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心不死-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机关的一份好工作,波拉德谎称曾在剑桥和巴黎的两个学术机构任过职。不久,他
就成功地通过了安全检查,并且两度通过“敏感性资料”的安全考核,使其触角伸
向最高机密。在此同时,他还骗取了信任,拿到了传递机密档案的“信使证”。1980
年中旬,他又被调入苏特兰另一个情报单位——海军情报支援中心的潜艇部,任情
报分析员。这些经历无疑为他的间谍活动铺平了道路。
二、窃取情报
波拉德在间谍活动中,以“SCI 考核及格证”和“信使证”为护身符,在华盛
顿的联邦调查局、国务院情报研究局、国防部情报局、国家安全局以及他所在的海
军情报机关之间通行无阻,大量窃取以色列感兴趣的情报分析报告、科技文件、卫
星照片。地图以及来往的函电记录等最高机密资料。
波拉德每周与以色列情报人员接头一次,带上机密资料供以色列人员拍照,同
时收回上批的文件。事发后,美国检察官说,波拉德所窃取的资料的体积可达6 英
尺高、6 英尺宽和10英尺长,足可以填满一个小房间。
三、捕捉间谍
1985年,波拉德的工作表现每况日下。他的顶头上司艾吉中校,有一次在他的
桌子上发现“一堆”与他职责无关的最高机密文件。同年10月的一个星期五傍晚,
波拉德的一位同事发现他携带了一个大纸袋离开了大楼,这名雇员将这一情况向上
司作了报告。
情报中心迅速展开调查,发现那一纸袋文件是电脑中心有关中东地区来往函电
的记录。于是艾吉中校在暗中加紧对波拉德的监视,发现他在以后的两个星期五,
带出去更多的机密资料。艾吉中校立即将此情况向安全机关作了报告联邦调查局和
海军调查局的特工为了取得证据,在波拉德的办公室安装了微型摄像机,并设法阻
止波拉德下一个星期五的窃密行动。11月 18 日下午,正当波拉德携带文件,走出
办公大楼时,被调查局特工人员截查,发现私带高度机密文件m 多份。
在安全人员的盘问下,波拉德供认,从1984年开始,就已将美国的数百份绝密
情报资料提供给了以色列在华盛顿的联系人。
11月21日早晨,波拉德逃脱了监视,突然开车进入了以色列驻美国大使馆,要
求政治避难。但10分钟后,以色列使馆人员将波拉德送出了使馆大门,守在使馆门
外的联邦调查局人员立即逮捕了波拉德。1987年3 月美国地方法院宣判波拉德终身
监禁。
四、殃及友邦
此案事发后,很快就在美以之间引起了一场风波。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在一次
电视讲话中说,波拉德间谍案已使美国机密情报遭到严重损害。他命令国防部官员
减少在情报方面与以色列合作。
与此同时,以色列官员也造责美国不断在以色列从事间谍活动。以色列总理佩
雷斯先是声称,以色列从不对美国进行“任何间谍活动”,继而又承认波拉德是以
色列间谍,但强调这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是由一个“不负责任的”单位,未经政府
允许而擅自作主的行为。他公开向美国道歉,并且交还了窃取的文件,同时还欢迎
美方派5 人调查组到以色列审讯有关人员。
事件不仅仅涉及美以两国。在查获波拉德窃取的情报中,内容牵扯到几个阿拉
伯国家防务安全方面就有60多份。1987年3 月18日,阿拉伯联盟驻美首席代表、驻
联合国观察员马克苏德大使在华盛顿召开的阿拉伯联盟的年会上讲,“这一案件意
味着,美国卫星情报系统所收到的关于阿拉伯世界的情报都透露给了以色列。其中
有些情报促使以色列对突尼斯进行了空袭,这些情报可能为以色列对袭击黎巴嫩南
部起到了关键作用。透露这些情报肯定损害了几个阿拉伯国家同美国之间的防务关
系。”“美国应该谅解阿拉伯国家不愿在军事安全方面与它打交道的原因。”
美政府面对阿拉伯世界的强大压力,不得不考虑它丢失在该地区储备大量军用
物资和飞行训练基地的可能性。如果这种可能性成为现实,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力量
将被大大削弱,而且还会引发美国在世界战略地位的坍塌。由此可见,美国极为重
视该案是有充分理由的,但在具体处理上,又只能采取安抚政策,以调和各方的不
满和失意。
原子间谍揭秘
杨尔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苏联情报机关成功地窃取了美英两国的原子机
密。美英反间谍机关也分别破获了某些苏联情报部门所操纵的原子间谍案。例如1950
年美国联邦调查局破获的罗森堡案,1950年英国MI6 破获的克劳斯·福克斯案,西
方新闻界都作过报道。但是公布的只是美英反间谍机关掌握的部分材料,很多真实
内幕,比如苏联情报部门得到了哪些原子机密,什么人参与了窃取工作,他们现在
又在哪里。过去这些几乎成了难解之谜。近年来,国际风云变幻,月转星移。最近
俄罗斯报刊介绍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情况,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一窥当时曾经引
起过轰动、对人类历史有重要影响的原子间谍案的内幕。
绝密情报——最早的情报来自伦敦
斯大林同志:在今年7 月将进行首次原子弹爆炸。炸弹结构:这枚炸弹的爆炸
物是第94号元素,没有使用铀235 。炸弹中心是由5 公斤钚做的圆球体,并混有带
阿尔法粒子的钹外源。钚的周围使用50磅铀作为增强剂。上述物质装在一个11厘米
厚的铝壳内,铝壳的外部周围装有普通炸药,厚度为46厘米。整体炸弹的内径为140
厘米。总重量为3 吨。其爆炸威力相当于5000吨普通TNT 炸药的爆炸力(其有效系
数为5 -6 %),裂变数量等于75.10。
原子炸药的储备:1 )铀235 ,到4 月份已得到25公斤,目前每月的产量为7
.5 公斤。
2 )钚(94号元素),在2 号营地存有6 .5 公斤。制取工作顺利,生产计划
超额完成。
预计原子爆炸将在7 月10日进行。
这是一份由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克格勃前身)呈报斯大林关于美国原子弹机
密的情报。上面标有绝密字样,并注明“仅此一份”,日期是1945年3 月。
要了解苏联对外情报人员是如何窃取情报的,让我们从一名从事原子情报工作
的苏联前情报人员开始谈起。
巴尔科夫斯基,出生在俄罗斯白城,三十年代初来到莫斯科,住在婶婶家里。
他在工厂当过钳工,读过工厂业校,后来进入机床工具学院学习。和千百名青年一
样,他参加了航空俱乐部,学习跳伞,驾驶汽车,射击,游泳,跑步。在毕业前的
两个月,他被内务人民委员会找去谈话后,参加了内务人民委员会的工作。
情报人员培训班设在莫斯科市郊。共有m 名学员,教员来自莫斯科。培训持续
了一年。尽管是按速成的方式培训,但内容很全面,很具体。1940年9 月在内务人
民委员会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11月被派到内务人民委员会驻伦敦办事处。
在学习期间,巴尔科夫斯基和他的同事对情报工作都有一个美好的幻想。但是
当知道内务人民委员会的英国科只有一名科长,一名副科长,两名刚分来的学员和
一位懂三国语言的女秘书时,他们颇有些吃惊。
mpanel(1);
当时驻英国的情报办事处实际已经关闭,只剩下唯一的一位情报干部。一切需
要从零做起,要恢复中断的联系,重新审查和筛选原有特情人员。
巴尔科夫斯基就这样从一名昔日的学生变成一名猎取别人机密的猎手。巴尔科
夫斯基的代号叫“邓”。1941年3 月由远东乘轮船先到日本一夏威夷一旧金山一纽
约,而后绕过爱尔兰到达利物浦。当时驻伦敦办事处唯一的负责人叫科尔斯基,他
是一位勤奋而严肃的年青人。当“邓”第一次执行接头任务时,科尔斯基嘱咐他
“小心,别犯错误”。谈何容易,对一个初到异国他乡还不到一个星期,而且讲话
蹩脚,英语不熟练、模样又古怪的年青人,工作起来真是太难了。在同特情接头的
时候,在街上他不止一次遇到过空袭警报,这时他便会意识到他是内务人民委员会
的中尉,是在进行战斗。
在狭小的办事处,不仅在情报学校学得的技能可以派上用场,而且27年的生活
经验也大有用处。像照像、驾驶以及钳工等技术都用上了。如有一名英国特情可以
直接提供保险柜里的非常机密的文件。在例行会见时,特情说由于情况变化,将无
法拿到钥匙,因此必须在几天之内复制一把备用的钥匙。巴尔科夫斯基的钳工技术
有了用场,两个小时不到钥匙就配好了,机密情报又能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莫斯科
总部,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1941年6 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之后,总部要求提供新的军事技术情报。当时尽
管苏英两国根据同盟条约应该互相交换这类情报,但英国当局往往对苏联保密。如
苏联军舰曾受到法西斯的水雷攻击,损失惨重。而英国舰队却掌握了独特的防御办
法,但是英国人对其盟友保密,在雷达技术方面也有类似的情况。“邓”通过所掌
握的特情,取得了重要情报,挽救了千百苏维埃水手的生命,从而获得了第一枚
“荣誉”勋章。
情报工作逐渐有所进展,新的情报源不断增加。因此总部要求提供原子情报时,
“邓”并不是从零开始。当时英国人把原子弹的研制工程叫做“管道合金生产”。
第一批关于原子弹的情报是由总部派专门信使取走的。但是经过千辛万苦获取的情
报却迟迟得不到莫斯科的反馈。直到1942年3 月,贝利亚才给斯大林呈送了一份秘
密报告,内容是: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正在进行核裂变的研究,其目的是取得新
型能源,同时开始研究将铀原子能量用于军事目的。
在1939年法、英、美、德就开始了对新的原子炸药的研究工作,并在极端保密
的情况下进行。
根据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通过情报人员所掌握的绝密资料,英国铀委员会在全
力研究利用原子能制造原子能制造原子武器,考虑到事态的严重性和现实性,苏联
应该:1 )在国防委员会设立由权威人士组成的科学咨询委员会来协调铀原子能专
家和科研机构的工作。
2 )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要保证向研究铀的著名专家提供秘密资料,以便进行
评价和利用。
在三年之后,驻伦敦情报办事处给“邓”(巴尔科夫斯基)看了一份密码电报,
其内容令他终生难忘。
伦敦,依里奇:1945年你和“邓”完成了巨大的有益的工作。你们提供的科技
情报中60d %是非常非常珍贵的。虽然30%材料的评价还没收到,但大部分涉及原
子能问题,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近期对方反间谍工作在加强,在此条件下“邓”一人联系17名特情是不正常的。
这种无谓的冒险及其危险性无需进行解释。
当然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