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中国深宫实录 >

第44部分

中国深宫实录-第44部分

小说: 中国深宫实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般要被迫摘下簪子,脱簪后头上只有一个囚髻,后妃有过失,在皇帝面前也
要脱簪、摘下耳环。簪有玉制、骨制、犀角制、象牙制、金银及其它金属制。
东汉太后礼服中规定的发簪长有一尺,以玳瑁为簪股,一端为华胜(华胜是
一种饰物、又寓吉祥祛邪之意),上立一只凤凰,以翡翠为毛羽,下嵌白珠,
垂以黄金饰物。

步摇。步摇这种发饰据古人考证是纣发明的。步摇插在头上,会产生一
步一摇的妩媚状。宫中后妃的步摇一般用金作梁,垂以白珠。

钗,具有两条尖枝。宫中有金、玉、玳瑁等珍奇物品制作的钗,而贫家
女子只能戴荆钗,“拙荆”便是男人对外称自家妻的谦词。后妃钗上的装饰
花样有凤、燕雀、鸾及花卉。魏文帝新宠薛灵云时,异国献火珠龙鸾钗,文
帝拒不受,说:“珠翠都无法戴,何况龙鸾这么重的东西?”唐代一支玉钗
在当时市场上高达七十万钱。唐代一位公主头上戴的九玉钗上刻九鸾,五色
并呈,她发现钗上刻着“玉儿”二字,料知是南齐东昏侯宠妃潘玉儿的宝钗。
当年潘玉儿慷慨地用数倍的价钱买民间宝物,一只虎魄钏出价一百七十万
钱,而晋元帝要封某女为贵人时,却因雀钗太贵而不肯出钱到市上买,为此
夏侯湛作了一篇《雀钗赋》。

宋仁宗的母亲李宸妃怀孕时,与真宗一起游砌台。忽然玉钗从头上堕下,
李宸妃唯恐不祥,真宗估算,如果钗未摔坏一定生男孩,侍从们把钗拾起,
果真无损,真宗非常高兴,不久果真得了儿子。事属巧合却被传诵开来,好
似玉钗有灵。

钿,是金属制成的发饰,图案以花为主,常称为金钿或花钿。钿和步摇
都不起固定头发的作用。宫中女子将上述各种发饰相调配,戴在头上,与发
髻一同显示美和富贵。

花,是最为鲜艳、随意又实惠的头饰,宫女游春时,无不将喜爱的花戴
在鬓上。隋唐时流行花冠,皇后的礼冠就受了这种影响,礼冠上树十二支花,
应算作最华贵的花冠。明代宫女正规的冠服中就有帽上饰花的规定。

后妃宫女们不会忘记寻找护养头发的方法。不知从何时开始,出现了叫
做香泽的护发剂,涂在发上以防干枯。汉成帝宠妃赵合德沐后用九回香膏润
发。隋炀帝时,宫女朱贵儿“插昆山润毛之玉拨,不用兰膏而鬓鬟鲜润”。
由此可知,隋时宫中已普及兰膏为润发之物。明代宫女们常用青纱罩在发髻
外面,再插簪钗。她们发现桑汁可以润发,于是将桑叶捣成汁,和香料配在
一起,装入小银盂,经常沾一些涂在头上,效果不错。明嘉宗的乳母客氏霸
道又爱美,常令一群宫女手持梳具环侍左右,一旦她想润一下头发,宫女们
就得一一用口中津液把梳子沾湿,为她梳发,此法叫群仙液,据说是从岭南
传入宫中的,可以令人黑发永驻,客氏用此法十分灵验,配上面妆、衣妆,
四十多岁时仍如二八姑娘般鲜丽。


五、美女面妆

宫中女子无时离得开胭脂、粉黛。“毛嫱天下之姣人也,待脂粉香泽而
后容”。天生丽质仍需要借助脂粉展现光彩。脂粉费成为后宫费用的一大项
目,隋炀帝宫中争画长蛾眉,有关部门每天向后宫提供五斛产自波斯的螺子
黛粉,明末宫中脂粉钱一年需要四十万两银子。

古代女子粉妆不足为奇,无所不为的皇帝不仅欣赏后妃宫女傅粉,有的
也会把自己粉饰起来。南北朝时期,南朝皇帝被称为傅粉郎君,金代自金章
宗后的几个皇帝,都有傅粉的嗜好。明代皇帝在上朝前,必用粉傅面及颈,
以显示容光和肃穆,如果不是宦官把此事透露出来,外间不会有人知道皇帝
的面部需要粉饰,但未详是否用胭脂妆点两颊,估计胭脂会用上一些,否则
面白无血色更显憔悴。

自三代开始,铅粉被用来作为女子的化妆品,《博物志》中说,纣最先
烧铅锡作粉。铅粉可以使皮肤显得润滑。秦穆公的女儿弄玉与萧史相恋,萧
史教她烧水银作粉,叫做飞云丹。几千年中,古人未能发现上述粉质是有毒
的。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讲述了用大米为主要原料作粉的方法。用白米
英粉三分加胡粉一分合匀,调取葵子蒸熟,再用布绞汁,与粉调和,晒干。
然后再蒸取汁,重复一遍,则粉末精细。粉做好后可以加香料,一般用丁香
花揉于粉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就成了香粉。不知香粉中是否还需要加上铅粉。

明代后妃宫女用紫茉莉的种子,捣取其仁,蒸熟制粉,称之为珍珠粉,
这是一种。另一种是用玉簪花制粉,方法是,玉簪花(即白鹤花)开后,剪
去花蒂,即成小瓶状,灌入民间常用的胡粉,再蒸熟制成粉,叫做玉簪粉。
宫女们在春天用珍珠粉,珍珠粉在秋天容易干燥,宫女们转用玉眷粉,而玉
簪粉在冬天快尽时香味就不再持续了。宫女们喜欢用早晨结在荷叶上的露
珠,与粉调合以饰面。上述制粉的方法先是在民间产生的,后来传入宫中。

胭脂又叫燕支,取自一种花,燕北民族称为燕支花,汉人称为红蓝花。
古人也考证出胭脂始创于纣,看来纣是中国美容界的鼻祖,纣以红蓝红汁凝
作脂。女子在化妆时,先施白粉,然后将胭脂在手心调匀,搽在两颊,浓者
叫做酒晕妆,淡者叫做桃花妆,如果先薄施胭脂,再涂上一层白粉罩上,叫
做飞霞妆。

胭脂分作用来饰面和点唇的两种,搽在颊上的胭脂可以制成粉状,而点
唇的胭脂一般为脂状,叫做口脂、唇脂。唐末点唇用的胭脂有许多品种,如
燕脂晕品、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嫩吴香、半边娇、万金红、圣檀心、
露珠儿、内家园、天宫巧、洛儿殷、淡红心、猩猩晕、小朱龙、格双唐、媚
花奴。

黛,是青黑色的颜料。黛的释义就是代,女子剃去自身的眉长,用颜料
画上代眉。这种颜料,汉人一般都用书写绘画用的墨,加上麝香等香料,用
毛笔画盾。西域人制作黛的方法比汉人多而且质量好,隋炀帝时,西域进贡
螺子黛,宫中称为蛾子绿,宋时西域进献青雀头黛。

后妃宫女的面妆随时代变化产生了不少风尚。桃花妆、酒晕妆这种一般
性的妆法历代皆有,而时尚妆法则有多种。

东汉曾盛行啼妆,唐宋均出现过泪妆,安史之乱前,唐宫女仿效杨贵妃,
在两颊涂素粉而不施胭脂,号称泪妆。宋理宗宫中用眼角点粉作泪妆。


古代女子妆法的变化主要是在额和颊,改换颜色和花样以及改变眉毛的
浓淡和眉型。

额黄妆盛行在南北朝和唐朝,用黄颜料画月形,宫中尚鸦黄和蜂黄。与
此相似的是在眉心或脸部搽成弯月或圆月状,颜色多为黄色,或为红色、翠
色。

唐代出现了梅花妆,传说起自于南朝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寿阳公主
曾卧于含章殿檐下,一朵梅花飘落在她额上,印出五瓣花形,几天洗不下去,
皇后发现公主额上的梅花印十分美观,让她留住。唐代宫中梅花妆的盛行,
是由上官昭容(婉儿)再次掀起的,上官婉儿广闻博识,聪慧玲俐,应是她
发掘了前代的梅花妆而倡行于唐宫。用金银锡箔制成梅花图案,贴在眉心,
这种妆法延至宋代。

三国时期,出现了类似于今人涂饰两颊的妆法。曹、吴宫中盛行这种妆
法均始于意外事故。某晚,魏文帝曹丕在灯下诵诗,殿中摆放着水晶七尺屏
风,薛灵云初入宫不熟悉各种物品,走过来时面颊触在屏风边上,但伤得不
重,面颊渗出的血如晓霞将散,益添妩媚,曹丕从灯下望去,觉得她比刚见
面时更加迷人。宫女们很快模仿起薛灵云的伤妆,用胭脂涂颊,号称晓霞妆。
吴大帝孙权的儿子孙和宠爱邓氏,孙和在月下舞水晶如意,误伤了邓氏,颊
上流的血沾湿了裙裤,孙和急召太医诊治。太医用白獭髓杂以玉屑做成药膏
涂在伤口上,伤好后,留下了斑斑赤点,孙和端详邓氏,认为更增美艳。从
此孙和的姬妾们竞相用丹脂点颊。

佛妆在北方民族建立的宫廷中盛行,显然是受佛教的影响,也与寒冷地
区的气候有关。燕地女子冬天用黄色的枯萎叶做浆涂面以防风吹,称之为佛
妆。佛妆即是整个面部涂成黄色,以拟金色佛面,在辽代宫廷最盛。南唐中
主李璟的女儿李芳仪被虏入辽宫,“也爱涂黄学佛妆”,似乎是出于她的自
愿。

佛妆颜料的做法,这首宫词作了介绍:

夏至年年进粉囊,时新花样尽涂黄。

中官领得牛鱼鳔,散入诸宫作佛妆。

明清两代宫中的面饰,未见掀起新的时尚。

在面部化妆中,变化最多最微妙的应是眉样。后妃宫女们画眉时,不再
考虑自身的眉样,而是按照时尚和自己的喜好去画。宫中实行最久的是八字
眉,眉尖高而眉梢低。八字眉有长与短、粗与细之分,从古代画像上看,盛
唐时宫中实行较短而粗的八字眉。各种眉中八字眉最能影响面部神情,显示
出娇弱、哀怜之态,而唐代丰满的宫女面上的短粗八字眉则掬出几分憨态。
其次蛾眉也流行较广,蛾眉较粗且长,画上后面部很有神采。远山眉则较为
柔漫,眉细而淡,中间弯曲,汉成帝的宠妃赵合德喜画远山黛,十分妩媚。


六、宫禁时装

讲究美丽的古代中国女子的服饰较男子服饰随意而自由多变,服饰也同
发型、面妆一样,随时代形成各种风尚。

汉魏以前,宫中的服装时尚未有足够的资料说明,南朝出现了宽袖热,
直至隋唐,宽衣长袖仍是后妃宫女及贵族女子喜好的式样。但窄袖衣在北朝
宫中流行,也影响到了隋唐,并且在唐初至盛唐时期超过了对宽袖的好尚。

窄袖衣在南朝是讲求节俭的皇帝所提倡的,但在隋唐盛行并不是为了节
俭。窄袖衫是胡服中男装的式样,唐开元天宝年间,宫女穿男装成为时尚。
当地宫女竞相骑马游乐,便于骑马的胡服被宫女们所喜爱。盛唐时期,整个
社会充满豪爽之气,宫女们既好红装又好戎装,她们身穿男式的圆领袍衫、
窄袖,有的还裹幞头,足登软靴,颇觉自得。

在盛唐之前,宫女骑马出外穿的是幂,幂是一种全身障蔽的衣服,
宫人骑马身穿幂在隋以前的北朝就出现过。唐初,宫女骑马还是这身装
束,以防被路人窥视。到武则天时,幂不再盛行,而代之以帷帽,帷帽状

似雨笠,帽檐下黑网至颈,以遮挡面目。到玄宗时,宫女改戴胡帽或者幞头
或不戴帽子,“靓妆露面,无复障蔽”。身上着的是窄袖圆领的男装。

安史之乱打击了唐宫胡服的盛行,此后,后妃宫女们抛却了窄袖袍衫,
归入爱好宽衣大袖之列。

秦以前的女服是衣裳相连。秦始皇令作女式短衫。到唐朝,宫女的服装
结构一般是上身衫襦,下身长裙。盛唐时期,由于观念的开化,宫女们穿上
了开到半胸的窄袖或宽袖短衫。宫女的裙子种类繁多,隋至唐初的裙装尚窄,
到盛唐时裙式愈加宽大,裙上折裥密布,飘动感加强。裙的颜色多为红、黄、
绿鲜艳的原色,杨贵妃喜服黄裙。武则天的女儿安乐公主拥有两件百鸟裙,
为旷世珍品。百鸟裙是由负责备办宫中衣物的机构尚方制作的,采百鸟毛织
成。此裙的颜色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