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全集(卷六)-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庚同志不是空头理论家,而是懂得戏的。也知道舞台是什么,观众是
什么,演员是什么。他懂得戏剧的实际活动是什么。理论家就怕空头理论,
在那里大肆炫耀自己的文采,而不顾实际的戏剧现实是什么,这样的理论家
是可怕的。张庚同志有着深厚的实际经验,同时又是一个非常用功的人,他
了解戏剧的现状,他写的文章,我感到有很实实在在的东西给我们,这一点
我是非常佩服的。
张庚同志一贯诚诚恳恳,扎扎实实。但他不是不讲是非的,他是敢讲真
话的人,同时又有博大的胸怀,能够倾听、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是一个了
不起的杰出的理论家和教育家。
(原载《戏剧评论》1987 年第2 期)
张庚的道德文章
我虽然是在建国以后在中央戏剧学院才和张庚同志一起工作的,但我对
他是久仰其名的。我认为张庚同志的道德文章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十年代,张庚就战斗在左翼戏剧战线上。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
张庚同志组织蚁社流动演剧队沿长江西上,进行抗日宣传,后来根据党组织
的安排,到了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讲授戏剧概论和话剧运
动史,并给学员排戏。一九四二年以后,张庚同志积极参加了秧歌剧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他在东北担任鲁艺文工团第四团团长,一面参加战争和土改,
一面组织同学们为群众演戏。在三年时间里走遍了大半个东北,也播下了许
多革命戏剧的种子。一九四九年第一届全国文代会以后,张庚同志任中央戏
剧学院副院长兼歌剧系主任(这就是我和他一起工作的时期)。后来在一九
五三年他又根据党的工作需要,调到中国戏曲研究院任副院长,以后又兼任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戏剧报》主编。十年动乱之后,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
院长。从五十年代到现在,他为新中国的戏曲研究事业做了大量的开创性、
奠基性的工作。
张庚同志不仅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戏剧理论家,并且还是一位戏剧活动
家、教育家。这几个方面是联系在一起的,他写文章不是为了炫耀自己,或
者吓唬别人,而是从实际的需要出发去做学问。他的理论很深,又让人喜欢
看,读了得到实际的益处。另一方面,他又不是一个盲目的实践家,他努力
地学习马列主义,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再用以指导实践,
这显示了他的理论家的品格。半个多世纪他写了上百万字的文章和著作,许
多观点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今天读来仍给人以启发。
张庚同志在上海时主要搞活剧,在延安和东北主要搞秧歌剧,解放初期
重点搞歌剧,后来则重点研究戏曲。他在这几个方面都有理论的建树,同时
形成了张庚理论的又一个特点:视野开阔,眼光远大,不断吸收新的思想,
重视各种艺术门类的交流和联系。他在一九三九年写的《话剧民族化和旧剧
现代化》提出了一个根本的观点,这个见解影响了很多人,这个观点对于中
国戏剧的发展确实是非常重要的。话剧这个形式原来是外国的,要它适应中
国观众的需要,就必须使它民族化。戏曲是我们民族的古老的艺术,但它要
适应今天的时代,就必须使它现代化。建国以来很长时间我们就是努力做这
两方面的工作。因为时代在不断前进,民族传统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因此民
族化和现代化是不可分割的,这也是我们今后长期的任务。当然,说话剧要
民族比和戏曲要现代化不是说都要搞成一个佯子,民族化和现代化也都是要
百花齐放的。
张庚同志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热爱我们民族的宝贵的传统。早在三
十年代,他就注意到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中存在着精华,认为革命的文艺不
能离开民族传统的滋养。到延安和解放以后他的这个思想又有了新的发展,
他的著名的“剧诗”说就是在这种热爱民族艺术的基础上形成的。西方也把
..
戏剧叫做剧诗。但张庚同志的剧诗说主要是总结了我国戏曲艺术的规律和我
.. ...
们民族的美学观,强调主客观的统一,体验和表现的统一。由于他的理论是
建立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之上,所以就比较扎实,并有自己的特色。邓小平同
志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意义是很深远的。建设我们民族的
戏剧艺术是提高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有的同志认为重视传统就意味着保守,这是不对的,张庚同志重视
传统,但并不保守。他不断研究国内外艺术创作的实际,总结新鲜经验,因
而他的理论充满活力,起着推动民族戏剧向前发展的作用。
我想大家会同意我这样的看法:张庚同志对我们民族戏剧是有大功的。
这功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个是著书,一个是育人。除了他的《戏剧艺术
引论》、《戏曲艺术论》等著作外,还有他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与郭
汉城同志共同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和正在编的《中国戏
曲志》、《中国戏曲概论》(与郭汉诚同志共同主编)和《当代中国的戏曲》
等。
《中国戏曲通史》在工国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是为我们
中国添光彩的。它从中国的全局来估价某一个作家,某一个时代的潮流、创
..
作现象,外国的研究家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我读了这本书,对张庚同志也认
识得更深一些。
其他几部著作也都是宏大的工程。《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汇集
了己有的和最新的戏曲学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戏曲艺术特色
及其发展规律。它的出版,填补了学术领域的一项空白,引起了国内外的关
注。《中国戏曲志》采用方志体裁记述各民族戏曲的历史和现状,搜集整理
优秀的戏曲遗产,总结建国后的科研成果,这一前所未有的创举,不但为今
人提供戏曲发展的经验,也为后人留下一部主贵的信史。《当代中国的戏曲》
记述建国以来戏曲工作的成就,总结经验教训,为国内外广大读者提供一套
系统地了解当代中国戏曲的教材。《中国戏曲概论》论述了戏曲艺术的基本
规律及其各个门类的特点和相互关系,是多年来戏曲基础理论研究的一次比
较集中的体现。这些项目多数是张庚同志提出来的,又是在张庚同志的组织
领导下,根据张庚同志的理论思想写作的。没有像张庚同志这样一位主编来
主持,要完成这些宏大的工程是很难的。
第二个方面,张庚同志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真可以说“桃李满天下”。
张庚同志热心戏剧教育,他的教育思想也是切台中国实际的。三十年代他在
上海参加过工人夜校活动,在延安和东北培养革命戏剧运动需要的干部,解
放后培养本科生,并办演员讲习会。编剧讲习班、理论迸修班等。从六十年
代起又带研究生,都是既着眼于目前戏剧工作的急需,又着眼于戏剧事业的
长远发展。他的许多学生目前已是各地、各方面的骨干,为戏剧事业发挥着
力量。张庚同志最叫我佩服的还在于他的博大的胸怀,他不要求他的学生都
同意他的见解,他希望学术研究一代比一代好,而不是自称“老子天下第一”。
正因为这样才会有优秀的人才出自他的门下。
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很多张庚同志的老朋友,有关心我们戏剧事业的
领导同志,有许多奋发有为的中青年理论工作者,他们中间有些是张庚同志
的高足。虽然人数不多,但却是一次难得的盛会。希望大家能对张庚同志学
术思想、理论成就进行深入的讨论,使这次会议成为一次有丰硕成果的会议。
我祝愿张庚同志老当益壮,在学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祝愿戏剧理论更加繁
荣发展。
(原载《戏剧报》1988 年第2 期)
六十年来——巴金文学创作生涯六十年展览感言
昨夜便惦记一早起来和方子去看芾甘的六十年创作生涯展览。没想到,
在宽敞宁静的展厅里,我望见了那么多青年人,那一张张沉思的严肃的脸,
使我心中感到温暖,早秋的阳光铺满了地上。
一进门,我望着巴金温和可亲的面容,望了许久,脑子里有多少事情闪
过。我的好多朋友告诉过我,他们是读了巴金的书才参加革命的,才义无反
顾地冲破封建思想与情感的锁链。他的那颗心从那时候起就照亮着人们的
路。我尤其喜爱他晚年在沉痛的深思中写出的《随想录》。在十年动乱中他
受了无可言诉的折磨,他的身体和心都伤了。他的文章使我愤怒,使我禁不
住流下眼泪,也使我清醒。我看到他在暮年,在病床上,在他的小书桌前,
用解剖刀一点点地剖析自己,对一切都不留情。他想的是什么,为的是什么,
他的希望又是什么?我想,答案是再明白不过的。一颗赤诚的心,从年轻的
时候,到八十二岁的今天,从未变过。
我忆起初见他时,是由靳以作的介绍。那时的我是个清华的学生,很渴
望见他。见到他后,他和我一样还是大学生的模样,很亲近人。开始说话不
多,却使人感到衷心的信任。后来常见面了,他们住在北海三座门一个简易
的小院,我进城常注他们那里。他的四川口音很浓,又说得快,我与他谈话,
时常不得要领,便由他去了。现在我老了,变聋了,每次见面,两人多是静
坐。我倒是觉得他比从前爱说一些,但我还是听不大见。他便用力讲,重复
一两遍,实在听不清,就只有任由它去了。然而我从他的文章中,感受到他
的热情、他的勇气和从前一样。我明白他、热爱他。我羡慕那些不耳聋,又
听得懂四川话的朋友,可以和他好好地谈谈天,多么快乐。
这次展览,使我最惊喜的是看见了从未看到的许多照片。芾甘的第一个
老师,教他读唐诗,为他讲故事的慈爱的母亲。他才四岁,立在母亲的膝旁。
还见了他的大哥,启发他写了《家》中觉新的人。还有一张我多年前常见的
蕴珍的照片,使我念起那么多往事。她和善亲切的大眼睛,她的爽挚天真的
夭性,忽然一见这张照片,我都记起来了。她是一个多么可爱的人,一生勇
敢地依偎着巴金,无论在任何时候,她都献出了她自己。我每读已金忆萧珊
的两篇文章,就读不下去,泪水模糊了眼睛。这次站在她的照片前,我想着
她的生与死,我真正感到芾甘的无限的坚强。在她死后,他无畏地正视那残
酷的人生遭遇,写出他的一片真心。这是中国人、中国的作家应有的精神。
巴金目前的衰弱的体力似乎不能再写文章了。他曾经说,我要搁笔了。
然而,我觉得巴金活一天,他的笔总是搁不下的。
他的心是火,是爱,是恨,是真诚的是非感。这些就不允许他搁笔。
(原载《人民日报》1987 年11 目18 日)
不朽的事业伟大的人生——贺《金乃千的艺术生活》出版
我住院期间常常在挂念一个人,就是金乃千同志。金乃千是一个非常热
情的艺术家。他多才多艺——能写诗,会画画,能朗诵,能写很多好文章,
当然,最好的是他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