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中外文学之最 >

第38部分

中外文学之最-第38部分

小说: 中外文学之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家迁回北京,从此衰落破败。曹雪芹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
他出生于江宁,为曹颙独子(一说为曹寅继子曹俯之子),13 岁前在江宁度
过了一段“锦衣纨绔”、“妖甘餍肥”的生活,这使他对高层统治者穷奢极
欲的罪恶有了一定了解。又因曹氏为“书香之家”,藏书极丰,又给曹雪芹
的文化修养提供了极为优越的条件。他少年时即工诗善画,多才多艺。13 岁
迁居北京后,生活贫困,曾从事抄写之类,但也为时不久。晚年移居西山,
生活更为困顿,住处“满径蓬蒿”,过着“举家食粥”的日子。这使曹雪芹
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黑暗和罪恶,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封
建阶级没落的命运,同时也使他更有机会接触更为广阔的社会现实,使他的
创作有了更为坚实的生活基础。生活的极度困苦丝毫没有消磨曹雪芹的志
气,反使他更加豪放不羁、傲岸嫉俗。同时开始了伟大的现实主义古典小说
《红楼梦》的艰苦创作。“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确是“字
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惜未及完稿,这位伟大的作家,就因
爱子早殇,悲痛成疾,仅40 多岁,便在贫病交迫之中搁笔与世长辞。
《红楼梦》未完稿题名《石头记》,基本定稿只有80 回,以后的稿子不
及整理便都“迷失”了。80 回稿先在少数朋友中传阅,后以手抄本流传30
年之久。到乾隆五十六年(1791 年),程伟元、高鹗第一次以活字版排印出
版,但已是120 回了,书名也改为了《红楼梦》。后40 回多为高鹗续成,据
原作线索,将宝、黛爱情写成悲剧结局,虽思想性及艺术性远不及原作,但
却使小说成为了结构完整、故事首尾齐备的文学巨著。曹雪芹作《红楼梦》,
与吴敬梓作《儒林外史》,都是在所谓的“乾隆盛世”。这一时期表面看似
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矛盾都在加剧恶化,整个清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
转折点。曹雪芹敏锐地感到了时代风雨的来临,在自己丰富生活经验的基础
上,创作了这部不朽巨著——《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
本质特征。它所描写的不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爱情故事,而是写封
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它更为巨大的
社会意义还在于它并非是孤立地描写爱情悲剧,而是以之为中心,写出了当
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中又尤以贾府为中心,
通过对贾氏家族盛衰荣辱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黑暗与罪恶,以及
这个社会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
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走向覆灭的命运。同时,小说还
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这在我国文学史上,还
没有一部作品能把爱情悲剧写得像《红楼梦》那样富有激动人心的力量,也
没有一部作品能像它那样把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揭示得如此全面、深刻,从
而对封建社会作出了广泛、深刻、有力的批判,使之成为了我国古典小说中
最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作者也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
小说家。由于《红楼梦》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巨大的艺术成就,使其在中国文
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
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它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广为流传,对后世
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当代作家端木蕻良还写了长篇小说《曹雪
芹》,塑造了曹雪芹丰满的艺术形象。1996 年7 月,我国在北京市黄叶村建
起了曹雪芹纪念馆。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1881—1936),他也是现代最伟大的思
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一
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鲁迅是他的笔名。7 岁入私塾“三味书屋”学习诗书经
传。13 岁时祖父被捕入狱,父亲重病,家庭经济衰败。16 岁时父亲去世,家
贫如洗。这使鲁迅在被侮辱、受歧视的环境中饱尝了世态炎凉、社会冷酷和
势利的痛苦,看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封建道德的虚伪。特别是多住乡下外
婆家,了解农民的痛苦和勤劳朴素的品质,对鲁迅后来思想的形成及创作产
生了重大的影响。1898 年5 月,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江南陆师
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4 年中,他深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近代
自然科学知识的影响,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1901 年12 月,鲁迅怀
着“救国救民”的信念去日本留学。次年1 月入东京弘文书院学习。为了表
示与满清统治斗争到底和献身祖国解放事业的决心,鲁迅毅然剪掉了象征种
族压迫的辫子,并存照题诗,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庄严誓言。1904 年,
他认为“日本维新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于是决计走“科学救国”的道路,
进了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但严酷的现实,特别是在观看了日俄战争
幻灯片中一群中国人围观日军杀死充当沙皇军队侦察员的另一名中国人的惨
剧时竟然神情麻木,使他认识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
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他从民族革命和人民
解放的要求出发,认为医治国民精神的麻木比医治肉体的病弱更为重要、更
为急迫,他认为文艺正是改变人们精神的利器。1906 年6 月,他决然弃医回
到东京走上了从文的道路,立志以文学艺术唤起广大民众。1907 年,他写了
他最长的一篇论文《摩罗诗力说》和《文化偏至论》等文章,站在革命民主
主义的立场上,以进化论为主要武器,对形形色色的反动思潮进行了猛烈的
批判,坚定地相信未来,不惮前驱,提出了改革中国社会的政治主张。同时
翻译介绍了大量被压迫民族的文学,积极参加反帝反清爱国斗争,加入了革
命团体光复会。1909 年夏回国,先后在杭州和绍兴教书,授课之余,开始辑
录唐代以前的小说(《古小说钩沉》)。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同年12 月,
用文言写了他的第一篇小说《怀旧》,描写了小镇封建势力在革命风声中的
种种动态。1912 年,孙中山临时政府成立,他应蔡元培之邀,任教育部社会
教育司科长、佥事。至1917 年间,他目睹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的丑剧以
及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在寂寞和苦闷中整理古籍、考察历史、思索
国运。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沉思、探索的鲁迅以强烈的震动,使他看到
了“新世纪的曙光”和人民革命的希望。“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使鲁迅
的革命精神更加振奋。1918 年初,他和李大钊等一起参加《新青年》编辑工
作,并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他的第一批白话诗《梦》、《爱之神》、《桃
花》等。是年5 月,他第一次以“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他的也是中国新文
学史上在国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无情地揭露了封建“礼
教吃人”的罪恶本质,发出了“救救孩子”和推翻这个社会的号召,它是一
份最激烈的向封建主义宣战的檄文,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
此鲁迅“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发表了《孔乙己》、《药》等优秀短篇小说
和大量匕首投枪式的杂文,批判旧思想和旧道德,以彻底反封建的思想和犀
利冷峻的艺术风格,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从而确立了他在“五
四”运动中斗争最彻底和影响最深广的作家的地位。从1920 年8 月起,鲁迅
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教授中国古典文学,
并坚持文学创作。中国第一部小说史专著《中国小说史略》,就是根据作者
讲课的讲义整理编纂而成的。1921 年12 月到1922 年2 月,分刊发表了他最
长也是最著名的中篇小说《阿Q 正传》。作品通过雇农阿Q 这个典型形象,
鞭挞了封建制度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和精神奴役,深刻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
底性。作品成功地塑造了阿Q 这个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而且是世界文学史
上不朽的典型。小说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世界文学宝库
中的一件珍品,至今已有近40 种不同文字的译本在世界流行。这些小说与他
所写的其它20 多篇短篇小说,先后在1923 年和1926 年结成短篇小说集《呐
喊》(14 篇)和《彷徨》(11 篇)出版。《呐喊》,体现了“五四”文学的
实绩,它使鲁迅成为了中国新文学的重要奠基人。《彷徨》表现了作者1924
年至1926 年因新文化阵营分化所产生的寂寞、彷徨的心境。他以屈原“路漫
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作为书前题辞。同时,作者发表了中
国第一部散文诗集《野草》,同样表现了作者在苦闷彷徨中与封建势力以及
代表资产阶级右翼的现代评论派“作韧性的鏖战”的精神。1924 年底,支持
与领导《语丝》周刊。1925 年出版杂文集《热风》,领导青年建立了莽原社、
未名社,主编《莽原》周刊(后改半月刊),翻译介绍外国文学,积极支持
同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进行斗争的女师大学生运动。1926 年1 月,发表了
著名的杂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提出了“打落水狗”的彻底革命
口号。在“三?一八”惨案中,撰文揭露北洋政府的暴行,支持群众的正义
斗争,因而遭到通缉,被迫于8 月离开北京去厦门大学任文科教授。其间编
定论文集《坟》,编写《汉文学史纲要》,完成了回忆散文《旧事重提》(后
改名《朝花夕拾》)。1927 年1 月,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科主任兼教务主任,
发表了著名文章《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热烈赞颂革命,并发出了“永
远进击”的号召。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员和进
步学生,鲁迅因营救学生无效,愤而辞去学校一切职务。血的事实使鲁迅的
进化论思想被彻底“轰毁”,实现了向共产主义思想的飞跃。1927 年9 月,
鲁迅定居上海,从此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和文艺运动。1928 年,在与创造社和
太阳社关于革命文学的论战中,比较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通
过长期阶级斗争的磨炼和艰苦的自我教育,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成为
了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1930 年3 月,发起并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从此,他在反文化“围剿”斗争中同敌人展开了不懈的战斗,同时也批评了
各种错误的文艺思想。其间,他还先后参加了革命互济会、中国自由运动大
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并做了大量工作。1931 年向全世界公布
了国民党残杀青年作家的真相。1933 年和宋庆龄等到德国驻沪领事馆递交反
法西斯暴政抗议书。1935 年10 月,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
到达陕北,鲁迅怀着极大的喜悦,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发了贺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