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劫难-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被付之一炬。南门外地藏庙(即大觉庵)同时被毁。
1938年,日军在河北阜平县烧毁了著名古寺普佑寺。
1939年1月1日,日军在山西稷山纵火焚烧民房和古建筑,富丽堂皇的五龙宫顿成灰烬。
1939月4月,日军侵占山西省沁县县城,这座具有2600年历史的古城蒙受空前浩劫。4月19日,日军在沁县县城放火,城中古代建筑非毁即损。日军侵占期间,该县被故意毁坏的明代以前较为著名的古代寺庙庵观就有:北魏时期的乔村永泰寺、开村普兴寺,唐代的南景圆通寺、仁胜广济寺、福村法云寺、松交大悲寺,宋代的乌苏大明寺、龙门山柏林寺、北河大觉寺、凤凰山隆福寺、南陈洪济寺、窑上普净禅院、山西光明寺、城关天灵寺、故县明星寺,金代的北漳延寿寺、北寺上灵感寺、羊庄福兴寺,元代的端村永庆寺、云梦山白鹿寺、花山静业庵、康公延庆寺、南里一如寺、城关元妙观、尧山圣明寺、册村福严寺、庶纪集贤观,明代烟立福兴寺、杨安隆兴寺、青修崇兴寺、蟠龙山洪厢寺、景村天灵寺、徐村无量寺、南泉太虚观、良基白衣庵、段柳永兴庵、南关广生禅院、南仁仁寿寺、北漳石佛寺等竟达36处之多!清代建筑亦鲜有幸存者!据调查,该县七十余所古寺庙庵祠被焚毁或拆了当柴烧的,就达44座之多。《沁县文史资料》,转引自《侵华日本暴行行总录》,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0—171页。
山西沁县被毁的古建筑中,伏牛山的龙泉神庙被毁,令人痛心。龙泉神庙自唐宋以来不断修葺,巍巍古寺,隐于古松苍柏、茂峰崖涧之中,前后四进,古色古香,正殿、后殿、西楼、鼓楼、桥楼、穿云楼、破雾楼、八角楼、道士院等二百五十余间,间间宏伟,处处古朴,塑像、雕刻、彩画、祭器布满殿楼。龙泉神庙为上党游览胜地。然而,1939年6月8日,日军扫荡时,先炮轰,后火焚,龙泉神庙的全部建筑化为灰烬。
第10节 中国图书损失统计概要
介休县绵山“云峰古寺”被日军焚毁后的惨状
——采自《侵华日军在山西的暴行》(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
在介休、灵石和沁原三县交界处的绵山,又名介山,相传春秋时晋臣介子推曾隐居于此。绵山的主建筑抱腹崖云峰寺建于唐代,建筑群巍峨壮观,奇特无比,寺外石级长梯直通山门,抗战前,每奉农历三月十五至四月十五,举行盛大庙会,远近数十县,前来朝山拜佛者络绎不绝。1940年1月10日,日军在该寺捕捉隐藏的抗日战士后,用燃烧弹点燃焚烧,火苗冲起三十余丈,把抱腹崖顶的石头都烤落下来,寺内铜钟也被烧化。大雄宝殿、千佛殿、子孙殿、介云祠、老君堂、伽兰殿等十余处精美的古代建筑,泥佛神像,以及许多珍贵的匾额、楹联、绘画、墨迹等都化为灰烬。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侵华日军在山西的暴行》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01页。
1939年8月28日,日军血洗江苏连云港花果山,著名古刹三元宫被焚。该古刹以三元宫为主体,计有南天门、武圣庙、九龙庙、茶庵、灵观殿、自在天、长生庵、乌云阁、大悲庵、屏竹社、团圆宫、海天洞、艺松堂、玉皇宫等13处房屋,形成有175间殿宇的建筑群,经日军的三次放火焚烧,除灵观殿尚未烧掉,其他都毁于大火。三元宫和各庙中供奉的精致木雕三元大帝(尧、舜、禹)、十八罗汉等上百尊佛像,以及珍藏的佛经千卷,也被烈火吞没。江苏:《连云港文史资料》第4辑,1986年。
1939年12月15日,日军在江苏省扬州地区大肆纵火,著名古建筑金寿公所葬身火海。该公所位于江苏扬州市泰兴口岸镇西北福星桥东侧,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公所西南有大门楼3座,门楼上均镶嵌石浮雕,房屋基础用4米长原木夯打梅花桩。正房、大厅均系九架梁翻卷结构形式,四周回廊,均雕梁画栋,正屋内墙绘有彩色壁画,该建筑群计有各类房屋一百一十余间。日军在泰兴地区抢劫屠杀之余,复以大火焚烧,金寿公所不复存在。
1940年5月9日,新安镇日伪军突然袭击新沂五华顶,把五华顶上的古寺——全潮律院付之一炬。古寺在新沂是首屈一指的梵王宫殿,光绪年间,挂单僧人经常有五六百人之多。火从大雄宝殿放起,一步楼、藏经楼、方丈、祖堂、板堂、腰殿、东西配殿、前事禅房、香积厨等随之起火。庙中几十棵合抱的古柏,也着起火来,火光烛天。殿宇僧寮尽成瓦砾,文物经典化作灰烬。毁于这次兵火的,还有宿邑名士徐用锡(翰林)、臧锡略、张鹤舫等人在一步楼上书写的墨迹;有石涛和尚的四幅山水,这更是无价之宝;有慈禧钦赐的半部《藏经》;有大雄宝殿上的三世佛,丈六金身,妙相庄严。
1941年5月,日军第二次入侵惠州,放火烧毁了西湖周围的名胜,如栖禅寺、永富寺、元庙观等古迹。
1941年8月,日军在江苏东台白驹烧毁庙宇165间。
1943年3月10日,日军进攻湖南省华容县南山,将有2000年历史的大禹殿和文昌阁烧成了一片废墟。
1945年2月13日,日军第五师团坂田旅团侵犯广东始兴地区,日军百余人火烧东湖平窖背大围楼。大围楼建于清乾隆年间,年代久远,规模宏伟。日军用几十桶火药点烧,烧了一个通宵。日军撤出后,在村民的尽力抢救下,仍被烧毁房子30多间,围楼四周走廊、楼梯、炮楼全部烧毁。
日军在沦陷区扫荡、清乡,许多颇具价值的古建筑也因此遭殃。如日军盘踞山西方山期间,就有76座古寺庙遭焚毁。
在焚毁中国古代建筑的背后,往往有日军不可告人的企图。伴随日军占领或扫荡而来的必然是疯狂地抢劫,中国古建筑中往往附有价值连城的文物,日军受其贪欲驱使,四处抢劫,搜括中国文物,为掩盖其抢劫中国文物罪恶行径,在大肆抢劫之余,复将古建筑或文物收藏所付之一炬,日军对内蒙古召庙王爱召古建筑的毁坏便是一例。内蒙古召庙王爱召,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建筑,是鄂尔多斯草原蒙古族人民宗教与文化中心。该庙气势恢弘,整个建筑吸取汉、藏各族寺庙之精华,占地约50亩,庙亭259间,正殿49间,正独瓜(蒙语,意为法轮殿)81间。两旁建有钟鼓楼,山门口有四大天王殿,北面有十殿阎君。正殿后面有喇嘛塔3座。院墙外建有9座大庙,内供奉伊克昭盟七族祖先等共13座塔坟,各塔坟大小不一,形式各异,全部采用银质建造,并镀金裱。此外,庙中还存有吉农汉使用过的银制镀金的马鞍和弓箭。1941年2月9日(农历正月十四),日军铁蹄踏进王爱召,疯狂搜索各种文物,经日军三天洗劫,嵌有宝石的释加牟尼银质佛像,珍贵的经卷,银制镀金的马鞍、弓箭,以及各式壁挂、地毯等被抢劫一空。为了掩盖其抢劫王爱召的罪行,18日清晨,日军在召庙各建筑物上浇洒汽油,堆遍干柴,进行焚烧。这座我国内蒙古民族文化、宗教中心,中华瑰宝遂成一片废墟。孟国祥、喻德文:《中国抗战损失与战后索赔始末》,安徽人民出版杜1995年版,第108页。
为防止日本人怂恿德王盗取成吉思汗陵寝,中国国民政府决定于1939年6月8日起移陵。同年7月1日,运抵甘肃榆中兴隆山。
3拆毁或改作军用所致损失
日本侵略者在焚烧、轰炸中国建筑物的同时,常常将一些较大型的古建筑物拆毁或改作军用。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持久,日军源源不断地从日本本土及其殖民地入侵中国,日军对兵站、机场、医院及辎重、粮秣存放场所等需求急剧增长。于是,中国为数众多的宫殿、庙宇、祠堂等古建筑和学校校舍也成为日军强占的目标,日军占据这些建筑后,往往对其结构进行破坏或改造,日军撤走时或加以毁坏。
1938年11月,日军侵犯湖南陆城,将当地久负盛名的古建筑拆毁。
1939年3月,日军第16师团第18联队入侵湖北钟祥郢中镇,在这“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上大拆民房,大毁文物,使这个小镇成了堆堆废墟”。
日军将中国大型古建筑改作军用的作法屡见不鲜。在南京,日军占据和平门(神策门)后,将其瓮城改为汽油库。中央博物院被日军占领,作为防空司令部驻地,一些院厦被任意拆毁和改建。
1937年7月27日,日军飞机猛烈轰炸北京南郊大兴县团河行宫。团河行宫是清乾隆年间在北京名苑“南海子”里修建的四座行宫中最豪华的一座,它汇集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在历代帝王行宫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而且保存基本完好。行宫占地约两平方公里,四周筑有土山。宫中分东西两湖,中间有桥梁相连,宫门三楹,内有前殿、后殿和配殿,宫中别宇、亭台众多。在各宫堂之间,共有游廊124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1937年7月,日军第20师团之一部在空军支援下向团河方向行进。行宫在饱受战火摧残后被日军侵占,宫中所有文物被洗劫一空。1942年,日军为修南苑飞机场,便将团河行宫完全拆毁。
古老曲江城楼的劫难。清代以前,荆州城雄踞江渚,故而西有安澜门,南有曲江楼。其时登城放目,但见“孤峰烟中落,长江天际来”,山川竞秀,美不胜收。曲江楼建于宋代,其后数百年间,城垣几度毁于兵火,又几度重筑,城上古物荡然,惟曲江楼幸存下来。曲江楼飞檐流丹,翼然欲举,虽不及唐代楼徽的浪漫夸饰,却极尽宋代建筑的典雅俊逸。登高览胜,可见白帆点点浮天际,落霞曼曼染巷里,远畴近陌,一览无余,荒村野树,星罗棋布,俯仰之间顿觉胸襟一亮,心旷神怡。1940年6月8日,日军自襄北南践,荆沙沦陷。日军为修建兵营,公然拆毁二十余处名胜古迹。曲江楼也未能逃过一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编:《日军侵华罪行纪实》,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第501页。
1941年春,日军为在荆州修建飞机场,拆毁了具有1500年历史的承天寺。
位于江苏吕四镇南市的灵佑侯(原名土地堂),重建于1763年,有殿堂等45间,供奉佛祖及土地像,为吕四镇著名的大庙之一。1943年,该庙被日军拆毁。吕四镇最大的庙宇城隍庙,创于明代,有五百多年历史,殿堂住房108间,占地二十多亩,四周有围墙,三个庙门并排,“佛殿轩敞,梵宇沉沉,香烟复郁,鸟语声声”的这样一座古庙,战时被日军拆毁72间。建于1874年的慧海寺,1941年被拆。日军为修据点,1944年拆毁建于1881年的娘娘庙。建于1877年的镇安寺,1943年为日伪拆毁。
第11节 古建筑损失的调查与统计
1946年3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基本完成文物损失调查工作,最终形成《中国战时文物损失数量及估价总目》,该文件列举了除东北、台湾和中共领导的解放区以外,全国各地文物损失情形,其中古迹被毁741处(公705处,私36处)。
与图书古籍、文物珍宝的损失统计相比,古建筑损毁统计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