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婚恋的性学分析-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的人是“顺毛驴”,你必须是顺毛摸,而决不能逆着毛摸他。顺着毛,他会驯良温善,而逆着毛,他则会狂奔乱跳。
竹君总是顺着菲立普的脾气,用自己的温柔抚慰着他,不断“驯化”着他。有一次,竹君与几个同事听讲演,回去给菲立普带了他最爱吃的巧克力蛋糕,谁知,他接过蛋糕便狠狠向墙角摔去。竹君这才知道,自己听讲演违反了丈夫的时间表,而以后必须以他的时间为主,来安排自己的日程。后来又一次听讲演,她就巧妙地引着他也产生兴趣去听,结果皆大欢喜。
还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竹君同菲立普每天一起上下班,经常与其他车辆发生纠纷,每遇到这种情况,菲立普总是与其他司机争吵不休。竹君怕惹事,就息事宁人劝说丈夫“算了吧”,谁知菲立普更恼火更不满,认为老婆都不理解自己的心情,于是转把怒气撒到她身上。经过多次教训,竹君检讨自己,并设法营造一种气氛。她准备了纸、笔和照相机,遇到不守规则的车子,她就在菲立普还未发怒之前,先有所行动,记下车号、公司名称及时间地段,并拍照为证。离开现场后,同时还不忘戴高帽子,夸菲立普开车30年技术高,应变能力强,换成别人,后果不堪设想云云。然后,在车子里还继续责怪那些司机种种不是,故意越说越气,引得老菲反过来劝慰她息怒。有次事后,她写一封告状信给一个卡车司机的公司,结果那公司回信表示歉意,并说已对此司机进行了处罚,对其职业发展有影响等。菲立普听后,反而对这名司机深感同情。
中国式的爱与美国式的爱(2)
竹君认为,其实菲立普是相当明理的,任何人受到刺激,都会有情绪反应,只是每个人处理方式不同。菲立普一类的美国人一般作风是当场把怒气发泄出来,发泄的后果不会先考虑。而中国人讲的是“小不忍则乱大谋”,当场撕破脸,对大家都不好。后来连菲立普都明白了这一中国古人说的大道理。
菲立普有一次应邀演讲,谈的题目叫《外国人眼里的中国人》,中国听众们听后觉得他比中国人还了解中国人。这恐怕与竹君的开化和宣导分不开。菲立普谈到,中国的主管们在开会时有时像“墙头草,两头倒”,似乎没有原则。而美国人个性直率,有棱有角,对与错,当场辩论,像是一边吵,一边找答案,吵完,会后再握手。中国人开会,当场没有意见,怕得罪人,会后再私下沟通、协调,不是没有原则,而是“外圆内方”,“彼此留有余地,下次还要见面”。以前总以为“对事不对人”,其实事是人做的。菲立普自己也悟得,只要事情解决,又有融洽气氛,这种中国式的沟通也有好处。中华民族是最有弹性、头脑最灵活的民族,好像一切都“不一定”、“随便”,一切看情况而随时调整,虽不给你一个确切的回答,其实是给彼此更广大的自由空间去思考。中国人也高深莫测“很难说”,所以必须动之以情“好好说”。
因为中国人自尊心强,所以一定会把份内的事做好。因为做事有弹性,许多棘手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表面上看,中国人好像没有什么逻辑,其实不然,好比台北的街道,乱中有序,每个驾驶人都胸有成竹,往自己要去的方向行驶,个个达到目的地。中国人爱面子,就算犯错,不能当众指责,否则他们会强辩到底。所以当菲立普的瑞典籍老板问他,对中国人的管理原则是什么?他回答说:“中国人不能去管他,只要让大家各自发挥所长,随时关心他们,他们是相当优秀的民族。”
因此,菲立普在竹君的“开悟点拨”下,总是用一种中国式的管理来对待中国员工,取得很大的成效。菲立普推行的门户开放式的管理,使员工充满了向心力。而由雇员变成老板娘的竹君,总是居间使协调工作顺畅。
中华民族最讲家庭关系的谐调,孔夫子说教的核心之一就是如何“齐家”。竹君很替菲立普着想,她对他的父母很孝顺,对他的两个前妻相当理解同情,也对他的四个孩子很关怀照顾。她和他经常给孩子们打电话、通信,或去看望他们。她了解到,美国的孩子们都很独立,父母和孩子就像“朋友”一样,因此,她也必须扮演“朋友”的角色,尊重和关怀他们,只要付出,没有期盼的心,有时反而会带来意外的惊喜。比如母亲节,25岁已为人母的大女儿就寄了一张母亲卡给她,三女儿自己画了一张圣诞卡给他们。她觉得“付出”也是一种快乐,她不时给在大学住宿的二女儿寄一些衣物;并按小儿子的要求,给他买了他喜欢的牛仔裤和球鞋等。
她开始并没有想到,菲立普会十分孝顺她的父母。“在你父亲眼里,你像根本没有结婚,他们不知道你有了可以保护你的先生”,“娶你就是连你的父母一起娶”,这就是菲立普的由衷之言。“爸妈两人身体不如以前,电话门铃都听不见,我不放心他们,还是接他们来我们家住吧!”她父母有个什么病痛,他的紧张与担心决不亚于她。他总会想一些花招让老人们惊喜,例如,有一次,他竟然悄悄买好了机票,预定好旅馆,带她的老妈回家乡北京,实现了老人多年来的梦想,并在北京的白纸坊,耐心地帮助她找到了失散的亲人。菲立普把竹君的干妈也当作自己的干妈,尽管美国并没有这个习惯。他甚至非常尊敬和爱戴竹君幼时的老保姆,还专门去香港看望她。
竹君知道,这对菲立普是很不容易的,他十一二岁就开始送报赚钱,学会独立,十七八岁已搬出家里,他并非不爱父母,而是表达方式不同。他有各种节日的卡片,和为各种亲友和情况而设计的卡片,一张卡片,一通电话,寄一个小礼物就算维系亲情了。
竹君谈了自己为什么事业成功和婚姻成功的秘诀:(1)语文、外语的能力;(2)沟通技巧;(3)积极主动与尝试精神;(4)丰富的知识;(5)乐观开朗的个性与热心服务的精神;(6)注意“群性”、“弹性”和“外圆内方”;(7)敏锐的洞察力与分析力;(8)注重外表的修饰;(9)耐心与诚恳的态度;(10)自信的建立。
菲立普和竹君在野餐会上,曾与同事们谈了什么是魅力女性,结果大家形成七点共识:(1)性生活配合;(2)好的听众;(3)情绪的支持者;(4)友情;(5)外在修饰;(6)独立性;(7)鼓励。当然,在菲立普看来,作为他生活伴侣兼工作帮手的竹君,就具有这七种魅力女性的特质。
竹君经验公布于众之后,有赞赏,有仿效,也有一些批评意见。
有人认为,她把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的“三从四德”,加以现代化的包装,实际上仍然是“男性中心论”和“大男子主义”的服从物和牺牲品,并没有真正的独立人格。还有人认为,她把婚姻两性关系处理得过于人为化、谋略化、技巧化,而不是一种真情的自然化,整个婚姻像是她实践公关专业的有形物质成果。另有一些人认为,她由秘书升作老板娘的婚姻模式很不典型,很容易误导年轻女性,企图投机地走一条改变地位的捷径。也有一些人则认为,竹君经验应以平常心待之,它只是一种个人私生活方式的总结,既不用褒,也不用贬,全凭读者自己的感应和评判。
张爱玲与她的洋夫婿赖雅(1)
1995年9月初,在洛杉矶的西木区,一代文学女奇才张爱玲在公寓中孤然离去,身边没有亲友,没有熟人,甚至连一个生人也没有。好几天后,公寓管理员觉得不对劲,这才发现……
张爱玲死后比生前显赫得多,一时间,传记、悼文、特写、回忆录,溢美之词充斥中文文坛。奇怪的是,人们只津津乐道地大谈她与“汉奸文人”胡兰成的一段中土姻缘,却没有人提及她在美国的另一段洋姻缘。而后一段比前一段要感人,要真情得多。与张爱玲有多年通信关系的美国华人作家司马新,最近著书披露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1955年秋天,张爱玲从香港移民美国,就在这一年,她的第一部英文小说《秧歌》在美出版。年少便成名,一向才高心也高的张爱玲,立志在英文的文学天空中翱翔。
第二年三月间,她得到著名的麦道伟文艺营的赞助,便去到那里,专事文学写作,争取出版第二部英文小说。
麦道伟文艺营建于1907年,由著名作曲家爱德华·麦道伟的遗孀玛琳·麦道伟所创立。它坐落在新罕布什尔州的群山密林之中,占地420英亩,是由40多栋大小房舍、别墅、工作室、图书馆等构成的建筑群,可谓世外桃源。文艺营的设想是,赞助有才华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暂时摆脱世俗的干扰,在一种宁静的环境下专门从事创作。在这个美国作家荟萃之地,她邂逅了美国白人作家甫德南·赖雅(Ferdinand Reyher)。
赖雅原是德国移民后裔,年轻时就显露了耀眼的文学才华,他个性丰富多彩,知识包罗万象,谈吐才气横溢,处事豪放洒脱。结过一次婚,有一个女儿。但生性奔放自由的他,很不适应婚姻的束缚,便与女权主义者的前妻解除了婚约。在这以后的岁月里,他也结交过不少动人的女友,但她们中没有一个愿意也没有本事与这个男人共结连理,直到他65岁遇到张爱玲。
赖雅由于社会理念和好动的个性使然,再加上生活压力造成的注意力分散,并未将自己文学的才华施展到登峰造极,也就是说并没有写出使自己不朽的作品。
赖雅在30多岁时,衣着入时,风度翩翩,一副帅哥才子的派头。然而,到了40多岁时,人们一看他,就像一个资产阶级的对头,因为那时的他,变成了一个热情的马克思主义者,但他并没有加入共产党。赖雅本来就疾恶如仇,对被压迫的人们总怀着一种出于自然的同情心,总替美国的劳工和普通民众考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一切,当然会与马克思主义的某些部分不谋而合。这也正说明了为什么在他的作品中,常常都是以社会小人物和他们的遭遇为主。过了天命之年,尤其是过了花甲之年的赖雅,在各方面甚至包括身体似乎都走了下坡路,文学无大建树、经济状况拮据、摔断了腿并数度中风。为了重振文学雄风,他来到麦道伟文艺营,也正是在这里,一个中国奇才女子闯入了他的晚年生活,使他真正感到从未遇过的爱的力量,她就是张爱玲。
在优雅浪漫的环境和心境中,也许某一种奇特的感应,36岁的张爱玲与65岁的赖雅产生了忘年之恋,后者的女儿与前者年龄相当,也就是说一个可以当另一个的女儿。
3月13日,他俩第一次见面,便有“相逢何必曾相识”之感。这以后,便相见日欢,谈文学,谈文化,谈人生,谈阅历,越谈越投缘。到了5月初,简直到了难分难舍的程度,关系进展得神速。赖雅在5月12日的日记中写道:他俩“去小屋,一同过夜”。第三天,赖雅在文艺营的期限到了,不得不离开。张爱玲在送他的时候,还把仅有的一点钱给了他。一个多月后,张爱玲也离开了文艺营。7月5日,赖雅接到张爱玲的一封信,说已怀了他的孩子。此时,赖雅觉得自己有一种道德责任,又觉得张爱玲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