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读者理想藏书-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淮南子》
(西汉)刘安(?~前122)
中华书局1989 年版,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点校本。
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作。亦称《淮南鸿烈》或《鸿烈》,21 卷。
东汉高诱注《淮南子》,在《叙》中对全书内容作了简要的概括:“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言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间诡异瓌奇之事。其义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然其大较归之于道,号曰《鸿烈》。鸿,大也;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
《淮南子》一书杂采先秦诸子之说,以道家思想为主,内容广博。论及宇宙形成,世界本体,在发展观上表现了朴素辩证法思想,政治观上强调仁政,得民任众。同时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传说,文笔秀丽,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吕氏春秋》
(战国)吕不韦(?~前235)
上海学林出版社1984 年版,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
吕不韦,战国末大商人,政治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吕氏春秋》为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写成,是中国第一部主编主持,有众多作者参与,按统一思路和体例编著而成的著作。全书26 卷,内分十二纪、八览、六论,共160 篇。内容以阴阳家思想为主,兼及儒、道、名、法、墨、农各家言,建立了一个天、地、人相统一的系统模型。保存了许多先秦时期的史料,用司马迁的话说,“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可以说是当时的一部百科知识全书。
《周礼》
作者不详。
清孙诒让《周礼正义》。
本名《周官》,与《仪礼》、《礼记》号称“三礼”。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该书作者和成书时代,迄今无定论。张舜徽先生认为,该书为战国时人辑录的周王室和战国时代各国官制汇编。全书以六官分为六部,每部分对应六种首要官职之一:(一)天官冢宰:宰相(掌管全面政务);(二)地官司徒:掌管教化;(三)春官宗伯:掌管祭祀;(四)夏官司马:军事官员;(五)秋官司寇:掌管刑罚事务;(六)冬官司空:掌管土木工程。该篇全佚,后人以《考工记》补之。中国历代官制深受《周礼》影响,自隋唐至明清,政府均设六部,且习惯上称六部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
本书对研究先秦礼制、政治、经济、文化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管子》
秦汉时人托名管仲所作
科学出版社1956 年版,郭沫若、许维遹《管子集校》。
托名管仲所作,实是后人采拾管仲言行,附以他书汇集而成。罗根泽认为,《管子》书中有战国思想家、阴阳家、战国法家、秦汉兵家、战国儒家、战国中期以后道家的著作及汉代理财学家的著作。西汉末年,刘向整理图书,定为86 篇,现仅存8 类76 篇。刘歆《七略》著录《管子》于法家。《汉书
艺文志》著录于道家。张岱年先生认为法家思想为《管子》的主导思想。该书主要讨论治国之术,并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加以阐述。
《仪礼》
(战国)作者不详
《十三经注疏》本。
儒家经典。亦称《礼》或《士礼》、《礼经》。成书初在春秋战国时代,也有人主张为孔子所撰。春秋战国时期礼制的汇编,主要记载当时士这一社会等级的冠礼(成人礼)、婚礼、丧礼、朝礼、祭祀等礼仪的内容和程式。如《士冠礼》叙述士子的加冠礼;《士婚礼》叙述士的婚姻礼;《士相见礼》叙述士互相会唔时所行礼仪等等。《仪礼》成为贵族子弟学礼仪的重要教科书。
《仪记》中所记的礼仪制度不少为后世承袭,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直接相关,影响深刻久远。
《春秋繁露》
(西汉)董仲舒(约前179~前104)
中华书局1975 年排印本。
董仲舒,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今文经学大师。《春秋繁露》全书17 卷,82 篇(亡失3 篇)。该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结合阴阳五行学说,发挥《春秋公羊》的“春秋大一统”之旨,宣扬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之说,建立起以“天人感应”为特征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神学体系。提出“三统”、“三正”的历史循环论,将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种的人性论。董仲舒的学说为加强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中国历史上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程全书》
(北宋)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
中华书局1982 年《二程集》。
北宋程颢、程颐兄弟合著。程颢,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程颐,号伊川,世称伊川先生。河南洛阳人。兄弟二人从学于周敦颐,世称“二程”。明清时期,有人将二程著作各单行本汇刊成《二程全书》65 卷。二程在哲学上,发挥了孟子至周敦颐的心、性、命理之学,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认为理是宇宙本体,产生万物,主宰万物,在现实生活中体现为伦理道德,“天下善恶皆天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间”,宣扬“存天理,灭人欲”。
二程开创的理学,又称“洛学”,后为朱熹继承并发展,称为程朱理学,对陆九渊、王阳明等影响很大。但过分强调伦理道德而压抑人的合理需求,遭到后世许多学者的尖锐批评。
《焚书》
(明)李贽(1527~1602)
中华书局1974 年版。
李贽,明代后期最杰出的异端思想家。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焚书》为李贽的主要著作,6 卷,因自知是书“大抵多因缘语、忿激语,不比寻常套语。恐览者或生怪憾,故名曰《焚书》,言其当焚而弃之也。”
李贽在书中公开以“异端”自居,提出“童心”说,所谓“童心”就是“真心”,没有被封建伦理、程朱理学浸染的赤子之心。痛斥道学家虚伪,
失去童心,“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反对将儒家经典当作千古不变的教条。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同情妇女,批判男尊女卑观念。
《焚书》问世后虽屡遭焚毁,但流布日广,一直鼓舞人们反对思想专制,追求思想自由的权利。
《公孙龙子》
(战国)公孙龙(约前330~前242)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年版,庞朴《公孙龙子译注》。
又称《守白论》。作者公孙龙,赵国人,赵国时名家代表人物,以善辩著称。《公孙龙子》约成书于公元前3 世纪以后,其中《迹府》为后人所记公孙龙的言行事迹,其余5 篇则是公孙龙的逻辑学论著。第一次把名实问题——即概念与对象世界的关系问题从逻辑理论的高度作了研究和概括。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白马非马”与“坚白石离”两大命题,揭示了概念的一般与个别的差异,同一认识对象不同属性的差异等逻辑学问题,概括出“二无一”即不同类的事物不能合成一个东西的方法论原则。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重直觉、非分析,而《公孙龙子》倡导的逻辑分析的思维方式相比较而言,价值尤为重大。
《白虎通义》
(东汉)班固(32~92)
商务印书馆1936 年《四部丛刊》本。
亦名《白虎通德论》,又名《白虎通》,4 卷43 篇。是一部罗列和综合各家观点的经学著作。建初四年(79),东汉章帝亲自主持,在京城白虎观召集天下名儒讲论五经异同,以正经义,所议问题,以皇帝名义制成定论,班固奉命对章帝的裁决和《白虎议奏》编辑整理,遂成《白虎通义》。主要记述白虎观会议关于经学的讨论,系统吸收了阴阳五行和谶纬学说,把自然界秩序和封建社会秩序紧密结合在一起,提出了完整的神学体系、用以维护君主专制最高权威,成为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一部神学、伦理学法典。《白虎通义》中的封建、伦理思想对中国人影响之深远超过同代的其他著作。
《列子》
作者不详
中华书局1979 年杨伯峻《列子集注》。
又名《列子新书》,唐宋后又名《冲虚真经》或《冲虚至德真经》。旧题战国列御寇著。《汉书·艺文志》著录为18 篇,早佚。今本《列子》,近代学者认为是魏晋时人的作品,8 卷,着重反映魏晋时期玄学清谈和放荡纵欲的思想,其中也包含了一些道家和佛学的思想。宣扬安于天命,强调生命有限,主张及时行乐。另外,书中记录了大量的民间传说、神话和寓言故事,如“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日知录》
(明末清初)顾炎武(1613~1682)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年版,黄汝成《日知录集释》。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思想家顾炎武的代表作。顾炎武,江苏昆山人。顾氏日常读书,有所得即随手笔录,积累30 余年,写成这部笔记体名著《日知录》。
全书32 卷,内容据作者说是“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他的
学生潘耒将该书分为八类: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和艺文。顾炎武一反明末空谈心性的空疏学风,提倡“经世致用”,匡时救世,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治学偏重考据,开清代朴学先风。
《日知录》问世后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经久不衰。
《象山先生全集》
(南宋)陆九渊(1139~1193)
中华书局1980 年版,《陆九渊集》勘校本。
又称《陆九渊集》、《陆子全书》。作者陆九渊,江西人,因讲学于象山,人称象山先生。《象山先生全集》36 卷,由其子陆持之和学生吴杰等编定。陆九渊为宋代道学内部两大系统之一“心学”的创始人,以“心”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断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阐发“心即理”的观点,强调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之中”。主张认识“理”要“切己自反”、“发明本心”,不必多读书等。陆氏的心学体系当时与朱熹的理学体系相抗衡,二人曾两次通过鹅湖之会,展开辩论,为学术界的盛事。陆九渊的心学,被明代中后期王守仁所继承,形成陆王心学,并在明清之际,直至20 世纪上半叶,为一些哲学家所发挥。
《张载集》
(北宋)张载(1020~1077)
中华书局1978 年点校本。
亦称《张子全书》、《张横渠集》等。作者张载,陕西眉县人,北宋理学中“关学”的创始人。《张载集》为张载的文集,其中包括:《正蒙》,张载最重要的著作,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横渠易说》,是张载的《易》学著作;《经学理窟》,反映了张载的社会政治思想;《张子语录》,张载的讲学语录;《文集佚存》是留存的一部分文集。张载的哲学思想主要是系统论述了万物皆本于“气”的宇宙本体论,提出了“太虚即气”的自然观,张载气一元论为明清之际王夫之阐发,人性论思想得到宋代理学家的认同,“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政治思想对后世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