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称做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和防止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新课题,既没有前车之鉴,又没有护栏和路标,只能在摸索中前进。因而,对于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腐败现象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更要有必胜的信心。
邓小平指出:“我们有信心,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有能力逐步克服并最终消灭这些现象。”在谈到必胜的理由时他分析说:“我相信,凡是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受到广大人民拥护的事情,不论前进的路上还有多少困难,一定会取得成功。”“我们的社会主义政策和国家机器有力量克服这些东西,所以事情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正视这些东西(指消极腐败现象),采取针对性的坚决步骤,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根据邓小平的一贯思想方法,对党的状况和反腐败的形势必须用辩证的观点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看待:
一是要全面地看。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短短20余年时间,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这些成就,在一个腐败了的或者腐败占主流的党领导下是不可能取得的。当前客观存在的腐败现象,个别地区和单位甚至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这不可否认,但只是局部问题,个别现象,是支流,绝不是主流。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二是要联系起来看,连续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实现高速发展。这样的持续高速,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一般来讲,发展越快,带来的问题就会越多。党内受查处的违法违纪干部的绝对数虽仍在高频变动,但在全体党员中所占比例数很低,说明腐败分子在党内是极少数。
三是要发展地看。腐败问题有一个发生、发展、消亡的漫长变化过程,它呈曲线式、波浪式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双重转换时期。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剧烈变革,而且,这种变革是一个比较长的发展过程,在这样一个变化的过程中,不可能一下子形成一套针对权力的制约机制,这种情况在任何国度的变革时期都出现过。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对权力的制约机制也会不断完善。分析世界各国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往往是腐败易发多发期。我国目前正在加速体制转换和经济发展,管理体制、监督机制、法制建设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而且较短时间内不会改变,这决定了腐败易发多发的可能性。正确认识这一时期的腐败现象,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政治问题,是不可忽视的焦点问题。
如何正确认识?应该做到三个“不能”。
一是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来分析腐败现象。
中国共产党通过武装斗争虽然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但只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社会的很大范围和很长时间会一直存在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
改革开放是一个探索、创新、发展、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不配套、不完善、不到位是正常的。一些腐败现象会在改革的空隙、漏洞之中存在、滋生、蔓延,西方的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乘隙而入,蜂拥而至,进行腐蚀和渗透都是现实的,不可能一下子杜绝和避免。
市场经济等价交换,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不可避免地对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和冲击。在经济生活中,会出现金钱开路、幕后交易、非法垄断等不公平、不正当、不合法竞争的腐败现象;在政治生活中,出现市场经济原则渗透到权力之中,从而导致权力异化、商品化、私有化;精神世界中,会出现金钱至上、享乐至上、个人价值至上等滋生腐败动机的思想基础。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些封建遗毒还没有彻底根绝,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同封建遗毒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为此,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腐败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不能用理想化的纯而又纯的眼光看待我国现阶段的事物,不能因为出现腐败现象而大惊小怪或因噎废食,不敢搞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更不能因此而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二是不能将我国现存的腐败现象混同于资本主义根本制度的腐败。
社会主义存在的腐败现象,是非主流的、非本质的、非制度性的腐败;而资本主义的腐败,则是主流的、本质的、根本制度性的腐败。两者的区别在于以下根本不同:
第一,社会制度代表的利益主体根本不同。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人民民主,保护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体现的是全体人民的意志;资本主义制度,是由剥削阶级掌握政权,保护的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者的利益,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意志。怎样看腐败?后者是制度性的腐败,是根本性的腐败。
第二,腐败现象存在趋向根本不同。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调节的、能够逐渐相适应的。这种社会矛盾运动的基本特征,说明腐败同我们的制度没有本质的必然联系、决定了腐败是可以克服的矛盾。而资本主义的腐败,其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不可调和的、自身永远无法克服的矛盾。
第三,对待腐败的态度本质不同。我们反腐败,是要实现党的自我纯洁和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JP3〗资产阶级反腐败则是不同政治利益集团之间相互争斗和倾轧的工具,是一枚棋子,或者是一张“王牌”。
三是不能怀疑社会主义战胜腐败的能力和优势。
要看到有党的坚强领导的优势。惩治腐败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一面鲜明的旗帜。有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指导,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反腐败理论体系的指导。同时,我们党已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现阶段基本国情的有效开展反腐败斗争的路子,我们党领导反腐败卓有成效。
要看到人民政权的优势。为民执政、依法行政、廉洁行政、从严治政、治贪反腐是人民政权的内在要求。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严厉打击和惩处腐败,是人民政权的重要职能和任务。人民政权在反腐败斗争中广泛体现人民意志及其所具有的强大作用,是战胜腐败的可靠保证。
要看到有日臻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的优势。我国正在逐步建立一整套有效抑制腐败的法律制度。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精神正在得到深入贯彻。通过深化改革,法制监督机制正在健全规范。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大力加强,腐败行为将逐步被遏制到最低程度。
同时,还要看到有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优势以及最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的优势。
五、中国反腐败进入“体系反腐”新阶段
第一节 铜臭文化和扭曲的灵魂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引用莎士比亚的《雅典的泰门》中的一段台词,用以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拜金主义者的丑态。
社会学专家认为:一个社会的发展动力维系,诉诸对私人利益的追求上,这个社会将是寻利社会。市场经济不一定会形成寻利社会,但市场经济的畸形发展,有可能发展成为寻利社会。寻利社会是腐败高频发作的社会性基础条件。市场经济如果快速发育,会导致竞争能力和财富量的急剧增大,竞争的加剧刺激着竞争主体占有更多财富的欲望。市场急剧发育,会产生经济成分多元化,使私人财富迅速膨胀,其速度会超过国有财富的增长速度,所以有“富可敌国”的说法。市场经济会深刻地塑造社会面貌,可以比较直接地塑造社会的金钱观。当人们在一个比较普遍相对平均贫困的境遇中,发现社会上出现一部分通过各种手段包括不法和不道德手段致富的“先富者”时,金钱观必然发生重大变化,激发人们追求金钱的欲望,甚至会出现扭曲的金钱观,如敛财聚财的拜金主义,这就形成了腐败蔓延的条件。
18世纪、19世纪西方市场经济快速发育期间,社会利益结构变得简单化。马克思说过:资产阶级撕下了家庭关系上温情脉脉的面纱,代之以冷冰冰现金交易,“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交换价值”。这一过程体现历史的必然规律,较之于中世纪来说,是历史的进步,它反映了一种平等关系,即在金钱面前的人人平等,社会关系变得简单起来,整个社会生活围绕着金钱而运动,人们之间的关系不可避免地渗透着金钱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马克思当年描述资本对封建社会的冲击的话语好像在讲述今天中国人身边发生的许多事情。
市场经济初期,拜金主义的盛行,已为世界历史所证实。历史上发生了许多耐人寻味的现象,贪欲和权势竟然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中西方学术界普遍认为,英国工业革命社会开始的18世纪贪污现象极为严重,19世纪美国政党腐败现象盛行。美国社会学家塞缪尔?P亨廷顿在《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说:“有证据表明,腐化程度与迅速的社会经济现代化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德国、日本和新加坡、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等新兴国家和地区在市场经济迅速发育过程中都出现了严重的贪贿腐败现象。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之后,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个变化与引入市场机制密切相关。
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机制的关系问题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市场派中的一批“极市场派”认为,在世界经济史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从来是不能结合的,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水火不相容,要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放弃市场经济;同样地,要搞市场经济,就必须放弃社会主义。而邓小平在1992年初则反驳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些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属于社会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变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