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步的内动力,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教育青年时应当重视的问题。
4.道德意识的发展
道德意识并不是在青年时期才出现的,学龄前儿童就已经开始想去辨别好人与坏人,善与恶。入学后,小学生知道了很多具体的道德准则。根据学校的要求,他们逐渐懂得了要有礼貌、守纪律、要诚实,不要撒谎、打架、偷东西等。到了青年期,由于他们接触社会的范围扩大了,自己的道德实践的经验也增多了,因此,他们掌握的道德准则不仅在数量上越来越增加,而且也越来越概括,越来越深刻。例如,他们能认识到见义勇为、克己奉公等是道德的,阿谀奉承、过河拆桥等是不道德的,并形成了一种道德观念、道德的原则性。
5.人生观的形成
青年期是即将走向社会、选择职业和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人到了青年时期大多会极其自然地提出“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样一个问题。青年时期也必须弄清楚整个社会发展的规律,确定自己的生活目的和意义。
世界观和人生观是心理结构中处于最高层次的东西。它是在个人的大量认识和行为经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概括物,又是指导个人认识和支配行为的最高调节者。它的调节作用在日常生活活动中不断克服内外冲突的过程中得以增强。
为使青年形成革命的人生观,必须指导青年学习马列主义,使他们懂得社会由低级向高级按规律发展的历史,懂得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以及他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帮助他们正确地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正确地解决公与私的矛盾,并引导他们把人生观与日常活动联系起来,使他们把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远景同他们当前的工作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青年人生观的培养。
思考题
1.说明心理发展的动力。
2.了解学生的身心特征对教育工作有什么意义?
3.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教育实习作些调查加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