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货行”,皆工作技巧所居。南宋时期的杭州,其繁华又进了一步,“自大街
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每日清晨两街巷门浮铺上
行百市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盖杭城乃四方辐辏之地,即与外地不同,所
以客贩往来旁午于道,曾无虚日。。其余坊巷桥道,院落纵横,城内外数十
万户口,莫知其数。处处各有茶坊,酒肆、妆店、果子、彩帛、绒线、香烛、
油酱、食米、下饭、鱼肉、鲞腊等铺。盖经纪市井之家往往每于店舍旋买见
成饮食,此为快便耳。”城市中有普通商店,并有种类繁多的作坊商店,工
商业者各有其行会组织。杭州有四百行,包括商业及各种劳动职业,如瓦匠
等。货物供应,多有从各地贩运而来的,例如汴梁就有“温州漆器铺”。地
方的商业中心也逐渐形成,特别是一些交通要道上的市镇,是宋代驻军的地
点,也往往成为繁华的地方市场。宋代的对外贸易在范围及贸易数额上都大
大超过唐代,陆路北向辽金,西向夏、回鹘的丝织、铁器等交换马匹、牲畜
的交易频繁。南宋和元代的海上对外贸易尤其茂盛,当时造船工业世界上最
为先进,可以制作搭乘六七百人至千人并有隔水舱设备的远航大船,广州和
泉州都是国际性的大商港,元末马可波罗曾称泉州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海港。
对外贸易的国家为南洋群岛各国,并越过印度洋,远达波斯湾一带,贸易的
商品是输出金银、铅、锡、铜器、铁器、丝织,输入各种香料及珠宝,这种
奢侈商品的交易也显示了中古海外贸易的特点。
宋代的商品生产的发展首先是农业品,如茶、糖的商品化,其次是各种
原料生产的手工业,如坑冶业等都大大扩充了规模。日用品的作坊手工业也
普遍发展,如糕点、衣服冠帽、家用杂物等制作都有专门的作坊。例如杭州,
据《梦梁录》记载,“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宁门杈子外
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行分最多,且言其一二,最是官巷花作,所聚
奇异飞鸾走凤、七宝珠翠首饰、花朵、冠梳及锦绣罗帛销金衣裙,描画领抹,
极其工巧,前所罕有者悉皆有之”。手工业中与美术史有直接关系的是印刷、
丝织、陶瓷和装饰品,这些手工业都在宋代大有成就,我们将在后面分别谈
到。
宋代手工业中,官办手工业仍有相当重要地位。宋代官办手工业组织比
唐代更为庞大,在少府监下有文思院“掌金银犀玉工巧之物,金彩绘素装钿
之饰,以供舆辇、册宝法物,及凡器物之用”。文思院领有玉、银泥、扇子、
捏塑、牙、销金、绣、刻丝等四十二作。文思院之外尚有绫锦院、染院、裁
造院、文绣院,掌管大规模织染刺绣服饰的制作。另外内侍省里有造作所“掌
造禁中及皇家属婚娶名物”,造作所领有八十一作(各有详细名目见《宋会
要稿·职官》)。此外关于土木营建,军器制造也都有专门的机构。但就文
思院和造作所已可见包括了宋代的加工性质的属于高级奢侈品部分的手工艺
(没有一般的丝织、陶瓷,然而有刻丝、铜镜等),而且可以看出分工的细
密(筷子、羹匙、扇子、打球用的杖都有专业作坊)。大规模的陶瓷生产和
丝织一样另有专官。宋代的官办手工业的劳动力来源多是通过所谓的“团会”
(即行会的组织)召募而来,付给报酬,普遍实行工役制。但同时,与工役
制同是代表着官办手工业性质的改变的是官府用物不由官府工厂制作,而是
在市场上用收购的方式获得。“官府宅司,但用诸般物色金银器皿珠玉犀象
绫锦罗彩食用物料,招行人对面商量,立支价钱,永无词讼”(宋人著作:
《为政九要》)。这就意味着劳动力的进一步解放。
宋代工艺美术在经济方面这一新的变化都表现了前资本主义时期的特
色。宋代开始的工艺美术的新传统,在明清时期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在北宋和南宋统治地区的经济繁荣的情况在北方辽金地区是见不到的。
辽金在北中国的统治带有浓厚的种族压迫和奴隶制的性质,大批手工业工匠
被俘而沦为奴隶;同时由于战争残酷的屠杀和抢劫破坏,使北宋时期的工艺
美术生产的中心地区,如汴梁、定州等地区的经济相反受到破坏。
唐宋时期的定州是北方重要的手工业中心,有发达的纺织业和陶瓷业,
设有官府的工厂,定州的刻丝和白瓷器都是天下闻名的。十二世纪以后以定
州为代表的整个北方的丝织工业衰微下来,陶瓷则停留在旧日民间陶瓷的水
平上。定州已不复成为著名产地了。
元朝手工业,丝织工艺和军器工业提高了生产数量并有精密的分工。在
官营手工业作坊及军器作坊中工作的工人沦于工奴地位,称为匠户或军匠,
也有私雇的工人称为民匠。元代用匠户的制度固定下来的手工技艺工人数量
很大。在元代庞大的官手工业管理机构中,手工业单位达到七十余所,配有
系官匠户四十二万之多。这种制度束缚了手工业的发展。
宋元工艺美术中最有成就的是陶瓷工艺。宋代的青瓷、白瓷及黑瓷的产
地增加了,生产规模更扩大了,制作技术提高了,造型及装饰的手法更成熟
了。宋代陶瓷中出现很多在艺术性上达到高度完美的作品。
青瓷生产中心在宋代已不复是上林湖的越窑。北宋初年,钱越降宋以前
曾大量烧造越窑瓷器贡于宋。现在上林湖越窑遗址犹可见有“太平戊寅”四
字的越窑残片,即钱越投降之年烧造的。其后,北宋也还置官监窑,但熙宁
以后越窑就衰落下来了(图306)。青瓷的中心移至北方,也移到浙江南部
的龙泉县。
北宋时期,北方烧造青瓷第一个中心在汝州(今河南临汝)。临汝四乡
烧造青陶瓷器的古窑遗址很多,在南乡有严和店,在东北乡有大峪店、东沟、
叶沟、黄窑等处。
临汝东北乡烧造的是没有花纹装饰的青瓷,釉色极润泽而带葱绿,是早
期的产品。南乡烧造的多有印花或划花的装饰隐隐浮现在透明的艾绿釉之
下。但制作时代可能晚到南宋。
临汝曾设官府的窑场,其产品过去称为“汝窑”(图310)。“汝窑”
出现的时期是在越窑衰微之后。产品主要供宫中御用,供御拣退之件,方许
出卖。汝窑胎土细润,微带红色。釉汁稠厚莹润,多豆青、虾青色,通体有
细片,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是支烧的痕迹。现在故宫博物院藏有“汝窑弦
纹炉”,是古陶瓷中罕见的珍品。
临汝烧造的青瓷在北方引起一些影响。耀州窑(陕西铜官县黄堡镇)在
熙宁年间烧造青瓷已很发达(图311)。临汝附近宝丰的大营、青龙寺在宋
代也烧造印花青瓷。青龙寺和另一邻近临汝的鲁山县的段店也都有白釉画黑
花或划花、黑釉的瓷器和铅质绿釉的三彩陶器。
在汝窑的影响下,又有北宋的官窑,也是北宋时期最著名的青瓷窑之一。
北宋官窑是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所造,窑址尚未发现,据传世的若干实物
及过去鉴赏家的观察,知道北宋官窑釉色主要有月白、粉青、大绿三种,釉
中显蟹爪纹,胎土作铁色,口缘部釉较薄,所以口及足皆露胎色,而称为“紫
口铁足”。现在故宫藏有北宋官窑“冲耳三足炉”,其釉色和前述有名的汝
窑相似。
北宋时期北方的青瓷又有所谓“董窑”(或称“东窑”),其窑址亦不
可知。
南渡后,在杭州附近两次设立官窑烧造青瓷。一次是邵成章于修内司烧
造,沿袭北宋官窑旧风,称为修内司窑。修内司窑据明代人记载在杭州凤凰
山下,但若干年来调查的结果,凤凰山下万松岭一带发现的碎瓷片皆日用废
弃的堆积,修内司的窑址尚未发现。修内司窑的特点据过去记载是釉色青带
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胎泥细润,有黑土者(含铁分特别
丰富),谓之“乌泥窑”。第二次的南宋官窑是在郊坛下别立的新窑,就称
为“郊坛下新窑”。南宋郊坛在杭州乌龟山,郊坛下窑址现已发现即在乌龟
山麓,根据发现的碎片可见其胎骨为含铁分甚多的黑胎。胎骨制作甚薄,而
釉很厚,有超过胎骨四五倍者。釉色晶莹美丽,近粉青色,也有近蜜蜡黄的
釉色,有细开片。
南宋时期,青瓷烧造的中心又在江南发展起来,除了杭州的官窑以外,
浙江的龙泉窑也恢复并发扬了越窑的传统。龙泉窑在南宋到明代的兴盛是南
方青瓷的重要贡献。
龙泉窑的窑址在龙泉县琉田(今大梅村大窑)。龙泉县境内发现的古窑
址除大窑以外,还有金村、新亭、岱根、大麻、岰头等十余处,皆在龙泉县
境内。属于庆元县的有枫堂等三处,丽水县的瓷窑有宝定窑等处。
龙泉窑的起源较早,属于越窑系统。南宋、元、明时期,龙泉窑的规模
很大,是景德镇未充分发展以前,南方最大的产瓷地。龙泉窑出口数量甚巨,
在埃及及日本都有大量残片堆积。龙泉窑在景德镇窑之前为中国陶瓷工艺博
得了世界的声誉。
宋代龙泉窑的胎骨为灰白色,无釉露出部分显铁血色。标准龙泉的釉色
为极柔美的粉青色,也有氧化不足而显翠青色,或氧化稍过而显米黄色的。
器物的口缘部分或凸雕隆起的部分,因釉较薄,显出胎骨的白痕。龙泉窑器
物上常有凸雕的花样装饰,牵枝牡丹及双鱼纹样是很常见的。龙泉窑的青瓷
上也有时出现红褐色的斑点,是利用含铁量较多的釉汁有意施加的一种装
饰。
龙泉的一种特别产品,即所谓的“哥窑”。哥窑的最显著的特点是有纹
片,纹片有大小的不同,具有天然的装饰效果(图307)。釉色有黄及青两
个系列的不同浓淡深浅的变化。其称为“哥窑”者,由于传说宋代有章生一,
章生二兄弟二人烧窑。章生一为兄,烧制的瓷器是有开片的,所以称为“哥
窑”。龙泉之无开片的,即被认为章生二所烧。
在青瓷的范围中也要谈到钧窑。
钧窑在河南禹县的神垕镇,其烧造中心为神垕西十里的野猪沟。钧窑是
在临汝窑衰落以后,兴起于临汝附近代替了临汝窑的。其发达的时期是金和
元的时期。
钧窑的青釉的色泽是釉中的氧化铜和少量的铁分的颜色。釉料的成分中
有过量的矽酸,过量的矽酸在徐冷的过程中处于游离状态成为结晶,于是形
成了“失透釉”,是钧窑釉的一种特殊效果。钧窑釉一般的是天青、月白等
诸不同深浅浓淡的青蓝诸色,而在天青、月白诸色上也出现了不同的红色,
或如云霞一样■散于全器,或呈一朵红斑或紫斑。失透釉及铜红色的发现是
钧窑在技术上的重要创造,为中国色釉陶瓷开辟了新的道路。
模仿钧窑的红斑青器的制品在河南一带很流行。临汝、洛阳、安阳、汤
阴各地在金、元时期及其以后都有出产。
在南方模仿钧窑的有广东阳江地方的“广窑”或称“广钧”,釉色青、
蓝、灰各种色彩自然混合流动,有特殊的艺术效果。
钧窑器物胎骨粗而厚重,器形呈敦厚朴实的风格,富于单纯质朴的魅力
(图308)。
青瓷的发展连带的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