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心理学 >

第39部分

心理学-第39部分

小说: 心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伦(Barron,1967)研究了许多富有创造力的人,发现他们具有下列特质:珍惜个人的独立和自主;欣赏美好的事物;具有中等以上的智力;希望完成任务、作品比较多;关心哲理问题,探讨人生的意义和宗教、社会等价值;对自己有高的期望;兴趣广泛;常有不寻常的思想、不依赖传统思想;是一个有趣的及吸引人的人;对人直率和真诚;忠于理想并保持一贯。

  吉尔福特等人把创造力看作是分散思维的能力。分散思维在行为上的表现主要有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个方面,目前国外的创造力测验主要是从这三个方面对人的创造性进行评定:

  (一)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测验

  吉尔福特及其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同事为测定分散思维而编制的测验,主要有以下的一些项目:

  用词流畅,迅速写出包含一个指定字母的词。

  联想流畅,迅速举列某个词的近义词。

  表达流畅,写出每个词都以指定字母开头的四个词句。

  非常用途,列举一个物本的各种非寻常的用途。例如,报纸可以用来点火、填塞空间和遮阳光等。

  用图形作实物。例如用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作实物(图12—7)。

  火柴问题,搬动指定数量的火柴棒,保留一定数量的正方形或三角形。例如取去两根火柴以保留四个正方形(图12—8)。

  (二)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托兰斯(E。P.Torrance)编制了另一个著名的创造力测验。适用于从幼儿园儿童到研究生,使用的范围较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测验为广,为了减少被试的心理压力,托兰斯用“活动”一词来代替“测验”一词。

  托兰斯创造的思维测验包括12个分测验,全部测验分成三套。

  第一套是言语的创造性思维测验,包括七项活动。前三项活动是问与猜(ask…and…guess),呈现一张图片,要被试猜出画中的情景和以后可能发生的事件。第四项是成品改进测验。第五项是非常用途测验。第六项是提出不寻常题。第七项是推断测验。这一套测验从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个方面记分。

  第二套是图画的创造性测验,包括三项活动。第一项活动是被试把一个有鲜艳颜色的图形,贴在一张白纸上的任何位置上,然后以此为出发点,画出一幅不平常的并能说明一段有趣故事的图画。第二项活动是完成图画。给被试以极少的线条,井以此为开端,完成一张图画,如图12—9,上面是给被试的线条,下面为根据线条作出的图。第三项活动,要求被试用成对的短的平行线或圆,尽可能多地画出不同的图。

  这套测验从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精致性四个方面记分。

  第三套是声音和词的创造性思维测验,包括两项活动。第一项活动为音响想象;第二项活动为象声词想象,要求被试根据听到的声音和词想象。

  这套测验只根据反应的独特性记分。①

  (三)芝加哥大学创造力测验

  1962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盖茨尔斯(J.W;Getzels)和杰克逊(P·w·Jackson)根据吉尔福特的思想设计了一套创造力测验,包括五个分测验:

  (1)词汇联想测验。要求被试对“螺钉”、“口袋”之类的普通词汇,说出尽可能多和尽可能新颖的定义。根据定义的数目、类别和新颖性来评分。

  (2)物体用途测验。要求被试对“砖”之类的普通物品,说出尽可能多的用途。根据用途的种类和独创性评分。

  (3)隐蔽图形测验。要求被试对一张印有各种隐蔽图形的卡片,找出卡片上的隐蔽图形。根据找出的图形的复杂性和隐蔽性进行评分。

  (4 )寓言解释测验。给被试几个没有结尾的寓言,要求他对每个寓言都作出三种不同的结尾:“道德的”、“诙谐的”和“悲伤的”。根据结尾的数目、恰当性和独创性进行评分。

  (5)组成问题测验。给被试几节短文,要求他用这些材料组成多种数学问题。根据问题的数目、恰当性、复杂件和独创性评分。①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周冠生对一组同年龄、同班级、在学习成绩上相接近的学生进行测验。要求学生回答水的用途,最佳者能回答23种不同的用途,最差者只能回答3种用途。②

  一般认为智力与创造力间订fL高的相关,但据吉乐福特(1967年)的研究发现,创造力与智力关系并不单纯,IQ低的人很少有高的创造力;IP高的人可能有高的也可能有低的创造力。IQ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IQ高的人不一定有创造性,但lQ低却阻碍着创造性。一般认为,创造性要求智商最低限度是在120左右。

  创造思维能力的研究和测验,是智力测验适应时代需要的一个新动向,但要真正测定一个人的创造思维能力是很困难的,需要长期的追踪研究,目前创造力测验还处在探索阶段。

  当前所用的能力测量还不完善,应该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综合地利用各种现代科学新技术,加以改进,弃其糟粕,取其精华,逐步使它充入起来。要了解一个人的能力还需与其它方法结合起来。

第四节 能力的个别差

  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质和量的两个方面。质的差异除表现为各人有不同的特殊能力外,还表现为能力的类型差异,量的差异表现在能力发展的水平和表现的年龄差异上。

一、能力的类型差异

  知觉方面:(1)综合型。知觉具有概括性和整体性,但是分析方面较弱。(2)分析型。知觉具有较强的分析,对细节感知很清晰,但对整体的感知较差。(3)分析综合型。知觉具有上述两种类型的特点。

  记忆方面:根据人们记忆材料的方法可分为:(1)视觉型。视觉识记的效果较好。(2)听觉型。听觉识记的效果较好。(3)运动型。有运动觉参加时渊己的效果好。(4)混合型,运用多种表象时识记的效果较好,人类最普遍的是几种记忆类型相结合的混合记忆类型。记忆的类型方面还可以从识记不同材料的效果和方法来分:(1)直观形象的记忆类型,这种人识记物体、图画、颜色、声音较好,(2)同的抽象记忆类型。这种人识记词的材料、概念和数字等较好。(3)中间记忆类型。

  言语和思维方面:(1)生动的思维言语型。这些人的思维和言语中有丰富的形象和情绪因素。(2)逻辑联系的思维言语型、这些人的思维和言语是概括的、逻辑的联系占优势。(3)中间型。

  能力的类型差异,还表现为完成同一种活动时,不同的人可由不同的能力结合来保证。例如,对三个学习音乐成绩优异的学前儿童进行观察表明,一个儿童具有强烈的曲调感和很高的听觉表象能力,但节奏感弱;另一个儿童具有很好的听觉表象能力和强烈的节奏感,但曲调感较弱;第三个儿童具有强烈的曲调感

第十三章 心理卫生

第一节 心理卫生概述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

  何谓心理健康,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的人,乃是一般人所关心的问题。许多学者对此提出各自的论述,这里只介绍如下几种观点,井略加评述。

  (一)健康的心态即没有症状的心态

  这是大部分的临床精神医生所乐意采用的定义。在他们看来,不健康的反义词是健康,所以最简单、最直接的心理健康的定义是非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或没有症状的心理状态。

  根据有无心理症状来判断心理是否健康,我们认为至少有两点不妥。其一,它只从狭隘的、消极的观点来理解心理卫生工作。其实,心理卫生工作和生理卫生工作一样,包括着消极的和积极的两个方面,心理疾病以及不良适应行为的发现和治疗,固然是心理卫生工作中的一部分,但这只是心理卫生的消极一面,心理卫生工作更重要的,乃是以一般的健康人为对象,如何防止心理异常和不良适应行为的产生,使他们的正常心理更加健康。其二,一个人并无心理症状,不能说明他的心理一定是健康的。比如,某学生的智力并不差,但他的成绩只是中等。他的品行一般,老老实实,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如果按有无症状来判断此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临床精神医生肯定认为他的心理是健康的,相反,持有积极观点的心理卫生工作者则认为该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有问题。

  (二)健康的心态即平均状态

  有些心理学家采用统计学上常态分布的概念,取其某心质的平均值作为区分“健康”与“不健康”的标准。他们认为,具有某心质的平均值为健康者,偏离其平均值为不健康者,偏离平均值愈远者,心理愈不健康。

  按此观点给心理健康下定义,可使健康状态客观、具体、可量化,便于比较和分类,这是它的长处。但健康与不健康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并无明确的数量界限,世间既无心理完全健康的人,也无完全不健康者。若按统计的观点来给心理健康下定义,就必然把健康与不健康看成是有确定界限的两个东西,并加以绝对化。应用统计的方法来划定健康的范围,这对身高、体重等单一特质而言,尚无不妥,但用它说明勇敢、爱国、高尚等特质就不适当了。同时,如以智力等某些特质为依据,智力愈高显示心态愈健康,仅在其量过少时方为不健康。

  (三)健康的心态即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社会工作者贝姆(W·W· Boehm)认为,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

  许多心理卫生工作者认为,此种观点虽符合一般常识,但不能作为普遍应用的原则。这是因为各个社会的政治制度、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彼此不同,因而衡量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标准也就随之有异。就是在同一社会文化类型下,不同宗教、地区、社会阶层的人,衡量行为也有不同的标准。特别是同人的观点体系和意识倾向有密切联系的情感、性格等一些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往往受社会历史条件、文化背景的制约,如果离开了这些,就很难说它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按个人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来划分健康与不健康,还会引起另一严重的问题,即将犯罪行为和心理异常等同起来,要么把所有犯罪行为一概视为心理异常;要么将所有心理不健康的人都当作罪犯看待。

  (四)键康的心态即适应良好

  在给心理健康下定义的许多观点中,最普通的一种观点是以个人能否适应环境来划分健康与不健康。若一个人对环境适应良好,则此人的心理是健康的,反之则不健康。

  适应良好和心理健康这两个词,从表面上来看,意思似乎相同,但二者在含意方面仍有一些不同。适应通常指的是个人与环境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关联的一种互动时的行为,它是和具体环境相联系的,是属于动态性的、并受到与环境间关系的限制。而心理健康的含意,则不仅仅指一个人与环境互动时的行为,而且还包含着一个人被人赞许的一些人格特质。这些个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