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卓别林 >

第11部分

卓别林-第11部分

小说: 卓别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逐提琴手惩罚他……一座豪宅中,一个贵妇人在看一张小姑娘的照片,面露
悲蹙沉思的神情……
    流浪汉凭机智勇敢救出了姑娘,却被吉普赛大汉抓住把脑袋按在洗衣桶里…
…后来他们终于坐着大篷车逃跑了。他们在风景优美的野外露宿,提琴手把自己
一只臭袜子洗干净,然后为姑娘擦去脸上和脖子上的灰尘,用铁榔头砸开鸡蛋来
吃……他们有了感情。他们又碰上一位画家,画家让漂亮的姑娘做模特儿,给她
画了一帧像。这幅画在一次画展中获得了一个奖。贵夫人来到画廊参观,看到了
那幅画,发现画上姑娘的手臂上的一处胎记。夫人激动得要倒下,人们扶着她,
画家走了过来。原来画上的姑娘是她的女儿,小时候弄丢了被吉普赛人收养。
    于是,画家带着贵夫人找到了她女儿。提琴手发现紧紧拥抱着的母女,他跑
过去推开夫人,怀疑她与她丈夫对姑娘怎么样。画家告诉了他这一切,母亲送钱
给他表示感谢,他推开钞票……母亲把女儿拉上车和画家一起开着汽车走了。已
爱上姑娘的提琴手希望破灭,垂头丧气靠在大篷车上。这时汽车上的姑娘坐不住
了,拿起望远镜向后看着,眼里含泪。她母亲发现后吩咐司机把车开回去,姑娘
跳下车,跑过去抱着提琴手,惊喜的提琴手拾起琴,从大篷车上拿出帽子和手杖,
跟姑娘上了汽车远去。故事情节复杂,起伏跌宕,令观众同情、悲喜交加。
    他在《夏尔洛夜归》中演的是独角戏,只是开场时出现了一个出租车司机,
把喝醉酒的绅士送回家。卓别林扮一个穿着晚礼服的绅士,演的是在自己家中的
独角戏。一个人在银幕上折腾了半个小时之久,却使观众无厌倦之感,反而觉得
新奇有趣。这得益于他从观众心理出发的夸张的想象,妙趣横生的设计、表演。
跟他演对手戏的,是他的家具、摆设、装饰品。因为他醉眼迷朦,又不能控制自
己的动作,这样就连平时摆放在那不动的家具、设施都“不听话”了。作为一个
绅士他必须维护自己的尊严,于是成了一场战斗似的:桌子转动起来,就是要他
拿不到威士忌酒瓶;楼梯的梯级也在他脚下向后退缩;铺着的熊皮活过来,张牙
舞爪地要咬他;大钟摆也像是要扼死他,连床柜也与他展开了搏斗;最后他精疲
力竭地躲进了浴室的澡盆……真是想象力奇特丰富,风格奇诡夸张,评论家说:
“真是亏他才想得出。”
    他研究了摄影机的位置与表情、动作的关系,在拍《溜冰》时,他改变了一
下摄影机的位置,结果成了这样:夏尔洛混进了滑冰场,开始大家都瞧不起这个
衣衫破烂还来寻欢作乐的流浪汉。但有点小聪明的夏尔洛一下就学会了溜冰,他
翘起一只脚滑起来,花样翻新吸引了人们。不料他得意忘形之下控制不住,转着
圈一路滑过去跌倒在人群中间,害得全场大乱,人们纷纷倒在冰面上,塞满了整
个镜头。流浪汉却趁机站起身来,溜到滑冰场后面,变成背景上一个很小的影子。
然后坐在观众中,若无其事地观看由他引起的这一片混乱……这样,反而要比给
流浪汉一个特写镜头效果更好。
    在《当铺》中,他对人物性格作了较为深刻的描写。夏尔洛在一家当铺找到
了工作。不久,他热心、多情、好表现的性格就显露出来:工作卖力,爱上了老
板的女儿,又挫败了一次盗窃案,得到老板的信任。他毫不掩饰自己的高兴心情,
更殷勤地讨好老板的女儿。这引起与他竞争的另一个店员的嫉恨,影片内容继续
发展时,卓别林就在看似平常的情节中,注入了“惊奇和紧张的成分”。一个顾
客拿了个闹钟来修理,夏尔洛热心地接下了这活。
    他很严肃地干起来,十分专注,小胡子一耸一耸,他越来越认真……顾客惊
    讶地看了一眼,夏尔洛示意没问题。他睁圆了眼,动作越来越快越来越有力,
额上冒出了汗珠,嘴唇咬得紧紧,终于神情紧张地干完。顾客探着脑袋在挡板上
观看,先是惊愕,继而暴跳如雷……另一个店员冷笑着叫老板。镜头抬高,越过
挡板,闹钟不见了,只有桌上七零八散一堆零件。原来夏尔洛实际上是把闹钟拆
开,拆开后却又无法复原。他为自己的轻率与好表现付出了代价,老板毫不留情
地解雇了夏尔洛,他则在另一个店员的嘲讽表情前,为保住饭碗乞求让他复职…
…这种幻想与现实的冲突,能使观众在产生紧张的心理之后发出笑声,同时思索
起关于这个人物的一些问题……
    从公园、海滨、银行、拳击台、游艺场,卓别林在1917年初走进了《安乐街
》。他在《安乐街》中拓宽了眼界:正视贫民区里的犯罪现象和悲惨景象,对某
些社会现象有了清晰的分析。《安乐街》的破旧房屋住满了穷人,他们还要受歹
徒、恶棍的欺凌;教会只能使穷人们忍受,而不能让统治这条街的恶棍向善;警
察竟也敌不过歹徒,派到街上值勤的人每每被打伤送回。
    失了业的夏尔洛走进福音堂,偷了神台上的募捐款。可是当女慈善家(艾娜
饰)的美丽眼睛注视他时,他马上无地自容,悔过自新成为一名新的教徒,并到
警察局去应征当警察。
    警察局长坐观恶棍在安乐街为所欲为,天真的夏尔洛被派到那里执勤。
    恶棍当着他的面将街边的煤气灯座杆折弯,以显示自己的厉害,企图降服他。
    夏尔洛毫不畏惧,搬起灯座把恶棍打倒,吓得恶棍的手下发抖……
    恶棍带着一班手下砸掉了警察局,夏尔洛回到安乐街。他对女慈善家情有独
钟,帮她的忙抚养一群贫困儿童。恶棍不放过他,带人找上门来大打出手,女慈
善家的事业被毁,不幸落到一个吗啡鬼手中……夏尔洛把街边的煤气灯向恶棍的
脑袋扳下去,用煤气熏昏了恶棍,但却是他梦中的胜利。
    后来,他设法去解救女慈善家时,偶尔注射了一针吗啡,竟变得力大无穷。
于是,恶棍及手下的人被他制服,安乐街秩序从此安定。现在每逢周日,安乐街
上的恶棍、歹徒不得不带上礼帽,捧着《圣经》上教堂去做礼拜,路上碰见警察
夏尔洛,都不得不鞠躬。这条街成了一条守公德、守秩序的地方……
    卓别林不但在片头写上字幕“爱情得有武力撑台,宽恕带来希望与安谧”
    的幽默,而且在导演手法上,巧妙地用细节揭露谴责了社会内幕。如扮演警
察与扮演歹徒的是同一班演员,他们只是身着不同的服装出场而已。他以敏锐的
眼光观察社会现象,讽刺、抨击了警察局、教会,为穷人贫民出气。
    《安乐街》是卓别林的最后一部舞剧片,也可以说是他的一系列社会讽刺片
的开端,卓别林的电影艺术风格就此产生了较大变化。从这部片子可以看出,他
是以独创的喜剧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社会生活的看法、见解。夏尔洛的艺术形象
已不同于此前,他赋予了这个形象以越来越深刻的社会现实批判内容,使这个艺
术形象第一次显示出带有普遍而深刻的思想性的光辉。49年后的1966年,卓别林
回顾这一时期时,曾说:“我不再以流浪汉去投其所好。他就是我自己,一个可
笑的精灵,某种在我内部的东西,我必须把它表现出来。”
    到1917年夏天,卓别林的视线进一步深入,视野进一步开阔,由一条街到了
海洋与港口,这就是在6 月拍成的《移民》一片。在这部片子中,他更真实地描
写了一个社会现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躲避战乱的人们把没有战争硝烟
的美国,看作是天堂一般的自由世界,大批的外国移民希望在
    美洲大陆找到幸福。夏尔洛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一改过去单枪匹马闯荡
社会的形象。他同许多人一道挤在客货轮船的统舱里,横越大西洋。他又在三等
舱里碰见了孤苦无依的母女俩,夏尔洛自己虽身无分文,却很同情她们,往往是
力不从心地去帮助她们,可笑地充当姑娘的保护人。
    轮船颠簸在海上,一个歹徒偷去那母亲的项链和钱。夏尔洛发现后就去跟歹
徒赌钱,赌赢了对方的钱还有一把手枪。当他转身弯腰拿自己的手杖帽子时,歹
徒举起了刀想下手,却又扔下刀高高举起双手,因为头朝下的夏尔洛发现后拿着
手枪从两腿之间瞄准了他。然后夏尔洛送了一些钱给母女俩。
    在拍到船抵纽约港时,卓别林用了一个著名的象征与对比的长镜头,来丰富
他的喜剧风格:在高高的自由女神像掠过之后,一大群牛被赶出轮船底层时,一
批移民也从统舱中涌出来,人与牛一起被赶上爱里斯岛。经移民局的官员检查后,
夏尔洛与母女俩在港口分手,各自去寻找自由的前程。
    但最后,在新世界里出尽洋相的夏尔洛,与姑娘又在一家饭馆不期而遇。
    看上去两人仍同来时一样穷困,他们坐下谈话时,姑娘无意中拿出一块镶了
黑边的手帕,这暗示其母已经不幸去世。夏尔洛虽然一文不名,却大方地请姑娘
吃饭。但是每当大个子堂倌把账单递给他时,他总是结不了账又要下一种食物。
后来他发现大个子堂倌把一顾客交的硬币掉在地上,便同大个子斗智,用脚踏住
硬币;后来终于设法拿到了这枚硬币,用来付账。但这是枚假币,于是两人又周
旋起来。这时,一位有身份的顾客邀请姑娘说话,他把钱放在托碟里。堂倌找回
他几个硬币,然后去找那个使用假币的人算账,夏尔洛乘机把自己的账单放在那
个托碟里,度过了难关……
    后来,夏尔洛与姑娘经过免除结婚礼仪的婚姻登记处时,向姑娘求婚;抱着
她跨过门槛,这暗示两个命运相同的人将连为一体、共同面对新生活的勇气。同
以往一样,卓别林自己为影片作曲。他为这部片子定的基调,是受了一支老歌曲
《格伦迪太太》的启示。曲调在凄凉中透出亲切,渲染了两个孤苦的人相依相靠
的气氛。
    敏锐的历史感,含蓄的社会批判,象征和对比的手法,打动了欧、美、亚、
澳的观众。法国的观众在观看他的影片时,将他饰演的流浪汉称作“夏尔洛”
(法语“流浪汉”)。从此,全世界的观众约定俗成,都把他在一系列影片中创
造的这类艺术形象,统称“夏尔洛”。
    有的评论家谈到:卓别林在艺术上崭露头角的时候,就出色而又朴实无华地
创造了一种为群众服务的艺术,他的流浪汉是电影史上第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
    而这个风行于世的“夏尔洛”的称呼,是卓别林着了魔似地、全身心地投入,
付出了巨大的脑力、体力劳动才换来的。以《移民》为例,他不单是主演、导演、
编剧,还亲自掌握摄影,每一个镜头都拍上10次甚至30次。
    他让他的摄影师罗利拍了12000 米以上的胶片,最后按他的要求剪下来只剩
500 米,从几十个试拍的画面中选出最好的剪接起来。卓别林连续工作100 个小
时,四个晚上都没睡觉休息。到最后满意地离开工作现场,回到洛杉矶海滨春街
的旅馆时,他已是全身灰尘,胡子拉碴,劳累得连路都走不动,倒头便睡……
    卓别林与互助影片公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