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与剑 作者:[苏] 瓦季姆·科热夫尼柯夫-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原料产地,或者于脆任其充当仆从国,在这种情况下也容不得民族主义分子。
“这同样适用于保皇党,以及那些想借助德国军队在俄国复辟克伦斯基式资产阶级民主政府的分子。”
“为什么就不能复辟?”
“因为,”哈根悻悻地说,“多民族的苏联是由尝到这种联盟甜头的民族拼凑而成。这些民族一向以它们共同的经济力量来标志各自的实力地位,它们利用总体经济的优势,达到了一定的生活水平并享有平等权利。”
“此话怎讲?”
“就是说,即使把它们分割成许多小块,也禁不住它们要恢复一统的愿望,想阻止这种愿望无异于抽刀断水。”
“还有什么途径呢?”
“我认为,”哈根断然说,“我们给这个国家选择的途径就是唯一的途径。从前有人觉得,元首处理某些问题过于生硬,现在我们深信: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办法。只有施行极端暴力,才能为帝国保住这些领土。要大量消灭人口,最坚决地消灭人口。把剩下来的人作为辅助劳力使用,并且限制生育,以后我们就不用担心大洪水了。”他开导魏斯:“年轻的朋友,您要明白:长期生活在苏维埃制度的影响下,靠吃它的果实长大的民族,就同母狼喂大的洛摩罗斯和瑞摩斯①一样。
【①罗马神话中一对孪生兄弟,出生后弃于河中,被狼救起、乳大后,洛摩罗斯为罗马王——译者】
“母很可以杀死,但狼奶已经吃了。有些人落到我们手里,就把这只母狼叫作野兽,大声疾呼要杀死它,还凶狠地折磨那些至今认狼为母的人。这种人只能得到个别人的支持,而得不到一个民族的支持。”
“我们到底依靠谁呢?”
哈根芜尔一笑,这一笑表示他有着过人的推理能力。
“就依靠那些民族主义分子,鼓励他们的民族分立主义和复辟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幻想。还有一类人可以依靠,他们在这里参与过处决本国同胞,只能死心塌地跟我们干一辈子。以上两种人就是我们要加以训练的材料。”
从哈根的议论中,很难确定什么是他自己的真实思想,什么是两面派的职业惯伎,即不管和谁谈话,自然而然要钻对方的空子。这一切增加了魏斯对同僚的了解,使他看清了他们在谈话时窥探对方心理的迂回手法。
尽管哈根有谨小慎微的职业习惯作为防护,魏斯仍能透过这层地甲发现他身上的弱点。哈根喜欢标榜自己。
哈根以谍报理论家自诩,认为他的求知好学乃是谍报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国家政权的巩固取决于特务系统密布的程度。特务系统渗透不到的地方会对现存制度构成威胁。这种观点不过是日本总体间谍理论的翻版,是赫斯在日本作过一番研究后成功地移植到第三帝国来的。
哈根是个老花眼,把手伸得远远地拿着几页稿子,向魏斯高声朗读他挑出来的几段话。他那肌肉松弛的苍白的脸变得十分庄重,有点象尼禄王的雕像,不过不是大理石的,而是蜡像。
哈根拿腔捏调地朗诵道:“无所不知即无所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对手即稳操胜券。
“这是绝对和普遍的真理。就象为了使低等生物服从于人这个高等生物,必须采用饥饿的办法作为抑制本能的调节器,以及各种灵活有力的手段来引起疼痛感一样;只有可靠的密探系统才能让执政者了解他们治下的那个社会的隐患,保证他们的江山代代相传。”
魏斯故作天真地问:“啊,元首不是没有继承人吗?”
“是的,”哈根说,“元首具有极高的政治热情,他为此作了一切牺牲。”
魏斯故意认真地说:“您的著作揭示了我们工作的深度,从意想不到的角度作了阐述,真令我惊叹。”又谦逊地说:“可惜我才疏学浅,不能对您的高见作出充分的评价。”
哈根见对方老实,又这么赞扬他,很受感动;就说:“我要助您一臂之力,我的藏书可供您使用。”
借阅哈根的书,并同他讨论其中内容,这使魏斯对法西斯间谍的种种手法有了进一步了解。
苏联战俘间谍学校筹建期间,希特勒的谍报头目们下达了特别指令,责成这些学校的领导、教员和教宫在工作中必须赢得学员的充分信任。对待学员要和气、严格、公正,给他们留下人道和高度文明的印象。要使学员们相信,德国人只不过扮演中间人角色,协助流亡的反苏中心将苏联从布尔什维克手中解放出来。应向学员灌输以下思想:他们都是自己国家的儿女,但这个国家是新秩序的国家;他们的行动是自觉自愿的,德国人并不干预他们的内部生活,只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这种皮鞭加点心、刽子手加糖果贩、狼狗加狐狸的两面战术魏斯早已熟悉。他曾根据特别档案室提供的落网间谍的悔过书与供词,研究过帝国主义谍报机关的那一套卑鄙伎俩,对它们有步骤地给自己间谍设下的种种陷阱知之甚详。魏斯觉得,目睹这班猎捕惊弓之鸟的家伙假仁假义地施展其阴谋诡计,就象每日每时看着刽子手们在行刑前向死囚争献殷勤一样。
哈根是怎样同一个眼神呆滞、脸孔青紫而浮肿的人“谈心”的呢?
这个代号叫“戈加”的人,在集中营里拒绝从一名判处绞刑的犯人脚下踢去凳子。德国人也要绞死他,他还是不肯。
这时,脖子上套着绞索的那个人厉声说:“别和我作对儿!自己找死等于替他们效劳。”他请求道:“别沉不住气,同志!”
于是“戈加”做了那个人认为有利于反法西斯斗争因而也是不合情理之事。但因犯们不肯宽恕“戈加”。“戈加”的身体渐渐坏了,最后堕落为“卡波”。现在成了这里的学员。
哈根和颜悦色地向这个两眼失神的人解释道:要是共产党不在战俘中间建立地下组织,而战俘也遵守营规的混那就完全没有必要在集中营设置警卫,也不必实行惩罚制度,因为这一切都违背了德国人固有的同情心理,给执法人造成精神上的痛苦,这种痛苦甚至超过了违法者肉体上所受的痛苦。
“至于限制囚犯的口粮,原因也很简单。德国肩负着养活苏联战俘的使命。但是占领区的苏联人实行怠工,使德国得不到足够的粮食来供应战俘。所以,苏军战俘在集中营里饿死,应由占领区的苏联人负责。”
哈根喂喂细语,同情地瞧着“戈加”那双失神的眼睛。
“戈加”坐在哈根面前的凳子上,上身挺直,保持“立正”姿式,两手老老实实搁在膝盖上,烟蒂快烧到嘴唇他也没有觉察。他的脸上神情淡漠,只是右脚——也许就用它踢去处绞刑的同志脚下的凳子——不停地颤抖着。
哈根作出笑脸,俯身对“戈加”说:“俄国人民很好嘛,纯朴善良,创造了不少优美歌曲,都是勤劳的庄稼汉。我们很喜欢俄国人民,所以要帮助你们达到目的,让俄国重新变成舒适安宁的家园。”他奉承道:“你们有过两位仁慈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她们都是德国人。啊,她们是多么关怀俄国人民!老百姓叫她们‘大娘’,也就是‘妈妈’。真是太好了!”哈根把眼睛朝上一翻,换成一种严肃自责的口吻说:“当然,我们德国人也对你们不起,没有能及时向全世界揭露马克思思想的罪恶。你们成了这种思想的牺牲品。我们对马克思生在德国负有责任,所以要拯救别的民族免遭他的思想毒害。英勇无畏的士兵们正在协助我们。”
他关切地问“戈加”:“你都明白了吗?”
“戈加”霍地站起来,挺直身子:“是!”
魏斯发现他那失神的眼睛里刹那间闪出一丝凶光和嘲笑的神气,很快又黯淡下去。
“戈加”走后,哈根请魏斯打开办公室的气窗,嫌恶地说:“这些畜生身上都有一股狗味儿。”
他自鸣得意地问魏斯:“看到了吗?这东西听见我说他们种族的好话就感动得要命。我们应当熟悉他们的历史和风俗。这会使他们高兴,唤起他们庄稼汉的正常本能。”
学校的领导、教员和教官,人人想方设法,力求更好地执行关于赢得学员信任的秘密指令。
魏斯觉得这道阴险的指令堵死了他接近学员的路径,使他也陷进了圈套。既然领导、教员和教官都遵照指令假惺惺笼络学员,那么魏斯所需要的那种人迟早会对德国人产生极度不信任的心理。对魏斯来说,这个办法是不可取的。尚存一点自由渴望的人会把魏斯的一切意图看作圈套。
是否向他物色的人暗示一下,德国人的友好态度全是诡计呢?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必须预先取得他们的信任才行。可是德国人都在竭力这样干,那些选中的对象又怎能区别他的诚意和他的同僚们的意图呢?
魏斯擅长扮演各种角色。经过事先的训练,他迫使自己改扮成德国人,成为地道的德国人,同时又保持本性不变。他不断提高演技,孜孜不倦地从周围人身上搜集和汲取各种细微特征,揣度交往对象的心理状态,不假思索地、准确地谈论他们那一套大道理,使之成为护身的铠甲和官冕堂皇的思想外壳。所有这些他都能做得维妙维肖。但是,他却无法窥视那些祖国叛徒的灵魂深处,无法设身处地仔细了解他们在目前处境下还残留着多少人性,而什么品质已经丧失殆尽。
他能设想,一个受尽折磨、吓破了胆的懦夫怎样在绝望的时刻“光棍不吃眼前亏”,向敌人作出最初的让步,卷进了漩涡的第一圈,然后愈陷愈深,终于被逐渐缩小的水圈卷入水底而遭灭顶。
应当理解这种人,应当找到规劝的方法,使他们耻于懦怯,恢复勇气,萌生希望,相信立功赎罪之后可以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
但也要估计到,走上这条堕落之路的人为数不少。除了懦弱分子外,还有另一种人,今天变本加厉地干着新的、更为卑劣的叛卖活动。这种胆小鬼听信法西斯分子的虚诺假愿,轻易上钩,有恃无恐,指望在宰割祖国的盗匪勾当中充当一名死心塌地的帮凶。他们相信,每一块被宰割的土地将在日尔曼帝国的荫庇下成为与世隔绝的古老宗法制保护区,德国会把这些农业民族区作为自己的原料产地而加以监管和关怀。
魏斯无法了解这种人,不能理解他们。尤其是从间谍预备学校来的人员,都已经过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反苏中心的培养。他们梦想把自己的民族拖回到古老宗法制时代,让百姓们俯首贴耳,过那“民族独立”的恬适的茅屋生活。为此他们不惜毁灭本族人民,因为它加入了苏联各民族大家庭——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然而又不能忽视,除了这些把敌人的观点刻骨铭心的家伙,还有一些人并非如此,他们只是将这些观点用作保护色和自卫手队
学员上课要写一篇作文,题为:《为什么我与苏维埃政权为敌》。
这篇作文一方面算作向敌人出卖灵魂的支票和保证书,另一方面又可提供研究资料。据此能够判断,作者的叛变行为同他的祖国观有多少联系。
尽管这种文字读起来叫人恶心,魏斯还是花费了好多时间。他聚精会神地分析每一句话,发现其中隐晦的含义、思想的棱角,以及为了不侮辱人们心目中最神圣的东西而采取的支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