没来得及留下姓名的老兵 10
三、初战篇 11
1。夜袭拉敏 12
2。“带兵不练兵,就是害死人” 13
3。待四化业成,再告英灵…… 15
4。他的微笑 16
5。误入敌人窝子里 17
6。老将军批评我:你滑头…… 18
四、攻防篇 20
1。凭两块巧克力的热力…… 20
2。咱七分钟扼住了越南人的脖子 22
3。八里河东山进攻战中的谢国华 23
4。打死敌人一个大尉,我们不认得“牌牌” 25
5。父母丢下我,要我自变蛟龙 26
6。同志们对我们喊:缴枪不杀…… 28
7。“排长,再打不成扑克了!” 30
8。他不宜宣扬,但他战功最突出 32
五、奉献篇 34
1。“当兵的真不该找老婆” 34
2。祭妻的故事 35
3。山骆驼——老山背工 36
4。最鲜为人知的是我们弹库兵 37
5。有这么一个小兵 39
6。他的妹妹被拐走了…… 40
7。战地一百天 40
8。战地医院 41
9。传奇女护士 43
六、亲情篇 48
1。我的一段罗曼史 48
2。我原想去没人认识我的地方 48
3。我的爱只在心里 51
4。战争,女人怎么走得开…… 52
5。“若是执掌权柄者都像你俩……” 54
6。“阵亡者”回来了 58
七、守备篇 58
1。告别时,我要向战友们们深深三鞠躬 58
2。希望老师们原谅我 60
3。我是个书生…… 61
4。副教导员之死 64
5。今日的前线阵地 64
八、战神篇 66
1。现代打仗就得靠现代化 66
2。我在炮前观见到的越南兵 68
3。炮兵的苦累 69
4。可供选择的炮阵地生活镜头 70
5。在猫耳洞最难受的是思念 70
九、失利篇 70
1。我们营失利的因由 70
2。对我们领导我惋惜,又同情 70
3。我活了下来;真是侥幸 70
十、理解篇 70
1。家乡为我举行庆功火把节 70
2。今晚我们举行婚礼 70
3。《战争,让女人走开》之后 70
4。不都是鲜花迎接征战归来人 70
5。我们不要同情;只要社会公正 70
6。理解——我心中的诗河 70
7。沈阳来了个李教授 70
十一、边民篇 70
1。“兄弟打架还是快一点和好吧!” 70
2。别忘了文山州的老百姓 70
3。最厉害的地雷阵——民兵 70
十二、思考篇 70
开篇话
我是奉命到南疆采访的。首长说:成都军区驻云南集团军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几年中打了很多硬仗、关键战、漂亮战,扣林山、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是他们收复的,后来又经历了最激烈最艰苦的防御战阶段,多次粉碎敌人进攻,尤以1984年7月24日彻底歼灭敌精锐师团大规模反扑一战最为出色……首长指派我为他们写一本书,我答应去试一试。
我先在军区机关采访了与前线作战有关的部门和一些在前指工作过的同志,搞研究和管资料的同志。然后去了云南,到过集团军的所有团队,也到过曾配属该集团军作战的炮兵部队、后勤部队和守备师、军分区。采访时间将近一年。
边走我边犯愁,边后悔!
原先我怕我这个五十多岁的人单身提个包,到了异地,找不到住处,找不到车,找不到我想找的人,找到了也无非说一些报纸社论上的话和书上都写过了的英雄事迹。我只好请首长亲自打个电话,打个招呼。这个惹麻烦了!集团军首长给了我意想不到的隆重接待和大力支持,给部队专门发了通知,先后派了几位同志陪同指导,一辆专车跟我们跑了五个来月,行程上万里,我不能不想:我要写不出点什么来,乍个交代?
但我也因此得到了异常丰硕的收获,前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政委谢振华和我作了长谈,介绍了只有他们才了解的情况。集团军领导对我可谓推心置腹,无所不谈。到师团,则是早早地安排了一长串名单。重要的人物有从远道被召回的。许多同志伤心时悲不成声,激动时大声疾呼,他们讲战场的经历与见闻,也讲感受与思索,其中与不无牢骚与不平。我发现,他们不全把我当个采访者,而是首长的“代表”———我如实说明过我来时首长给的任务,但决非代表,我或能写出他们的部份意见,但无法当面转达。对他们指名道姓的批评意见我确曾表示请用别的方式反映,这仅是怕牵连进是非之中,决非要煽动告状——总之,采访过程中,我的情绪常常“失控”,忘了自己“吃几碗干饭”,我表过态,说我一定要写一本什么什么样的书。
回到成都,我傻眼了!这么长时间,这么大范围,这么多次的战斗,这么些部队和兵种,近300人的谈话,集团军翻箱倒柜为我搜集的几十公斤资料所包罗的这场战争,我哪有本事写得下来呵!1988年春节,我没过好,满城的鞭炮都像在我心里开炸了似的!
但当我又信手翻开我的20多本采访笔记时,我的心又腾跳起来,沸扬起来!我再次认定,我是真有收获,真有感受、真有抑控不住的激情的呀!我的困顿只是找不到一个能盛下所有这些的“筐筐”。于是我去找朋友,找作协求教,给他们摆素材,讲故事。几乎一致的意见是:你何必去另找结构呢?你的采访对象讲得多好呀,多么真实、广阔、新颖呀!你不如忠实地把他们的讲述整理出来。
我不是很快就采纳了这些意见的。我知道,口述体的文学已经很老套了,而且有好些人不认为它可以称之为文学。但我又想,能够使我被吸引、被打动,以至对我不曾参加过的这场战争有了亲历目睹之感,对征战者们产生了深深地热爱与敬仰的,不正是来自这些毫无粉饰与编造痕迹的口述?如果我把它还原于文字,能够使读者多少与我同感,我也就完成了任务,管它老套不老套,算不算文学呢!
这本书就这样确定了体裁,至于从二十几本笔记中如何取舍,首长们表示不干预,由我自行定夺,这是让我颇费思索的。我不知道我是否过多地写了战场上的惨烈场景与不尽人意的阴暗画面?坦率地说,我写了又删,删了又添。我觉得正是这个部分的真情实况和征战者勇敢奉献的心灵活鲜鲜地推到了我面前,让我的心燃着了!我只有冒点险了!不然我只有逃避。而逃避了真实则无论怎么写都不可能算作是文学。
还有两点要说明,凡是军以上现职领导的谈话,由于我拿不准现在是否宜于公布,只好一律略去不写。再是,采访一般都有多人插话,由于我当时未想过用现在这种写法,故难免将插话全安在主讲者名下的差错,以致有可能给讲述者带来麻烦和怨责,果如此,我只好请他们给我一点理解,一点包涵了。
如这本书能得到我见过和未见过的南疆战友们的基本认可,我就算交了帐,似乎也将感到欣慰。不不,交帐,欣慰,谈何容易!当我再次翻开我只不过转述了其中十之二三的笔记,当我想到你们至今驻守着的雨雾交飞的南疆高山从林,你们中许多人至今还在阴暗潮湿的猫耳洞内蜷伏,以两根木棒当床,想起我曾久久伫立在烈士墓碑前默默发过的誓言,以及曾不止一次当着你们的面发下了宏愿……我只有羞愧,我的笔永远感到无力,我其实一辈子也难以向你们交帐,一辈子也难以得到安宁了!
笔呵,我无力与羞愧的笔!
丁 隆 炎
一九八八年九月
一、纵横篇
这是几位参战者,同时又是这场历时近十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研究者对笔者提出的文学如何反映这场战争的答问。他们一再声明:纯属朋友间私下交换意见,仅供你个人参考。我觉得,它对有可能阅读这本书的人也不无参考价值,故“违约”披露,并列入前篇,用以作为这本书的题前说明。
1。怪我,宣传处长不会宣传
——苏应奎(集团军宣传处长)
我们军1979年是河口方向主力之一,以后闻名全国的扣林山、老山、者阴山都是我们集团军打下的;1984年7月12日粉碎越军大规模反扑也是我们军。这一仗简称“7。12大捷”,军事科学院的人说这是现代化合成军作战十分理想而完善的一个战例,是我军进入现代化作战的一次成功的典范!
我们也出了一些著名的战斗英雄,岩龙、海水干、张大权、甘在和、高华忠、李海欣、史光柱、安忠文、陈洪远、马平……
从参战时间长,大的战斗多,部队出动多这几方面看,我们评选出来的英雄是少了些,宣扬得更差劲,我们整个部队几年来的战绩越南人是深有“体会”的、头痛的,给我们的代号是“老姜”“老鬼”,但国内知之甚少,指战员对此是有意见有怨言的,说我们吃亏就在不会宣传。我这个宣传处长没少挨骂:“就你操蛋!……”我很难受,很愧疚,我也有苦处,有委屈。
以前,上级有过指示,说对越作战要“多作少说,作了不说。”我是这样理解的,打一个小小的越南,从哪方面说它也不是势均力敌的对手,有什么好宣传的?宣传多了,反而抬高了它!我们攻下老山的团副政委周忠仕最先提出“老山精神”这个词,我们一位军首长说:“什么老山精神?谦虚点嘛!……”我当时没附和,觉得打下老山确实不易,但宣传还是不能高八度。后来,友邻部队同意并宣扬了“老山精神”,此后,我们才敢提“老山精神”,并得到了军区和总部充分肯定,成就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在八十年代的体现。这说明我们在“水平”上比人家低,太迟钝,太土!
还有立功授奖范围,我们卡得过死。当时一位领导说:“评那么多功、那么多英雄干什么?长征评了几个英雄?抗美援朝也就那么几个嘛!”卡比例,主攻、助攻、二线,各类部队不能突破多少多少。部队评定中觉得难办,于是又提出“生者让死者,好的让伤的,干部让战士,机关让部队”的评定原则,我们把这原则当经验宣传了,推广了。现在看,这确实瓜了指战员的高风格,也反映了我们部队对战功评定和宣传是坚持了高标准严要求的,但有很大缺陷,它不能充分地如实地反映干部战士在战斗中的作用和表现,不利于鼓励再战。再是,下面报来是英雄的哟批一等功,报一等功的批二等功……当时我也认为这就是“从严治军”,后来才看出这样作埋没了不少“人物”,挫伤了一些同志的积极性。
前几日,有个战士千里迢迢找来,要他的连队证明,他(火箭筒手)曾打掉3个敌火力点,还击毙5个敌人。连队说,不是在你档案里记着的,还证明什么?战士说,我们同村的一个复员兵击毙两个敌人,二等功,安排了工作,我才三等功,人家说,足见我档案里的记载是假的!他又说,我回来不是为了补功,也不为安排工作,只为人家不戳我的脊梁背骂我骗子……这战士,按说给个英雄称号也不愧。
我们有个团长叫王佐明,他在军事学院听教员讲他当营长的一个战例。教员不知课堂里坐着一位当事人,想当然地说,这是个英雄营,营长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