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别林-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分别是12岁多和16岁多时,再次显示了它神秘的暗示力量。
当然,更主要是由于他们自己在不长的时间里,体验了那么丰富的人生经历,
在强烈地提醒和推动着他们去这样思维、努力。
在探望母亲一个月后,卓别林收到一张明信片,背面写着“请来河滨大街布
莱克默演员介绍所”。他穿着那套新衣去了,布莱克默先生不因他小而另眼看人。
他写了一张纸条,让卓别林去最早发展剧院名角制度的弗罗曼先生的事务室,找
汉密尔顿先生。汉密尔顿先生看了这张推荐条,又见卓别林自报家门说14岁了,
感到奇怪而有趣。因为这小家伙是那么矮小,举手投足之间又显得那么机灵而有
几分老成。
初次接触,小卓别林博得了汉密尔顿先生的好感,他告诉说将介绍卓别林出
演《福尔摩斯》一剧中的小佣人比利。而在此之前,扮演福尔摩斯的名角塞恩斯
伯里先生编了一出新剧《一个伦敦人的传奇》,先要试演。剧中也有一个角色叫
桑米,他们准备推荐卓别林先演这个桑米。戏份是一周2 镑10先令。汉密尔顿先
生说:“这个角色要由孩子来扮演,看来他对你很合适。”
2 镑10先令的薪酬突然从天而降,这对于12岁半的卓别林来说简直是一笔横
财。就在前不久,他做玩具小船做到手打泡也没有这么多工钱。这时他幽默含蓄
的天分显灵了,好像他应该要拿这么多,而且还少了点,他装得毫不动心地说:
“嗯,我可得和我哥哥商量一下这个待遇。”汉密尔顿先生大笑,把介绍所的职
员都叫出来:“看看,你们觉得这孩子怎么样,像不像咱们《福尔摩斯》中的比
利?大家上下打量他,与他交谈,都很满意,人人笑容满面。汉密尔顿先生也写
了一张推荐条,让他去一个俱乐部找塞恩斯伯里先生。
于是卓别林受到同样友好的接待,塞恩斯伯里把戏院里的演员和工作人员都
叫出来,对他评头论足一番。然后把《一个伦敦人的传奇》的脚本交给卓别林,
并且说桑米是这出戏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让他先回去熟悉台词。
这个世界突然变了,一个穷孩子突然就要成为演员了,卓别林在回家的路上
高兴得恍恍惚惚,他觉得自己交了好运。那本棕色封面的戏剧脚本,他有生以来
第一次拿到的最重要的资料,沉沉地握在手中。他不停地一页一页翻着看,好多
台词他还念不完整,因为他被迫中止了学业。但他意识到,在可以由自己作主的
命运之途上,他已突破了重要的一关,抓住了一个机遇。
他已经不是贫民窟中的野孩子、小流浪者,而是戏剧界中的一员了。当他激
动地把这一切讲给哥哥听时,雪尼也激动得眼睛湿润了。他说:“要是妈妈现在
在这儿和我一起听到这个好消息,那该多么美啊,这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
呀。”
冷静下来后,两个做着演员梦的兄弟开始看剧本,雪尼把查理不会的单词和
不懂的意思教给他。3 天中,卓别林背下了35页长的脚本台词。排练时,连塞恩
斯伯里先生都感到惊讶,想知道这小家伙以前演没演过戏。
《一个伦敦人的传奇》试演了2 周,这出戏并不传奇,且被剧评家们贬低,
但小演员卓别林却得到好评。不仅剧评家,有个著名老演员罗克也很喜欢这个孩
子;他拿来一份《伦敦热带时报》,读给卓别林听“幸而有一个角色弥补了它的
缺点,那就是报童桑米。这出戏之所以招人笑,多半是亏了有这个灵活的伦敦流
浪儿童。桑米一角虽然在剧中被写得陈腐而平常,但是查尔斯。卓别林这位玲珑
活泼的童伶却把他演得十分有趣。以前我不曾听说过这个孩子,但是,我希望,
在不久的将来会看到他的巨大成就。”罗克先生在给他读报评时,提醒卓别林保
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他说:“你看了这篇文章,可别脑袋发胀啊。”
脑袋发胀的是雪尼,他为弟弟牛刀小试即获成功而激动,一下子就买了一打
《伦敦热带时报》,并在探望母亲的时候给她看。卓别林则逐字逐句记牢了这篇
文章,并对以前演的轻歌舞、哑剧是属于技术性强的舞台艺术,而今演的以刻画
人物为主的情节剧是属于艺术性强的舞台艺术这一点,有了初步认识。
然后,他出演《福尔摩斯》中的比利。1887年,英国著名作家阿瑟。柯南道
尔笔下诞生了一位侦探福尔摩斯,《福尔摩斯侦探集》一出而伦敦纸贵,继而全
球畅销。世界各地成立有“福尔摩斯崇拜者俱乐部”,一些大学生组织有“福尔
摩斯研讨会”。小说中描写的“福尔摩斯住宅”伦敦贝克街(2 )
221 号,百余年来竟成“福尔摩斯故居”。坐落于伦敦诺森布兰街德大街10
号的一家小酒店,由于建在书中描述过的一处旅馆遗址上,也被后人改为“福尔
摩斯博物馆”……当时戏剧界改编“福尔摩斯戏剧”,可想而知是多么狂热。而
塞恩斯伯里在英国的“福尔摩斯戏”中,被认为是扮演福尔摩斯最杰出的一位。
在排练中,卓别林留心观察,记下了什么叫舞台技术,怎样进行角色间的配
合,怎样停顿和开始,怎样巧妙地递点子给别人让他转身或坐、立等。
这出戏无论在伦敦或外省的演出都盛况空前,共上演了10个半月。在回到伦
敦演出时,卓别林跟管事的争取了一下,让他哥哥雪尼进入戏班,扮剧中一个小
配角。这样兄弟俩在一块儿学艺、生活、挣钱,然后租了一套好房子,把恢复了
理智的母亲接到一起住,在客厅里放了一台钢琴,在母亲的卧室里摆了鲜花。母
亲看到儿子们正在长大,学艺有成,感到十分欣慰。
从13岁起,卓别林在伦敦戏剧界渐为人识。1905年《福尔摩斯》的改编者、
美国演员吉勒特来到伦敦续演此剧,剧团邀请16岁的卓别林为吉勒特配戏,继而
在正剧中也用他饰比利一角。戏在伦敦西区上演,西区是上流社会所在,当了西
区的演员,就意味着身份不同于那些小剧团了。卓别林跨过了泰晤士河,出入于
约克公爵戏院。吉勒特的福尔摩斯一演而大红,后来欧美一些画家就以吉勒特的
形象,为《福尔摩斯探案》作插图。就连希腊国王及王后也驾临约克公爵戏院观
看这出戏。
演完这出戏后,卓别林又在一个马戏团呆了一段,当过杂耍演员。然后在歌
舞短剧和笑剧中,饰演一个名闻18世纪英国的大盗和一个以不流血施行外科手术
著名的博迪医生。他在外形上把自己打扮得跟博迪医生惟妙惟肖,并竭力刻画一
个学者和教授式人物的性格。虽然是取笑而已,但他已在注意将自己训练成喜剧
演员了。同时从16岁起,他每天练习小提琴、大提琴4 ~6 小时,每周都请戏院
的乐队指挥或乐手教他。
第五章卡尔诺的青年幻想家卓别林的青春期自然也在这一时期开始,他向往
那些富有热情、轻率莽撞的事情和浪漫惊险的生活。在当时那光怪陆离的社会环
境中,有时难免想入非非、陷入空茫。例如那时犹太喜剧演员在伦敦最叫座,他
就从美国笑话书里摘编出歌曲和对话,带上一大把假胡子模仿犹太人说话,排了
一出轻歌舞。没想到在台下排起来还不错,一登台就不行了,假胡子遮不住他的
青春年少,那些笑话观众早已耳熟能详;他的犹太口音听起来也别扭,更要命的
是剧中内容是反犹太人的,而他竟不知道。于是与他5 岁登台时相反,人们扔上
台的不是便士而是桔子皮。他恐慌地从台上逃也似地下来,连那几本笑话和音乐
书都没带走。
这可怕的一晚,给少年得志的卓别林一个教训,使他认清了自己,知道自己
不属于演轻歌舞剧的喜剧演员类型。
那么演男主角如何,他也雄心勃勃地试了一下,在《快乐少校》的短剧中扮
主角,一个多情、热心的丈夫。初时卓别林激情满腔,但演少校太太的却是一个
徐娘半老的女人,也是一个女酒坛子。卓别林在演出中要把她搂在怀里,一边嗅
她口鼻中喷出的酒臭气味,一面还要勉为其难地去热情地吻她。
一周之后,卓别林想成为男主角的壮志雄心被那杜松子烧酒气冲得消失殆尽。
挫折倒没有使卓别林消沉,他认定自己还是可以成为一个擅长刻画人物性格
的喜剧演员。这时正是1907年,卓别林17岁,他等待着新的机会。此前,雪尼已
经进入伦敦久负盛名的卡尔诺剧团,这是一个专演喜剧、闹剧、哑剧的大型剧团,
有5 个戏班在英国各地巡回演出,能组织精锐班子出国演出,甚至在美国设有分
部。老板卡尔诺先生原来是一个著名的喜剧演员,正因为如此,当初雪尼多次向
他推荐卓别林,说自己的弟弟有演喜剧的才能,卡尔诺先生总以他挑剔的目光说
卓别林还小。
卡尔诺剧团那年最走红的短剧《足球赛》,由最叫座的名丑韦尔登主演。
目光挑剔的卡尔诺先生仍不满意与之配戏的那个演员。因为这个,他让雪尼
把卓别林叫去:“你哥哥介绍说你戏演得不错,你有把握和韦尔登先生合演《足
球赛》吗?”卓别林意识到时来运转了,冲口而出:“我只要有机会就有把握。”
卡尔诺先生笑笑:“17岁还很年轻啊,可你看上去比17岁还要小。”卓别林马上
耸耸肩:“那只是一个化妆问题。”卡尔诺先生大笑,他从这个神气动作看到了
一个喜剧演员。于是决定,一周之后由卓别林来试演两周。
卓别林在前面这周只有两次与韦尔登先生排练的机会,因为那位名角不高兴
排来排去,他要玩高尔夫球,他每周的包银是卓别林这些小演员的10倍。排练的
时候,卓别林也没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韦尔登甚至因他台词念得慢而怀疑他是
否胜任角色。卓别林却在暗中努力,每晚去观看《足球赛》,看他要扮演的那个
角色如何演。这一看他心里有了底,知道自己可以超过那个演得呆笨而不自然的
倒霉人。
轮到卓别林时,这台戏放到了伦敦游艺场上演。那天晚上卓别林的神经紧张
得像时钟上拧紧了的发条一样,他来回在巨大的舞台后台踱来踱去,口中念念有
词加默默祈祷。但乐声一响起来,幕布一升起来,就由不得他再焦急紧张。脚步
一迈上台头脑反而清醒了,“按自己设计好的去做”,他背对
着观众一步步走到台子中间。从表面看,他穿的是大礼服,戴的是大礼帽,
脚下皮鞋还套着鞋罩,手里拄着一根拐杖,真是衣冠楚楚。当他一转过身来,脸
上却赫然“长”着个大红鼻子,出人意料。观众不由发出了笑声,以往每次在韦
尔登出场前是没有这个效果的。
卓别林心里有底了,高招迭出:他耸耸肩,“噼叭”弹了一下手指,走起了
圆场;在一个哑铃上绊了个跟头,手杖下意识地挥上去。结果是人刚站好,手杖
挥在一个吊球上,这球“叭”地反弹到他脸上,打得他东倒西歪,手杖又扬起来
从侧面给他脑袋一下,观众们哄堂大笑,乐不可支。他从从容容、轻松自如地演
下去,裤子不知怎么褪下去了,一颗钮扣也丢了。他四下寻找,假装捡到了什么,
拿起一瞧,马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