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卓别林 >

第2部分

卓别林-第2部分

小说: 卓别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套,加一副蓝色手套,然后整洁精神地出门。秀发垂肩、年轻漂亮的少妇打着花
伞,领着两个手拿风车、汽球、活泼可爱的孩子,沿着威斯敏斯特桥路漫步而游
;那情景就像是一幅美术名作。
    那是一些使小卓别林感到快乐开心的日子:跟着母亲乘坐游艇在泰晤士河上
观光,走过古老的威斯敏斯特桥到水晶宫游乐场看杂耍。即使是搬到了兰贝斯区
的肯宁顿路上,小卓别林的生活还是那么开心:可以去坎特伯雷杂剧场坐在红丝
绒椅子上看表演,可以花6 便士在娱乐场的木桶中摸彩。然后在夜色中坐着马车,
在剧团乐手的号角和马蹄声、铃铛声还有大人们的嬉笑声中,回家做个甜蜜的好
梦……那时,无忧无虑的小卓别林一身蓝天鹅绒衣的装束,能使人联想起18世纪
英国著名画家庚斯博罗笔下的“蓝衣少年”。
    第二章五岁登台与贫民孤儿学校可是,小卓别林没能成为“蓝衣少年”。因
为仿佛一夜之间,这无忧无虑的宽裕日子,便如美丽的肥皂泡那样一个接一个地
爆裂。那五光十色瞬间消失,生活露出了灰色。随着经济的萧条,哈娜的时运不
济。她原本易受感染的咽喉,稍受风寒就患上喉炎。嗓子常常失润嘶哑,往往一
病几十天不能恢复正常,为一家人生计却又不得不登台。于是令人担心的事出现
了:她正表情丰富地演唱着,清亮的嗓子突然像生锈的机器一样卡壳,发出怪异
沙哑低沉之音。逼得她只好轻声唱起来,乐手们对演员变了调手忙脚乱,观众们
则感到滑稽而哄堂大笑、议论纷纷。
    每到这要命的、难堪的时刻,哈娜总是提心吊胆。嗓子是她挣钱吃饭、抚养
孩子的看家本领,嗓子不好生计难保,她的精神受到极大打击。过去她是歌舞剧
团的主角之一,剧院门前的海报和她的戏单上,醒目地写着她的艺名:特约!
    扮相美丽技艺超群正派喜剧女角擅长舞蹈、反串莉莉。哈丽如今哈娜她们剧
团的生意越来越清淡,于是只好到伦敦以外的地方去演出。那一次,是在伦敦西
南30多英里的奥尔德肖特自治市的俱乐部里。那里是军事基地,看戏的观众多是
士兵。只要一不如意,他们就毫不留情地在台下与台上对着干。演员们都把在奥
尔德肖特俱乐部演出的一周,看作是可怕的一周,哈娜正是在她嗓子出毛病的时
候碰上了这一周。
    那天晚上,哈娜因不放心小卓别林一个人留在旅馆里,就把他带到俱乐部。
她演唱时,小卓别林从后台蹑手蹑脚地上了舞台,躲到二三道侧幕后,看自己崇
拜的妈妈演出。哈娜正唱着,嗓子不幸又嘶哑。这一次比哪一回都糟糕,她的唱
像是在悄声说什么。台下的士兵们很不耐烦,有的大声发出嘲笑,有的跟着乐曲
憋着嗓子唱起来,有的竟发出猫儿一样的怪叫。结果她实在唱不下去,懊恼地退
下台面。台下并未因此而安静,反而喧哗起来。台后也一片混乱,大伙急得团团
转。这时舞台监督看到侧幕边的小卓别林,脑子里有了主意。他建议让小卓别林
上去代替他母亲演,因为他以前看过小卓别林当着剧团大人们的面的精彩表演。
大伙这时都记起这个5 岁的孩子表演的天份是那么高,模仿什么像什么。小卓别
林自己呢?这时觉得应该为自己的妈妈挺身而出,他懂事地要求上台,唱那首当
时正流行的歌曲《杰克。琼斯》。
    于是,舞台监督马上把小卓别林领到台上,乐队试着配了一下他的音高,就
开始伴奏过门。小卓别林面对着台上耀眼的灯光和台下烟雾朦朦中的一大片人,
竟毫不心慌地大声唱起来:一谈起杰克。琼斯,哪一个不知道?
    你不是见过吗?他常常在市场上跑,我可没意思找杰克的错儿,只要呀,只
要他仍旧像以前一样好。
    可是呀,自从他有了金条,这一来,他可变坏了。……
    他唱出开头两句,台下就安静了。刚唱到这一半歌词,一个个便士就扔上了
台。他看着滚到脚边的钱币,马上停下来,说:“请等等,我必须先捡起这些便
士,才可以继续为先生们唱。”话一出口,台下台上哄堂大笑,并伴着掌声。这
时,舞台监督赶快走出来,笑着帮他捡起散落在台面上的便士。
    “先生,你可不能捡着归自己,这全都是给我的呀。”小卓别林说,又引起
观众们一片大笑。他急巴巴的紧跟在舞台监督屁股后,直看着把钱交给了站在侧
幕边的母亲后,才又在笑声中回到舞台中间接下去唱:可是呀,自从他有了金条,
这一来,他可变坏了,只瞧瞧他怎样对待哥儿们,就叫我心里十分地糟。现在呀,
星期天早晨他要读《电讯》,可以前呐,他只翻一翻《明星报》。
    自从杰克。琼斯有了那点儿钞票,嗨,他得意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小卓别林边唱边舞,还惟妙惟肖地模仿了几个大人才做的动作,得到了观众
们的喝彩。后来他唱起了一支母亲经常唱的爱尔兰歌曲,那正是写军人的,带有
进行曲的味儿:赖利赖利,就是他那个小白脸叫我着了迷,赖利赖利,就是他那
个小白脸很中我的意。
    我走遍了大大小小所有的部队里,谁也比不上他那样漂亮又整齐,比不上雄
赳赳的八十八部队里,那一位高贵的中士他叫赖利。
    他反复唱着,还鬼使神差地模仿他母亲的沙哑声来一遍。没想到竟大受士兵
观众的欢迎,欢笑声中便士如雨点般地飞上台。直到结束,母亲带着孩子出来谢
幕,那掌声还不曾停歇。
    第一次登台就大获成功,使5 岁的卓别林终生难忘。这拉开他“舞台生涯”
的第一次大幕,但却是他母亲舞台生涯的最后一次。时令转入冬季,哈娜的嗓音
不能恢复。寒冷使她无法登台,平时积攒起来的一点钱就只能流水似的花光。家
境拮据起来,一搬再搬,那两年中房子从3 间到2 间到1 间。
    哈娜的首饰和值钱的东西,也陆续出卖。她可以帮人家带孩子或找别的活干,
但一箱子戏装绝不送进当铺。她顽强支撑着自己重返舞台的信念,期望有朝一日
嗓子能恢复如初。她甚至为此而求助于上帝,信仰天主教,常去威斯敏斯特路教
堂作礼拜。当巴哈的风琴乐曲悦耳地奏起来时,小卓别林看到了母亲眼中的虔诚
的泪花……
    然而,情况并不因此而见好转,本来卓别林先生准时补贴小查理的10先令,
不能按期付给了。由于他无节制地酗酒而影响演出,戏院不能按期跟他订立演出
合同。对哈娜来说这真是祸不单行,一年的短暂日子变得如同漫长无边的苦难一
生。有主见的哈娜由于过去自己动手制作戏装,掌握了一手
    缝纫技术。她以分期付款的方式租了一台缝纫机,为教友们做衣挣钱,供雪
尼上小学和抚养小卓别林。
    即便在这样窘困无奈的日子里,哈娜仍然保持一个好母亲所能给孩子影响的
东西。她将自己的衣物、鞋子改制好给孩子穿,身居贫民区而注意举止言行不受
环境感染。包括随时纠正孩子们的不雅语言和错误语法,把阴暗的屋子收拾干净,
省出几个钱为孩子们买上一套滑稽连环画。她知道自己的嗓子恢复无望,更以母
亲的眼光看出小查理和雪尼的艺术天赋,她要把两个儿子这种天赋发掘出来。她
常常放下手中的针线活,空着肚子以惊人的潇洒灵活,为孩子们表演她拿手的轻
歌舞剧;用她沙哑的嗓子轻声唱出她自己创作和唱红一时的《我是女法官》,那
首四分之二拍子的歌曲:我是一位女法官,也是一位好法官。
    判断案子真公平,审理官司很在行。
    我要教律师,明白几件事;还要让他们看一看,女孩到底有多大能耐多大胆
……
    每说一出戏,她同时绘声绘色地扮演戏中的几个角色,让小查理和雪尼理解。
她甚至向两个小观众分析:当时伦敦演莎士比亚剧著称的男女演员的艺术技巧和
表演才能。母亲的热情、乐观、幽默、艺术才华,以及对戏剧事业的爱好、追求,
就这样渗透进查理和雪尼的小小心田。
    在冬天的黄昏和雪尼上夜校的时候,母亲就常常给小查理读《圣经》和解说
那些故事,叙述基督如何爱怜穷人和小孩,如何对一般人体谅和宽容。
    如一个不幸的女人犯了过失,暴徒们想按老规矩砸死她,基督挺身而出:
“你们之中有谁敢说自己绝对没有罪过的,才可以用石头砸这女人。”她描述耶
稣如何被出卖、钉在十字架上,却原谅了悔罪的强盗。又如何看着自己悲痛欲绝
的母亲,在临死前的痛苦中叹息道:“我的神呀,你为什么离弃我?”
    这时查理感动得流下泪珠,听母亲呜咽着说:“他是多么富有人情味呀。”
    小查理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富有人情味的人,她不只是说说而已。有一天她
带着小查理从医院回来,见路上几个调皮孩子推推扯扯欺负一个衣衫肮脏的女人,
她就上前责备那几个顽皮鬼。偏巧这女人原来也是个歌舞演员,生病之后生活无
着流落街头。哈娜毅然送她到公共浴室洗了澡,然后领回家住了三天,从自己不
多的衣物和钱中匀出一些送给她。这些都让小查理感到吃惊,因为他们家已自顾
不暇,他母亲自己的身体也不健康。
    在兰贝斯区奥克利街那间阴暗的地下室栖身的日子里,在肯宁顿路波纳尔弄
3 号那间摇晃的顶楼上苦熬的时光里,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使小查理看到了
“这个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慈祥的光辉”。他成名之后总结说:“只有在这种光辉
的照耀下,文学和戏剧才具有它们最伟大、最富有意义的主题,也就是关于爱情、
怜悯与人性的主题。”
    日子复入愁苦,哈娜那一箱子戏装早已送进当铺。她又患了偏头痛症,可是
没钱治病,只好用绷带敷上茶叶把眼睛蒙上,借以减轻痛苦。租来的分期付款的
缝纫机因到期付不出租金,又被人家搬回去。雪尼趁课间休息去卖报,但这于事
无补。全家人只得去肯宁顿路救济贫民的施粥所领取粥票,生活的重担已经压垮
了拖着病体的哈娜,她只有硬着头皮决定:一家3 口人进
    贫民习艺所。
    这,对于原本小康的演艺之家不啻是一件“丢脸”的事。但小查理和雪尼刚
听到这个决定时,小哥俩竟又觉得有点新奇,因为他们早想改变一下吃了上顿没
下顿,和把衣物什么的送进当铺的日子。
    就这样,1895年夏季小卓别林和雪尼随母亲走进了兰贝斯贫民习艺所。
    随着铁栅栏大门的关合,一家3 口分开了。孩子住进儿童收容部,母亲则住
进妇女收容部。两处分开不远,却都各有院墙,封闭式管理,制度严格。如每人
都要脱下自己的衣裤洗了用蒸汽消毒,穿上贫民习艺所那既不像囚服又不是住院
病服的那种衣服,孩子们一律剪成短发;家人会面只能在探望室,每周只能探望
1 次。第一个探望日,3 人一见面都悲伤地流下眼泪。6 岁多的小查理深切感受
到这种近在咫尺却活生生地分开的痛苦,何时归家又何时才有个家呢?
    3 周之后,查理和雪尼又被转到汉威尔贫民孤儿学校。那是伦敦当局出于人
道和责任,专门为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