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赵匡胤私秘生活全记录 >

第3部分

赵匡胤私秘生活全记录-第3部分

小说: 赵匡胤私秘生活全记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奈何,赵匡胤又一次地被父亲牵着手领到一位教书先生的家里去了。赵弘殷警告儿子道:“你要是再不好好念书,再胡乱惹事,我就揍死你!”    
    赵匡胤笑着回道:“你要是揍死我,你就没有儿子了!”说得赵弘殷两眼直发愣。    
    这回的教书先生姓辛,名文悦,比洛阳的那个陈学究要年轻许多。据说,辛文悦曾参加过进士考试,而且差一点就考中了。不知为什么,赵匡胤一见到辛文悦,便有一种亲切感。而辛文悦见到赵匡胤,也很是喜欢。辛文悦对赵弘殷言道:“贵公子日后定当大富大贵!”    
    赵弘殷勉强笑道:“我儿若能在先生处多认识几个字,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赵匡胤接话道:“爹请放宽心,孩儿一定会好好学习的。”    
    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赵匡胤虽然对辛文悦颇有好感,但当辛文悦慢条斯理地讲授《四书》、《五经》的时候,他依然是心不在焉的,甚至还会趴在书桌上打盹。


第一部分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辛文悦问赵匡胤道:“你天资聪慧,为何对读书不感兴趣?”赵匡胤回答得很干脆:“读书无用!”    
    “那么,”辛文悦继续问道,“你以为何物有用?”    
    赵匡胤不假思索地言道:“骑马,射箭,舞刀,弄枪!”    
    “好!”辛文悦重重地点了点头,“我就满足你的愿望。”    
    辛文悦自己并不懂武艺,但他有位江湖朋友却颇通武艺,尤其擅长骑马射箭。从此,只要那位江湖朋友在家,辛文悦便把赵匡胤领去习武。那位江湖朋友也很喜欢赵匡胤,于是就将一身武艺倾囊传授。这样,赵匡胤在汴梁便有了两位老师,辛文悦教他习文,那位江湖好汉教他习武。赵匡胤本对习文不感兴趣,可自从习武之后,他对读书的兴趣也日益浓厚起来。    
    赵弘殷并不知道赵匡胤习武一事,但见儿子的功课越来越上进,心中很是高兴,于是就常常叫儿子带些吃的用的东西给辛文悦以示感谢。杜氏也欢喜异常地对丈夫言道:“胤儿长大了,真的懂事了!”    
    懂事了的赵匡胤进步很快,尤其是在武艺方面。十八般兵器,他几乎都能耍弄一番,特别是马上射箭功夫,简直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有一回,他骑在马上,一箭射出,竟然将百步之外的一枚悬于树枝上的铜钱射飞。惊得那江湖好汉半天没说出一个字来。事后,江湖好汉找到辛文悦言道:“那枚铜钱,那么远的距离,甭说是在马上了,就是立于地面,我也未必有把握射中啊!”    
    赵匡胤在读书上的进步虽然没有在习武上的进步快,但成绩也不差。有一次,赵弘殷夫妇与儿子在一起吃饭,吃饭的当口,赵弘殷抹了一下嘴唇言道:“胤儿,你跟着辛先生已读了一年多的书了,今日我来考考你,如何?”    
    因为赵弘殷没什么学识,所以杜氏就十分惊讶地望着丈夫问道:“你,想考考胤儿?”    
    “当然。”赵弘殷从怀中摸出一张纸来,“我考题都准备好了。”    
    “考吧。”赵匡胤仿佛胸有成竹,“请父亲大人出题。”    
    赵弘殷先是呷了一口酒,然后清了清嗓子,接着看着纸条念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胤儿,这句话出自何书啊?”    
    “出自《周易》。”赵匡胤脱口而出,“这句话的意思是,大自然按照它本来的规律强有力地运动着,君子应该像这种运动一样,自强不息、奋发向上!”    
    杜氏虽不知道《周易》是何书,也不知道儿子所言是否正确,但还是由衷地赞叹道:“胤儿是越来越有出息了!”    
    赵弘殷眨了眨眼睛,又呷了一口酒,然后言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胤儿,这句话又出自何典啊?”    
    “语出《诗经》。”赵匡胤的回答还是那么利落,“它的意思是,普天之下的土地,都归天子所有;四海之内的百姓,都是天子的臣民。父亲大人,孩儿说的对不对?”    
    “完全正确!”赵弘殷激动得差点站起身,“胤儿确实出息了!”    
    赵匡胤倏地嬉皮笑脸起来:“爹,孩儿都回答正确了,你不应该给孩儿一点赏赐吗?”    
    “说吧,”赵弘殷十分爽快:“你要什么?”    
    赵匡胤走到父亲身边,也不答话,抄起酒壶将杯子斟满。赵弘殷正要夸奖儿子有孝心呢,却见赵匡胤端起酒杯“吱溜溜”地将酒喝进了自己的肚里。    
    赵弘殷惊道:“胤儿,你小小年纪,如何能饮酒?”    
    赵匡胤咂巴咂巴嘴唇道:“爹,孩儿不想要别的赏赐,只想喝三杯酒……”    
    赵弘殷很为难地看着杜氏。杜氏接过酒壶一边斟酒一边言道:“胤儿这小小的要求,不算过分。”    
    赵匡胤笑了,喝干了母亲斟的酒。赵弘殷不甘落后,也亲自将酒杯斟满递到儿子的手中。    
    三杯酒下肚,赵匡胤若无其事。赵弘殷瞠目谓妻道:“莫非胤儿是天生的海量?”    
    杜氏笑嘻嘻地言道:“妾身以为,胤儿以后无论在哪个方面都比他爹要强!”    
    赵弘殷大笑道:“但愿夫人所言都能变为现实啊!”    
    赵弘殷说完就踉踉跄跄地回房休息了。他已经不胜酒力了。杜氏余兴未尽地对赵匡胤言道:“胤儿,看来你真的读了不少书啊!你爹考你,竟然难不住你!”    
    赵匡胤“嘿嘿”一笑道:“娘,爹所出的那两道考题,昨天就被我发现了,我事先从辛先生那儿得到答案,爹自然就难不住我了!”    
    “啊?”杜氏一怔,思索了老半天,终也没有思索出儿子所言究竟是真还是假。    
    但不管怎么说吧,在赵弘殷夫妇的眼里,儿子赵匡胤已经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了。至于这知识和文化的水平到底有多高,恐怕只有赵匡胤自己才能说清楚了。


第一部分那么出众的箭术

    然而,在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的夏天,也就是赵匡胤十二岁的时候,赵匡胤又失学了。前后算起来,赵匡胤在洛阳读了两年书,在汴梁也是读了两年书。    
    赵匡胤在洛阳失学是因为他骑马吓着了陈学究。而他在汴梁失学则是因为辛文悦不见了。确切说,辛文悦在汴梁城里失踪了。连官府的公差都找不着辛文悦的去处。    
    官府的公差为何要找寻辛文悦?原因是,辛文悦的那位江湖好汉朋友其实是一位专门从事剪径(拦路打劫)行当的大盗。因武艺超群,他每每得手,而得手后的财物,大半藏匿于辛文悦处。换句话说,辛文悦以教书的身份做掩护,专门替那位江湖朋友窝藏赃物。所谓常在河边走,不能不湿足。辛文悦的那位江湖朋友终于在一次行劫时出事了,被官府逮着了。虽然那位江湖朋友被关进牢后不久就自杀身亡,但辛文悦闻之,也不敢大意,为安全起见,还是裹起细软溜之大吉。果然,没有多长时间,官府就根据蛛丝马迹追查到了辛文悦的头上,只是辛文悦的家里早已经空空如也了。    
    赵弘殷就是在官府开始追查辛文悦的时候才得知此事的。他不无感慨地对杜氏道:“真没有想到啊,那辛文悦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又饱读诗书,却竟然与强盗为伍,当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    
    杜氏却十分平静地言道:“世道混乱,什么样的人都会有,什么样的事情也都会发生。”    
    赵匡胤得知辛文悦失踪的真相后,虽然不无惊异,但在内心深处,却也是对辛文悦充满感激的。没有辛文悦,他那种强烈的学武愿望就无法得到满足。这种发自内心的感激,赵匡胤一直珍藏着。直到做了皇帝之后,赵匡胤又见着辛文悦了,这种感激也没有消退多少,以至于,他因此还与自己的宰相彻底闹翻了脸,并因此为自己的猝死埋下了祸根。当然,这是后话。    
    辛文悦失踪了,赵匡胤无学可上了,赵弘殷便又想着为儿子重新物色一位先生。赵匡胤知道后,高低不同意。他情知跟父亲说没什么用,便缠着母亲道:“娘,您对孩儿说过,等孩儿长大了,就叫爹教孩儿练武。现在,孩儿已经长大了,娘不能说话不算数的……”    
    赵匡胤虽然只有十二岁,但因为个头高身体壮,一眼看过去,也像个小大人了。杜氏见儿子已经下定决心不想再读书,于是就劝丈夫道:“世道不太平,就让胤儿跟你学几招功夫防身吧。不然,一个将军的儿子连一点武功都不会,别人也会笑话的。”    
    赵弘殷觉得妻子所言不无道理,也就暂时打消了让儿子继续读书的念头。更何况,练习武艺,应从小做起,等儿子真正长大了再想教他武艺,恐怕就迟了。殊不知,赵匡胤当时一身的武艺,已经不在乃父之下,只是尚欠几分火候而已。    
    赵弘殷问儿子希望学练何种武艺。赵匡胤回答:想学练骑在马上耍剑。    
    骑在马上仗剑劈刺,是赵弘殷武艺中的强项,又是那位江湖大盗的弱项。故而,赵匡胤自然就想把父亲的高招学到手。    
    因为驭马的技术较高超,所以赵匡胤学练马上剑术就没有多少困难。在父亲精心指导之下,只两个月左右时间,赵匡胤在马背上舞剑就很像模像样了。    
    赵弘殷在杜氏的面前夸赞道:“胤儿这小子就是聪明,一点就通,一学就会。若是他再大上几岁,我在马背上恐就不是他的对手了!”    
    如果赵匡胤在父亲的面前卖弄骑马射箭之术,恐赵弘殷就要更加地自愧不如了。好在赵匡胤虽年少,却也颇有城府,连着好几年,赵弘殷也不知道自己的儿子会有那么出众的箭术。    
    就在这一年(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的年底,赵匡胤结识了一帮年龄相仿的朋友。这帮朋友对他日后的事业起了很大的作用。    
    朋友自然是在社会上结识的。一开始,赵弘殷不允许儿子随便外出。在赵弘殷看来,儿子年少,又懂了些武艺,若是常在外面走动的话,说不定就会惹出什么事端来。然而赵弘殷不可能整天都呆在家里看着儿子。他好歹也是后晋的一个指挥使,虽然并没有得到当朝皇上石敬瑭多么的器重,却也需要常常到朝中去公干。这样一来,赵弘殷就总有不在家的时候。赵匡胤就是趁父亲不在家的时候得以外出玩耍的。    
    杜氏本也不想让儿子到外面走动的,可架不住儿子的软磨硬缠,最终只得同意。不过,杜氏虽然同意了,却又总是派一个仆人跟着赵匡胤。杜氏还这么对儿子道:“你若是在外面惹出事来,那你以后就甭想再踏出家门一步了!”好在赵匡胤很听话,并未给父母招惹什么麻烦。这样一来,不仅杜氏放心了,连赵弘殷也放心让儿子外出了。到后来,赵匡胤再外出玩耍的时候,身后已经没有了仆人。    
    赵匡胤是在一所破庙的门口结识那帮朋友的。汴梁虽是后晋的都城,但那样的破庙却无人修治,从此便可以想出当时的朝代和社会是怎么一副光景了。


第一部分与众位朋友结为异姓兄弟

    那是一个下午,赵匡胤出了家门在大街道上闲逛着,一边闲逛一边东张西望。之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