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关系学-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用虚话套实话
为人的一条准则,就是老实人说老实话,但直炮筒子未必处处受欢迎,特别有时连自己也不明白要说的是不是实话,那该怎么办呢?
李言托好友赵局长为自己办件事,忽然听说他被捕“进去了”,又不知真假,就到赵局长家探望。确实只有局长夫人在家,满脸愁容。李言开口道:“老赵怎么没在家呀?”果然赵夫人长叹一声:“唉!心脏病又犯了,昨天送进医院了……”
原来如此!如果李言实话询问赵局长是否真的被捕了,那场面一定会很尴尬。李言是这样设想的:如果赵局长真的被捕了,其夫人自然会实情相告。虚虚实实,就可转换自如,一点也不唐突。
2、用轻松幽默的玩笑话说实事
话题的选择是一个很关键性的问题。轻松幽默的话题,往往能引起感情上的愉悦;庄重严肃的话题会使人紧张慎重。只要有可能,最好能把庄重严肃的话题用轻松幽默的形式说出来,这样对方可能更容易接受。
一个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在一家外资企业打工,在较短的时间内,连续两次提出合理化建议,使生产成本分别下降20%和10%。外企老板对他非常的满意,对他说:“小伙子,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的。”
年轻人当然知道这句话承诺的含量有多少。可能意义重大,也可能一文不值。他想得到确切的答复,便轻松一笑,说:“我想你会把这句话放到我的薪水袋里。”外企老板会心一笑,爽快应道:“会的,一定会的。”不久他就获得了一个大红包和加薪奖励!
面对老板的鼓励,年轻人如果不是这样俏皮,而是坐下来认真严肃地提出加薪要求,并摆出理由若干条,岂不太煞风景,甚至适得其反。
3、说话要有绕弯子的艺术
有时,一些话自己说出来显得尴尬,这时,诱导对方先开口无疑是上上之策。
华语准备借助于好友李纲的路子做笔生意,在他将一笔巨款交给李纲的第二天,李纲暴病身亡。华语立即陷入了两难境地:若开口追款,太刺激李纲的未亡人;不提此事,自己的局面很难支撑。
帮忙料理完后事,华语是这样对李纲的夫人说的:“真没想到李哥走得这么早,我们的合作才开始呢。这样吧嫂子,李哥的那些关系户你也认识,你就出面把这笔生意继续做下去吧!需要我跑腿的时候尽管说,吃苦花力气的事情我不怕。”
这样一来李纲的妻子反过来安慰他道:“这次出事让你生意上受损失了,我也没法干下去,你还是把钱拿回去再找机会吧。”
这样一来,丝毫没有追款的意思,还豪气冲天,义气感人,其实他明知李纲的妻子没有能力也没有心思干下去。话中又加上巧妙的提醒:我只能跑腿花力气,却不熟悉那些门路;困难不小还又时不我待。
4、说话客气是办事的前提
托人办事既然有求于人,因此开口说话就需要客气一些,那么把握怎样的分寸与人说话才算客气呢?
用商量的口气把要办的事说出来,如:“能不能快点把这事给办一下?”装作自己没把握,把请求、建议等表达出来,给对方和自己留下充分的退路。例如:“你可能不愿意接受,不过我还是想让你考虑一下。”
在别人或者向别人提出建议时,如果在话语中表示人家可能不具备有关条件或意愿,那就不会强人所难,自己也显得很有分寸。先提出部分要求,以便对方顺利接受,然后再步步深入。我们会经常发现,人们在提出某些请求时往往会把大事说小,这并不是哄骗对方,而是适当减轻给别人带来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使自己便于启齿。
谦逊便是礼貌,通过抬高对方、贬低自己的方法把有关请求等表达出来,显得彬彬有礼、十分恭敬。例如:“您老就不要推辞了,弟子们都在恭候呢!”
请求别人帮助,最为传统有效的做法是尽量表示虔诚,使人家感到备受尊重,乐于从命。有时办事要先把问题的难度说出来,让人觉得你是不得已而为之,明知自己知道不该说但还得说。例如:“真不该在这时候打搅您,但是实在没有办法,只好麻烦您一下。”“我知道你手头也不宽裕,不过实在没办法,只好向你借一借。”
现实中的办事只需要那么一点小小的艺术,能说会道、打动人心的艺术。生活中,我们需要求人,需要说服人,需要维系人与人之间融洽的关系。有些人不会说话,结果总让自己活在进退不能自如的紧张和压迫之中,每天气喘吁吁,惊惧不安。有些人懂得说话的艺术,有一张好嘴巴,如果他们本来平庸,这张好嘴巴能让他们出类拔萃,如果他们本来优秀,这张好嘴巴令他们更加锦上添花。
一样的话不同的说
现实生活中需要有这样的智慧,一样的话可以有两样的说法。两种说法,结果往往大相径庭。
一样的话两样说,这决不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是一门艺术。而问话恰是这门艺术的最好体现。问话更需要口才。利害场合,问话问得巧,就等于取得了主动权,相反如果问得过于直白不仅很容易遭到拒绝,而且还会处于被动的趋势。因此说话提问的方式是否有技巧,有时会决定一个人做事是成功还是失败,这是一件不可否认的事实。
据说在某国的教堂内,有一天,一位教士在做礼拜时,忽然熬不住烟瘾,便问他的上司:“我在祈祷时可以抽烟吗?”结果,遭到了上司的斥责。然后又有一位教士,他也犯了烟瘾,却换了一种口气问道:“我吸烟时可以祈祷吗?”上司竟莞尔一笑,答应了他的请求。
在开会时我们经常听到主持者这样发问:“不知各位对此有何高见?”虽然从表面上看,这种问话很好听,但效果并不是很好。因为,谁敢肯定自己的见解就高人一等呢?就算是高见,也不好意思先开口。如果换成“各位有什么想法呢?”这种问法一定会被很多人接受,效果一定会大相径庭。
提问要讲究一定的方法,提问过于唐突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这是不可忽视的。假如在大庭广众之下问对方:“你有什么理由可说?”“你晚来了半小时,上哪儿混去了?”如此唐突的问法,令人难以下台,人家一定会不高兴的。
怎样才能问得巧,首先要选择恰当的提问形式。提问形式有多种:
1、限制型提问
这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提问技巧,它能帮助提问者获得较为理想的回答,减少被提问者说出拒绝的或提问者不愿接受的回答。
据说,香港一般茶室因为有些客人在喝可可时要放个鸡蛋,所以,侍者在客人要可可时都会问一句:“要不要放鸡蛋?”心理学家建议,侍者不要问“要不要放鸡蛋”,而要问“放一个还是两个鸡蛋”,这样提问就缩小了对方的选择范围。这种问话,显然可以多做鸡蛋的生意。
2、选择型提问
这种提问方式多用于朋友之间,同时也表明提问者并不在乎对方的抉择。例如,你的朋友来你家做客,你留他吃饭,但不知他的口味。于是问他:“今天咱们吃什么?牛排还是火腿?”
3、婉转型提问
这种提问的意图是为了避免对方拒绝而出现尴尬局面。例如,一位先生爱上了一个女孩子,但他并不知道女孩子是否爱他,此话又不能直说,于是他试探地问:“我可以陪你走走吗?”如女方不愿交往,她的拒绝就不会使对方很难堪。
4、协商型提问
如果你想要别人按照你的意图去做事,应该用商量的口吻向对方提出。如你要秘书起草一份文件,把意图讲清之后,应该问一问:“你看这样是否妥当?”
提问要讲究方式,才能提高提问水平。话题的选择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要使对方乐于答话,应该挑他擅长的来说,这样他才会对你的提问感兴趣。
例如,一个人乒乓球打得好,就可先问:“听说你打乒乓球很拿手,是吗?”提问正像打乒乓球的发球,你以对方的特长发问,就像特意发了个使对方容易接的球,对方当然乐于接球。
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社交关系学
大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极其自信而又善于把信心灌输给他人的人。这种人,实际上就是一个会社交的人,社交擅长与否,存乎智愚之别。会社交是智;不会社交是愚。社交中的学问,是一种随机应变,善于表达,善于处世,且能顾及他人所思所想的学问。
注重人际关系中的连锁反映
有句谚语说得好,每个人距总统只有六个人的距离。人际关系会产生连锁反应一直延续到总统的椭圆型办公室。而且,如果你仅仅距总统六个人的距离,那么你距你想会见的任何人也就只有六个人的距离。可见,人际关系网是多么的重要。
抓住机遇就等于成功。交往越广泛,遇到机遇的概率就越高,有许多机遇就是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出现的。世界上最会做人的人,既能喜欢别人,又能让别人喜欢,他也是最成功的人。成功的人们大多交际广泛,形成自己的一张“友谊网”。
比如,你要某人推荐几个供你拜访的朋友,如果这个人是个失败的人,他只能为你推荐一两个人,而且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一两个人的地址和电话。成功的人就不同了,他们会推荐出一大堆朋友,而且是在长长的名单上寻找,因为名单上包括各式各样的朋友。由此显示出成功者与失败者在交友方面的差别。
关系网的稠密程度往往是一个人交际能力的最好体现。凡是成功者大多是有关系网的人。这种网络由各种不同的朋友组成,有过去的知己,有近交的新朋,有男的,有女的,有前辈,有同辈或晚辈,有地位高的,有地位低的,有不同行业的,有不同特长的,也有不同地方的。这样的关系网,才是一个比较全面的网络。也就是说,在你的关系网中,应该有各式各样的朋友,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你提供不同的帮助。
关系网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各种各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集合。关系网既然称作是“网”,就应当具有网的特点。也就是说,在这面网上,朋友的构成有点有面,分布均匀。不懂交际之道的人交友却不是这样,他们结交的范围十分狭窄,分布十分不均。只在自己熟悉的范围内认识一些人,而这些人的行业和特长比较单一。这样就构不成一面标准的关系网了。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由于传统上知识分子受“清高”的影响,往往喜欢闭门谢客,喜欢孤军奋战,特别是对官场喜欢“两耳不闻窗外事”,对政界的人物更是不愿去与之进行交际。这样的传统和习惯是十分不利的。从成功学的角度来分析,它对聪明人的成功更为不利。如前所述,要成功,离不开上级领导的信任和支持,而上级领导大多是官场的人,你不主动与他们交往,他们对你不了解,你对他们也很陌生,你怎么能获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呢?
广泛与人交往是机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