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学之最-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人民的极大愤恨。还有的是对列宁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诗集爱憎强烈,
感情奔放,尽管内容和形式还有些稚嫩,它却以崭新的姿态和高昂、乐观的
革命激情跃居诗坛,具有巨大的鼓舞力量,无论在当时知识青年中,还是对
现代新诗创作都产生了广泛而巨大的影响。
最早的散文诗集
最早的散文诗集,是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在1924
年至1926 年创作、于1927 年出版的《野草》。它也是现代最有影响的散文
诗集。收有《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我的失恋》、《这样
的战士》、《好的故事》、《风筝》、《雪》、《希望》、《过客》、《复
仇》、《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等23 篇散文诗。作者怀着“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它既表现了作者不懈的
追求和不倦的战斗精神,也反映了作者复杂的思想矛盾,带有明显的自我解
剖的痕迹。内容主要是对光明的追求,对封建社会的讽刺和批判,对革命者
的敬慕和礼赞,对自己在黑暗重压下苦苦求索的劳顿、孤寂和彷徨的复杂心
情的自我解剖等,充满了积极顽强的战斗精神。在为“三?一八”惨案而作
的《淡淡的血痕》中,作者以敢于蔑视敌人的气势,嘲笑了造物主的怯弱,
歌颂了“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使天地在眼中变色。写于“直奉战争”中
的《一觉》,则以莫大的欢欣,拥抱了被风沙打击得粗暴了的年轻的魂灵,
他们像受摧折的野蓟一样,依旧开着小花,给旅人以莫大的安慰。这些战斗
的抒情之作,于郁勃挺秀之中显示了动人的力量。其语言凝练、感情深沉。
多用象征手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形成独特的意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
力。鲁迅以散文的形式写诗,这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一次尝试。自此以后,
散文诗与日俱增,并逐渐成为了中国文学的一种优秀的文学样式。
最早的文学期刊
我国最早的文学期刊是《嬴寰琐记》。它于1872 年11 月创刊于上海,
1875 年元月停刊。24 开,线装本,每册24 页,约28000 字。共发行28 期。
以刊载诗词、散文为主,兼载小说、笔记、政论、史传、民俗学,小说中有
些是译作。它是纯文艺性质的刊物,以社会改革、启发民智为己任,重文艺
理论,重文学翻译。它在文学期刊史上具有“开山”的意义。
最早发表新诗的刊物
最早发表新诗的刊物,是1915 年9 月15 日在上海创刊的综合性月刊《新
青年》。原名《青年杂志》。主编陈独秀(1880—1942),编辑和撰稿人有
李大钊、鲁迅、钱玄同、沈尹默、刘半农、胡适等。1916 年迁往北京。早在
1917 年2 月1 日出版的第二卷第六期上面,就发表了第一个白话诗人胡适的
《白话诗八首》,后又在1918 年1 月出版的第三卷第一期上面发表了胡适、
沈尹默、刘半农的新诗10 首。以后几期,还发表了陈独秀、鲁迅、俞平伯、
陈衡哲、李大钊等人的新诗62 首。该刊物高举文学革命的旗帜,倡导“民主”
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反对旧道德、旧文学,提倡新道德、新文学和
白话文。它除发表新诗外,还发表了胡适与陈独秀倡导文学革命的文章和鲁
迅著名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等。它对新文学的发展起了开创性的作用。
最早的诗刊
最早的诗刊,是1922 年1 月15 日在上海创刊的《诗》。为月刊,由中
国新诗社编辑,实为文学研究会出版物之一,具体由文研会成员叶圣陶、朱
自清、刘延陵编辑。它很受热爱新诗的诗人们的拥戴和支持。撰稿者多为文
学研究会和湖畔诗社的成员,其中以胡适、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
照、俞平伯、郭绍虞、汪静之、冯雪峰、应修人等人写稿为多。它主要刊登
新诗和诗评,同时还评介日本的小诗、美国的新诗运动和法国的象征派诗歌
等。1923 年5 月15 日,因稿件短缺和编者分散而终刊。共出版两卷七期,
它为我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最大的外国诗歌选集
最大的外国诗歌选集,是许自强在1990 年主编的《世界名诗鉴赏辞典》。
全书收录了50 个国家的223 位诗人的诗作656 首,加上诗人小传和赏析文章
等共约150 万字。入选作品多系文学史上素有定评的名家名作。所选重点突
出,同时兼顾全面。它重点介绍了诸如普希金、雪莱、歌德等才华横溢的诗
坛巨匠的作品;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波德莱尔、艾略特、叶芝等现代派重要诗
人的诗作;对俄国古米廖夫、苏联帕捷尔纳克和阿赫玛托娃等长期被封锁压
制而刚刚恢复名誉的诗人诗作作了重新介绍;对美国布莱和奥尔森以及现代
希腊埃利蒂斯等活跃在当代诗坛、影响巨大的诗人诗作给予了补充介绍;同
时,摘要介绍了一些优秀长诗,适当介绍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新诗。全书所录
以抒情诗和哲理诗为重点。它既是一部综合性的名诗选集,又是一部高雅的
诗歌鉴赏工具书。它的问世,对于中国人民了解外国诗歌起了积极的作用。
最早的诗歌
最早的诗歌,是上古时代的《弹歌》。又名《作弹歌》。《吴越春秋?勾
践阴谋外传》载,范蠡进善射者陈音,勾践询以弓弹之理,陈音在应对时引
用此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以前有人认为这是黄帝时代的歌谣,
但无据可证。不过从内容和形式上看,这无疑是一首比较原始的猎歌,它回
忆了几乎全部的狩猎过程,反映了渔猎时代的社会生活。
最早的现实主义诗歌
最早的现实主义诗歌,是《诗经》“国风”中的周代民歌。它们反映了
劳动人民的生活处境,表达了他们对剥削、对压迫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
信念。《七月》在一个不太长的篇幅里反映了当时奴隶充满血泪的饥寒交迫
的生活,有意识地显示了阶级社会不合理的现实,可以说它是那个时代社会
的一个缩影。《伐檀》中的作者更以鲜明的事实,启发了被剥削者的阶级意
识的觉醒,点燃了他们对阶级仇恨的火焰。那伐木的奴隶,向剥削者提出了
正义的责问:为什么终日辛劳的人反而无衣无食,而你们这些“不稼不穑”、
“不狩不猎”的人反而坐享其成?!这与在数千年后全世界无产阶级伟大诗
人鲍狄埃所写《国际歌》中的“一切归劳动者所有”,怎容得“吃尽我们的
血肉”的“寄生虫”和“毒蛇猛兽”等愤怒的呐喊和正义的呼号,大有惊人
的相似之处。在《硕鼠》中,描写了不堪忍受沉重剥削而想逃亡的劳动人民,
表现了他们的反抗精神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同时对像“贪而畏人”的
大老鼠之类的剥削者表示了极大的蔑视和仇恨。《式微》、《击鼓》、《扬
之水》、《鸨羽》、《伯兮》、《东山》等,反映了劳动人民在沉重的徭役
和兵役的负担下所遭受的痛苦和折磨,并提出了沉痛而愤怒的控诉。那些以
婚姻恋爱为主题的民歌和恋歌,如《氓》等,表现了人民特别是广大妇女为
追求纯洁、健康、自由、幸福的爱情婚姻的精神。那些讽刺统治阶级荒淫无
耻的诗歌,如《新台》、《南山》、《株林》、《相鼠》等,更是表现了人
民巨大的愤慨和反抗精神。
“国风”不仅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现实的认识和爱憎,而且还表现了他们
善于以简朴的语言来描摹事物,以朴素的生活画面来反映社会现实的才能。
它们有的以素描的手法述说着一切,使人感到格外真实、生动、有力;有的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突出生活的一个侧面或人物特征,来表现作者对社
会的认识与批判。特别是那些揭露统治者丑行的民歌,深刻地表达了人民的
愤懑与痛恨。有的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通过抒情主人公内心的直接倾诉,
表现他们的欢乐与悲哀,激起读者的同情。“国风”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现
实主义的基础,在文学史上永远闪烁着不灭的光辉,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
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
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更大。它推动历代诗人、作家去关心国家的命运和人
民的疾苦,无论是汉魏乐府还是近代歌谣,也无论是陈子昂、杜甫、白居易、
陆游、关汉卿、罗贯中、施耐庵、曹雪芹等古代著名作家,还是鲁迅等近现
代进步作家,都无不继承和发扬着这一伟大精神。
最早的政治讽刺诗
最早的政治讽刺诗,是《诗经》中的政治讽刺诗。它们揭露当时政治的
腐朽、黑暗,讽刺统治者生活中的丑行,可说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暴露文
学。这些诗歌,主要是“国风”中出自劳动人民之口的讽刺性民歌。如《新
台》、《南山》、《株林》、《相鼠》、《硕鼠》等,以及在西周后期雅诗
中如《苕之华》、《何草不黄》等少数劳动人民的作品。它们以十分尖锐和
辛辣的笔触,无情地揭露和讽刺了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秽行,鞭挞了他们丑
恶的灵魂,表现了人民极大的愤慨和勇敢的斗争精神。其次是保存在大、小
雅中的贵族文人的作品,如《北山》、《十月之交》、《正月》、《荡》、
《抑》等。它们批判昏庸腐朽的当权者,揭露和斥责昏君佞臣,反映社会问
题,表达诗人伤时忧国、关心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心情。这些诗歌,是我
国文学政治讽刺诗的良好开端,是文学发挥其巨大社会功能的楷模。
最早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最早最长的政治抒情诗,是战国时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约前340
—约前278)的代表作《离骚》。它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篇浪漫主义
杰作。诗人在自己被再次放逐、深感救国无路、本有希望的楚国濒临绝境、
爱国理想彻底破灭的情况下,以无比沉痛的心情熔就了这篇激动人心的诗
篇。全诗373 句,2490 字。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部分是诗人对以往历史的
回溯,后部分是描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全诗通过诗人以烈火般的热情、
雄伟瑰丽的想象、神采飞扬的语言以及一生不懈的斗争和身殉理想的坚贞行
动,表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祖国的战斗精神,表现了与祖国同休戚、
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感情,也表现了他热爱进步、憎恶黑暗的光辉峻洁
的人格。同时通过诗人战斗的历程和悲剧的结局,反映了楚国政治舞台进步
与反动两种势力的尖锐斗争,暴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腐朽和反动势力的嚣张
跋扈。全诗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运用大胆的夸张和美丽的象征及比兴手法,
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驱使山川自然与历史传说等构成了一幅雄奇壮丽的艺
术画面,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诗篇结构雄伟,形式多
变,感情真挚强烈,气势奔腾雄伟,语言绚烂多彩、优美精练,具有深刻的
现实性和强烈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诗歌发展了我国人民口头创作的神话浪
漫主义,成为了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2000 多年来,它教育和感奋
了无数读者,对后世文人和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汉武帝时淮南王
刘安专著《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