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中外文学之最 >

第78部分

中外文学之最-第78部分

小说: 中外文学之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盾与阶级矛盾为题材,通过主人公撒克逊族后裔艾凡赫的冒险经历,描写比
武、攻打城堡、骑士爱情、绿林侠盗生活等场面,深刻地揭露了征服者诺曼
贵族的暴虐、腐化、虚伪和堕落,对被征服的英格兰撒克逊贵族和平民的痛
苦表示同情,支持自由农民的反抗与斗争,生动地再现了12 世纪英国的民族
矛盾、民族风尚和各阶层的生活,真实、全面而准确地勾勒出了一幅当时英
国社会的历史画卷。它是作者第一部描写中古时期社会生活的作品。《伍特
斯陶克》,反映 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清教徒同保皇党的斗争。第
三类,反映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历史的小说,有《昆丁?达威特》,描写法
皇路易十一的狡诈残忍。
司各特的历史小说,取材于12 世纪以后的历史,善于描写历史上的社会
矛盾和民族矛盾,往往把一些个人的遭遇同巨大的历史变革结合在一起,给
人民以较为显著的地位。他的作品从民间文学中吸取养分,富于地域特点和
民族色彩,规模宏大,情节离奇曲折,场面绚丽动人。他擅长通过风景和环
境来烘托气氛,并使之同故事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他的小说开了欧洲历史小
说的先河,对欧洲历史小说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在许多方面超
出了浪漫主义的界限,而涉足于现实主义的领域,为此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在1823 年写的《圣罗南之泉》,是他唯一的一部反映
时代生活的小说。它开了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先河。欧洲许多著名作家推崇
他的作品,有些还深受他的影响,如法国巴尔扎克、雨果、梅里美、大仲马,
俄国的普希金,意大利的曼佐尼等。恩格斯对司各特的历史小说的价值给予
了充分的肯定。马克思在1866 年给恩格斯的信说,我在最近一次病中不得不
停止工作,“而且甚至使我不能阅读任何东西,除了瓦尔特?司各特的作品
以外”。
最有成就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英国最有成就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
表、被马克思誉为“英国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之一的狄更斯(1812—1870)。
他12 岁时和兄弟姐妹与母亲同住在父亲坐牢的负债人监狱。1837 年出版《匹
克威克外传》而一举成名,其后专事文学创作。他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的立场上,揭示社会矛盾冲突。他的创作,直接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
矛盾,反映了工人的生活与斗争。他一共写了10 多部长篇小说和许多中、短
篇小说以及杂文和戏剧等。《奥利弗尔?退斯特》、《尼古拉斯?尼可贝》
和《老古玩店》等,描写资本主义社会贫苦儿童的悲惨生活,揭露食利的慈
善机关和学校教育对儿童的虐待和摧残,反映资本主义社会小私有者的破
产。《美国札记》以及《马丁?朱述尔维特》,抨击种族歧视和金元崇拜。
《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荒凉之屋》、《小杜丽》、《我们
的共同朋友》和《艰难时世》等,进一步揭露资产阶级的贪婪、伪善和司法、
行政机构的腐败。近似自传体的长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发表于1850
年。它通过主人公科波菲尔从一个孤儿成长为具有人道主义思想和资产阶级
民主主义思想的著名作家的生活经历以及周围人物的悲欢离合,广泛地反映
了当时英国的社会面貌,表现了下层人民艰难困苦的生活状况,赞扬了劳动
人民纯朴、真挚、忠厚的优良品德,暴露了英国儿童教育和司法制度的黑暗,
谴责了社会上邪恶势力代表者的阴险、狡诈、狠毒和淫乱。《小杜丽》围绕
女主人公小杜丽的父亲和情人先后因负债入狱的情节,通过“繁文缛节局”
揭露了英国政府机关的官僚制度和文牍的繁复,批判把持这些机关像蚂蝗和
狗虻一样吸吮人们血液的几个家族的罪恶。《我们的共同朋友》,批判劳而
不获和不劳而获的不平等现象,讽刺整个英国社会就像一座巨大的垃圾堆一
样腐败。1854 年出版的《艰难时世》,全面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英国社会人
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政治、经济、法律、道德、伦理、教育诸方面
的罪恶,对受迫害、受剥削的广大中、下层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小说成
功地刻画了资产者的典型。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葛雷硬为了功利,把女儿嫁给
一个年龄比她大30 岁的资本家庞德贝。受功利教育的儿子盗窃银行后还嫁祸
纺织工人斯蒂芬并导致她悲惨死去。1859 年完成的长篇历史小说《双城记》,
是狄更斯的代表作。它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以梅尼特医生受迫害的经历为
主要线索,广阔地展示了18 世纪末,法、英两国的社会生活现象,深刻地揭
示了法国大革命前夕,封建贵族的荒淫无度、腐朽没落、凶残暴虐和疯狂压
迫人民的阶级本性,同情人民的苦难生活,反映阶级斗争和人民革命的巨大
力量,形象地指出了产生法国大革命的必然性以及革命的合理性和正义性,
警告英国统治者应以法国大革命为戒,正视脚下严重的现实危机,尽快为病
态社会寻求出路。
狄更斯的小说,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和生动的细节描写,真实地反映了19
世纪中叶英国的社会风貌,有力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贫困无
告的人民表示了深切的同情。狄更斯以他大量的创作,把英国批判现实主义
文学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最老的女作家
英国乃至世界上最老的女作家,是英国当代作家艾丽斯?波洛克(1868
—1971)。她在102 岁零8 个月时,还写了《我的维多利亚青年时期的画像》
一书。该书于1971 年3 月由约翰逊出版公司出版。
最早的意识流小说家
英国最早的意识流小说家,是英国女作家沃尔芙(1882—1941)。她在
1919 年发表的《墙上的斑点》,是最早的意识流小说。它摈弃了传统的小说
结构,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达罗威夫人》是她最著名的意识流小说。它
写女主人公在1923 年6 月中旬某天的12 个小时的生活。小说不仅描写了她
的所见所闻及其印象,而且通过联想,表达出她对往日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展
望,追溯她从18 岁到25 岁期间几十年的经历。作品中,作者从两个不同的
角度使意识流的方向不断交替改变:或以教堂钟声为标志的时间作中心,描
写不同人物在同一时间内的思想活动;或以人物为中心,表现这个人物在不
同时间里的思想意识动态。小说主旨在于宣扬以仁爱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
沃尔芙的创作,为英国意识流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爱尔兰
最著名的意识流小说家
爱尔兰乃至世界上最著名的意识流小说家,是爱尔兰小说家和诗人乔伊
斯(1882—1941)。他的创作,深受世界意识流小说的开山祖师、美国作家
亨利?詹姆斯的影响,在创作中大量地使用内心独白和象征手法,表现主人
公的下意识或潜意识,刻意描写变态心理和糜烂生活,追求烦琐的细节描写
和奇特的用语。其思想内容和语言都很晦涩,令人难以理解。他的第一部短
篇小说集《都柏林》,采用现实主义手法,描写城市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
他从在 1916 年写的第二部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开始,又采用新的方
法进行创作,以内心独白的方式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其外在世界则通过人
物的感受而出现。他的代表作《尤利西斯》,发表于1922 年。它将人物的言
行、思想和感觉的偶然转念、瞬间印象和联想,像流水一样全部表现了出来。
整部小说数十万字,却仅写了3 个人物在10 多个小时中的意识活动,被视为
意识流小说的典范之作。如果说美国亨利?詹姆斯开了意识流小说的先河,
那么乔伊斯则通过努力把它推向了一个高潮,并开了战后盛行的法国、美国
新小说派的先河,在创作方法上甚至影响了一些进步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创
作。
最典范的意识流小说
爱尔兰乃至世界上最典范的意识流小说,是爱尔兰作家乔伊斯(1882—
1941)在 1932 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整部小说长达几十万字,
却只写了3 个人在10 多个小时中的意识活动。它通过都柏林3 个典型人物,
即愤世嫉俗的虚无主义艺术家德达路斯、能力平庸和品质卑劣的广告经纪人
布罗姆及其不贞的妻子毛莱,在1904 年6 月16 日早晨8 点到夜间2 点40
分将近19 个小时中的意识活动,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阴暗面,也嘲弄了作
者自己所谓“永恒人性”的丑恶。小说不仅将人物所有的行动、言谈,而且
把人物思想、感觉的一切偶然转念、瞬间印象和联想都表现了出来,以连接
不断的下意识行动和内心独白,构成了一幅复杂的万花筒式的图画,特别是
大量使用了内心独白来表现主人公的“潜意识”,刻意描写人物的变态心理
和糜烂生活,追求烦琐的细节描写和奇特的用语,其思想内容及语言都晦涩
难懂。作品以其独特新颖的创作手法被人们公认为20 世纪文学的一部“奇
书”。它的问世,不仅为意识流小说增添了不少光彩,而且还开了战后盛行
于法国、美国的新小说派的先河。
最著名的小说
爱尔兰最著名的小说,是爱尔兰女作家伏尼契(1864—1960)写的长篇
小说《牛虻》。作品发表于1897 年,由3 卷和1 个结尾组成。它描写19 世
纪30 年代意大利革命者反对奥地利统治者、争取祖国独立和统一的斗争。主
人公亚瑟出生富裕家庭。他在严酷的现实斗争中逐渐认识了教会的反动与伪
善,愤然离家出走辗转流浪于南美各地,受尽了各种凌辱和折磨,锻炼成为
了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在13 年后,他重返意大利,经常以“牛虻”的笔名
发表嘲讽教会和贵族自由主义的文章。后来,他为准备武装起义冒死偷运军
火,不幸被捕,在狱中经受了各种酷刑和病痛的考验,英勇不屈,从容就义。
小说通过对牛虻战斗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反动教会的伪善以及封建统治
者的凶残,热情歌颂了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意大利爱国
志士牛虻的光辉形象。牛虻出生在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在意大利民族解放火
热斗争的感召下,他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对天主教会的反动本质有着
深刻的认识。他“把意大利比作一个醉汉,搂住一个扒手的脖子在哀哭,而
那扒手却正在掏他的口袋”。那扒手并非别人,正是庇护斯九世。他认为新
任红衣主教蒙泰尼里“即使不是一个流氓,也是在流氓掌握中的一个工具”,
他就像“一块拦路的石头”,“非把它一脚踢开不可”,以开辟意大利民族
解放的道路。牛氓有着坚强的革命意志、顽强的战斗精神和惊人的革命毅力。
他对敌人刻骨仇恨,对人民则无比热爱,对自己所从事的正义事业坚信不疑
并无限忠诚。他为了意大利的民族解放和祖国统一,视死如归,慷慨就义,
在意大利革命青年中,在意大利民族历史上,树起了一块不朽的丰碑。《牛
虻》问世以后,被译成了多种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鼓舞了无数革命志士为祖
国的独立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