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中国深宫实录 >

第5部分

中国深宫实录-第5部分

小说: 中国深宫实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夫人生前亲手用丝线系上为他祈福的。长大即位后,汉宣帝经常拿出当年
的小宝镜,感咽久之。。

明孝宗皇帝的身世也十分悲惨。母亲纪氏刚刚怀孕,当时骄宠横行的万
贵妃派人送去堕胎药,强令服下。幸亏药量不大,否则孝宗便会死于胎中。
孝宗出生在紫禁城外的一个安置病老宫女的地方,名为安乐堂。出生时,头
上有一寸左右的地方未长头发,乃是被药打中。母亲纪氏偷偷生下了这个小
皇子,但感到危机四伏,在她之前,已有其它宫女所生的数名皇子被万贵妃
害死。纪氏日夜惊恐,反复思量,不知如何是好。一天她突然决定让太监将
小皇子溺死。太监张敏不同意这样做,而是决定和纪氏一起秘密哺养这个孩
子。六个寒暑过去了,皇帝终于知道了这件事情。当时宪宗三十已过,还未
得到一个成活的孩子。听说自己已经有了一个六岁的孩子了,十分激动,派
内使把孝宗接来。当小皇子向父皇跑去时,背后拖着长了六年的胎发。宪宗
把儿子抱在膝上,悲喜交集。

在乳母的怀胞中

皇子(女)出生后,无论生母奶汁如何,都一律由奶妈专门哺乳。皇子
(女)一旦离开母体,便不得再接受生母提供的营养。这种截然的中断,恐
怕是皇子(女)身体素质差的一个原因。皇家子女比起民间的孩子,体质要
虚弱得多,很多皇子(女)在婴幼儿时期便夭折了。例如汉和帝前后十几个
皇子,一一夭折;明宪宗长子不满周岁而死;明世宗长子出生两月夭折。中
国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汉殇帝,出生百余日继位,两岁时夭折。

乳母担负着哺育皇子(女)的任务,责任重大。唐玄宗在位时,代宗出
生,作为皇孙的代宗单薄瘦弱。玄宗要乳母把皇孙抱来,乳母惶惑不安,不
敢将这个瘦小得可怜的孩子抱过来,惟恐玄宗将孩子的瘦弱怪罪于她。没想
到玄宗对这个小孙儿喜爱备至,乳母这才松了一口气。

皇子在婴幼儿时期,离不开奶妈和宦官的养育和陪伴。因此古人说皇帝
长于妇人和阉寺之手。皇子(女)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远远不如与乳母、宦
官相处的时间长。皇子在奶妈与宦官的扶持下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宦官教
皇子最基本的礼节,平时,陪小皇子玩耍、游戏。在皇帝们幼年天真的岁月
里,宦官成为他们最好的朋友。而乳母对于小皇子来说更加重要,哺育、爱
抚之中,母子间的依恋情感油然而生。当皇子稍稍长大,不再需要乳母的照
顾时,在感情上仍然离不开她。幼年失母的皇子,更是把乳母看作自己的亲
生母亲。


皇帝与乳母之间的感情联系是难以割断的。有一个流传千古的故事,生
动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汉武帝是一代雄主,晚年因巫蛊之祸害死了太子、孙
子、女儿,皇后也被迫自杀,这场祸乱固然出于他的误解,然而也足见其心
肠之狠。但他对乳母却不忍伤害。一次,乳母犯了罪,武帝一时气愤,准备
严惩。乳母求救于武帝的近臣、智者东方朔,东方朔为她出了一计。乳母按
计,在辞别武帝时,几步一回首,作依依不舍状。这时东方朔在旁大声说:
你真痴心啊!皇上哪里还记得你的哺乳之恩?武帝见此景,想起与乳母一起
生活的日子,望着苍老了许多的乳母,悲悯之情涌上心头。于是当下赦免了
乳母的罪。

由于乳母在皇帝幼年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即位后的皇帝对乳母的礼遇也
是很厚重的。如东汉安帝封乳母王圣为野王君;北魏太武帝生母早死,尊乳
母窦氏为保太后,继之文成帝也尊乳母常氏为保太后,次年又尊为皇太后;
元文宗封乳母的丈夫为营都王;明永乐帝封乳母冯氏为保圣贞顺夫人;明宣
宗封乳母李氏为奉尚夫人;仁宗封乳母为翊圣恭惠夫人;天启帝封乳母客氏
为奉圣夫人。乳母们本是民间普通妇人,由于她们哺乳的该童后来当上了皇
帝,她们也随之越居万人之上,其家人亦荣华富贵。于是有些乳母以皇帝为
靠山,在朝廷内外横行不法,其家人称霸乡里。最甚者是汉安帝乳母王圣与
宦官勾结,竟为侈虐,出入宫禁,传通奸赂。其女伯荣被封为中使,气焰逼
人,朝廷大臣每见到伯荣的车驾驶来,都要屈身行礼。

在一朝又一朝基本相似的格局中,一代一代的皇子们在深深的宫院中出
生、成长。一般情况下,他们不得出宫城的大门一步。他们看不到日出海面、
日落西山,看不到遥远的地平线,抬头看到的是高大的、只有飞鸟才能越过
的城墙,雄伟肃穆的宫殿。白天和深夜的大部分时间都是静悄悄的,只有黎
明和傍晚从宫门传来钟、鼓声,更衬托出内廷的寂寞。这种寂寞,皇子和宫
女们、受冷落的嫔妃们是一同体验的。皇子们很少见到父亲,也不能天天生
活在母亲身边。皇子们的心灵极为孤寂、脆弱,虚弱的身体也难以经得住疾
病和惊吓的打击。宋高宗唯一的儿子赵旉,三岁时卧病在床,服侍他的宫女
进屋时不小心踢倒了一只金炉,金炉发出响声,赵旉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所
惊吓,病情加剧,不久便重病而死。在那种违逆天性,隔绝人与自然的生存
环境中,宫女、嫔妃们难享天年,皇子们夭折也是常有的事。宋真宗六个皇
子,最后只剩下仁宗一个;宋神宗十四个皇子,有八个夭折。如果开有一份
中国历代皇子死亡率的表格来,比例数定会十分惊人。皇子们成活下来是幸
运的,被选立为太子,更是他们唯一的希望。诸皇子当中只有一个最后成为
皇帝,其它的皇子便有可能成为新皇帝猜忌的对象,至此他们只希望平安地
度过此生。


二、东宫生涯

太子册立

除清代以外(不包括清前期),我国古代各朝都有预立太子的制度。每
一个在位的皇帝都要确立一名自己的继承人。预立太子,对于政局的稳定有
密切关系。古人甚至认为,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根本一定,方可言他事。气
势磅礴的秦王朝,就是在太子问题上没有早定根本,最后铸成大错。秦始皇
过于相信长生不老术,没有想到自己会死在巡游的路上。临死前,秦始皇才
想到皇位继承人还没有定下来,遂用最后一丝气力,叫丞相李斯、中书令宦
官赵高拟定并发下诏书,命扶苏继承皇位。秦始皇一死,赵高便与始皇幼子
胡亥共谋篡改诏书,由胡亥即位。结果,秦王朝的江山便落在奸佞赵高及其
所控制的冥玩无知的胡亥手中,只三、四年时间,王朝的命脉便被异姓枭雄
斩断了。

鉴于秦的失误,各个朝代都十分重视预立太子。帝王们大多广置嫔妃,
因此子嗣众多,不少皇帝生育皇子多至数十个。在大量的子嗣中,如何选择
一名将来继承皇位的太子,是帝王们最头痛的一件事。根据周代以来的礼法,
立太子应该遵照“立嫡立长”的原则。“立嫡”就是要辨明嫡庶之分,嫡是
指皇子的生母具有正宫的地位,即皇后;相对来说,庶子便是身份较低的女
人所生的皇子。庶子中,宫女所生的皇子比嫔妃所生的皇子,地位更低。“立
长”就是要辨明长幼之分,在众多的皇子中,长兄的地位高于诸弟。嫡与长
的身份兼具的嫡长子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太子人选。但事实上,要选中一位嫡
长子很难,历史上大部分皇太子都不具有嫡长子的身份。除了其它原因外,
主要是由于皇帝喜好的偏颇。皇帝对他所生的数名乃至数十名皇子并不是个
个宠爱的,皇子们有得宠的,也有失宠的。皇帝周围的人,特别是他的至亲,
得宠与否是其荣辱兴衰的决定因素。即使身为嫡长子,也往往得不到父皇的
宠爱,而立谁为太子又是由皇帝最后独断的。

一般来说,开国皇帝在立储的问题上比较谨慎并恪守章法。汉高祖刘邦
立嫡长子刘盈为太子。刘邦在个人偏好与正统原则之间徘徊多年,内心充满
痛苦。刘邦钟情于戚夫人并十分喜爱戚夫人所生的如意,打算废掉刘盈,改
立如意。但终于拗不过吕后和大臣们的坚决反对,未能遂愿。当然最后做主
的还是他自己,刘邦深感江山得之不易,不能在立接班人的问题上失足。嫡
长子在古代家族意识中,确实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唐代的开国皇帝李渊,也恪守立嫡长子的原则,立李建成为太子。李渊
将这一原则高擎于具体现实之外,没料到酿成一场惨祸。二儿子李世民发动
夺嫡兵变,结果不仅太子被杀,李渊也被迫退居太上皇。

最可怜的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他即帝位的同时,立嫡长子朱标为太
子。二十五年后太子病故。本来皇长子死,使可依次立二儿子,但朱元璋却
执意地立皇长孙为皇太孙,把江山传给了这个头骨发育畸形的少年。年幼的
皇孙如何控制得了拥兵自重的皇叔们,朱元璋生前始终没有找到这个问题的
答案。

大多数皇帝在立储上除了分辨长幼以外,都要考虑德与才。小皇子聪颖
与否是皇帝们十分注意的,而皇子的聪颖也常常能得到显露的机会。皇帝经
常用各种方式试验皇子哪个机智、哪个愚钝。例如晋元帝司马绍年方数岁时,
父皇将他抱在膝上,问他太阳与长安哪个远?司马绍回答说:太阳远。没听


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由此可知。元帝对他的机智很惊异,第二天召集群臣
宴会,告诉大家这件事,并当着群臣,再问一遍。晋元帝如是提问,而司马
绍却冷不防回答说:太阳近。晋元帝顿时脸色就不自然了,他怕儿子在群臣
面前出丑,忙问:你怎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司马绍镇静地说:抬头能见太
阳却看不见长安。晋元帝和群臣大为叹服。司马绍十八岁时被立为太子。

又如梁元帝萧绎五岁时,梁武帝问他:你读什么书?萧绎说:能背诵《曲
礼》。武帝说:试试看。萧绎随即背诵了上篇。梁武帝左右的侍从发出惊叹
声,武帝亦十分欣喜。

唐玄宗童年时,也有不同寻常的表现。唐玄宗李隆基是武则天的孙子。
一次,武则天召诸皇孙坐于殿上,将西国的贡品玉、环、剑、盘列于皇孙们
的前后,让他们随意拿取,以观其志。只见众皇孙争相抢夺,纷纷将宝物抓
到自己手里,唯独李隆基端坐,丝毫不为所动。武则天见李隆基如此奇异,
拍着他的背说:“此儿当为太平天子。”

仁、孝也是确定皇太子人选的条件。宋高宗时,由于皇子夭折,高宗决
定选立一名太祖的后裔(宋太宗以弟承兄位,北宋皇帝皆是太宗子孙)。宋
高宗从太祖一千六百多名传孙中,选七岁以下的儿童,又经淘汰,最后剩两
名,其中一名较为瘦小的,名叫伯琮,便是后来的宋孝宗。高宗开始打算把
瘦小的伯琮淘汰掉,留下另一位稍壮实的儿童。这个想法刚一产生便收回了,
高宗想仔细观察这两个孩子,他让两人垂手站着,这时一只猫偶然从两个孩
子身旁走过,伯琮一动不动,而另一个孩子则伸脚踢了一下猫。高宗见状,
看出两人中一个稳重、一个轻狂,遂留下瘦弱的伯琮,把另一个打发走了。
伯琮留在宫中养育,但没有马上册封。

几年后,伯琮又遇见一位也作为太子候选人的伯玖,二人都封了王,高
宗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