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命运:政治领袖们夺取权力大瞬间-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儿子,亲率三万大军西征长安,意在夺取关中,作为进图天下的根据地。李渊遥尊远在江都的杨广为太上皇,立代王杨侑为帝。不过留守长安的杨侑并不领他的情,派了宋老生率两万精兵驻守霍邑,迎击义军。
李渊军走到离霍邑还有五十里的贾胡堡,恰逢秋雨连绵,道路泥泞,只得暂缓进兵。李渊又派人到太原叫李元吉增运一个月的粮草。突然军中流传刘武周联合突厥南下进攻太原的消息,也不知是真是假。由于众将领的家属均在太原,偏偏派去要粮草的军士一直没有回来,看来情况多半属实,一时军心动荡。李渊连忙召集群臣开会,会上,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宋老生兵精粮足,据险以守,一时难以攻下,再说这秋雨不知下到何时,主张先率军返回太原,再作打算。
唯独李世民表示坚决反对:〃刘武周为人骄傲多疑,突厥人又喜欢贪图眼前利益,不讲信义,双方看似和睦,其时互相猜疑。突厥与其不远千里来攻太原,不如趁刘武周南下就近吞并他的地盘。刘武周自然也看到这一点,未必敢和突厥同谋。朝廷知我军高举义旗,害怕关中百姓受我军影响纷起响应,所以冒险把全部精兵都突到远离长安的霍邑,我军只需强攻霍邑,以后便可势如破竹。现在没有弄清楚情况就回师,军队不知道情况,恐怕生变。就算情况属实,刘武周南下,我军士气低落,一时难以战胜,背后宋老生、屈突通趁势追击,南北夹攻,我军危矣。〃说得十分精彩。李渊沉思了很久,终于摇头道:〃粮草将尽,势难逗留。如若晋阳有失,我等岂不无家可归。〃于是下令立即回师太原。
当天晚上,李世民找到李建成,希望他能与自己一起去劝阻父亲。李建成摇头说道:〃你的看法,我很赞同,但父亲决心已下,恐怕难以更改。〃说完转身要走。
李世民连忙拉住他,叫道:〃大哥!父亲回师太原,意在保家属平安。但既然起兵造反,本来就是把全家性命放在了刀刃上,哪能万无一失?就算这次击败刘武周,保了全家性命,但时机一失,将来天下为他人所夺,我们全家,又有谁能够活命?〃说完竟留下泪来。
李建成看着弟弟,沉吟半晌,握住他的手道:〃好吧,既然如此,哥哥就与你一道去求父亲,或许可行。〃李世民转悲为喜:〃你我兄弟同心,父亲定然回心转意!〃于是二人直奔主帅大营,但其时天色已晚,李渊已经睡下,二人不敢贸然入内,就双双跪在军帐之外,齐声痛哭。李渊正在辗转难安,听到哭声,觉得奇怪,仔细一听,竟然是自己两个宝贝儿子,大吃一惊,连忙把他们召入帐内。李世民再次进谏:〃军队刚刚招募,高举义旗去攻长安,进则士气高涨,攻无不克,退则军心溃散,灭亡无日。所以痛哭。〃李建成点头称是。
见两个儿子意见坚决,又没了群臣在一边鼓噪,李渊才恍然大悟,追悔莫及,说道:〃但军队已经向北撤退,如何是好?〃李世民说道:〃我统领的右军还没有动。〃李建成摇摇头,说:〃左军已经奉命撤退了。不过走得不远,现在去把他们追回还来得及。〃李渊于是决心已定,马上命二人连夜将左军追回。
几天之后,从太原增援的军粮运到,证实了并无刘武周南下之事。
又过了几天,天气放晴,由于地面潮湿,起了大雾。李渊当即亲率骑兵,沿东南山旁小路,在大雾的掩护下,急袭贾邑,在离贾邑五里处的小山安营扎寨。宋老生仗着贾邑城易守难攻,只是坚守不出。当时李渊军缺乏攻城器械,一时也没有什么办法。李建成建议道:〃宋老生有勇无谋,以数十轻骑前去挑衅,必然出击。如果他不上当,我们就派内奸散布谣言,说宋老生与我军密谋,所以不愿出战。到时候畏于压力,不由得他不战。〃
李渊深以为然,于是由李建成、李世民各率十余轻骑,到城下大声辱骂。宋老生果然恼羞成怒,倾巢出动,二人慌忙逃回本营,宋老生怕有埋伏,也不猛追,只在离城一里处下寨。李渊想让军士先吃午饭再战,李世民说道:〃敌军立足未稳,机不可失。〃从在贾家堡退兵的反应来看,李渊已知李世民的独立统军能力胜过李建成一筹,于是自己和李建成一起率领左军在城东布阵,而让李世民单独带领右军悄悄到城南布阵。随即,李渊和李建成率军向隋军发起猛攻。宋老生虽然立足未稳,吃了点亏,但率领的都是隋军精锐,且人数占优,李渊军刚刚组建,杀了一阵,渐感不支,开始向后退却。隋军又有一支军队从东门杀出,袭击义军侧翼,李世民见势不妙,亲率千余骑兵从南面猛冲入敌阵,身先士卒,砍死数十人,把刀都砍得卷了仞,大家见主帅勇猛,也不甘落后,杀得起劲。右军步兵也随骑兵掩杀过来,隋军腹背受敌,阵脚已乱,李世民又传令军士齐声大喝:〃已获老生矣!〃乱上加乱,隋军大溃,纷纷逃向城门,逃进去一半时,李建成引兵堵住,只留下宋老生一支孤军在外。此时城上隋军放下一条绳索,宋老生正在沿着绳子爬上去,被义军将领刘宏基看见,跃马过去,砍为两段。
贾邑一战,隋军主力被歼,李渊军队再未遇什么像样的抵抗便进了长安。从进入长安以前的表现来看,李建成的军事才能虽然不及李世民,但能立法令、体民心、有智谋、有胆略,实为帅才,并非碌碌之辈。如果能够长期带兵打仗,相信也会立下不少功劳。就算当不成皇帝,至少可以驰骋沙场,不失为一代名将。
但命中注定,他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李渊进入长安以后,令杨侑封自己为唐王,立建成为世子,杨广死后,自己登基当了皇帝,又立李建成为太子。根据传统,太子是国之储君,应该留在君主身边,习理朝政,一般统军作战是不派太子亲征的,所谓〃君之嗣嫡,不可以帅师。〃这样,李建成因为嫡长子的身份,得一个储君的空位,却丧失了统军的实权。李世民则正好相反。
从此以后,兄弟二人便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2)李渊
作为开创大唐四百年基业的君主,李渊无论文才武略都是不错的。他选择了正确的时机起兵,又定下西取长安、再图天下的战略,确实是深谋远虑。起兵以后,沿途郡县、小股地方势力竞相归附,看来是早已威名远播。也正因为如此,才能教出李建成和李世民两个文能治国、武可安邦的儿子,这既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
幸运之处是显而易见的。李渊能力出众固然不错,但肯定远远达不到刘邦、刘秀、曹操、赵匡胤、朱元璋、努尔哈赤的水平,他最大的缺点是缺乏知人善任之明这是一个领袖最重要的素质。攻陷长安以后,抓住了马邑郡丞李靖。李渊素知此人文武全才,但想起以前跟他有些私人恩怨,就想趁机杀了。行刑前李靖大呼:〃公兴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以成大业,何挟私怨以杀壮士!〃李渊充耳不闻,还是要杀,只是李世民求情,才免了他一死。后来又听信谗言,误杀开国功臣刘文静。至于各地义军头目,不论自己是归降的,还是战败被抓的,也不论势力大小、能力怎样、态度如何,包括李密、薛仁杲、李轨、窦建德等人,一律杀了。只有郑帝王世充,因为李世民反复求情,说自己已经亲口答允饶他一死,杀之不义,才勉强放过。但不久后王世充在自己家里被仇人所杀,杀人者又被李渊赦免,不知其中有何奥妙。以上种种,全靠两个儿子,特别是李世民给他弥补了。李渊用人,是典型的任人唯亲,文官的任免上还好一些,军权完全由自己的儿子、兄弟、女婿等一拨人掌握,这些人当中大部分没有能力统兵打仗,屡战屡败,唐军除了李建成、李世民率领的军队外,很少打胜仗。如果不是运气好,摊上了李世民这么一个百年不遇军事奇才,怕是刚刚起兵,从霍邑返回太原,不久就兵败被杀了。靠儿子打江山,自己开国当皇帝的,古今中外,仅此一例。这是李渊的大幸。
不幸之处就是这样的儿子一下摊上两个,如果李建成也跟李元吉一般无用,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麻烦。皇帝的宝座只有一个,手足相残不可避免。在处理皇位继承的问题上,李渊优柔寡断的毛病暴露无遗。他一直就清楚李世民不论文才武功,都在李建成之上,自己从心里面也最喜欢这个有些桀骜不逊的二儿子,但还是一定要立长子为太子。立了李建成做太子,仍然死守古训,不让他再带兵打仗,放着一个优秀的统帅不要,却派不争气的李元吉胡乱带兵,被打得丧师失地,最后还得李世民东南西北到处救火。作为开国之君,这点突破陈规的魄力都没有,实在差劲。
随着李世民战功日高,李建成日益感到自己太子地位所受到的威胁。李建成本来是心胸开阔的,但在宫中日久,对黑暗的宫廷斗争耳濡目染,心态难免不起变化。而且在中国古代的绝对专制的皇权体制下,也由不得他心慈手软。唐统一以后,李世民以为〃海内渐平〃,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政治问题上来,开文学馆,广招治国之才,这更是激起了李建成的愤怒,下定决心除掉李世民。有一次高祖李渊带着李世民、李元吉外出巡游,而让李建成留守京都。李建成想在半道派兵截杀李世民,事情败露,因为李渊和李世民同行,所以这次行动就由普通的兄弟争权成了谋反大罪。参与行动的将领杨文及情知必死,干脆起兵造反。李渊大怒,将李建成囚禁,派李世民前往征讨,并向他许诺:〃征讨杨文及之后,我便立你为太子。至于建成,我不能象隋文帝那样自诛其子,当封为蜀王。蜀地经济落后,士兵战斗力不强,今后他若能安守本份,当然很好,如有不臣之心,你要消灭他也不难。〃看来是主意已定,连后事都想好了。但等李世民得胜归来,他又听了被李建成贿赂的嫔妃、大臣说情,改变主意,只是把李建成手下的谋士全部流放了事。废立太子之事,提也不提,弄得李世民十分尴尬。
后来,李渊看见太子和李世民矛盾日深,流血冲突不可避免,于是异想天开的想出了一个主意。他招来李世民对他说:〃晋阳起兵,扫平海内,都是你的功劳,本该立你为太子。但建成是长子,又为嗣已久,我实在不忍心把他废了。你们兄弟不和,同处京都,恐怕有祸。我有一个办法,你自到洛阳,建立王府,洛阳以东的国土都归你管理,我还特许你出入使用天子专用的车马、旌旗。你看如何?〃这种办法,简直骇人听闻,亏他想得出来。倘真如此,李渊一死,天下非大乱不可。李建成比他老子有头脑,知道李世民留在长安,自己还有胜算,去了洛阳,便是潜龙入海,谁也休想制得住他,马上派亲信劝说李渊。李渊于是又改变了主意,此事不了了之。
天子之言,岂能如同儿戏?何况太子废立,事关国体。李世民就算不想篡位,经他这么一折腾,不想也得想了。如此摇摆不定、言而无信,将来被自己儿子兵变赶下台,也是活该。
(3)李元吉
所谓龙生九种,李渊有四个儿子,四子李元霸早夭,剩下的三个当中有两个才堪治国,已经算命中率极高了,所以出一个李元吉这样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