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中外文学之最 >

第19部分

中外文学之最-第19部分

小说: 中外文学之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产生的第一首优秀的人民
的诗篇。郭沫若曾在该诗序中称它是“人民翻身”到“文艺翻身”的“响亮
的信号”;陆定一说它是“新民主主义文艺运动对于封建的买办的反动的文
艺运动的胜利”。
最短的乐府诗
最短的乐府诗是汉代无名氏的乐府民歌《箜篌引》。它又称《公无渡河》。
共4 句16 言。其诗源于故事崔豹的《古今注》。朝鲜渡口守卒霍里子高,早
起撑船,忽见一白首狂夫,披发提壶,横流急渡,不幸坠水丧生。狂夫之妻
赶至阻拦不及,乃弹箜篌成曲以寄其哀。曲终,亦投水自尽伴夫而去。霍里
子高回家说与其妻丽玉,丽玉为之悲伤不已,亦操箜篌摹拟其声,名《箜篌
引》。后人乃作此诗。其诗虽短,若将其与狂夫坠水的故事联系同读,我们
似乎可以听到那有苦无告的狂夫之妻,仍在岸边手操箜篌仰天恸哭。
最早的边塞诗
现存最早的边塞诗,是西汉时乌孙公主刘细君在乌孙国吟唱的《乌孙公
主歌》。刘细君,沛(江苏沛县)人,是江都王刘建的女儿。汉武帝在元封
六年(前105 年),为了西北的安全和各民族的友谊,将宗亲细君远嫁生活
在西北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的乌孙族乌孙王昆莫。后因昆莫年老,加之言
语不通,细君思乡悲愁油然而生。她所作《乌孙公主歌》,既抒发了一个远
适西北边塞的汉族女子的思乡之情,也反映了西北兄弟民族的生活习俗,开
了我国文学边塞诗的先河,对以后边塞诗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至盛唐更
形成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最著名的边塞诗
最著名的边塞诗,是初唐诗人高适(约702—765)在开元二十六年(738
年)所作《燕歌行》。诗歌揭露了在天子纵容下边将骄淫轻敌,致使广大爱
国战士遭受巨大痛苦和牺牲的边地实情。诗歌以下层士卒的口吻叙述了一个
战役的全过程。前8 句写出师,次8 句写战败,又8 句写被围,后4 句写死
战。全诗歌颂战士们英勇爱国的精神,描写战斗的激烈和艰苦。诗歌一开始,
从“天子非常赐颜色”入手,表现出汉将出征骄横不可一世的形象,又以“战
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鲜明对比的图画,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
现实,突出了军中高层将领与下层士兵的尖锐对立。诗歌还展示了“少妇城
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的两地相思、关山阻隔、永无见期的苦痛。“相
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表现了战士们英勇无私的爱国精神,讽刺
了败将张守圭妄奏克获之功的劣行。最后以忆李广作结,感叹朝廷任用边将
不得其人,希望将军体恤士卒。诗用错综交织的诗笔,把荒凉绝漠的自然环
境,把苍凉的边塞风光,把如火如荼的战事和将士们复杂的心理活动融合在
一起,造成一种深沉悲壮、豪放雄浑的艺术风格。其思想性与艺术性都取得
了很高的成就,不愧是唐代边塞诗中现实主义的杰作。
最早的著名咏蝉诗
最早的著名咏蝉诗,是唐初诗人虞世南(558—638)的五言绝句《咏蝉》。
它描写蝉饮清露,生性高洁,蝉声远传,并非凭借秋风,实以居高所致。诗
人运用比兴象征手法,托物寓意,感慨一个人只要品德高尚,就无需凭藉其
他,其声威名望便自能远播。它是咏蝉诗中的佳作。唐太宗曾赞赏虞世南的
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此诗可视为诗人自况之词。
最早的禽言诗
最早的禽言诗,是《诗经?豳风》中的《鸱鸮》。全诗4 章。描写一只
备受猫头鹰侵害的雌鸟,诉说子亡宅毁的悲痛,以及在艰难的情况下营造新
居的劳苦和在心疲力敝的情况下不得不发出凄切呼号的经过,表现出对危殆
处境的惶恐和畏惧。诗歌用比兴的手法,假托鸟的口气,诉说其处境的艰难,
反映的可能是当时弱肉强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诗序》和《尚书?金滕》
说它是周公示志写给成王看的,但不足信。
最著名的摹声诗
最著名的摹声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768—824)的杂言古诗《听颖师
弹琴》。它是一首写琴声之妙刻骨入髓的名作。诗人巧妙地把诉诸听觉的乐
声转化为了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诗一开始,一气10 句,用了一连串新颖贴
切的比喻,摹写乐声和音响。有用青年男女轻声耳语、倾诉衷情来比拟琴音
细柔微婉的;有用气宇轩昂、勇士奔赴战场的气势比拟琴声的激昂雄壮的;
有用浮云、柳絮在广袤无垠的天空中飞扬比喻琴声的轻快悠扬的。接着诗人
展开想象的翅膀,描摹琴声像百鸟争喧,忽听一只凤凰在引吭长鸣,不同凡
响。最后琴音升到高山之巅,陡然又一落千丈,戛然而止。这一腾挪变化的
描写,把琴声的细柔深沉、抑扬顿挫的感人力量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达到了
“听声类形”的艺术效果,成为了我国诗歌史上摹写声音的至文。
最早写元宵灯节的诗
最早写元宵灯节的诗,是隋炀帝杨广(569—618)所作《正月十五日于
通衢建灯夜升南楼诗》。即“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凝流水,春风
含夜梅”。诗歌短短4 句,却把元宵佳节那种火树银花、皓月春风、水韵梅
香的美景描写得淋漓尽致,为以后创作歌咏灯节的诗篇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最早反映中日友谊的名诗
最早反映中日友谊的名诗,是唐代诗人王维(701—761)所作五言律诗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晁监即日本人阿倍仲麻吕。他于开元五年(717
年)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改名晁衡(又作朝衡)。于玄宗、肃宗、代
宗三朝,历任秘书监、卫尉卿等职。天宝十二年(753 年),他以唐朝使者
的身份,随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团乘船返还日本。启程时王维、玄宗、包洁
等人均写诗赠别。其中,王维的诗最为动人。诗歌通过路遥海险、音信难通,
抒发临别时胸中的百感交集。沧海茫茫,万里难极,航海唯凭看日扬帆。诗
中构想巨鳌和大鱼的奇诡,多透出安危未卜的焦虑。最后设想安全抵达故土
之后,天各一方,鸿书难传,再次表达依依难舍的心情。通篇无实地景物,
只是对友人在归途中的种种担忧喟叹,交织着怅惘和惦念,婉曲而丰厚地传
达出可贵的情谊。这是表现中日两国人民自古友谊深挚的一篇佳作。晁衡上
路不久,伟大诗人李白听到他已途中遇难、溺水而死的噩耗(后实为晁衡途
遇大风漂泊海南而幸回大唐),又挥笔写下了吊唁晁衡的七言绝句《哭晁卿
衡》一诗。其中“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两句,以比喻的手法
对晁衡的人品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又以拟人的笔调写出了天地同悲的哀愁。
诗歌形象鲜明,表情达意含蓄而有特色,亦是反映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名作。
最早的汉译英语诗
最早的汉译英语诗,是英国驻华使臣威妥玛首译、中国人董恂改译的美
国诗歌《人生颂》。它是19 世纪美国的著名诗人朗费罗(1807—1882)在
1838 年以匿名发表的一首诗歌,又译《生命颂》。它也是华夏民族以外的第
一首传入国内的外国诗歌。在1864 年,英国使臣威妥玛以汉语翻译了这首
诗,译文似通非通,有章无韵。后由中国人董恂(曾任清廷户部尚书、各国
事务衙门官员)改译,其内容和形式基本接近原作。当时没有公开发表,仅
被人写在中国人使用的扇子上面供人欣赏,在120 年以后,才被现代学者钱
钟书发现系董恂译作。全诗仅36 行,但字里行间跃动着澎湃的激情,洋溢着
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燃烧着旺盛的生命之火。它被美国人民誉为“真正美
国心脏的跳动”的诗,它“比雪莱、济兹和华滋华斯等人所有的梦想加在一
起有价值得多”。这首诗歌在当时颇为轰动,不仅在读者中产生了深刻的影
响,而且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效应。如果说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曾使不少青年走上了自杀的可悲道路,那么郎费罗的《人生颂》却恰恰扑灭
了不少厌世青年自杀的念头,并更增添了他们求生的热望。该诗在我国引进
西方文学的历史上,比莎士比亚和但丁的作品还早得多。
最早的散文诗
最早的散文诗,是现代诗人沈尹默(1883—1971)所创作的《月夜》。
它写于1917 年。诗中塑造了一个在霜风明月中与高树并立的“我”的形象,
反映了当时个性论者的精神特征。它为中国文坛散文诗的发展开了先河。1918
年,在刘半农的大力提倡及实践下,创作散文诗的人越来越多。
现代最早的一首白话诗
现代最早的一首白话诗,是近代与现代文学交替时期著名的文学大师胡
适(1891—1962)在“五四”白话文运动前的1916 年8 月所写的一首白话诗
《朋友》。后改名为《蝴蝶》,发表于1917 年2 月的《新青年》杂志上。它
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白话诗集《尝试集》的第一首诗,以写一对蝴蝶来
象征人间的爱情。全诗五言八句,好像律诗,却无对偶、平仄。虽押韵,但
又不受律诗韵律的限制,且不用典,文字整齐,行文自由,意象清新,堪称
作者“八不主义”的示范之作。尽管它没有格律诗那样完美,甚至有些粗浅,
但毕竟为中国文学诗歌领域开辟了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新的体裁。胡适一
改律诗为白话诗,也是他坚信“自古成功在尝试”的结果,可以说他不愧为
中国“新诗之父”。
最早的诗体
最早的诗体是四言诗体。全诗每句四字组成。四言诗以《八伯之歌》、
《康衢歌》为最古,以西周和春秋时期为最盛,以诗歌总集《诗经》为其代
表。四言诗体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起过巨大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自南
朝宋齐以后,作者逐渐减少,被与新的内容相适应的新的形式五、七言诗所
替代。
最有影响的诗体
最有影响的诗体,是五言诗和七言诗。它们产生于汉代,完成于唐代。
其中包括古体诗中的五古、七古和近体诗中的五律、七律及五绝、七绝等。
这些诗体,上承风骚,下启词曲,是我国诗歌史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
种诗体。
最早一首完美的五言诗
最早一首完美的五言诗,是西汉无名氏所作乐府民歌《陌上桑》。它叙
述五马太守调戏采桑女子秦罗敷而遭到严词拒绝的故事。揭露了太守的丑恶
与愚蠢,赞扬了罗敷的坚贞和机智,反映了当时上流社会官吏的荒淫和无耻。
全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塑造了一个美丽、勤劳、机智、勇敢、坚
贞、纯洁的女性形象。秦罗敷既是来自生活的现实人物,又是具有蔑视权贵、
反抗强暴的民主精神的理想形象,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人民的美好愿望和
高贵品质。长诗全用五言句式写成,共53 句、265 言,这在我国文学史上还
是首次。在汉以前,在诗坛上占统治地位的诗体一直是四言诗,在一些诗中,
虽间有五言句式出现,但却没有一首完整的五言诗。自汉乐府民歌兴起,五
言诗才从民间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了乐府歌辞,并逐渐被文人所爱好和模
仿。至东汉,才出现了完整的文人五言诗,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