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婚恋的性学分析-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位叫徐仁礼的华裔女士,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究生时结识了她的白人夫婿,不久,两人成婚。遗传学家指出,混血儿的双亲因血缘远,优良的基因容易突现出来,因此,大多数混血儿都长得比较聪明漂亮。徐女士的一双女儿史睛立和史杰仕正证明了这一点,她们都是秀外慧中的小姑娘。在人口普查中,徐女士为两个女儿填了“其他”一栏。她说:如果族裔栏列有“欧亚裔”,自己一定为女儿们选这一栏。
像张徐二女士这样的跨族裔通婚,在美国越来越多。根据美国联邦人口普查局的统计数字,从1974年到1994年,跨族裔通婚从67。6万对,跃增到300多万对。
好莱坞的黄白两性模式
《大班》与“性玩偶”
20世纪80年代初,好莱坞推出了一部由大牌名导奥利佛·斯通炮制的历史传奇影片《大班》,它是根据一部同名小说改编的。
这部影片上演之后,立刻受到华人社会的鞭笞。
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中叶的中国广东。
英国商人们个个英姿伟岸。
中国百姓们人人鼠媚猥琐。
为什么五千年的中国会沦落?
不是因为列强的经济侵略,不是因为鸦片的毒害,而是因为中国人的排外和闭关自守,而是不开化的中国人蛮不讲理。
暂且不论,它所宣扬的对华的殖民主义侵略,以及由此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丧权辱国,就连在东西方两性关系上的霸道,也足以使中国人愤愤不平。
影片中,由第一个打进好莱坞的大陆影星陈冲饰演的中国女子,被描绘成甘心情愿为主子百般献媚,彻头彻尾是一个供洋大班享乐的性玩偶。
尽管当时的确有不少委身于洋人的小女子,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用银幕形象再现出来,当然会使今天的同胞心里不平衡了。
不过,退一万步说,既然当时的堂堂大清皇朝,从皇帝到王公贵族,官府衙门都对洋人奴颜卑膝,丧权辱国,还有那么多的大男子都一筹莫展、甘愿忍受,为什么还要苛求一个为生存而卖身的小女子呢?
《龙年》中的“半强暴”
在与《大班》相距不久,好莱坞又抛出了反映纽约唐人街华人黑社会的影片《龙年》,同样受到华人社会的垢病,被斥为反华辱华的偏见之作。
本片的主角之一是尊龙,他曾在奥斯卡金奖影片《末代皇帝》中饰演溥仪。尊龙的角色是一个唐人街华人黑社会的龙头老大,一个中国版的黑道“教父”。他外表儒雅俊秀,而实际上阴险毒辣,呼风唤雨,无恶不作,最后,在与白人警察的斗智斗勇中彻底落败,死于非命。
影片中的华人形象不是毒枭、赌徒、刺客、打手、骗子、妓女、拉皮条的,就是麻木不仁、猥琐鼠媚、软弱无能、唯唯诺诺的芸芸众生。
故事从头到尾只有一个人物称得上像模像样。这个人是个华裔女记者,她受过良好教育,年轻漂亮,身条健美,风度迷人,但这又怎么样?到头来,也不过是一个没有独立人格、不能主宰自己、充其量半推半就忍受那个主要角色——白人警探的“半强暴”。
尽管如此,还是比以往片子里华人女子大都为妓女强了一些。
据说,这个角色本来陈冲有意角逐,谁知却被一名日裔女演员挤掉了。“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塞翁失马,安知非福?陈冲无意中避开了又一场是非旋涡。
顺便提一下,就在美国华人社区群情激昂、口诛笔伐加请愿示威来抵制《龙年》之时,偏偏洛杉矶发生写了《蒋经国传》一书的台湾作家江南被华人黑道刺杀一案。这下子,恰恰从反面印证了《龙年》的“先见之明”,因此使华人界很被动,也使有识之士大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感叹。
人们似乎不约而同地可感到好莱坞众嘴脸上的窃笑。
《金门》桥上的生死恋
《大班》出笼的十多年后,陈冲又在好莱坞影片《金门》中担当主角,还是表现黄白两性的关系。
只不过这一回,华人女性既不是“性玩偶”,又未被“半强暴”,有了某种独立人格,似乎亦能自主自决,故事的悲剧结果是男主角竟然为华人女人殉情,而从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上投海自尽。
这部影片虽然把华人女性的地位提高了一些,但好莱坞始终坚持一个铁的原则,这就是“黄”为阴、“白”为阳的地位决不能变。在两性关系中,代表男性的一定是白种男人,而代表女性的则一定是黄种女人。
《李小龙的故事》的故事
功夫巨星李小龙的确赢得了美国观众的心,但也造成了中国人的另一种刻板形象。这种英雄虽然铮铮铁骨、疾恶如仇,但却不近女色,从来与美女无缘,不像好莱坞的白人动作片主角,英雄加美女乃永恒的主题。
银幕上的李小龙虽然英武,但僵化而刻板;现实生活中的李小龙却相当丰富多彩,有血有肉。他的太太琳达是一个典型的美国白种女人,而他本人在婚前婚后都有不少情人。
这就给好莱坞为纪念李小龙而拍摄的《李小龙的故事》出了难题。
你总不能因为信守自己的铁则而篡改李太太是美国白种女人这一铁的事实,也总不能回避两人自由恋爱的客观过程吧。
《李小龙的故事》有这样一段场景对话,是在琳达在与李小龙相爱后,与女友之间进行的:女友:他吻过你么?
琳达:那当然喽!
女友:我真不可想象,一个黄种人的舌头伸进你的嘴里……
这几句对话虽仅仅是台词,却不难揣测一般白人观众的心理。
短命的《漂泊之子》
近些年来,随着亚裔人口的日益增多,美国电视界试图打破好莱坞的铁则,让中国男性翻一下身。专门挑选了华裔演员王慎德为主角,拍出了电视系列片《漂泊之子》。
一反好莱坞的刻板模式,在这部系列片中,王慎德扮演的张华是一个中国大陆来的青年男子,他的形象高大英挺、俊美潇洒,不但出手不凡,有一身好功夫,而且修养优雅,拉一手好提琴。他既正直无畏、机敏强干、胸怀宽广,又无拘浪漫、热情洋溢、细腻入微。
在故事情节的展开中,张华永远是斗强抚弱,像一个超人救星,但又不乏英雄救美之类的壮举加柔情,深得白种美女的爱恋。在最初的几集里,他总是与不同的白人姑娘上床,相当刺激,大饱华人观众的眼福。
且不论其艺术性和社会意义如何,多多少少调整了一点华人在好莱坞黄白两性描写上长期受压的不平衡心态。
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这种故事布局却使白人主流观众心态不平衡了。
接下来的几集,张华就像突然受了宫刑,被骟了一样,再也不近女色,更谈不上与白女调情了。
很遗憾,不像其他美国电视系列片没完没了拍下去那样,《漂泊之子》只拍到第六集,便虎头蛇尾地终结了。
老一套的《红角落》
好莱坞由于票房价值的压力,总想玩一些标新立异的花样,来吊观众的胃口,但搞来搞去,大都是穿新鞋走老路。
1997年,好莱坞的米高梅公司赤资近7000美元,动用得过奥斯卡金奖的名导演,并以巨星理查德·盖尔(Richard Gere)为主角拍了一部叫《红角落》(Redcorner)的动作片。从这部片子,仅理查德·盖尔一人就得到片酬1200万美元。
女主角则由白羚——一个本来在大陆名不见经传的演员担当。白羚虽只在好莱坞影片《乌鸦》里串过一个小角色“怪女”,却引起了注意。其中一个原因是,此片的主角——李小龙的儿子李国豪在拍片时竟被道具枪真的射杀了。这个事件成为好莱坞历史上最神秘的悬案之一。最可惜的是,一颗新星早陨。
李国豪有乃父遗风,长相身手俱佳,所演的角色又不刻板,集英武与风流于一体,加上一半白人血统,很为老美所欣赏。谁知才二十多岁,就随乃父去了,真使人不胜唏嘘。
《红角落》剧情讲的是发生在中国的一桩凶杀案。理查德·盖尔所饰演的美国人到北京接洽生意,遇到一位性感女模特,双方一拍即合,上了床。谁知这个模特却被神秘地谋杀了,而她竟然又是一个将军的女儿,于是,头天同她睡过觉的美国人,当然便成了嫌犯,因此遭警方追捕和犯罪集团的追杀。在逃亡中,他又碰到了一位聪明漂亮的女律师见危相助,两人自然而然地堕入爱河。最后,真相大白,这个美国人不仅得到雪冤,而且得到美人的芳心。
很显然,《红角落》仍然奉行好莱坞黄阴白阳的铁则,否则这项巨额投资将会血本无归。
有行家说得在理,《红角落》的剧本很烂,其实故事放在世界任何角落都可以,管它是什么颜色,放在意大利就是“黑角落”。只不过好莱坞采取一个拼凑的套路:明星+东方猎奇+后冷战主义+黄白角效应。
大逆不道的《情人》
几年前,以大胆开放著称的法国电影界,推出了一部叫《情人》(Lover)的爱情影片。这部片子是根据法国一部著名小说改编的。
影片的男主角是帅哥港星梁家辉,他的表演很是可圈可点、有内有外,属上乘之作。故事表现了三四十年代法国殖民地越南。
梁家辉演的华人富家子弟偶然在湄公河的轮渡上邂逅了一名法国女中学生,随即展开了东方男子特有的爱情攻势。这位有私家车的华人富家子弟不仅举手阔绰,而且英俊健壮、情调浪漫,遂使春心萌动、情窦初开的白人小姑娘难于抵御,立即陷入了爱河。
影片由此展开了黄白两性关系上的文化冲突。女方白人殖民主义者的背景,不许她嫁给一个被殖民的东方次等族裔的男性;而男方传统的封建家庭背景,也不许他娶一个属于洋鬼子的婆娘来破坏血统的纯洁性。
这样一来,当然是一个劳燕分飞的爱情悲剧。
影片中的男女主角多次做爱的场景渲染得极为煽情和刺激,故使相对保守的好莱坞望尘莫及。
这部片子虽在比较开放的欧洲得到一定的好评,但在美国却受到冷落,仅在全美有数大城市的几十家的所谓艺术性影院上映,票房惨不忍睹。
有人评论,除了美国与欧洲在艺术风格和观赏价值上的差异外,美国白人观众对黄白两性关系上的某种偏见性和不容忍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打入好莱坞的中国大陆影星陈冲曾在中文报刊上披露了一些内幕,她指出美国影坛在拍不拍《情人》这部影片问题上经过长期争论,最后还是决定不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能容忍中国男人染指白人女性。
“黑白”也如此
好莱坞的刻板模式不仅在黄白关系上,而且也表现在黑白关系上。20世纪70年代初,正当以黑人为主体的民权运动蓬勃开展之际,好莱坞赶了一个时髦,拍了一部影片叫《猜一猜,谁来赴晚餐》,竟然得到奥斯卡最佳影片金奖,就连黑人男主角也史无前例地荣获最佳男主角金奖。
影片大意是,一位出身良好家庭的白人姑娘爱上了一个黑人青年,当她把他带回家中见父母时,给两位老人